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磁鐵怎麼製作方法?
如何自己製作強力磁鐵
釹鐵硼的製造採用粉末冶金工藝,將含有一定配比的原材料如:釹、鏑、鐵、鈷、鈮、鐠、鋁、硼鐵等通過中頻感應熔煉爐冶煉成合金鋼錠,然後破碎製成3~5μm
的粉料,並在磁場中壓制成型,成型後的生坯在真空燒結爐中燒結緻密並回火時效,這樣就得到了具有一定磁性能的永磁體毛坯。毛坯經過磨削、鑽孔、切片等加工工序後,再經表面處理就得到了用戶所需的釹鐵硼成品。
工藝流程: 配方--熔鍊合金--破碎--制粉--磁場下成型---燒結---時效處理---檢測---機械加工成型---電鍍處理。
表面處理
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是一種化學活性強的粉末冶金材料,其特性硬而脆、易被氧化腐蝕。基於這樣的特點,目前採取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表面防護層。但釹鐵硼燒結永磁體表面由於存在著在磨削加工時產生的惡化層和密度化不完全而產生的空孔、氧化相等,其表面處理必須採取必要的前處理和適當的電鍍工藝,如下所示:
倒角→除油→酸洗→超聲波清洗→電鍍→老化→鍍層檢測
強磁鐵如何製造?
工業上製造強磁鐵的方法:
1.先燒製磁體,就像作陶瓷一樣
2.將燒製過的磁體,加以強電磁場磁化
磁鐵怎麼製造的?
普通磁鐵的製造:
1. 燒結稀土永磁
包括釤鈷,釹鐵硼.
a 配料 純金屬或合金按比例
b 真空感應熔鍊
c 破碎 氣流磨製粉(氮氣保護) 5微米左右
d 磁場下取向成型 加等靜壓
e 真空和保護氣氛燒結
f 後熱處理
g 機械加工,塗覆
h 脈衝磁化
2. 鐵氧體永磁
a 配料氧化物(SrO CaO,Fe2O3按比例混合
b 預燒
c 球磨 1微米左右
d 磁場下取向成型(幹壓或溼壓)
e 燒結
f 機械加工
g 磁化
3. 鑄造鋁鎳鈷
a 配料 純金屬或合金按比例
b 感應熔鍊
c 澆鑄
d 磁場熱處理
e 回火
f 機械加工
h 磁化
1微米是達到單疇的顆粒. 5微米好像是試驗的結果
稀土磁鐵的製造:
一種R-Fe-B系稀土磁鐵的製造方法,將氧含量以重量比為50ppm以上4000ppm以下,氮含量以重量比為150ppm以上1500ppm以下的稀土合金粉末,利用乾式壓制法進行壓縮成型,製作成型體20。隨後,進行從表面向成型體20含浸油劑的工序,以及燒結成型體20的工序,燒結工序包括在700℃以上1000℃以下的溫度範圍內保持10分鐘以上420分鐘以下的第1工序,以及在1000℃以上1200℃以下的溫度範圍內進行燒結的第2工序,燒結後的稀土磁鐵的平均結晶粒徑為3μm以上9μm以下。該方法不僅降低了原料粉末的氧含量,而且避免了發熱,著火的危險,提高了稀土磁鐵的磁特性。
1.一種R-Fe-B系稀土磁鐵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準備氧含量以重量比為50ppm以上4000ppm以下,氮含量以重量比為150ppm以上1500ppm以下的稀土合金粉末,利用乾式壓制法將所述稀土合金粉末壓縮成型製作成型體的壓制工序;從成型體表面向成型體含浸油劑的工序;以及燒結所述成型體的工序,所述燒結工序包括在700℃以上不足1000℃的溫度範圍內保持10分鐘以上420分鐘以下的第1工序;和在1000℃以上1200℃以下的溫度範圍內進行燒結的第2工序,燒結後的稀土磁鐵的平均結晶粒徑為3μm以上9μm以下。
怎樣自制永磁鐵我想將一快巴掌大的鐵,做成永磁鐵,用
你做不成的!買吧!
永磁體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含鐵、鈷、鎳的合金。
如鐵高級揚聲器用的銣硼合金,馬達用的釹鈷硼合金,比較硬的鈦鉻鎳合金…… 當它受到外界激烈震盪時,磁性會降低甚至消失 一: 磁性的來源:
現代科學表明,物質的磁性來源於物質原子中的電子。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位於原子核外的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好象太陽,而核外電子就彷彿是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另外,電子除了繞著原子核公轉以外,自己還有自轉(叫做自旋),跟地球的情況差不多。一個原子就象一個小小的“太陽系”。另外,如果一個原子的核外電子數量多,那麼電子會分層,每一層有不同數量的電子。第一層為1s,第二層有兩個亞層2s和2p,第三層有三個亞層3s、3p和3d,依此類推。如果不分層,這麼多的電子混亂地繞原子核公轉,是不是要撞到一起呢?
在原子中,核外電子帶有負電荷,是一種帶電粒子。電子的自轉會使電子本身具有磁性,成為一個小小的磁鐵,具有N極和S極。也就是說,電子就好象很多小小的磁鐵繞原子核在旋轉。這種情況實際上類似於電流產生磁場的情況。
既然電子的自轉會使它成為小磁鐵,那麼原子乃至整個物體會不會就自然而然地也成為一個磁鐵了呢?當然不是。如果是的話,豈不是所有的物質都有磁性了?為什麼只有少數物質(象鐵、鈷、鎳等)才具有磁性呢?原來,電子的自轉方向總共有上下兩種。在一些數物質中,具有向上自轉和向下自轉的電子數目一樣多,它們產生的磁極會互相抵消,整個原子,以至於整個物體對外沒有磁性。而低於大多數自轉方向不同的電子數目不同的情況來說,雖然這些電子所磁矩不能相互抵消,導致整個原子具有一定的總磁矩。但是這些原子磁矩之間沒有相互作用,它們是混亂排列的,所以整個物體沒有強磁性。
只有少數物質(例如鐵、鈷、鎳),它們的原子內部電子在不同自轉方向上的數量不一樣,這樣,在自轉相反的電子磁極互相抵消以後,還剩餘一部分電子的磁矩沒有被抵消,如右面下圖所示。這樣,整個原子具有總的磁矩。同時,由於一種被稱為“交換作用”的機理,這些原子磁矩之間被整齊地排列起來,整個物體也就有了磁性。當剩餘的電子數量不同時,物體顯示的磁性強弱也不同。例如,鐵的原子中沒有被抵消的電子磁極數最多,原子的總剩餘磁性最強。而鎳原子中自轉沒有被抵消的電子數量很少,所有它的磁性比較弱。
二:磁化與磁感應 原來磁性很弱的物體,不能吸引鐵,鈷,鎳等物質,但是當他們接近磁鐵後,在磁鐵的作用下,增強了磁性,也可以吸引鐵,鈷,鎳等物質.這種使原來弱磁性的物體變為強磁性的過程叫做磁化. 物體在磁體附近被磁化的現象,稱為磁感應. 三: 磁性減弱的條件 如果磁體中的磁性分子排列無規律時,磁性會被減弱或全部抵消 ,於是磁鐵的磁性減退或消失. 當磁鐵到敲打或高溫時,可使磁性分子排列雜亂無規律,因而喪失磁性.
1:做一個磁鐵:我需要的材料、我的做法、思考。
1:做一個磁鐵
材料:5號電池一節,漆包銅線5m,鐵桿(直徑1cm,長度8cm)一根
步驟:將銅線按照一個方向整齊的繞在鐵桿上,接通電池。
思考:增強銅絲內電流的方法可以提高磁力的大小,反接電池可以是磁鐵極性改變。
2:研究根的作用實驗
根作用基本有兩個:1)提供植物與土壤的結合力;2)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