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基本派別是?
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是( )
D
哲學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派別各是什麼
哲學的基本問題,依照馬哲,是物質和意識誰具有第一性.
試述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內容及其意義.
(1)精神和物質何者為第一性,即誰先誰後,誰決定誰,誰是世界的本質、本原.
(2)精神和物質之間有無同一性,即人們能否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對哲學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派別.
意義:
1.哲學的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如何回答其內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質和意識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如何回答哲學基本問題內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認世界的可知性,是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凡承認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認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論;反之,則是不可知論.
哲學的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就是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問題.人們的活動主要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是主觀反映客觀,改造世界是主觀反作用客觀.只有解決好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問題,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2.唯物主義包括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包括主觀唯心主義或客觀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是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們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
區別: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是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唯物主義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唯心主義要求從主觀出發.
聯繫: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雖然是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但是它們又是統一的,相互聯繫的,沒有唯物主義,也就無所謂唯心主義,反之也一樣.它們都是哲學的基本派別.同時,如果沒有唯心主義,那麼唯物主義也不可能發展,唯物主義總是在同唯心主義的鬥爭中不斷髮展的.
另:考試用的,別以為這是真正的哲學
劃分哲學基本派別的標準是什麼?哲學有哪些基本派別
根據對世界的本原是什麼問題的回答,哲學可以區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派別。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
根據對於世界是否能為人所認識和理解的不同主張,哲學也可以區分為二個派別:可知論與不可知論。可知論主張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人能夠理解和把握世界;不可知論主張世界是不能準確認識的,人只能反映事物的現象,而無法把握其本質。
一共有幾種哲學派別?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含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個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學中的兩個派別。它們只能在哲學意義上,即在回答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
(1)唯物主義是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學。
(2)唯心主義是斷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哲學。
(3)一切哲學都不能超越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這是哲學的黨性或黨派性。
(4)二元論不是一個獨立的哲學派別,它認為精神和物質同為世界的本原,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但最終還是陷入唯心主義。
2.唯物主義的歷史形態(1)唯物主義經歷了三種歷史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現代唯物主義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2)作為一般的世界觀,唯物主義堅持按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說明世界,唯物主義與科學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它是無神論的哲學基礎。
(3)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性,併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說,古羅馬關於水、火、氣是世界本原的學說。
(4)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以近代自然科學為依據,但背離了古代哲學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聯繫的整體的辯證法觀點。
3.唯心主義的基本類型和存在根源唯心主義的基本類型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1)主觀唯心主義把主觀精神作為惟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觀事物以至整個物質世界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其荒謬之處在於它必然導致"唯我論"。
(2)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變為獨立的存在,並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絕對觀念等),其荒謬之處在於以哲學化的方式承認"宗教創世說"。
(3)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人的認識不是直線式地進行的,而是近似於螺旋的曲線,這一曲線的任何一個片斷都可能被片面地變成獨立的直線,這條直線會把人們引到唯心主義的泥坑裡,而反動的或保守的階級和勢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則會把它鞏固下來。把人的認識過程中的某一特徵、成分、片斷、方面加以誇大,使之絕對化,造成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分離,這就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
具體而言, 在每個部哲學發展史上,始終貫穿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條基本路線、兩個基本派別的鬥爭,根本不存在什麼超乎二者之上的“中間路線”。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壘,就是社會上的階級鬥爭在哲學上的反映。
具體表現在:
唯物主義――唯物主義是哲學上兩個敵對的基本派別之一,是同唯心主義相對立的思想體系。是主張唯有物質才是世界本原的世界觀,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唯物主義認為客觀物質世界是離開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意識和思維不過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即人腦的機能和屬性,世界上千差萬別的事物和現象,都是物質的不同表現形式。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一般地說,它是先進階級的世界觀,反映著適合生產力和科學發展的先進階級的利益。唯物主義哲學往往是社會上的先進勢力、進步階級用來反對反動勢力和宗教迷信,維護科學發展,推動社會前進的思想武器。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按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或精神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意識則是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心主義則相反,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具體說來,就是:第一,世界先有物質,然後才有意識。第二,意識是具有高度發展和組織的物質——人腦的機能......
簡述哲學基本派別及其形態
照本上寫的說:
哲學有兩大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即認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依次經歷三種形態:樸素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即認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包括兩種類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兩大哲學基本派別是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
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認為世界按它的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在人的意識之外,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物質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世界可以是認識的。唯物主義一般是先進階級的世界觀,它經歷了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三個發展階段。唯物論是一種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認為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也就是[[有機化合物|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基本觀點概括為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
唯心主義:
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與唯物主義對立的理論體系。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舊譯觀念論。矇昧時代的靈魂不死的觀念和萬物有靈的觀點,隱含著精神可以脫離物質的臆想,是唯心主義的萌芽,哲學唯心主義是在生產力的發展造成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剝削階級中的一部分人有閒暇專門從事智力活動的時候產生的。
哲學的基本派別
兩個基本派別:唯心主義,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認為世界是意識的,意識決定物質.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可以分為主觀唯心和客觀唯心
唯物主義可以分為古代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
哲學有哪些基本派別它們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兩個基本派別:唯心主義,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認為世界是意識的,意識決定物質.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可以分為主觀唯心和客觀唯心
唯物主義可以分為古代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
哲學有哪些基本派別及其基本形態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派別。基本形態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哲學上存在的兩個基本派別指什麼?劃分它們的標準是什麼
哲學上存在的兩個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把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作為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哲學派別的唯一標準。。。。。。。。。。。
作為理論形態世界觀的哲學,是從總體上研究人和世界的關係的。而人和世界關係最本質的方面就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這是因為:人作為考察人和世界關係的主體,本身既是這個世界的存在物,又是一種有意識、能思維的社會存在物,人的存在與活動,時刻都發生著精神和肉體的矛盾。同時,人們在處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關係時,一方面所面對的是一個外在的、客觀的物質世界;另一方面又往往從自身的特定地位,按照某種思維方式去看待世界的存在和屬性,並且依自己的意願和智慧去塑造外部事物,把自己的精神屬性賦予物質世界,這就必然發生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矛盾以及二者誰決定誰的問題。
早在人類發展的最初級階段,人們還不清楚自身的生理構造同,不明白做夢是怎麼一回事,因而往往把人的精神活動看作是一種寄寓於肉體中並在死後可以脫離肉體而存在的靈魂活動。同時,人類發展的早期,人們的科學知識十分貧乏,對自然界的特性、規律的瞭解極為有限,他們以為萬物都和人一樣具有生命和靈魂,因而把自然力人格化為某種超人的精神力量。這就是原始的“靈魂不滅論”、“物活論”和原始宗教觀念。這種關於靈魂和肉體、精神和自然界的關係的思考,就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關係問題的史前形態。
恩格斯在總結哲學史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思維和存在不僅是人和世界關係的兩個最本質的方面,也是兩個哲學上最高的範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極其繁多,數不勝數,歸結起來無非屬於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主觀和客觀這兩類現象。思維和存在是哲學的兩個最高範疇,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反映著人與世界關係的最根本的方面。因此,思維和存在的關係是任何哲學體系都不能迴避的問題,都必須按照各自的方式作出自己的回答。而且,任何哲學體系的建立,對於哲學其他問題的解決與展開,也都要以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為起點和中心。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有兩個突出的方面。其中,關於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問題,是最重要的方面。現實世界究竟是由思維或精神創造的,還是從來就自在存在著的?世界的本質和基礎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這些問題在哲學史上屬於本體論的問題,它研究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質問題。對物質和精神何者為第一性的回答,是一切哲學的理論體系得以建立的基礎和根本出發點,它規定著哲學的基本性質,以及解決一切哲學問題的基本方向。因此,恩格斯把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作為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哲學派別的唯一標準。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另外還有一個方面,即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問題,亦即世界可否為人所認識、人的思維能否正確地反映現實世界的問題。這在哲學史上屬於認識論範圍,它所涉及的是認識的本質、認識的可能性及其實現等問題。歷史上的絕大多數哲學家或從唯物主義立場,或從絕對唯心主義立場,各自對這個問題作了肯定的回答。但也有一些哲學家否認人們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哲學史上把他們稱為不可知論者或懷疑論者。
哲學基本問題的本體論意義的方面和認識論意義的方面是互相聯繫著的。歷史上的哲學家對這兩個方面一般都在不同程度上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但由於時代不同,人們對這兩個方面研究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有時側重於本體論方面,有時則側重於認識論方面。在前資本主義時期,哲學研究的重點一般側重於本體論方面;到了近代和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