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
馬克思主義真理觀和其他幾種真理觀的區別和聯繫
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的哲學派別的真理觀
觀點1托馬斯.阿奎那的“雙重真理論”
托馬斯.阿奎那是13世紀意大利多米尼克修會修道士,歐洲中世紀最重要的經院哲學家。他提出並論證了著名的“雙重真理論”。托馬斯·阿奎那把真理劃分為世俗真理和神學真理,肯定神學真理高於世俗真理,信仰高於理性。他說:“為了使人類得救,必須知道一些超出理智之外的上帝啟示的道理——至於人用理智來討論上帝的真理,也必須用上帝的啟示來指導。凡用理智討論上帝所得的真理,這隻能有少數人可得到,而且費時很多,還不免帶著許多錯誤。但是,這種真理的認識,關係到全人類在上帝那裡得到拯救,所以為了使人類的拯救來得更合適、更準確,必須用上帝啟示的道理來指導。因此,除了用人的理智所得的哲學理論外,還必須有上帝啟示的神聖道理。”
托馬斯·阿奎那認為,人的自然理性可以是真理,但是往往出錯,而且只能認識較低級的事物。關於上帝的更高的真理,只能來自上帝啟示,依靠對神的信仰。他進一步認為,神學探究的對象高於理性探究的外部世界;神學的原理是憑藉啟示直接由神而來的,不需要憑藉其他科學;神學的確實性來自神的光照,不會犯錯誤,而其他科學的確定性來自人的理性,可能犯錯誤。
觀點2 實用主義真理觀
實用主義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真理觀。實用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思維是經驗的一種方式,是人的適應行為和反應的機能,它並不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認識不是要探尋什麼客觀真理,而是為了求得令人滿意的適應環境的效果,使生活愉快、安寧和滿足。
實用主義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人的認識並無“先存的原型”,真理不是客觀事物的“摹本”,只是經驗與經驗之間的一種關係。詹姆士認為,一種觀念只要能把新、舊經驗聯繫起來,給人帶來具體的利益和滿意的效果就是真理。詹姆士說:“理論的真理性不是我們心靈與原型的實在之間的關係,它只是心靈之內的事情。”“如果有一個概念,我們能用它很順利地從一部分經驗轉移到另一部分經驗,將事物完滿地聯繫起來,很穩妥工作起來,而且能夠簡化勞動,節省勞動,那麼這個概念就是真的。”詹姆士否認真理的客觀性,他認為“純粹的客觀真理是哪裡也找不到的”。他說:“真理是從經驗中產生,並隨時隨刻代表我們各個人的最有利的反應”。因而,真理也是隨環境和個人利益的變化而隨時變化的。詹姆士指出:“我們今天只能按照能得到的真理去生活,並且準備明天把它叫做是假的。”
實用主義哲學的另一個主要代表人物、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認為,思想、理論等等只是一些有待證明的假定,是人們行為的工具,可以由人們根據對自己是否方便、省力而任意選擇的。杜威說:“所有的概念、學說、系統,不管它們怎樣精緻,怎樣堅實,都必須視為假設,它們都是工具。與其他一切工具一樣,他們的價值不在它們自身,而在於它們所造成結果中顯示出來的效果。”杜威認為這種“工具”不具有客觀實際的意義。
馬克思的真理觀與符合論的區別和聯繫
馬克思主義真理觀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其它的真理觀不是唯心主義的就是形而上學的。
所謂“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就是說真理具有唯物性和辯證性。所謂“唯物性”,就是說真理具有客觀性,不以任何人的眼光為轉移,真理對於所有的人都是成立的。所謂“辯證性”,就是說真理不是絕對正確的,真理會隨著人的認識的加深而發生變化。過去確立起來的真理可能會被現在或未來否定,從而用更好的真理來取代它。真理是正確和謬誤的對立統一,不存在終極的真理,只有對真理的不斷探尋,任何所謂的終極真理的都不是真理。
唯心主義真理觀把真理看成純粹主觀的東西,只是一種心理體驗而已。形而上學的真理觀則把真理看成至高無上、不容侵犯的東西。
馬克思主義符合論所指的“真理”既是客觀的,又是相對的。堅持這一點, 有利於反對唯物主義唯理論的符合論。 說真理是客觀的, 主要是指真理的內容是 客觀的,說真理是主觀的,主要是指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唯心主義符合論,只 看到真理是主觀的,而沒有看到真理同時又是客觀的。 馬克思主義符合論所指的“真理”既是相對的,又是絕對的。堅持這一點, 有利於反對不可知論的符合論。每個人或處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認識能力, 總是有限的, 總是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 因此, 任何真理總是對無限發展著 的客觀世界的某些部分、 某些方面、 某個具體發展過程的有限認識, 任何真理都 是相對的。 但是, 任何真理的內容都是客觀的, 都是對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 完全正確的認識, 都不能被推翻, 並且這種正確認識每前進一步, 都是對無限發 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所以,真理又是絕對的。 馬克思主義符合論所指的“真理”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堅持這一點, 有利於反對實用論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符合論。
如何結合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精神 30分
用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來解讀:
科學發展觀是特色版的孔孟之道;用統籌兼顧的方法調和統治階級(官僚主義者階級)與被統治階級(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等)之間的階級矛盾,調和剝削階級(官僚主義者階級、資產階級)與被剝削階級(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反對一切革命(不折騰,無論是資產階級自發的民主革命,還是無產階級自覺的民主革命),大家都是人,誰也不要揚棄誰,共存共榮,和諧發展;由此延長官僚主義者階級專政的專制統治,阻礙社會向民主社會進化。科學發展觀是特色理論體系裡的守成理論,它的出現標誌著鄧特色的官僚主義者階級專政高級階段(有資產階級,假冒人民民主專政,假冒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自稱中特社)開始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