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進法治建設?
如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五個方面)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地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法律觀與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發展觀在法治發展領域中的具體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思想的觀念基礎,是全社會法律意識的核心和靈魂,是法治建設所有環節的共同指導思想,是法治意識形態的共同理論原則。其思想意義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意義。社會法律意識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公民意識、法制觀念、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指導和引領意義。它所要解決的法律意識問題,是帶有方向性、根本性、價值性、宗旨性、目標性、原則性和普遍性的問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決定著公民意識、法制觀念、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的屬性,也規定著它們的內容。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核心與精髓。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意義。任何制度設計,都離不開制度的指導思想、價值取向和基本原則三要素。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恰恰是三者相結合的統一體。它是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創設和發展的思想指南。
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法律實施的意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之後,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矛盾將從無法可依轉向法律有效實施。這其中的核心環節是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普遍守法和有效監督四個方面,而執政黨依法執政則是實現這些環節的根本保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上述法治實踐的諸環節都起著觀念和思想保障的作用,也起著標準和價值尺度的作用。在這個意義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是政法工作的政治原則和指導原則。
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法律意識形態的意義。法律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學是上層建築中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亦可稱法律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法學而言,其意義表現為三方面:其一,它為法學發展指明方向;其二,它為法學人才培養提供了標準;其三,它為法學理論研究提供了宗旨和目的。
大家來預測一下中朝的比分
0:0
如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對於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以文化為載體,以法律法規為內容,用人性化、藝術化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倡導和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而被大家認可和接受的一種文化,具有宣傳、教育、引導、激勵和娛樂等多種功能,是思想領域、文化領域、法治領域的重要工作,是法治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加強和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六五”普法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對於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創新機制,夯實法治文化建設基礎。必須要在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以機制創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一是強化責任。二是落實保障。三是整合資源。
2、創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設活力。要紮實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必須要發揮地區優勢,在鞏固、深化和創新品牌上下功夫求實效。一是鞏固法治文化宣傳廣場。二是深化法制宣傳教育中心。三是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館膽
3、創新載體,增強法治文化建設效能。法治文化建設的難點在於概念虛、基礎弱、週期長、投入大、見效慢,必須要下細功夫、實功夫、慢功夫,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居民的法治意識,提升地區的法治水平。一是加強融合。二是抓好結合。三是注重整合。
如何進一步推進法治中國的建設
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依法執政的重要目的是維護憲法秩序,實現憲政。憲法與憲政,有如法制之於法治。憲法是憲政的基礎。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的憲法,規定了施政的基本規則,據此可限制政治權力;同時,規定了公民權利,據此公民可以制約政治權力。但是,有憲法不等於實行了憲政,只有建立起憲法秩序才能有憲政。憲法秩序是憲法的實踐方面,即在政治關係中執行和實現了憲法。所以,良好的憲法秩序是法治的重要目標和結果,更是是否厲行法治的重要標誌。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我國人民奮鬥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根本依據。我們黨堅持依法執政,首先必須自覺地以憲法為根本準則,維護憲法尊嚴和保證憲法的實施。這就要求黨的組織和廣大黨員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為了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必須健全憲法保障制度。為此,憲法應當進入司法。要研究和健全憲法監督機制,進一步明確憲法監督程序,使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能得到糾正。
其次,要進一步健全依法執政的法制。依法執政要求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目前我們黨依法執政所依據的主要是國家政權運作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還不能適應依法執政的法律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健全有關的法律,科學界定執政黨的領導職能、執政方式和執政黨與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係,從法律制度上保證執政黨對國家政權組織實行依法領導,保證國家政權組織依法行使職能不受非法干涉。這樣,可以使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成果用法律鞏固下來,為我們黨依法執政提供更為充足的律法保障。
如何加強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以基層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為重點,圍繞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定和完善法規規章,健全各項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各項辦事公開制度,改進工作機制,依靠制度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豐富基層民主政治的實現形式,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參與願望增強的要求,從基層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擴大人民群眾的有序參與,引導和組織人民群眾在基層民主政治的實踐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把發展基層民主政治同加強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同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和基層幹部隊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同在基層形成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落實。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善於把人民群眾在基層民主政治實踐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上升為政策,把成熟的政策上升為法規,不斷提高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水平。
二是堅持科學民主決策。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決策機制,堅持把科學決策、依法決策、民主決策作為政府決策的基本準則。各級政府和部門在繼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諮詢制度的同時,推行和完善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以保障公民"四權"為著眼點和著力點,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深化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和政府網站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開放度,凡是有關公共事務的決策、政策和措施,原則上要予以公開,廣而告知並接受監督。以多種形式擴大公眾、組織和媒體對公共事務決策和執行過程中的參與,形成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推進政府各項工作。推行和完善決策後評價制度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健全決策失誤的糾錯改正機制。
三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按照《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加大法治政府建設力度。抓好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監督檢查工作,推進依法行政和執政為民。加強政府立法工作,重點是發展社會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加強社會管理、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創新政府立法工作機制,改進政府立法工作方法,進一步提高政府法制建設質量。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工作者、實際工作者和專家學者相結合的立法工作機制,擴大公眾參與政府立法的範圍,確保法制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公正性。探索開展政府立法後評估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法規規章,提高立法水平。研究建立行政法規定期清理制度,對已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不符合行政許可法精神的法規規章,要及時修訂或廢止。加強和改善行政執法,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按照權利與責任掛鉤、權利與利益脫鉤的要求,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執法體制。改革行政執法體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減少行政執法層次,適當下移執法重心。執法部門應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四是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圍繞規範行政權力運行,結合行政管理體制及其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把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類權力運行過程作為政務公開的內容,方便群眾監督。健全對行政權力監督的體制機制,推行行政問責制度,抓緊建立政府績效評估制度。進一步加強行政監督。強化政府內部的專門監督,嚴肅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職瀆職等行為。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都應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
如何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依法執政的重要目的是維護憲法秩序,實現憲政.憲法與憲政,有如法制之於法治.憲法是憲政的基礎.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的憲法,規定了施政的基本規則,據此可限制政治權力;同時,規定了公民權利,據此公民可以制約政治權力.但是,有憲法不等於實行了憲政,只有建立起憲法秩序才能有憲政.憲法秩序是憲法的實踐方面,即在政治關係中執行和實現了憲法.所以,良好的憲法秩序是法治的重要目標和結果,更是是否厲行法治的重要標誌.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我國人民奮鬥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根本依據.我們黨堅持依法執政,首先必須自覺地以憲法為根本準則,維護憲法尊嚴和保證憲法的實施.這就要求黨的組織和廣大黨員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為了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必須健全憲法保障制度.為此,憲法應當進入司法.要研究和健全憲法監督機制,進一步明確憲法監督程序,使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能得到糾正.
其次,要進一步健全依法執政的法制.依法執政要求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目前我們黨依法執政所依據的主要是國家政權運作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還不能適應依法執政的法律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健全有關的法律,科學界定執政黨的領導職能、執政方式和執政黨與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係,從法律制度上保證執政黨對國家政權組織實行依法領導,保證國家政權組織依法行使職能不受非法干涉.這樣,可以使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成果用法律鞏固下來,為我們黨依法執政提供更為充足的律法保障.
怎樣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動社會和諧進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都迫切需要加快推進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
一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加強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近年來,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過去五年間,僅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了137件行政法規。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改革和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立法工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要進一步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產品質量和安全、規範政府自身行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的立法;特別要注意加強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強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質量。要創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機制,擴大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在法律法規起草、修改過程中,要通過組織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要公佈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二是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政府的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的運行、政府的行為和活動,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準繩,都要受到憲法和法律的規範和約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政府規章、規範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須與憲法和法律保持統一和協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執法觀念,形成職責權限明確、執法主體合格、適用法律有據、問責監督有方的政府工作機制。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權限,明確執法責任,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收費的規範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健全行政複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訴訟權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護。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保持清正廉潔,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行政權力正確行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確保權力正確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政府權力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行使。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大力推進執法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力度。改善和加強新聞輿論對行政執法的有效監督。切實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要把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作為重點,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確保監督到位、有力、有效。
四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