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商品經濟發展原因?
為什麼宋代商品經濟發達?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南宋時期對南方的開發,促成江南地區成為經濟文化中心。主要是因為 宋朝是中國古代唯一長期不實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宋朝開創以來,即治坑礦、組織茶鹽開發。因而大量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民投入商業手工業中,民間經濟受到刺激,突飛猛進。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與繁榮。在宋朝立國之初,宋太祖趙框胤就號召人們"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詔"令兩制議政豐之術以聞",令官員們研究理財求富之道。宋神宗則認為"尤先理財",發過"政事之先,理財為急"的詔令。這些政策導向使商業大潮興旺,商貿高速發展,錢莊業迅猛發展,促使宋朝在世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最早的紙幣和銀行。銀行可以貸款、異地付款。北宋時期就大量開採金、銀、銅、鐵、煤等礦藏,全國各地也出現了世界歷史上最早的製造工廠和加工工廠。如造船廠、火器廠、造紙廠、印刷工廠、織布廠、各地的官窯等。廠裡的工人按期領工資。南宋時的軍器所工匠竟達七八千人。造會子局,有徒工一千二百餘人。綾錦院織工達到四百餘人。除公辦的工廠外,一些私辦的工廠也相繼大量的出現與繁榮。因為經濟的空前繁榮,宋錢幣鑄造量非常大,如宋神宗時全國年鑄幣506萬貫。(唐朝最盛的開元盛世年鑄幣32萬貫)。而且宋代的貨幣形式與種類太過豐富。銅錢、銀錠是宋朝的本位貨幣。宋朝銅幣和鐵幣並用,有些宋幣含有合金成分。此外還有些銀質錢幣。宋代的錢幣無論是種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造詣最多最好的錢幣。宋幣上銘刻的文字書法優美多為名家及皇帝手筆,篆隸真行草俱全,還古篆體、瘦金體。種種精美的貨幣使人愛不釋手,宋錢幣的藝術總類藝術性工藝最高。宋錢是當時周邊各國最喜歡最堅挺的貨幣。宋錢成為南海諸國的鎮國庫之寶。雖然遼國、金國等國也仿製宋幣造錢,但在金國流通最多最廣的是宋錢。直到現在出土存世的宋錢還是最多的。在今天東到日本、西至歐洲、非洲的廣大地區都有出土。足見宋的繁榮與強盛。為免攜帶大批銅錢來往之煩勞,在公元998年(鹹平元年)前後在四川地區民間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但這種紙幣只相當於擔保的代幣券。宋朝政府先後印刷發行的紙幣種類有交子、錢引、關子、會子等幾種類型形式。公元1023年(天聖元年)宋政府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負責紙幣發行的官方機構"益州交子務",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人民銀行。公元1024年宋政府開始印刷發行"交子",此種"交子"銅板彩印,上面印有鳥獸、花紋、圖案或故事等,異常精美。此種票據有如公債,分界發行。交子最初是以兩年為一界,發行新交子的同時廢止並回收舊交子,自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起,雖仍然是每兩年發行一界,但是每界交子的流通期增加到四年。交子的面值為自一貫文至十貫文的固定面值,以鐵錢為本,備有發行準備金,已經基本具備了近代本位貨幣的特徵要素。其施用愈來愈廣泛。票據的使用為商業繁榮提供了便利條件。北宋崇寧四年,在江北、華北地區發行了稱為"錢引"的新式樣的紙幣,但是隻印了一界就因為流通不暢不能順利使用而停印。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四川交子改稱錢引,交子務也改稱錢引務,開始大量印刷紙鈔發行,由於數量發行過大,引起了錢引的嚴重貶值。公......
求宋代商品經濟的研究現狀 10分
摘 要: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呈現出三個重要表現特徵:坊市合一、坊郭戶籍的建立和同業行會的形成。商品意識在城市社會中迅速滋長和蔓延,並向社會文化生活領域滲透。文學藝術也開始了商品化的進程,許多文藝作品成為文化消費品,由此導致了社會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的變化。
關鍵詞:宋代;商品經濟;文化藝術;商品化;價值觀;審美觀
一、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特徵
從總體情況來看,宋代處於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其主導性的經濟模式仍然是自然經濟,而處於次要地位的城市商品經濟卻獲得長足的發展,呈現空前興旺的態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坊市合一”是宋代城市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特徵。宋以前的城市一般都是某一行政區域的政治中心,長期實行“坊市制”,將坊與市分隔開來。坊是城市居民生活區和行政管理單位,市是交易場所。市場管理極為嚴格,周圍有高牆環繞,營業時間以市場大門的關閉為準。一般日落市門就關閉,交易時間受到限制,極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於唐末五代戰亂,“坊市制”被破壞,宋初雖有所恢復,但無法重現舊貌。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東京開封的商業活動開始出現“侵街”的觀象①。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臨街擺攤,坊中開鋪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打破了舊的坊市分隔的城市格局,突破了交易時間和區域的限制。朝廷對這種現象雖然干預過,但屢禁不止。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和鹹平中(998—1003年)曾兩次試圖恢復坊市制,都終歸失敗。宋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認可這一事實,乾脆將坊牆和市牆統統推倒,宣告舊的坊市制徹底崩潰。商店與作坊臨街而立,坊與市合為一體,標誌著近代城市的雛型已出現。當時的東京開封已是“人煙浩穰,添十數萬眾不加多,減之不覺少。所謂花陣酒池,香山藥海。別有幽坊小巷,燕館歌樓,舉以萬數。”② 可想見其商業繁榮的情形。由於坊市合一、近代城市雛型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當時的東京開封已廢除了傳統的“宵禁”法令,商品貿易已沒有時間的限制,夜市普遍出現。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記載:馬行街的“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鬼市子”也是夜市的一種,在潘樓街,“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物、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③ 東京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必然波及全國各地。當時,南方城鎮的草市也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全國有鎮市近2000個,而南方諸路就有1300多個。這些新興的商業鎮市已改變了舊的州郡規格和性質,由區域的單一政治中心變為政治、經濟雙重中心。這類本設於城鎮之外的草市,隨著“坊市合一”的歷史進程也逐漸融於都市之中。許多市民為交易方便,便遷居於草市之中,使草市成為新的商業城市。
坊郭戶籍的出現是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另一重要特徵。宋代以前,城市與鄉村在戶籍上沒有多少差別,也沒有“坊郭戶”這一專用名稱。北宋時期,城市商品經濟快速發展,市民階層空前壯大。據周寶珠先生考證,北宋崇寧時(1102—1106年)東京開封約有十三萬多戶(不含屬縣),總人口當在一百五十萬左右。④ 而吳濤認為當時東京主客戶合計應是二十六萬餘戶。⑤ 可見當時東京開封城市居民的數量之龐大,它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城市人口的劇增,戶籍管理遇到新的問題。宋太宗幾次下詔整理戶籍,都未解決戶籍混亂的問題。因為當時無不動產的人口(客戶)太多,不容易註冊定籍。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二月,“命都官員外郎苗稹與知河南府薛田,同均定本府坊郭居民等。從戶部尚書馮拯之請也。”⑥ 宋真宗依準戶部尚書馮拯之奏請,委派苗稹為欽差,與河南府知府薛田一道在洛陽進行坊郭戶......
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對當時文學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其出現了所謂的通俗文學,也就是後世所謂的雜劇,極大的豐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宋朝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1、南方本身就有發展農耕經濟的有事基礎,土地肥沃,水熱充足。2、自東晉以來,南方一直少有戰亂,社會相對穩定,大量的北方移民,如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和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亂,嚴重摧殘了北方的經濟,大量人口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促進了南方科技的發展。3、隋代大運河的開通,使得南方的物資可以暢通地運送到北方,宋代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都十分依仗南方的糧食供應,政策上也有支持,南方的稅賦政策也相對寬鬆,這樣也進一步刺激了南方農業的發展。4、南宋時期,為了緩解國家財政收入危機,開海通商,泉州,蘇州等沿海城市就是在這時馳名海外,成為當時最大的港口,南方商品經濟也十分繁榮。5、此外,北宋時期,北方一直是與契丹、女真政權對峙的前沿,也是當時朝廷認為的軍事緩衝地帶,可以想象,這裡也不會受到政府的過多經濟上的重視,再加上南方此時已然是經濟中心,當然不去刻意經營北方的想法也就不難理解了。總之,南方有著優越的自身條件,社會相對穩定、開放,人口與技術的優勢,政府政策的支持,造就了南方農耕經濟和商品經濟的雙繁榮。
為什麼宋代商品經濟發達?
宋代是中國古代史上商業經濟最發達的一個時期,超過中國任何一個朝代。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繁榮的國家之一。
宋代商業繁榮的原因與的立國政策以及後來宋朝退縮到南方有關係。
趙匡胤當初統一中原之後面對北方的遼國,曾經對這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與北方打一仗所要消耗的錢糧很巨大,而如果以“送禮”的方式換得雙方之間的和平,那送出去的“禮物”只是國家財富的九牛一毛。趙匡胤的這一見解實際上是以“買賣”和“價值”來看待戰爭,趙匡胤是行伍出生,對戰爭的消耗和殘酷性很瞭解,他擺脫了文人治國的一貫做法,不是從民族尊嚴或國格立場來看待戰爭,而是用錢來買和平。之後他杯酒釋兵權,鞏固了自己手中的權利,但國家的軍事備戰能力卻削弱了,這個問題被他的兄弟趙光義對遼戰爭的失敗而得到證實,之後,宋又繼續了趙匡胤用錢買和平的政策,也因為趙匡胤是軍人出生,對傳統倫理與等級尊卑的關係不太關心,對國家利益比較看重,在他和他以後的統治者對當時的社會環境放得比較鬆,人民相對自由,給予經濟發展的空間比較大。趙家的人似乎也不輕視商人,趙家的皇帝都比較自在,也不象別的朝代的皇帝把等級和麵子看得很重,在“禮教”方面也鬆鬆垮垮,有意無意之中為宋代的商業提供了可發展的土壤。
到南宋時,國家的重心被擠到南方,朝廷把國庫收入的來源放眼到大海,中國人第一次從內陸民族變成了海洋民族,開始大規模作海上貿易,南宋中國已經是一個海洋大國,在當時的海上舉足輕重。國內貿易也非常熱鬧。南宋的經濟水平已經和八十年代初的中國沒有多大區別了。
之後的元朝在商品經濟上還延續著南宋的慣性,明清時又開始限制商品貿易,又回到小農經濟上來了。明清的統治者關心的是國家的安寧和統治的穩定,實行了海禁,由於不希望老百姓到處流動,出臺了一些政策把農民捆綁在土地上,這樣就限制了商品的流通,中國人又從宋代的海洋民族又變回了陸地民族。
至於後來,我國的封建社會處於瓦解時期,逐漸衰落也是歷史的必然。元朝又特殊一些,因為當時,國家連年征戰,國力耗盡,統治者不但窮兵黷武,而且實行民族等級制度,大大限制了經濟發展。明清時代,雖然其經濟不亞於宋朝,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已漸趨沒落,因此也限制了生產、經濟向更高層次去發展。此時的社會體制猶如一棵被蛀空了的大樹,帝國主義列強只需伸出一支手指,它就轟然倒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