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功是什麼意思?
“期功之喪”是什麼意思?
期功
古代喪服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按關係親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月,小功服喪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內的宗親。
“期功之喪” 指比較親近的親戚去世了。
美國總統是誰
1789年4月30日,喬治·華盛頓總統
在室外露天舉行總統就職宣誓;
他的誓言之一“上帝,請神協助我”,後來成為歷屆總統宣誓就職的慣例;
宣誓完畢後親吻《聖經》,也為後來的總統開創了先例;
因為公共事務繁忙,就職舞會推遲到5月7日舉行,總統夫人瑪撒沒有前往紐約參加。
1793年3月4日,喬治·華盛頓總統
發表了最簡短的總統就職演說(135個字)。
1797年3月4日,約翰·亞當斯總統
第一位由總檢查長帶領宣誓的美國總統(總檢查長名叫奧尼佛·埃斯沃斯)。
1801年3月4日,托馬斯·傑斐遜總統
開創了向國會寫信接受就職典禮並對典禮時間作出安排的先例;
第一位,可能也是最後一位走著去參加就職典禮的總統;
第一位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舉行就職典禮的美國總統;
總統就職演說第一次在報紙特刊上刊載。
1809年3月4日,詹姆士·麥迪遜總統
第一次在就職典禮當日舉行慶祝舞會;
創立了由美國海軍稜樂隊為就職舞會奏樂的慣例。
1817年3月4日,詹姆士·門羅總統
第一位在華盛頓戶外舉行露天宣誓的美國總統。
1829年3月4日,安德魯·傑克遜總統
第一位在國會大廈東門廊舉行就職宣誓的美國總統。
1837年3月4日,馬丁·範布倫總統
離任及接任總統(傑克遜與範布倫)第一次乘同一輛馬車前往國會大廈參加就職慶典;
慶典遊行上第一次出現花車;
第一次舉行兩場慶祝舞會。
1841年3月4日,威廉·亨利·哈里森總統
發表了美國曆史上最長的就職演說(10000字);
打破了美國的慣例,哈里森先發表就職演說,然後宣誓,然後又接著發表就職演說;
第一次由官方規劃在國會大廈舉行慶典遊行,遊行及就職慶典規劃委員會由獲勝政黨在當地的政治組織組成。
1841年4月6日,約翰·泰勒總統
第一位因現任總統死亡而入主白宮的美國總統。
1845年3月4日,詹姆斯·K·波爾克總統
就職演說第一次通過電報向全國發送。
1853年3月4日,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
確定就任美國總統(而不是宣誓);
打破慣例,沒有親吻《聖經》,只是將左手放在《聖經》上;
第一位脫稿發表就職演說的美國總統。
1857年3月4日,詹姆斯·布坎南總統
總統就職第一次被拍成照片;
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慶祝舞會,共有6000名貴賓出席,消耗了價值3000美元的葡萄酒、400加侖牡蠣、500夸脫雞肉色拉、1200夸脫冰琪淋、60只羊、8卷牛肉、75只火腿以及125只豬舌。
1865年3月4日,亞伯拉罕·林肯總統
非裔美國人第一次參加總統就職慶典遊行。
1865年4月15日,安德魯·約翰遜總統
因為總統死亡,約翰遜是第一位由總檢查長帶領宣誓就任總統的副總統。
1869年3月4日及1873年3月4日,尤利塞斯·S·格蘭特總統
第一次邀請各州州長參加就職典禮;
天氣最為寒冷的就職典禮,當天中午氣溫只有16度,風速達到40米/秒;
1877年3月3日及1877年3月5日,拉瑟福德·B·海斯總統
第一位在白宮宣誓就職的美國總統;
第一位在就職典禮前宣誓就職的美國總統(因為當天是星期天),即3月3日(週六)私下宣誓就任總統,3月5日(星期一)舉行公開宣誓就職。
1881年3月4日,詹姆斯·加菲爾德總統
總統的母親第一次出席總統......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的期是什麼意思
期(jī),一週年.期功就是服一週年的喪,功就是大功小功的期限,指親屬關係近.
翻譯: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
決然花後得功期 解籤是什麼意思
靈籤之曰:
本籤示之曰。天垂甘露之泉。凡事大吉利者。亦即是先難後易者所得。功名成。交易就。婚姻雖平庸。但是難得之緣也。時運至冬季即至。六畜。田畝皆旺之時。宜勤儉。千萬不得浪透。陷已於絕境者。易言之。天降甘露。君子莫忘求謀成就。和合吉昌之籤也。
舞蹈反功期是什麼意思?
就是在練軟開度時,身體在一個週期裡有一段時間有一個適應期,這個時候被稱為返功期
“改革攻堅期”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近,我讀了一本讓我感悟很深的書——《世界通史》。世界通史,字面的意思是記錄那些具有重大意義是事情,可是,翻開書,裡面卻大多是戰爭!什麼“馬拉松戰役”“溫泉關之站”“紅白玫瑰戰爭”……
一次戰爭要多少人啊!如果有那麼多的人力,精力,財力,為什麼不拿來建設我們的家園,反而去破壞它呢?我不解。都說戰爭是富人發起的,的卻是窮人。你們還記得在南京車站痛哭的那個小男孩嗎?還記得在核戰爭中受到傷害的人嗎?他們重則亡,輕則致殘,連在肚子裡的胎兒都不能倖免。可是,我試問,他們有什麼錯要遭此滅頂之災呢?他們都是無辜的啊!
戰爭對全人民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可為什麼還要戰爭呢?那些被權勢衝昏頭腦的人啊,清醒吧!
我們渴望一個沒有戰爭的國度,那裡有鮮花,有歡樂,伴隨著幸福……
全球通史讀後感
古人云讀史可以明智。美國曆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用全球歷史觀研究世界歷史,帶給我們全新的視野。《全球通史》是以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為主線,而不是以歷史事件為主線。本書主要特點在於: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國家或地區的歷史;關注的是整個人類,而不是侷限於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書的觀點,就如一位棲身月球的觀察者從整體上對我們所在的球體進行考察時形成的觀點,因而,與居住倫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觀察者的觀點判然不同。”
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把人類歷史劃分為1500年的世界以前和1500以後的世界。“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各種族集團實際上以完全與世隔絕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後,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從那時起,它們才終於聯繫在一起,無論是南非的布須曼人、有教養的中國官吏,還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亞人”。
《全球通史》中用三章的篇幅介紹了了中國文明和儒家文化對世界的影響,用一章的篇幅講述了近代中國受西方列強和東方倭寇欺辱的歷史。在最後一章《後記:我們的黃金時代嗎?》中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大同世界進行了前瞻性的論述。讀後受益匪淺,使我對儒家思想和當代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一體化有了探索性的認知。
一、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從強盛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
筆者的學生時代是在“文革”中度過的,那個年代學校不開設歷史課,所以筆者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一無所知。讀高二時,正值神州大地開展史無前例的“批林批孔”運動,偉人毛澤東把孔子從“大成至聖先師”的尊位上揪下來,讓全國人民進行“大批判”。從那個時候起,我才知道中國歷史上還有個“孔老二仲尼丘”。他一生主張“克己復禮”,剛當上魯國大司寇,就殺了革新派人士少正卯。這是我對儒家思想的啟蒙認識。
我讀完司馬遷的《史記》之後,我對儒家思想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到處是諸侯割據的混亂狀態,周王朝的統治地位已經動搖。當時各種文化思想十分活躍,被後世稱為“諸子百家”時期。孔子認為這是一個“禮壞樂崩”的時代,他要極力維護“尊卑有序”的封建禮制,為此,他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到處推銷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主張,也沒有得到諸侯的採納,最後還是回到魯國辦私學。孔子後,漢武帝劉徹採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儒學從此成為中國社會兩千多年中統治者階級統治民眾的主導思想,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成為“御用經典”。不可否認,儒家思想對建立封建統治秩序,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讀完《全球通史》,我才知道,中國從隋唐到明朝末年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為什麼從強盛走向衰敗呢?儒家思想統治是根本原因。中國的地理位置本來就與世隔絕,在其有史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裡,四面一直被有效地隔斷。它的西南面......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什麼意思
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僕。一個人孤苦零丁,無依無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