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不憫農全詩的意思?
(宋)楊萬里:憫農是什麼古詩?老什麼憫農,遍地起什麼,什麼難什麼,百姓少什麼。請告知。
(宋)楊萬里:憫農
老天不憫農,遍地起黃風,無雲難下雨,百姓少收成
憫農李紳全詩解釋
憫農二首⑴
其一
春種一粒粟⑵,秋收萬顆子⑶。
四海無閒田⑷,農夫猶餓死⑸。
其二
鋤禾日當午⑹,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⑺,粒粒皆辛苦?[1] [2]
2註釋譯文編輯
詞句註釋
⑴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這兩首詩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穀類。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
⑷四海:指全國。閒田:沒有耕種的田。
⑸猶:仍然。
⑹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⑺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2] [3] [4]
白話譯文
其一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其二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憫農古詩的意思
李紳《憫農》一
鋤 禾 日 當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誰 知 盤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鬆禾苗周圍土。 3.誰知盤中餐,在臺灣,香港等地寫為誰知盤中飧(sun), 國內由於飧字用的很少,是個冷僻字,當初為了讓詩歌更通俗易懂,改為餐了。
【譯文】 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裡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裡。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麼的辛苦。
李紳《憫農》二
春 種 一 粒 粟 ,
秋 收 萬 顆 子 。
四 海 無恭閒 田 ,
農 夫 猶 餓 死 。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穀子;慄粟。 3. 猶:還。 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譯文】 春天,農民把一粒粒穀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沒有飯吃而餓死。
憫農這首詩的全文
憫農二首
李紳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
其三
壟 上 扶犁兒 ,
手 種 腹長 飢 。
窗 下 織 梭 女 ,
手 織 身 無 衣 。
我 願 燕 趙 姝 ,
化 為 嫫 女 姿 。
一 笑 不 值 錢 ,
自 然 家 國 肥 。
鋤禾,憫農全詩意思 20分
憫農·鋤禾日當午
作者: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憫農》的詩句
唐朝時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詩人,名叫李紳。李紳自幼好學,二十歲中了進士,皇帝見他學識淵搏,才學出眾,招官翰林學士。
有一年夏天,李紳回故鄉亳州探親訪友。恰遇浙東節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經亳州,二人是同榜進士,又是文朋詩友,久別重逢,自然要盤桓一日。這天,李紳和李逢吉攜手登上城東觀稼臺。二人遙望遠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餘,吟了一首詩,最後兩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遷任如登臺。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臺這樣快就好了。李紳此時卻被另一種景象感動了。他看到田野裡的農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隨口吟道: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頂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聽了,連說:“好,好!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飯得來都不易呀!”
李紳仰天長嘆了一口氣,接著又吟道: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李逢吉一聽,天呀,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嗎?這小子好大膽,回到書房,李逢吉對李紳說:“老兄能否將剛才吟的兩首詩抄下來贈我,也不枉我二人同遊一場。”李紳沉吟一下說:“小詩不過三四十字,為兄聽過,自然記得,何必抄錄?若一定落筆,不如另寫一首相贈。”李逢吉只得說:“也好,也好。”於是,李紳又提筆寫下一首:
壟上扶犁兒,
手種腹長飢。
窗下織梭女,
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
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
自然家國肥。
(宋)楊萬里:憫農是什麼古詩?
憫農 宋 楊萬里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