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召開的意義是什麼?
什麼是兩會,兩會召開的意義是什麼
兩會是指人代會、政協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即人大會,1954年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至今召開十一屆,兩屆期間每年至少要召開一次會議,就叫幾屆幾次,最近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每年舉行全國人代會時,全國政協也召開會議,所以統稱“兩會”. 政協全國委員會每屆任期5年.政協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第一屆1949年9月21日,至今共十一屆,最近召開的是十一屆四次會議.
“兩會”召開的意義在於: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兩會”代表是代表著廣大選民的一種利益的,代表著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選民們自己的意見和要求.
兩會的目的是什麼
召開兩會的目的:履行民主程序,傾聽社會各界的真實聲音,實行民主決策,解決各種實質性問題。
2016全國兩會召開的重大意義
“兩會”召開的意義在於: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兩會”代表是代表著廣大選民的一種利益的,代表著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選民們自己的意見和要求。
兩會的召開有什麼重大意義
一、2010兩會概況
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
於2010年3月3日15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13日上午閉幕,會期11天。出席會議委員2154人。大會圍繞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統戰政協工作等主題,組織了三場大會發言,安排了10次委員小組討論。大會共收到提案5430件,立案5163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科技、衛生等各個領域。此外,還通過參加記者招待會,接受專訪等形式議政建言,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
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於2010年3月5日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出席了盛會。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執行主席吳邦國主持會議。
大會於14日上午閉幕,會期10天。兩會期間,506件議案和7418份建議、批評和意見,集中反映了代表們對國家各領域改革和發展的高度關切,對解決好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重大問題的願望要求,必將匯聚成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推動力。
二、特點:更加尊重民意、更加註重民生。
三、意義:
——這是一次民主的大會。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一年一度的兩會,是一個體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過程。黨和國家領導人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共議大計,與會代表和委員認真履行職責,審議和討論人大、政協、政府、“兩高”等一系列工作報告。充分發揚了民主,以保障科學決策,為走好關鍵之年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是一次團結的大會。
團結就是力量,共識孕育希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今年面對艱鉅的任務,我們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面對複雜的形勢,更需要凝聚廣泛共識,統一思想行動。全國人民團結得更加緊密,形成應對挑戰的強大力量,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盛舉。
——這是一次求實的大會。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績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存在一系列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孕育著一系列潛在風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面臨一系列新困難新挑戰。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順應人民期待,不負人民重託,察實情、說實話、出實招、辦實事,通過共同努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民生改善、社會和諧、文化進步。
——這是一次奮進的大會。
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而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則為我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既需要堅定的決心,也需要堅強的毅力。能否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直接關係到我們能否在“後危機時期”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關係到我們能否順利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大局。與會代表和委員們承擔起神聖的使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坦陳直言、獻計獻策,化解矛盾、破解難題,為我國發展質量的提高、發展空間的擴大、發展道路的拓寬貢獻智慧。
兩會十大熱點關注
熱點一:經濟發展
2009年的中國經濟以一個漂亮的“V”形曲線收宮“保八”的同時,今後中國經濟仍面臨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如資產價格高漲、產能過剩、消費不足、通脹預期等複雜形勢中,官方宏調重心悄然移向“調結構、防通脹”,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題更加凸顯。
熱點二:樓市博弈
2009年各地房價普遍暴漲,打碎了眾多“蝸居”者的安居夢想。民意洶湧之下,樓市不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
國家召開的兩會,指的是哪兩會,是什麼意思
兩會的全稱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五年一屆,每年開一次會
今年的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明年的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去年的就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前年的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礎議
每一屆只能開五次,下一次只能是下一屆了,每屆任期是五年!
召開兩會的目的是?
站在改革開放30年的新起點上,如何謀劃2010年的國家發展大計?面對尚未見底的危機侵擾,政府如何汲取民智,共克時艱?
民惟邦本,本固邦強。“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仍將是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關注民生,推動改革,也將是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保八”目標舉世矚目
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擴內需、保增長將成為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這一鮮明特點已在先期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彰顯出來。
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已由“防過熱、防通脹”,迅速調整為擴內需、保增長。去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8%,創下9年來同期最低季度增長速度。2009年要實現8%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任務相當艱鉅。
輿論普遍預測,兩會代表委員將圍繞擴大內需尤其是農村消費、4萬億元投資刺激計劃、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展開討論,獻計獻策。
“促就業”成為燃眉之急
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我國面臨空前的就業壓力:一是失業返鄉的2000萬農民工和滯留城市難以就業的農民工。二是600多萬應屆高校畢業生。三是常年新增城鄉就業人員。三路就業大軍形成“疊加”效應,使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為應對新挑戰,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央緊急出臺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就業乃民生之本。記者調查發現,失業農民工期盼更多技能培訓和就業扶持,大學畢業生則希望政府出臺優惠政策,給予更大的就業和創業空間。
新醫改牽動國人心
被認為“迴歸公益方向”的新醫改方案於2008年10月14日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方案涉及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藥品供應以及醫療保障等多方面內容,勾勒出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新框架。該方案的目標之一是用3年時間建立涵蓋城鄉居民、農民工和大學生的基本醫保制度,“人人”和“基本”成為其兩個關鍵詞。
13億人看病就醫藍圖如何描繪?新醫改方案能否真正從制度上解決百姓看病就醫後顧之憂?……這些問題,預計在今年兩會將引起代表委員的熱議。
社保改革“提速”萬眾期待
國際金融危機下,如何完善社保體系讓百姓敢花錢,無疑是擴大內需的關鍵之舉。
去年12月,在歷經十多年反覆醞釀之後,涉及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的社會保險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半個多月時間共收到意見70501件,足見百姓的關注熱度。
2009年,社保改革在哪些方面最有可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社會保險法將給百姓生活帶來什麼改變?一系列有關社保的話題,不僅百姓關心,也將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制度反腐”民心所向
新華網等權威媒體的兩會熱點調查顯示,反腐倡廉問題位居百姓關注度前列。
2007年9月,國家預防腐敗局揭牌成立。2008年6月,中央對外發布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彰顯了中央反腐新思路和更大決心。
社會輿論認為,目前最根本的問題是監督制度還不夠健全,亟須從源頭上突出制度反腐的核心作用,著力構建包括人民群眾、媒體網絡在內的權力運行監督機制,使事前防範、事中監督和事後查處環環相扣。
樓市走向引人關注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雖然樓市刺激政策密集出臺,但迄今為止樓市寒冬仍難見暖意,消費者依舊在觀望。百姓和開發商都充滿期待:開發商希望進一步出臺降息、降稅甚至補貼的購房政策,拉動成交量,而百姓則期盼降價措施出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量。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通過政策調控尋求提振樓市和擠壓泡沫之間的平衡點,將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的熱點。
食品安全再敲警鐘
食品安全重於泰山。近來,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告一段落,奶製品行業重振略有轉機,但社會輿論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依然很高。
在吃飽之後,國民對“吃好”和“吃得放心”的要求越來越高。但......
十八大以及兩會分別是什麼,召開的目的是什麼,最好回答的通俗一點吧
十八大全稱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是黨內的會議
十八大是明確黨的工作目標和方針,選出新一屆黨內領導人
兩會分別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大和政協。
人大是明確國家的工作目標、方針和未來五年計劃,選出新一屆國家領導人
政協就是召集知名人士和民主黨派來參政議政,為國家獻言獻策,同時選出新一屆政協領導人
簡述什麼是“兩會”?“兩會”有什麼意義?(重要性)
人大和政協,一年沒見了,一起扯扯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