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義勇軍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5-01-23

1935年抗日義勇軍由誰帶領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和熱河省(今分屬河北、遼寧、內蒙古)愛國軍民在中國共產黨號召和影響下,自動組成的民眾抗日武裝。在其建立和鬥爭中,有些曾得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支持。

東北軍民奮起抗日(1931.9~1932.2)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遼寧省警務處處長黃顯聲先率領部分警察部隊抗擊日軍,後往遼西地區將民團和地方保安部隊組成民眾抗日義勇軍。10月初,曾任鳳城縣警察署署長的鄧鐵梅在該縣建立東北民眾自衛軍。此時,遼寧義勇軍遍及各地。11月,由在北平(今北京)的東北社會名流組織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將遼寧各地及熱東、蒙邊地區的義勇軍,以路軍和支隊為基本建制單位,統一改稱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到12月末,共編成22路共7萬餘人。吉林省義勇軍主力由東北軍部分愛國官兵組成。首先是團長馮佔海率部抗日,隨後旅長李杜、邢佔清、趙毅等人也宣佈抗日,在五常、拉林、雙城(今均屬黑龍江)和榆樹等地抗擊日軍。1932年1月31日李杜等在哈爾濱(今屬黑龍江)成立吉林自衛軍。該部在哈爾濱保衛戰中與日軍激戰五日後撤出,轉移至巴彥、賓縣,吸收哈爾濱以東各縣抗日武裝,使總數達5萬餘人。2月,東北軍營長王德林建立中國國民救國軍,接連攻克敦化、蛟河等縣城,部隊發展到近2萬人。黑龍江省義勇軍創建於江橋抗戰之後。11月,東北軍將領馬占山率部在齊齊哈爾以南嫩江橋一帶奮戰月餘,抗擊日偽軍進攻。爾後撤至海倫地區,吸收各抗日武裝組成義勇軍約5萬人。至1932年2月底,東北抗日義勇軍發展到近20萬人,在各地開展游擊戰,打擊日偽軍。

抗日鬥爭蓬勃發展(1932.3~1932.10)

偽滿洲國建立後,日本帝國主義為穩定其殖民統治,不斷對義勇軍進行“討伐”。義勇軍主動出擊,部隊迅速發展壯大,是年夏秋達鼎盛時期,總人數約50萬(一說30萬)。其中:遼寧省義勇軍發展到58路、幾十個支隊約25萬人。5月,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將遼寧義勇軍劃分為5個軍區,彭振國、王化一、唐聚五、劉振東、高文彬分任各軍區總指揮,在60餘縣開展抗日鬥爭。各路義勇軍頻繁出擊,破鐵路,炸橋樑,先後攻克錦西(今葫蘆島市)、通遼(今屬內蒙古)、岫巖、新賓、撫順等數十座縣城,控制了廣大地區。8月下旬,第21、第24路義勇軍多次襲擊奉天(今瀋陽)城,一度佔領東塔機場,震驚了日偽當局;吉林省義勇軍發展到15萬人。其中,以李杜為總司令的吉林自衛軍,3月份在夾信子、桶子溝(今均屬黑龍江)等地抗擊日軍。4月初,該部5萬餘人從依蘭(今屬黑龍江)出發,分兵三路反攻哈爾濱,戰鬥月餘。因依蘭失守,部隊減員到2萬人,遂轉至梨樹(今屬雞西市)一帶開展游擊戰。此時,馮佔海部改稱吉林救國軍,在反攻吉林、攻佔拉林等戰鬥中,部隊發展到7萬餘人。以王德林為總司令的中國國民救國軍於3月在鏡泊湖地區連續組織四次伏擊戰,並取得寧安、敦化等戰鬥的勝利,部隊擴展到6萬餘人;黑龍江省民眾抗日救國義勇軍總司令部於5月在海倫成立,馬占山任總司令,共8萬餘人。該部於呼海鐵路(呼蘭—海倫)、齊克鐵路(齊齊哈爾—克山)沿線頻頻出擊,在松浦鎮、安達、海倫等戰鬥中取得很大勝利。9月,海(拉爾)滿(洲裡)護路軍總司令蘇炳文宣佈抗日,建立東北民眾救國軍,所部3萬餘人在富拉爾基一帶抗擊日軍。10月,馬占山率部反攻齊齊哈爾,使日偽軍驚慌失措。在此期間,三省義勇軍在103個縣的廣大地區進行數千次戰鬥,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散而復聚,堅持戰鬥(1932.11~1940)

日軍為消除蓬勃發展的東北抗日義勇軍對自己的威脅,於1932年秋冬先後動用共近20萬日偽軍警,分別對各地義勇軍進行大“......

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概念

東北義勇軍是東北淪陷初期以舊軍隊為基礎的自發抗日武裝力量的總稱,並沒有統一的組織和指揮系統。作為義勇軍的基礎的舊軍隊,原來都是東北軍的正規部隊,它們抗擊日寇的舉動不僅是自發的,而且也是同當時國民黨政府不抵抗政策相違反的。同時,這些部隊在抗擊日寇的過程中,又收納了大量的民間武裝力量和各階層的抗日群眾。因此,這些部隊雖然有一部分仍然保持著正規軍的番號,但是實質上已經不再是國民黨政府和東北地方當局統率之下的正規部隊,而成為一支以舊的正規軍為基礎包括民間武裝力量和抗日群眾參加在內的自發的抗日武裝力量了。東北義勇軍也有許多嚴重的弱點。其中主要的是:它的領導人物大多數都是一些舊軍官,他們在政治上是落後的;他們之間派別繁多,非但不能團結一致,而且意見分歧,甚至往往互相火併;他們所率領的部隊成分複雜,有的紀律很壞,往往抗敵不足,擾民有餘。這樣,他們就不僅沒有能夠擔負起領導群眾進行抗日鬥爭的任務,而且嚴重地危害群眾的利益,從而影響了廣大群眾支持義勇軍的積極性。由於東北義勇軍存在著這些弱點,他們雖然在東北淪陷初期曾經風起雲湧,盛極一時,並且予日寇以相當的打擊;但是在敵軍全面進攻、各個擊破的壓力之下,為時年餘,便陷於土崩瓦解,煙消雲散。有些領導人物如丁超、程志遠、王之佑等甚至出賣民族利益,變節降敵。東北義勇軍從興起到失敗,它的面積甚廣,系統又多,變化起落也很複雜。我當時雖然參加過一部分義勇軍的組織工作,對於全部情況也並不完全清楚,況且已事隔三十年,現在要把它的整個過程作一個全面的追述,是相當困難的。下面所寫的內容,錯誤和遺漏在所難免,希望熟悉當時情況的同志加以指正。

中的義勇軍的全稱真的是“反滿抗日義勇軍”嗎

不是,全程就是東北義勇軍,東北義勇軍是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淪陷初期以舊軍隊為基礎的自發抗日武裝力量, 人數最多時曾達三十萬人上下,活動地區幾遍於全東北,要說“反滿”,反的也是偽滿洲國,因為918事變發生於1931年,而滿清已經於1911的武昌起義中被推翻了,已經亡了20年了。

義勇軍進行曲的來歷簡略概括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中國東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衛抗爭的烽火。東北各地抗日義勇軍紛紛興起。不到1年的時間,東北抗日義勇軍已達30萬之眾。2月起,部分東北各抗日武裝力量改編為抗日聯軍,繼續在各地區進行抗日鬥爭。在抗聯艱苦抗戰的時候,一首歌曲從上海的一座監獄裡傳出:這是作家田漢為當時的電影《風雲兒女》寫的一首歌詞,由聶耳譜曲,它就是《義勇軍進行曲》。

青年抗日義勇軍司令段方升

沒有這個人,你是電視劇看的吧。

青年抗日義勇軍司名叫段海洲,民國一位奇人吧,兩投國共兩黨。

東北抗日義勇軍的義勇軍成分

如果從義勇軍各部分的成分來看,它們大致可以歸納為正規軍隊和警察大隊、舊軍官、收編的鬍匪、農民的祕密會社、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五個部分,分述如下: 一 正規軍隊和警察大隊⒈ 馬占山部:馬占山在江橋抗戰時所率領的黑龍江省防軍,計有步兵第一旅孫鴻裕團、第二旅吳德林團、第三旅李青山團,騎兵第一旅〔旅長吳松林〕、第二旅〔旅長程志遠,後投敵〕,衛隊團〔團長徐寶珍,後投敵〕,炮兵團〔團長樸炳珊〕,此外還有一個保安大隊和屯墾軍一個旅〔旅長苑崇谷〕。馬占山一度投降日寇後,他在抗日基礎上團結起來的黑省軍隊從此瓦解。他再度抗日時所能統率的武裝力量,只剩下他自兼旅長的步兵第三旅和吳松林旅擴編的鄧文、才鴻猷、邰斌山等部以及徐子鶴的山林隊和收編的鬍匪李海青等部義勇軍,其餘黑省部隊都不再聽他指揮。他自始至終,都用黑龍江省主席名義指揮軍隊。⒉ 丁超、李杜部:丁李所領導的東北軍,是駐吉步兵第二十八旅〔丁兼旅長〕、第二十四旅〔李兼旅長〕、第二十六旅〔旅長邢佔清〕、第二十二旅〔旅長趙毅〕和山林警備隊三個營。他們抗日時,吸收了其他部分潰敗的吉林省軍隊和一部分義勇軍,與馮佔海等部會同商定稱為“吉林自衛軍”。⒊ 蘇炳文部:蘇所率領抗日的部隊,為黑龍江省防軍步兵第一旅〔蘇自兼旅長〕和張殿九步兵第二旅,張玉珽第三旅,還吸收了一部分舊黑龍江軍的殘部如樸炳珊、徐寶珍等部,稱為“東北民眾救國軍”。⒋ 馮佔海部:馮所領導的是吉林衛隊團全部和張作舟第二十五旅的兩個團及臨時招降鬍匪編成的宮長海、姚秉乾兩個旅,會合丁超、李杜、趙毅等部並稱“吉林自衛軍”,並曾接受遼吉黑民眾後援會〔以下簡稱後援會〕所給的東北義勇軍第六軍團的名義。⒌ 唐聚五部:唐原來是遼寧省東邊鎮守使於芷山〔當時投敵〕所兼步兵旅的第三團團長,抗日時先後組織了各縣警察大隊、義勇軍、紅槍會、大刀會等,稱為“遼寧自衛軍”,同時接受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以下簡稱救國會〕所給的東北義勇軍第三軍區名義,後來又改組為後援會東北義勇軍第三軍團。⒍ 王德林部:王原來是吉興部東北軍步第二十七旅第一團第三營營長,率部參加抗日後曾吸收了延邊一帶的義勇軍、大刀會、紅槍會等,先稱為“國民救國軍”,後來參加丁超、李杜的“吉林自衛軍”。⒎ 警察大隊:瀋陽被日軍佔領後,遼寧省警務處長兼瀋陽市警察局長黃顯聲和督察長熊飛由瀋陽帶出一部分警察和公安隊,並在撤退途中收集了北寧鐵路附近的警察人員,進行抗日。東邊桓仁縣警察大隊長張宗周、柳河縣警察大隊長王鳳閣、鳳城縣警察大隊長郭景珊、復縣警察大隊長劉景文等各率領其全部或一部分警察大隊,參加抗日。二 舊軍政人員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有不少舊軍官如彭振國、李純華、王炤泮、於百恩、鄭桂林、賈秉彝、康悅臣、嚴經武等,有的已經退伍,有的在軍事機關掛個空名義,也有的是現役軍官。他們在事變以後,紛紛參加到各部隊抗日。因為他們多數是陸大、保定或東北講武堂等軍官學校畢業的,具有軍事知識,所以大都在各部隊中擔任領導和參謀工作。此外,當時各部隊還有一些政府官吏參加,他們多數在各義勇軍總部工作。唐聚五部起義時,桓仁附近幾個縣的縣長也都參加了自衛軍,但以後多數中途變節投敵。三 收編的鬍匪東北歷來素以鬍匪著聞,吉、黑兩省的宮長海〔宮傻子〕、姚秉乾〔雙山〕、李忠義〔海青〕、張希武〔天照應〕、馬鳴春〔一隻雞〕、劉萬奎〔劉快腿〕,遼寧省的項青山〔項忠義〕、張海天〔老北風〕、小白龍等,多數是積年慣匪。九一八事變以前,有的正在拉竿〔組織匪幫〕,有的被關在獄中〔如李海青〕,也有的已經地方當局招降〔如宮長海、姚秉乾〕。事變以後,各地統治機構垮臺,社會秩序混亂,乘機而起、臨時報山頭者更風起......

東北抗日義勇軍總司令是誰?

不是一槍沒放嗎,哪來的義勇軍,有也是南方人。敢說是東北人,南方那麼多上網的噴死你。

義勇軍進行曲的來歷

《義勇軍進行曲》的來歷

《賣報歌》的由來 >>

勞動號子的啟示 >>

《義勇軍進行曲》的來歷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曲,當《風雲兒女》開拍時,田漢作詞,並請聶耳譜曲,但田漢歌詞還未寫出就被國民黨當局逮捕。

田漢後來被關在龍華監獄,他在獄中偷偷地把歌詞寫在兩個煙盒的被面,趁家屬探監之便帶了出來。聶耳接到歌詞時,已準備去日本,他立即譜出初稿,讓朋友試聽,並聽取意見,但由於時間緊迫,來不及修改,只好帶到日本。

聶耳到日本後不幾天,就將曲譜修改好了,很快地寄回電影公司,進行組合錄音。隨著影片《風雲兒女》的問世,《義勇軍進行曲》很快流傳開來。

1934年春,上海影壇新成立了一家電通影片公司。這是一個由共產黨電影小組直接領導的左翼電影公司,由夏衍、田漢負責電影創作,司徒慧敏擔任攝影場主任,編導演陣容則由袁牧之、應雲衛、孫師毅、陳波兒、王人美、王瑩、吳印鹹、聶耳、呂驥、賀綠汀等組成。“電通”的首部出品是袁牧之編劇,應雲衛導演的《桃李劫》,影片的主題歌《畢業歌》(田漢作詞,聶耳作曲)隨著電影的上映,很快成為當時最為流行的歌曲之一。田漢承擔了“電通”第二部影片《風雲兒女》的創作。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是田漢寫的。這首歌是電影主人公詩人辛白華寫的長詩《萬里長城》中的最後一節,田漢原本是想把這首主題歌寫得很長的,後因被捕而未能如願。田漢的原詩是這樣的:“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一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前進,前進,前進!”跟後來影片中唱的僅有微小的出入,應該是作曲者聶耳因音樂的特性作了調整。聶耳到日本後,他又對曲譜作了修改。日本的一幫朋友們先聽為快,聶耳自己也很滿意。 1935年4月,身在日本的聶耳將曲譜定稿寄回上海,由孫師毅和司徒慧敏轉交給《風雲兒女》攝製組。三個月後聶耳不幸溺水遇難,年僅24歲,《義勇軍進行曲》也因此成了聶耳的絕唱。全國解放後,人民政協開會商討國歌,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提出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這一提案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放,《義勇軍進行曲》中有“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之詞,恐怕不合適。徐悲鴻表示:這沒有什麼不合適,法國就有以戰鬥性的《馬塞曲》作為國歌的先例。周恩來支持了他的意見,認為中國人民雖然獲得瞭解放,但以後還會有戰爭,有危難,應該居安思危。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即將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15790303.html

東北抗日義勇軍有過哪些戰績

抗日沒什麼非法的問題,法律也沒禁止他們抗日.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歐洲的德國佔領區內也有很多地下游擊隊.

相關問題答案
抗日義勇軍的由來?
義勇軍進行曲的特點?
英國國旗的由來和含義?
母親節的由來及意義?
簡述保密的由來與意義?
節日習俗;春節為什麼要吃團圓飯 團圓飯的由來 ?
東道主的由來和含義 ?
見義勇為的拼音是什麼?
意大利披薩的由來?
見義勇為的意思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