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臣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5-01-07

使臣的意思

【詞目】使臣

【釋義】

1、[Envoy]:舊指奉使命往來國際間的官員。今天有大使。

2、[Military officer]:宋朝專管緝捕的武官。

使臣的‘使’是什麼解釋

使:從人從吏,速疾之意也。

1、從人,表示人的動作行為;從吏,指低級官員。

2、令者,發號也。使,從也。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管子·樞言篇》

3、官名。唐以後特派負責某種政務的官員稱使,如節度使,轉運使。明清常設的正規官中亦有稱使者,如通政使,布政使,按察使等。

使臣:

1、身負君命,出使外國的官員。

2、泛稱皇帝所派遣負有專門使命的官員。

波斯使臣的使是什麼意思 20分

出使。

陛下使臣侍講,歷半歲 不一問經義.什麼意思

陛下讓我擔任侍講學士,過了半年並沒問過一次經書義理。

崔郾,字廣略,姿儀偉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進士第,補集賢校書郎,累遷吏部員外郎,下不敢欺。每擬吏,親挾格,褒黜必當,寒遠無留才。三遷諫議大夫。穆宗立,荒於遊畋,內酣蕩,昕曙不能朝。郾進曰:“十一聖①之功德,四海之大,萬國之眾,其治其亂,繫於陛下。自山以東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壘,距宗廟十舍.,百姓憔悴,畜積無有。願陛下親政事以幸天下。”帝動容慰謝,遷給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講學士,旋進中書舍人,謝曰:“陛下使臣侍講,歷半歲不一問經義。臣無功,不足副厚恩。”帝慚曰:“朕少間當請益。”高釴適在旁,因言:“陛下樂善而無所諮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謝,鹹賜錦、幣。郾與高重類《六經..》要言為十篇,上之,以便觀省。遷禮部..侍郎,出為虢州觀察使。先是,上供財乏,則奪吏奉助輸,歲率八十萬。郾曰:“吏不能贍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獨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費代之。又詔賦粟輸太倉者,歲數萬石,民困於輸,則又輦而致之河。郾乃旁流為大敖②受粟,竇而注諸艚。民悅,忘輸之勞。改鄂、嶽等州觀察使。自蔡人叛,鄂、嶽常苦兵,江湖盜賊顯行。郾修治鎧仗,造蒙衝,駛追窮躡,上下千里,歲中悉捕平。又觀察浙西,遷檢校禮部尚書,卒於官。贈.吏部尚書,諡曰德。郾不藏貲,有輒周給親舊,為治其昏喪。居家怡然,不訓子弟,子弟自化。室處庳漏,無步廡,至霖淖,則客蓋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寬,經月不笞一人。及蒞鄂,則嚴法峻誅,一不貸。或問其故曰陝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貴知變者也聞者服焉。

[注]①十一聖:穆宗之前的十一個皇帝。②敖:通“廒”,儲存糧食的倉庫。 (節選自《新唐書•崔邠傳》)

【參考譯文】

崔郾,字廣略,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人們遠望仰慕他,卻不敢親近。崔郾考中進士,補缺擔任集賢校書郎,多次升遷後擔任吏部員外郎,下屬不敢欺瞞他。每次選拔官吏,都親自把握標準考查,褒揚貶黜官員一定得當,無論出身貧寒還是居處僻遠的人才都不會遺漏。多次升遷後擔任諫議大夫。穆宗登基,荒廢政務,沉溺於遊獵,在宮中縱飲放蕩恣意放縱,天亮了還不能上朝處理政務。崔郾進諫說:“靠十一代先帝的功德,才擁有廣大的疆域,眾多的百姓,天下安定還是混亂,都系在陛下您一人身上。從崤山往東有百座城池,地廣千里,昨天剛得到,今天就失去了。西望敵寇的營壘,距離宗廟只有十舍的距離,百姓憔悴,沒有積蓄。希望陛下親自處理政事而使天下人有幸。” 穆宗十分感動深表謝意,提拔他為給事中。敬宗繼承帝位,任命他為翰林侍講學士,不久又升任他為中書舍人,他入宮謝恩說:“陛下讓我擔任侍講學士,過了半年沒問過一次經書義理。臣下沒有功勞,不能與皇上的厚恩相稱(對不起皇上的厚恩)。”敬宗慚愧地說:“我不久一定向你請教。” 高釴恰好在旁邊,趁機進言說:“陛下樂意向善卻沒有諮詢什麼,這樣天下的人就不知道您有尊崇儒家的意願。”敬宗又自責道歉,都賜給他們錦緞財物。崔郾與高重將《六經》中的主要言論按類編為十篇,進獻給皇上,以便於皇帝閱讀思考。崔郾升任禮部侍郎,後出京外任虢州觀察使。先前,上供朝廷的財物缺乏,就剝奪官吏的俸祿來資助進獻的費用,一年大概有八十萬錢。崔郾說:“官吏不能供養自己和家人,哪裡有精力撫卹百姓呢?我一個人不能治理好地方,怎麼能會使自己富厚呢?”就拿官府日常費用代替上供的缺額。皇上又下詔將徵收的糧食運到太倉,一年有數萬石,老百姓苦於運輸,還要用車子把糧食運到河邊。崔郾就在河的支流設置糧倉收糧,修建通道將糧食裝入漕運船......

古代使臣見別國皇帝要說什麼

各藩屬國來華,屬於“來貢”,由禮部負責接待。各藩屬國的貢期是不一樣的,朝鮮每年一貢,琉球兩年一貢,暹羅三年一貢。每當貢期,各國貢使攜帶表文、貢物至京,在禮部大堂設案舉行呈表納貢儀式。舉行儀式當天,貢使由禮部官引至禮部,使臣對案行三跪九叩禮,禮成後禮部將表文送給內閣轉呈給皇帝,貢物存在有關衙門內。如果趕上大朝、常朝,貢使則可以隨朝臣一起覲見皇帝。如果不是朝期則由皇帝決定是否召見。召見時,貢使要行三跪九叩禮,皇帝通過翻譯詢問有關情況,表示慰問,若皇帝特示優待,還可以讓使臣進入大殿,賜坐賜茶。第二天,貢使到午門謝恩後返國。

西方各國來華時的禮儀,前期和後期是不一樣的。據檔案記載,清朝前期西方各國派專使來華的主要有西班牙、荷蘭、葡萄牙、意大利、俄國和英國等。其使臣一般由禮部接待,將表文、貢物轉呈皇帝,如果皇帝召見,則須按清朝禮制行跪叩禮。例如,康熙五十九(1720)年葡萄牙使臣裴拉理奉表來朝,康熙在暢春園九經三事殿接見了他。接見當日,禮部在殿階下正中設表案,康熙帝升御座。貢使在鴻臚寺官導引下將表文放到表案上,行三跪九叩大禮,然後再膝行至御座旁親手將表呈給康熙帝,再行三跪九叩禮,康熙帝賜坐賜茶。此後,雍正五(1727)年西洋博爾都噶爾王派麥德樂、乾隆十八(1753)年葡萄牙派巴哲格來華,都照此規定行了三跪九叩禮。到了乾隆後期,隨著西洋各國與中國交往的日益頻繁,各國逐步認識到覲見禮儀在維護國家地位和尊嚴方面的重要性。因此,使臣們不願意再給清朝留下朝貢歸順的印象,因而對清朝規定的覲見禮儀提出了異議。這一時期,西方使臣來華覲見皇帝,有的已不願遵行清朝的跪拜禮。如乾隆五十八年英國派馬戛爾尼來華,經過交涉,最後覲見乾隆時採取了折衷的辦法,行單腿跪拜禮。而嘉慶二十一年英國使臣斯當冬來華,乾脆就拒絕跪拜,最後被嘉慶趕了回去。

世界近代史開始後,工業革命使西方各國的發展步入了全面高速的時代,中國的發展相對緩慢很多,國勢也是日漸衰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正如“弱國無外交”所表達的意思,此時的中國已經沒有能力與西方各國維持正常的外交關係了。儘管西方各國紛紛在北京設常駐公使館,但顯然已經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了。這些外國公使狐假虎威,不斷要求覲見皇帝,親遞國書,但又不接受中國規定的跪拜禮儀。而清廷內部圍繞接見禮儀也展開了一場辯論,一部分大臣認為公使覲見時必須行三跪九叩禮,反對者則考慮到西方各國風俗,主張覲見時不必強行跪拜之禮。以中國當時的狀況應對外交事務,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鬧劇了。

針對雙方的爭議,中外就覲見一事達成了協議:清帝在接見公使時坐立自便,是否賜酒賜茶也由皇帝自己決定,對於覲見的時間、地點由皇帝發佈諭旨確定;各國公使覲見皇帝時不必行三跪九叩禮,但要行五鞠躬,以表誠敬。在覲見期間,公使除呈遞國書外,不能擅自提出其他要求,只可回答皇帝的提問。按這一禮儀,同治十二(1873)年六月初五日,同治帝在中南海紫光閣首次接見了各國駐華公使。此後清帝接見各國公使都依這一規定行鞠躬禮。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後,清政府與侵華的英國、法國、俄國、德國、美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外加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共11個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此後,覲見禮節又有所變化,規定使臣覲見皇帝在大內乾清宮正殿舉行,使臣可乘轎至乾清門,呈遞國書時清帝必須親手接收等。到了這一時期,使臣來華所遵循的禮儀基本上已經脫離了兩國正常交往時應當遵循的禮節的範圍了,此時的覲見更像是外國使臣單方面的炫耀武力。

使臣失信則不能用人矣翻譯成現代文的意思

使臣失信則不能用人矣

讓我失去信任就不能打仗了

李鴻章請外國使臣吃飯的寓意是什麼

慈禧有意廢掉光緒 但搞不清外國列強的意思 於是問計於榮祿

榮祿於是想李鴻章打聽 李鴻章要求朝廷授予兩廣總督實職

到時候外國使臣將來祝賀 李鴻章就可以乘機向外國列強徵詢意見

這就是李鴻章宴請外國使臣的喻意

相關問題答案
使臣的意思?
女臣的意思是什麼?
晏子使楚的意思?
報春使者的意思是什麼?
見風使舵的意思是?
見風使陀的意思是什麼?
俯首稱臣的意思?
白鐵無辜鑄佞臣的意思?
綠色使者的意思是什麼?
頤指氣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