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董事會是什麼?
世界上所有的公司都有董事會嗎?
不是。即便在中國,法律上也允許有的公司沒有董事會。
《公司法》第五十一條 股東人數較少或者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一名執行董事,不設董事會。
此外,中國還琺大量沒有按照《公司法》改制的公司,其往往就沒有設董事會。比如,很多中央企業才開始進行董事會試點,說明其原本沒有設董事會。這些公司的名稱中往往有“公司”,但沒有“有限”或“有限責任”字樣。
中投全球董事長是什麼專業出身啊?
於金源,大學畢業於金融科學專業,現中投全球投資管理集團董事長。08年赴新加坡工作期間,學習企業管理及商業運作模式。2010年他毅然歸國,在全國招兵買馬,投入P2P理財模式的研究當中,經歷近三年的探索,於2013年正式成立中投全球公司。
萬科董事會如此提名 全世界都沒有
呵呵,這就是中國的市場經濟,權利大於一切
什麼是投資公司聯席董事
聯席董事
指大的集團設有N個總部,每個總部都有獨立的董事會,這樣每個董事會的董事就是聯席董事,每個董事長就是聯席董事長,集團也由兩個董事會掌管,比如一般的大的會議則選擇輪流召開,這雖然每個集團每個股東都有選舉權,但只能選擇由他們推薦的人選。
美國ceo董事長目前是誰?
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
簡介
史蒂夫鮑爾默先生是全球領先的個人及商務軟件開發商--微軟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鮑爾默先生於1980年加盟微軟,他是比爾蓋茨聘用的第一位商務經理。從此,他的熱情及領導藝術成為他任職期間的特點。
出生年月: 1956年3月 學歷: MBA
企業: 微軟公司 籍貫: 西雅圖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理學士;斯坦福商學院工商行政管理碩士。
在過去二十年裡,鮑爾默先生先後擔任了微軟公司多項重要職位,負責公司運營、操作系統的開發、銷售和支持。1998年7月,他被提升為總裁,負責微軟的日常管理與運營。2000年1月,他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微軟的管理,包括實現微軟的夢想,即通過優秀的軟件,賦予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通過任何設備溝通和創造的能力。
鮑爾默先生和比爾蓋茨以及公司的其他商業部門和技術部門負責人一起,主管微軟七大事業部門,致力於不斷創新並保持領先地位。微軟的目標就是為計算設備與非PC設備及服務提供一個集成的平臺,幫助實現無縫連接體驗。
這些年裡,人們普遍認為鮑爾默先生熱情洋溢、精力集中、幽默有趣、真摯誠懇、盡職盡責、富有活力,他以特有的活力和信念鼓舞著微軟。
鮑爾默於1956年3月出生,在底特律長大,他父親曾任福特汽車公司的經理。他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得了數學和經濟學學士學位。大學期間,他曾擔任校足球隊隊長,為《紅色哈佛》報(Harvard Crimson)和哈佛的文學雜誌工作過。他和他二年級同學比爾蓋茨同住一棟宿舍樓。大學畢業後,他曾在寶潔公司工作過兩年,擔任了產品助理經理。加盟微軟之前,他曾進入斯坦佛大學商學院深造。鮑爾默堅持每天慢跑,他還喜歡打籃球。
什麼是CEO
CEO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 的首字母的縮寫,內地的媒體大多譯作“首席執行官”。
相關內容:
爭鳴:為何不叫“首席執行官”,要稱CEO?
拜讀厲兵先生髮表在2002年8月1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五版上的大作《大眾出版物夾用英文詞現象應適可而止》,厲先生說“放著‘首席執行官’不叫,非要稱‘CEO’”。我想探討一下,為什麼語言的用戶放著“首席執行官”不叫,非要稱CEO呢?
CEO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 的首字母的縮寫,內地的媒體大多譯作“首席執行官”。《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5月增補本在“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中增收了CEO ,中文譯名也是“首席執行官”。同時被收的還有另外五位大官:CFO(首席財務官)、CGO(首席溝通官)、CIO(首席信息官)、COO(首席運營官)、CTO(首席技術官)(第1734頁)。
為什麼《現代漢語詞典》增補本用CEO出詞條,而不是用“首席執行官”出詞條呢?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思考。
再看語用實際。誠然,在內地的媒體上使用“首席執行官”、“首席執行官”(CEO)、CEO(首席執行官)或CEO的情形都有,但是,就我所見,徑用字母詞(lettered-word)CEO的頻率最高。例如:
在近兩年,自從網絡公司開始大片倒下時,美國公司CEO的離職率就一直居高不下。但2002年卻略有不同,因為一些名聲甚隆的CEO也難逃下臺厄運,如凱馬特(Kmart)和Worldcom的CEO。這些CEO執掌的並不是業績不穩的新經濟公司,而是在全球範圍內有著響噹噹品牌的大公司。(2002年7月3日《北京現代商報》)
這段文字全用字母詞——CEO,而且不括注中文。上海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接連出版兩本字母詞詞典。一本是劉湧泉先生編著的《字母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7月),一本是沈孟瓔女士主編的《實用字母詞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2月)。前者收字母詞2000餘條,後者收字母詞1300餘條。
《實用字母詞詞典》對CEO有比較詳細的解釋。它說CEO“是國際上慣用的企業高層人員的稱謂。設立CEO,是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大部分採用的一種企業管理方式。CEO負責監督、落實董事會統管的各項經營決策,這樣既防止了決策層和執行層脫節,便於明確職責,合理分工,提高效率,有利於公司在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保持核心競爭力,又有利於股東、員工、用戶三方面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證。”(第41頁)可見,內地引進CEO這個職稱,也是為了跟國際接軌。問題出在中文翻譯上。
CEO怎麼翻譯呢?內地似乎已經統一為“首席執行員”了,但是,著名的社會語言學家陳原先生曾說“執行官”官氣太重,應該用陸谷孫先生主編的《英漢大詞典》CEO條的釋義“總經理”。但是,陸谷孫先生主編的《英漢大詞典補編》又把CFO、CIO、COO譯作“首席財務官”、“首席信息官”、“首席運營官”。陸先生是怎麼考慮的呢?
“總經理”在先,“××官”在後,不知道有什麼不同。
香港稱CEO為“行政總裁”。臺灣稱CEO為“執行長”,《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絡版也把CEO叫做“首席執行長”。例如:
除了職位更有保障以外,亞洲首席執行長們往往年紀更大。亞洲首席執行長上任時的平均年齡超過60歲,而歐洲及美國的首席執行長上任時的平均年齡卻是49歲。此外,與歐洲及北美的首席執行長相比,亞洲的首席執行長們更加關注的是淨利潤的增長,而不是股東回報。(《亞洲CEO們寶座尚穩》,2002年7月8日)
這個例子值得......
馮唐怎麼成為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
有點樂了。一個傻逼馮唐 居然自稱是麥肯錫的合夥人?你在辱沒我的智力吧?說白點,老子這兩年一直在做麥肯錫的圖書槍手。他那樣的智力也配玩麥肯錫?如果這樣麥肯錫可以去死了!
CEO、COO、CFO、CTO、CIO是什麼意思?他們有什麼區別?
CEO:首席執行官,首席執行官為一種高級職務名稱。在經濟組織機構中,首席執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縮寫CEO)是在一個企業中負責日常事務的最高行政官員,又稱作行政總裁、總經理或最高執行長。
COO即首席運營官(英語:Chief Operating Officer,英文縮寫:COO,又常稱為運營官、營運總監)是公司團體裡負責監督管理每日活動的高階官員。COO是企業組織中最高層的成員之一,監測每日的公司運作,並直接報告給首席執行官。在某些公司中COO會同時兼任總裁,但通常COO還是以兼任常務或資深副總裁的情況居多。
CFO:首席財務官——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是企業治理結構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必然產物。沒有首席財務官的治理結構不是現代意義上完善的治理結構。從這一層面上看,中國構造治理結構也應設立CFO之類的職位。當然,從本質上講,CFO在現代治理結構中的真正含義,不是其名稱的改變、官位的授予,而是其職責權限的取得,在管理中作用的真正發揮。
CTO:(首席技術官(ChiefTechnologyOfficer)): CTO(首席技術官)英文Chief Technology Officer,即企業內負責技術的最高負責人。這個名稱在1980年代從美國開始時興。起於做很多研究的大公司,如General Electric,AT&T,ALCOA,主要責任是將科學研究成果成為盈利產品。
CIO:首席信息官(又稱CIO,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的縮寫)中文意思是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是負責一個公司信息技術和系統所有領域的高級官員。他們通過指導對信息技術的利用來支持公司的目標。他們具備技術和業務過程兩方面的知識,具有多功能的概念,常常是將組織的技術調配戰略與業務戰略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選。CIO原指政府管理部門中的首席信息官,隨著信息系統由後方 辦公室的輔助工具發展到直接參與企業的有力手段,CIO在企業中應運而生,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美國企業的首席信息經理相當於副總經理直接對最高決策者負責。
首席信息官是一個比較新的職位,目前只有在一些全球500強的大企業才設立職位,如Coca Cola, DSM 等。但是隨著商業領域多極化的競爭與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Innovation這一概念作為企業的持續發展的動力和競爭優勢,CIO將成為未來企業最為重要的職位領導人之一。
董事長的英文縮寫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執行總裁,首席執行官
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首席運行官
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首席財務官{金融事物}
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術官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首席信息總管
CAO(Chief Administrative Officer)首席行政官
董事長的英文是Chairman of the Board
世界十大新聞社是什麼
世界十一大通訊社
1、合眾國際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UPI):美國第二大通訊社,國際性通訊社之一。外文簡稱UPI。1958年5月由合眾社與國際新聞社合併而成。總社在華盛頓。合眾社創辦於1907年,國際新聞社成立於190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社均發展成為國際性通訊社。兩社合併後,受斯克裡普斯-霍華德報業集團控制。70年代以後,由於管理不善,經濟上長期虧損,所有權幾度易主。1982年6月,該社轉歸新聞傳播公司。1985年5 月申請破產,11月出售給墨西哥報業主M.V.拉納。1987年全社有記者、編輯1200人,其中在國外200人。用英文、西班牙文發稿。全世界有訂戶約5000家。1988年2月該社被世界新聞電信集團公司接管。1991年8月再度申請破產,並大量削減僱員和關閉部分分社。1992年6月被設在倫敦的中東廣播中心公司買下。
2、路透社(Reuters):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訊社之一,也是英國創辦最早的通訊社。1850年由保羅·朱利葉斯·路透 (paul julius reuter)在德國亞琛創辦,1851年遷址到倫敦。創辦人路透原為德國人,後加入英國籍。1865年,路透把他的私人通訊社擴展成為一家大公司。 路透社是路透集團的一部分,業務佔路透集團的5%,(該集團資料詳見企業庫專條)。它素以快速的新聞報道被世界各地報刊廣為採用而聞名於世。其股權屬於代表倫敦出版的全國性報紙的報業主聯合會 (the newspaper publishers association),代表郡級報紙的報聯社(pressassociation)、澳大利亞報聯社(australian associatedpress) 和新西蘭報聯社 (new zealand press association)。這四家股東都有代表參加路透社董事會,它們之間有一項確保路透社在新聞報道中所謂“獨立性”和“正直性”的“托拉斯協議”。 路透社董事會由1名董事長、3名常務董事 (executive directors )和8名董事(non-executive directors) 組成。董事會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由董事輪流主持會議,討論財政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日常行政工作由執委會(或稱經理部,executive committee)負責。執委會由總經理、兩名副總經理、兩名助理副總經理和總編輯6人組成。總經理由董事會任命,新聞業務工作由總編輯主持。 路透社名義上是私人企業主所有,實際上受政府控制,是英國的官方喉舌。路透社新聞報道的主要對象是國外,它的國際新聞緊密配合英國政府的外交活動,它對體育新聞也很重視。該社的經濟新聞主要是商情報告,為英國和西方大企業服務。 至1980年,共有僱員2595人,其中國內有1000多人。在僱員中,有532名記者,551名技術人員。它在國外共有122個分社,分佈在75個國家和地區,派出的常駐記者約370名。在未建分社的地方,路透社僱用了1000多名當地人作為它的兼職記者或報道員。它自己的分社和兼職記者發稿點加起來共有183處。它還同120多個國家或私人的通訊社建立了業務聯繫,以擴大它的消息來源。它同約1500家外國報紙有供稿聯繫。路透社每天發稿約70萬字。除一般新聞外,經濟新聞和體育消息佔很大比重。每天24小時,通過電子計算機控制以電視、電傳和油印稿形式,向世界名地的銀行、經紀人和工商企業提供經濟、金融情報。路透經濟新聞 (reuters economic services)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地位。在它的總收入中,85%來自出售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