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設置功能是什麼?
傳播學中的議程設置是什麼,有哪些內容
議程設置研究
(1)背景:
傳播學研究陷入低谷時,有限效果模式佔據主導地位。
有些人認為,大眾媒介影響的可能不是人的態度,而是人們的感知,即人們的世界觀。
心理學界發生變革:認知心理學異軍突起。(非常注重世界的再現,即人們頭腦中建構對世界的印象。)
(二)議程設置理論的提出和發展
1972年Maxwell McCombs and Donald Shaw發表“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
議程設置功能是媒介的一種能力,通過重複性新聞報道來提高某議題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性。
在認知層面,公眾因為媒介的報道而意識到議題的存在;在次序層面,媒介所安排的議題順序一般會影響公眾考慮這個問題的順序;
在顯著性層面,媒介賦予議題的意義(包括給予的版面位置或節目中的時間先後)一般會影響公眾對這個議題重要性的認識。
(三)議程設置研究的新課題
1、議程設置效果能否產生,
(1)議題的強制性可能是一個因素。強制性議題——公眾能夠直接體驗的議題(如失業、犯罪);非強制性議題——不能直接接觸(汙染、毒品濫用、能源危機)。
(2)具體和抽象。抽象性是指理解某個議題或給它下定義的難度。4個議題:財政赤字、核軍備競賽、吸毒、能源。能否輕易想像出這些議題?覺得這些問題是否真實?是否容易理解?接著,選了一個抽象——核軍備競賽,一個具體議題——能源,分別考察二者的議程設置效果。結果發現,對具體議題——能源而言,媒介和公眾議程之間存在顯著關係;但在抽象議題——核競賽上,則不相關。這項研究顯示,對於抽象議題而言,媒介可能不具備為公眾設置議程的能力。
(3)受眾的媒介接觸。
2、議程設置如何起作用?議程設置並非一個機械的過程,而是與受眾個人的信息處理活動密切關聯的。人們會對媒介獲得的信息做出評估,而這一評估會決定議程設置的效果是否發生。比如,媒介是否值得信賴。選擇性記憶和理解也會影響議程設置過程。
什麼是議程設置功能理論?其觀點有哪些
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媒介影響社會的重要方式,其觀點主要來自政治學,李普曼的《輿論》最早提出該思想,被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
請簡要介紹一下什麼是議程設置
一,大眾媒介不能直接作用於受眾,影響他們的想法,這也就是子彈論等理論的破產,但是大眾傳播可以通過安排議題和提供的信息來影響受眾
二,大眾傳播對議題的強調會與受眾的重視程度成正比,這裡還有一個概念是時滯,就是起作用的時間
三,議程與媒介的相關性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就又引入意見領袖的概念
四,不管媒介怎樣強調,它所起的因素不是唯一的,也就是有限效果模式的興起
唉,偶是人大新聞學院大四的,後天考清華的傳播了,上帝保佑
什麼是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媒體怎麼運用其功能去影響輿論的?
在傳媒生態日益變化的歷程中,危機事件造成了不同以往的傳播環境。無論是2008年初的南方雪災,還是5月的汶川大地震,抑或是9月的“三鹿奶粉事件”,這些都成為考驗媒體實力和社會責任的標杆。通過比較幾次危機事件,筆者看到媒體在面對危機時,不再是沉默無聲,而是在堅持導向性的同時進行議程設置,更好地發揮了輿論引導作用。
議程設置之具體表現 美國傳播學家拉斯韋爾曾將環境監視、社會協調和社會遺產傳承視為媒體最重要的三項功能。在公共危機來臨時,媒體既要快速準確地傳遞危機信息,又要引導輿論,發揮其重大影響。
1.媒體設置報道時間:及時報道
議程設置理論研究的範圍,是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報道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效果。它在時間範圍上,是媒體中長期的系列報道活動。而對於公共危機而言,它是突然爆發,負面影響力強。那麼,及時地揭示危機信息,是媒體議程設置的關鍵要素。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我國媒體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迅速敏捷。不光滿足了受眾最基本的知情權,也及時地化解了猜疑誤解,將真相公佈於眾,從根本上破除了謠言。
2.媒體設置報道內容:人文訴求
公共危機發生後,會引起民眾恐慌,在面臨追求新聞效應和人文關懷的窘境中,大眾傳媒的新聞選擇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新聞報道的首要內容,是密切關係人民生活的危情訊息。當然,這種選擇必須建立在媒體全面客觀的報道上。
“三鹿奶粉事件”中,媒體意識到人文訴求的重要性,充分發揮環境監視的效力,直指危機事件的主要源頭。媒體將報道視角充分投向民眾最關心的事情,從民眾的切身利益出發,突出各階段報道的重點,這樣才真正承擔起社會喉舌的職責。
3.媒介積極行動:引導輿論
日常生活中,媒體的議程設置主要是通過報道的選擇和呈現來完成的。在危機關頭,大眾媒體一方面要發揮社會監督的功能,通過新聞觸角及時發現社會中的陰暗面,使被監督者迫於輿論壓力作出反應;另一方面,要多發揮撫慰力量,給受眾帶來危機關頭的心理安慰。這次事件中,因為嬰幼兒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新華社接連播發多條稿件,追蹤事件進展。這種連續性的追蹤報道,不光讓受眾瞭解災情信息,還發揮了主流媒體的功能,將公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所及範圍,引導了社會輿論。 議程設置的負面效應 我們在肯定媒體作為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它們設置議程時的負面影響及社會後遺症。
1.社會和受眾角度。首先,媒體議程設置過度可能引起輿論壓力,形成社會意見壓迫。在危機發生初期,媒體積極全面的報道無可非議,但是在危機後期,媒體應把握信息報道的度,避免給當事人及企業造成過度壓力;其次,媒體議程設置不當,可能誤導輿論,影響受眾正確認知。危機事件的發生,給受眾帶來身體和精神上諸多傷害,此時急需媒體準確全面的報道。但若報道延遲或內容不當,會使受眾產生懷疑和追問,直接影響媒體的聲譽。議程設置的關鍵是對事實客觀全面的報道,這樣才能滿足受眾基本的知情權。
2.媒體角度。大眾傳媒進行環境再構成時,必須把握好議程設置的度和量。否則,將給媒體自身發展帶來羈絆,嚴重損害其最有價值的媒體信譽。同時,這也會弱化媒介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違反新聞工作者職業準則。而新聞媒體擁有客觀、準確、平衡的報道方式和實事求是的評論方法,才是獲得公信力的有效手段。 有效地發揮議程設置能力 那麼,在現代社會中媒體如何充分發揮其輿論導向作用呢?
首先,在公共危機事件中,媒體要尋求新聞價值與政府宣傳的契合點。危機事件是突然襲來的事件, 具有很強的新聞價值,進行議程設置要掌握好量和度的把握。我國的媒體面對兩個報道取向——政府還是社會,要綜觀全......
議程設置的說明
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媒介影響社會的重要方式,其觀點主要來自政治學,李普曼的《輿論》最早提出該思想,被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議程設置(agenda setting)的基本思想最初來自於美國新聞工作者和社會評論家沃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922年,李普曼在其經典著作《輿論學》(Public Opinion)中提出了他的觀點:“新聞媒介影響‘我們頭腦中的圖像’”,這成為議程設置理論的雛形。1963年,伯納德·科恩(Bernard Cohen)提出了對“議程設置”最有影響力的表述:“在多數時間,報界在告訴它的讀者該怎樣想時可能並不成功;但它在告訴它的讀者該想些什麼時,卻是驚人地成功” ,這更清楚的指出了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1968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兩位研究人員馬爾科姆·麥肯姆斯(Maxwell McCombs)和唐納德·肖(Donald Shaw)對李普曼的思想進行了實證性研究,他們對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傳播媒介的選舉報道對選民的影響進行了調查分析,並於1972年在《輿論季刊》上發表了論文——《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作為他們研究的總結。其主要含義是:大眾媒介注意某些問題而忽略另一些問題的做法本身就可以影響公眾輿論,而人們一般傾向於瞭解大眾媒介注意的那些問題,並採用大眾媒介為這些問題所確定的優先次序來確定自己對這些問題的關注程度。他們的研究標誌著一個新的傳播效果理論——“議程設置(agenda-setting)理論”的誕生。這個理論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議題從媒介議程向公眾議程的傳播過程,另一個方面是公眾在頭腦中形成這些議題和對象時新聞媒介所起的作用。《新聞學大辭典》將議程設置理論解釋為:“由馬爾科姆·麥克姆斯和唐納德·肖於1972年提出。……核心觀點是:大眾傳播媒介在一定階段內對某個事件和社會問題的突出報道會引起公眾的普遍關心和重視,進而成為社會輿論討論的中心議題。”美國學者沃納·塞佛林和小詹姆斯·坦卡德在其《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一書中,對議程設置理論提出了較為理性的認識,認為“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就是指媒介的這樣一種能力:通過反覆播出某類新聞報道,強化該話題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而在中國學者郭慶光教授的《傳播學教程》一書中,他認為議程設置的中心思想是: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 。根據麥肯姆斯和肖的研究,媒介的議程設置效果還要看公眾與媒介的接觸頻率、公眾對媒介的需要程度、當時人際交流的情況、不同公眾的興趣等因素的影響。而且,人際交流和親身觀察以及很多具體情況也會增大或減弱媒介議程設置的效果。另外一些學者通過研究發現,時間在媒介的議程設置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媒介議程設置的效果並不是立即出現的,一般都是在新聞報道幾周之後。同時,公眾對信息的接受量一般是有一定限度的,過多的議程往往會削弱媒介議程設置的效果。麥克姆斯和肖的一項研究發現,公眾的議事日程中不能超過5-7個議題,否則受眾就會忽略很多媒介認為重要的議題。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的議程設置功能,已經被眾多的學者接受,並從政治、社會生活的多方面進行了實證研究。人們也普遍意識到傳統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對公眾議程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卻又是強大的。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作為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由於網絡傳播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有著很強的互動性,網絡受眾可以自由地選擇信息和表達觀點......
什麼是屬性議程設置?屬性議程設置的特點是什麼?
屬性議程設置:
它是議程設置的更深層次的影響,大眾傳媒報道的對象事物具有各種各樣的屬性,有正面的,負面的中性的;大眾傳媒對某些特定屬性進行凸顯和淡化處理,使對象事物的“主導屬性”傳達給受眾,也影響到受眾對事物性質的認識和判斷,態度。麥庫姆斯把這種影響機制叫做,“屬性議程設置”
什麼是媒介議程設置
新媒體科技的快速發展及其在互動性上的高度完善,形成了連續的新聞議程設置(continuous agenda-setting)功能,建構起了意見生產機制的新型模式。新媒體藉助“網狀-鏈式”的傳播特徵,形成了對每一個事件和消息的跟蹤-連續式議程設置效果。利用每一個傳播節點在跨平臺上的互動,新媒體將相關內容聚合在同一個議程之下。在新媒體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的運行模式下,受眾在新媒體中的參與性受到最大程度地尊重與拓展,受眾超越了傳統媒體信息製作者和傳播者對內容的壟斷,以較少中間語言加工特徵的傳播方式直接介入著新聞話語的傳播過程,反映著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在此模式下,藉助技術和信息的力量,新媒體似乎已經成為民主貨幣的製造源和集散地,儼然可以為社會大眾孕育出一個“直接享有電子民主的年代”① 。
關於“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的小問題 10分
經典新聞傳播理論對推動人類傳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新聞傳播理論受到了挑戰。網絡媒體的普及使傳播環境發生了裂變,一些適用於傳統媒體的理論在網絡時代依然適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論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議程設置理論是傳播學效果研究的經典理論,本文探討議程設置理論在新的媒體環境下的變化。 議程設置理論概述 議程設置理論的基本思想最初來自於美國新聞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紀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眾傳媒的報道活動是一種營造“擬態環境”的活動。“擬態環境”是指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關於世界的看法,與現實相比,這種看法總是不完整的,並且通常是不準確的。①這種“擬態環境”是由媒體設置而形成的。他認為,我們的行為是對這個“擬態環境”的反應,而並非對真實環境的反應,我們只能看見媒體所反映的現實,這成為議程設置理論的思想發端。1972年和1976年,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在總統競選研究中,通過定量研究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說,他們的研究標誌著議程設置理論的誕生,為傳播效果研究開闢了新的視野。 隨後,有眾多傳播學者對此作了進一步研究,使這一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學者郭慶光在其《傳播學教程》中對議程設置理論這樣表述: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播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②如今,在網絡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麥克盧漢所預言的“地球村”時代已經到來。網絡中多元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權的泛化,使受眾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大大增強,使傳統媒體中議程設置理論的基礎被打破,新的傳播模式中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改變。 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的變化 隨著實證研究和理論探討的,“議程設置功能”的有關概念也不斷趨於細緻化和明確化。議程設置理論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是廣受關注的話題。在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發生了變化或得到了修正。 1.受眾的地位改變,議題設置主體發生變化 傳統傳播過程中的受眾總是被動地接收媒體提供的新聞信息,無法同媒體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他們只能在媒體為之設置的議題中挑選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傳播釋放了受眾參與信息傳播的主動性,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來挑選新聞信息,或發表自己的看法。互聯網因其網絡分佈式傳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體的控制權,能實現傳者與受者的互動雙向交流,公眾和媒體成為議程設置的共同主體。 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主體也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首先,議程設置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次,議程設置主體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議程設置主體間呈現互動交叉性。③這就是新聞傳播領域出現的“二重議程設置”現象,即在傳統的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之外又出現了“網民議程設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數”不僅不再沉默,而且積極參與到社會議題的討論中來。 2.公眾的自我議程設置出現,個人議題更易轉化為公共議題 在新媒體時代,公眾議題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設置形成的。公眾議題形成的過程或方式也變得很簡單,那就是“互動”,公眾在互動中選擇哪些事情或議題是重要的。網絡時代公眾自我議程設置功能的實現,是對“議程設置”理論內涵的補充和延伸。如果公眾自我設置議程引發社會普遍關注,那麼這一議程就會進入傳統媒體的議程範圍,在網絡傳播中,某一網民自我設置議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網民關注,也就會很快引起傳統媒體的關注。④傳統媒體關注後又會很快轉化為公共議題。總之,個人議題更加容易轉化為公共議題,網民成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