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篇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04

詩經中的國風指的是什麼?大雅,小雅分別指什麼?頌指什麼?

《風》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稱作“十五國風”共160篇。 《雅》分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貴族文人)宮廷(宴饗,朝會)樂歌,共105篇。《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是宗廟用於祭祀的樂歌和舞歌,共40篇。

大雅和小雅的具體區別

第一編 先秦文學

--------------------------------------------------------------------------------

第二章 《詩經》

早在文字產生以前,就有原始歌謠在口頭流傳。甲骨卜辭和《周易》卦爻辭 中的韻語,是有文字記載的古代詩歌的萌芽。《詩經》中的作品,反映了各方面 的生活,具有深厚豐富的文化積澱,顯示了我國古代詩歌最初的偉大成就。

第一節 《詩經》的編定和體制

《詩經》的編定 風、雅、頌 用詩和傳詩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原名《詩》,或稱“詩三百”,共有30 5篇,另有6篇笙詩,有目無辭。全書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 作品。最後編定成書,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產生的地域,約相當於今陝西、山 西、河南、河北、山東及湖北北部一帶。作者包括了從貴族到平民的社會各個階 層人士,絕大部分已不可考。時代如此之長,地域如此之廣,作者如此複雜,顯 然是經過有目的的蒐集整理才成書的。《詩經》的編集,在先秦古籍中沒有明確 記載。歷史上有廣泛影響的“獻詩”、“刪詩”之說,透露了《詩經》作品來源 和編定的一些消息。周代公卿列士獻詩、陳詩,以頌美或諷諫,則是有史籍可考 的。《詩經》中當不乏這類作品。漢代人認為周代設采詩之官到民間采詩,獻於 朝廷以瞭解民情。這種說法是否確切,頗有爭論。公卿列士所獻之詩,既有自己 的創作,也未必沒有采集來的作品。周王朝是否實行過采詩制度,雖不能確定, 但如無周王朝和各諸侯國樂官的參與,民間之詩很難彙集於王廷。因此,可以說, 《詩經》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獻之詩,採集於各地的民間之詩,以及周王朝樂官保 存下來的宗教了宴饗中的樂歌等。這些作品的編集成書,漢人認為經過孔子的刪 定。事實上,早在孔子的時代,已有與今本《詩經》相近的“詩三百篇”的存在。 孔子對“詩”作過“正樂”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對“詩”的內容和文字有些加工 整理。但說《詩經》由他刪選而成,則是不可信的。整理編定《詩經》的人和具 體情形,我們今天已無從得知。可能周王朝的樂官在《詩經》的編集和成書過程 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大約公卿列士所獻之詩,以及採集來的民間之詩,最 後都集中到王朝樂官手中,樂官掌管的詩一定很多,整理編選其中的一部分為演 唱和教詩的底本,是完全可能的。

《詩經》按風、雅、頌分為三類,“詩”最初都是樂歌,只是由於古樂失傳, 後人已無法瞭解風、雅、頌各自在音樂上的特色了。風即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 區的樂調。國是地區、方域之意。十五國風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 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 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東周王畿洛陽,其餘是諸侯國名,十五國風即 這些地區的地方土樂。國風中,豳風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數產生於西周外, 大部分是東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樂,西周王畿的樂調。雅分為大雅和 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於西周初期,小部分作於西周末期, 小雅共74篇,除少數篇目可能是東周作品外,其餘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 的作者,主要是上層貴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和地位低 微者。頌是宗廟祭祀之樂,許多都是舞曲,音樂可能比較舒緩。周頌31篇,是 西周初期的詩。周頌不同於其他詩的體例,不是由數章構成,每篇只有一章。魯 頌4篇,產生於春秋中葉魯僖公時,都是頌美魯僖公之作,《泮水》、《閟宮》 體裁近乎雅詩,《有駜》、《駉》則近於國風。可見頌詩演變之跡。商頌5篇......

《詩經》中的“小雅”共有多少篇詩歌

《詩經》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

《詩經》共收集了311篇詩歌,其中6篇為笙詩,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現存305篇(既有標題又有文辭的)。

老是被蚊子咬,有好辦法嗎?聽說和血型有關

跟血型和自身的體味都有關係,一般B型血的人比較容易被叮,而體味重的人比較容易被叮

《詩經》是什麼?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六世紀)約五百餘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

,有目無辭,不計在內),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共十五《國風》,詩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頌》包括《周頌》三十一篇,《商頌》五篇,《魯頌》四篇。

這些詩篇,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墨子·公孟》說:“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意謂《詩》三百餘篇,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記·孔子世家》又說:“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這些說法雖或尚可探究,但《詩經》在古代與音樂和舞蹈關係密切,是無疑的。《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就是依據音樂的不同。《風》是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而言的、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其地域,除《周南》、《召南》產生於江、漢、汝水一帶外,均產生於從陝西到山東的黃河流域。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範的音樂。《大雅》、《小雅》之分,眾說不同,大約其音樂特點和應用場合都有些區別。《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說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

《詩經》的作者成分很複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於民間的歌謠。這些民間歌謠是如何集中到朝廷來的,則有不同說法。漢代某些學者認為,周王朝派有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蒐集歌謠,以瞭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種說法:這些民歌是由各國樂師蒐集的。樂師是掌管音樂的官員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蒐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諸侯之樂獻給天子,這些民間歌謠便彙集到朝廷裡了。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

各個時代從各個地區蒐集來的樂歌,一般認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樂官——太師那裡的。他們顯然對那些面貌互異的作品進行過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現存的《詩經》,語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體,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大體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現在異時異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各時代、各地區的歌謠,倘非經過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現上述情況。可以認為,由官方製作樂歌,並蒐集和整理民間樂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業之一,在《詩經》時代是不斷進行著的。

《史記·孔子世家》說,詩原來有三千多篇,經過孔子的刪選,成為後世所見的三百餘篇的定本。這一記載遭到普遍的懷疑。一則先秦文獻所引用的詩句,大體都在現存《詩經》的範圍內,這以外的所謂“逸詩”

,數量極少,如果孔子以前還有三千多首詩,照理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再則在《論語》中,孔子已經反覆提到“《詩》三百”(《為政》、《子路)等篇),證明孔子所見到的《詩》,已經是三百餘篇的本子,同現在見到的樣子差不多。要之,《詩經》的編定,當在孔子出生以前,約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只是孔子確實也對《詩經》下過很大功夫。《論語》記孔子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

詩經的第一篇是什麼,是什麼意思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 寐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首詩通過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個採摘荇菜的姑娘,併為姑娘的勤勞、美貌和嫻靜而動心,隨之引起了強烈的愛慕之情,在夢裡也會夢見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過程,充分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突出表達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摯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詩經的首篇,更加表明了關雎在古代人們心中的地位。

相關問題答案
詩經小雅篇是什麼意思?
詩經和論語是什麼意思?
不朽的詩篇是什麼意思?
聖經裡的軛是什麼意思?
小萌軟是什麼意思?
小篆體是什麼意思?
聖經中交託是什麼意思?
女生小烏龜是什麼意思?
小旋風是什麼意思?
有點小聰明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