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田野登朝字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13

歸有光《見村樓記》的譯文。

原文

餘外家世居吳淞江南千墩浦上[1]。表兄澱山公[2],自田野登朝[3],宦遊二十餘年[4],歸始僦居縣城[5]。嘉靖三十年[6],定卜於馬鞍山之陽、婁水之陰[7]。

憶餘少時嘗在外家,蓋去縣三十里,遙望山頹然如積灰[8],而煙雲杳靄[9],在有無之間。今公於此山日親,高樓曲檻,几席戶牗常見之。又於屋後構小園,作亭其中,取靖節“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為名[10]。靖節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11]。而悠然之意,每見於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12],見天壤間物[13],何往而不自得?餘嘗以為悠然者實與道俱[14]。謂靖節不知道,不可也。

公負杰特有為之才,所至官,多著聲績[15],而為妒媢者所不容[16]。然至今朝廷論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於世[17],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節世遠,吾無從而問也。吾將從公問所以悠然者。夫“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8],靖節不得而言之,公烏得而言之哉[19]?公行天下,嘗登泰山[20],覽鄒嶧[21],歷嵩、少間[22],涉兩海[23],入閩、越之隩阻[24],茲山何啻泰山之礨石[25]?顧所以悠然者,特寄於此!莊子雲[26]:“舊國舊都[27],望之暢然[28]。雖使丘陵、草木之緡[29],入之者十九[30],猶之暢然[31]。況見見聞聞者也[32]?”予獲侍斯亭[33],而僭為之記[34]。

翻譯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吳淞江南邊的千墩浦邊上。表兄周澱由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罷官回來後在崑山縣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馬鞍山的南麓,婁水的兩岸定居。

回憶起我小時候曾經住在外祖父家,大概離縣城三十里,遠遠地遙望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積的土灰一樣,雲霧繚繞,似有似無。澱山公越來越喜歡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樓閣,彎曲的欄杆,臺幾、坐席、門窗隨處可見,又在房子的後面建了一座小花園,在園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陶淵明的詩不像晉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飾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樣,而恬淡自然的意韻,常常體現在言外,不只是一時的適意。而看到天地間的萬物,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到了哪裡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經認為悠自得的人確實能夠和天道成為—體,說陶淵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澱山公依仗傑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可以重用的人才,還—定推崇澱山公。大概澱山公沒有被世人所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陶淵明先生已經遠去了,我無從跟隨他來向他請教。我將要跟隨澱山公向他請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詩句,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其中“悠然”的含義,澱山公哪裡能夠說出它呢?澱山公遊歷天下,曾登上泰山;遊覽鄒山,遊歷嵩山及少室山之間,涉遊東海和南海;進入福建和浙江兩地深險難行的地域,這馬鞍山與泰山的一塊大石頭有什麼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託在這座山中吧!莊子說:“自己的祖國和故鄉,看到她心裡就舒暢,即使丘陵萆木雜蕪,掩蔽了十分之九,心裡仍然舒暢。何況是親身見聞到本來面目的呢?”我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冒昧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註釋

[1]外家:指外祖父家。吳淞江:又名蘇州河,在今江蘇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經崑山。千墩浦:歸有光《前山丘翁壽序》:“吳郡太湖之別,為澱山湖,湖水溢出為千墩浦,入於吳淞江。當浦入江之處,地名千墩;環浦而居者,無慮數千家。”

[2]表兄澱山公:......

悠然亭記的文言文翻譯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吳淞江南邊的千墩浦邊上。表兄周澱由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罷官回來後在崑山縣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馬鞍山的南麓,婁水的南岸定居。回憶起我小時候曾經住在外祖父家,大概離縣城三十里,遠遠地遙望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積的土灰一樣,雲霧繚繞,似有似無。現在澱山公一天比一天喜歡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樓閣,彎曲的欄杆,臺幾、坐席、門窗隨處可見,又在房子的後面建了一座小花園,在園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陶淵明的詩不像晉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飾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樣,而恬淡自然的意韻,常常體現在言外,不只是一時的適意。而看到天地間的萬物,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到了哪裡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經認為悠然自得的人確實能夠和天道成為—體,說陶淵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澱山公依仗傑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可以重用的人才,還—定推崇澱山公。大概澱山公沒有被世人所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陶淵明先生已經遠去了,我無從跟隨他來向他請教。我將要跟隨澱山公向他請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詩句,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其中“悠然”的含義,澱山公哪裡能夠說出它呢?澱山公遊歷天下,曾登上泰山;遊覽鄒山,遊歷嵩山及少室山之間,涉遊東海和南海;進入福建和浙江兩地深險難行的地域,這馬鞍山與泰山的一塊大石頭有什麼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託在這座山中吧!莊子說:“自己的祖國和故鄉,看到她心裡就舒暢,即使丘陵萆木雜蕪,掩蔽了十分之九,心裡仍然舒暢。何況是親身見聞到本來面目的呢?”我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冒昧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寒軒什麼意思

項脊軒志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不可置者。又向北,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栓,亦遂增騰,積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予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越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曾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曾一至。嫗每謂予曰:“某所而母立於芘。”嫗又曰:“當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餘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此去,以手闔門,自語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嚎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從秦皇帝築女懷清檯。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餘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廳景;人知之者,其謂與?井之蛙何異?”

餘即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友誼賽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畢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楷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

項脊軒,就是原來的南閣子。室內面積僅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住。由於是一間有百年曆史的老房子,灰塵與泥土常從屋頂上漏下來,特別是下雨時,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動桌子,看來看去沒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門朝北開,不能直接受到陽光的照射,一過中午,太陽偏了,屋裡就暗了下來。我稍微給它加以修補,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室前新開四扇窗戶,院子四周砌上圍牆,用來擋住南邊射來的陽光,經日光反照,屋子裡才明亮起來。在庭前我又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往日的欄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借來的圖書堆滿了書架,我在這裡生活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坐著,自然界的聲響都能清晰地聽到;庭前、階下卻異常寂靜,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離開。在農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懸,照在牆上。月光下,庭中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 可是我在這裡居住,喜悅的感受多,悲愴的感受也很多。

在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後,室內外小門多了,隔牆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鄰居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宿。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後來又用牆隔離,總共變動了兩次。家裡有一個老婆婆,曾經在這裡居住過。這位老婆婆,是侍候我死去的祖母的僕人,在我家曾做過兩代人的乳母,母親在世時待她很好。軒的西邊和內室相連,母親曾經到軒中來。老婆婆時常對我說:“這地方,你母親曾經站在這兒。”老婆婆還說:“你姐姐小時候,我抱在懷中,她孤弧地哭著;你母親聽見了就用手指輕敲著房門說:‘孩子冷嗎?想吃東西了麼?’我在門外—一向你母親作回答。”老婆婆的話沒有說完,我感動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激動的眼淚。

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中讀書。一天,祖母來看我......

概括作者的主要觀點.

歸有光 (1506~1571年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是“唐宋八大家”與清代“桐城派”之間的橋樑,被稱為“唐宋派”。江蘇崑山人。早年從師於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舉,後曾八次應進士試皆落第。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區)安亭,讀書講學,作《冠禮》、《宗法》二書。從學的常數百人,人稱"震川先生"。他考察三江古蹟,認為太湖入海的道路,只有吳淞江,而吳淞江狹窄,潮泥填淤,漸漸地就堙塞,只要合力浚治,使太湖的水向東流,其他的水道就可不勞而治,為此寫了《三吳水利錄》後來,海瑞以右金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興修水利,主持疏通吳淞江時,許多方面均採用了他的建議。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亂,歸有光入城籌守禦,作《御倭議》。嘉靖四十四年(1565)他60歲始成進士,授湖州長興縣(今浙江長興縣)知縣。他重視教化,治政廉明。每逢處理訴訟事宜,務明事實真相。當時長興縣內盜賊極多,官府亂抓一批無辜者,他用計擒獲盜首,使獄中蒙冤受屈者30多人獲釋。後任順德府通判,專門管轄馬政。隆慶四年(1570年)為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修《世宗實錄》,卒於宮,卒年六十六歲。 葬於崑山城東南門內金潼裡(今郵電局附近)。(今崑山有歸有光墓,為旅遊景點一)文學上,歸以散文創作為主,與擬古主義者對抗,力矯前後七子"文必秦漢"之論,並且取得較高的成就,使當時的文風有所轉變,對後世也有一定的影響。

項脊軒,歸有光家的一間小屋。軒,小的房室。歸有光的遠祖曾居住在江蘇太倉的項脊涇。作者把小屋命名為項脊軒,有紀念意義。

歸有光出生在一個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學,9歲能作文,20歲時盡通五經三史和唐宋八大家文。35歲時,鄉試中舉。但以後8次會試都未及第。嘉靖二十一年(1542)遷居嘉定安亭江上(四川樂山),讀書講學,遠近從學者常達數百人。直到60歲時,才中進士。初任浙江長興縣令,因得罪豪門與上司,調任順德(河北邢臺)通判。後被大學士高拱推薦,任南京太僕寺丞,參與撰修《世宗實錄》,以勞成疾,卒於南京,歸有光對前後"七子"的盲目擬古傾向不滿,與當時主張「文必西漢」的王世貞意見相左,世貞雖大憾,亦推重之。與王慎中、唐順之、茅坤等被稱為「唐宋派」。提倡唐宋古文,所作散文樸素簡潔,善於敘事。著有《三吳水利錄》、《馬政志》、《易圖論》、《震川文集》、《震川尺牘》、《震川先生集》等。

歸有光散文繼承歐陽修、曾鞏的文風,有較大成就,且把家庭瑣事引到古文中來,使散文擴大了表現範圍。其散文記敘家人之誼,朋友之情,感情真摯,神態生動,風韻悠遠。

《項脊軒志》是 歸有光的名篇。借項脊軒的興廢,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也表達作者懷念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感情。

黃宗羲推他為明文第一人。

本文被編入人教版高二語文課本,上海二期課改高一語文課本。 [編輯本段]倡變文風  明代中葉,文壇上出現了前、後七子的復古運動,對掃除臺閣體的文風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間,已流為盲目尊古傾向。王慎中、茅坤、唐順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其魁首實為歸有光。

時王世貞為文壇宗師,聲勢煊赫,歸有光貶斥說:"蓋今世之所謂文者,難言矣。未始為古人之學,而苟得一二妄庸人為之鉅子,爭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於宋元諸名家,其力足以追數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項思堯文集序》)。在詩論上,他也批判復古傾向說:"今世乃惟追章......

歸有光文學作品

歸有光散文繼承歐陽修、曾鞏的文風,有較大成就,且把家庭瑣事引到古文中來,使散文擴大了表現範圍。其散文記敘家人之誼,朋友之情,感情真摯,神態生動,風韻悠遠。

《項脊軒志》是 歸有光的名篇。借項脊軒的興廢,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也表達作者懷念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感情。

歸有光提倡唐宋古文,所作散文樸素簡潔,善於敘事。著有《三吳水利錄》、《馬政志》、《易圖論》、《震川文集》、《震川尺牘》、《震川先生集》等。

散文名篇

項脊軒志

古文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向北,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

歸有光頭像[3]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越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曾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予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當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餘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從秦皇帝築女懷清檯。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餘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廳景;人知之者,其謂與?井之蛙何異?”

餘即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

項脊軒,就是原來的南閣子。室內面積僅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住。由於是一間有百年曆史的老房子,灰塵與泥土常從屋頂上漏下來,特別是下雨時,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動桌子,看來看去沒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門朝北開,不能直接受到陽光的照射,一過中午,太陽偏了,屋裡就暗了下來。我稍微給它加以修補,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室前新開四扇窗戶,院子四周砌上圍牆,用來擋住南邊射來的陽光,經日光反照,屋子裡才明亮起來。在庭前我又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往日的欄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借來的圖書堆滿了書架,我在這裡生活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坐著,自然界的聲響都能清晰地聽到;庭前、階下卻異常寂靜,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離開。在農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懸,照在牆上。月光下,庭中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 可是我在這裡居住,喜悅的感受多,悲愴的感受也很多。

在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後,室內外小門多了,隔牆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鄰居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

歸有光的《悠然亭記》翻譯

原文

餘外家世居吳淞江南千墩浦上[1]。表兄澱山公[2],自田野登朝[3],宦遊二十餘年[4],歸始僦居縣城[5]。嘉靖三十年[6],定卜於馬鞍山之陽、婁水之陰[7]。

憶餘少時嘗在外家,蓋去縣三十里,遙望山頹然如積灰[8],而煙雲杳靄[9],在有無之間。今公於此山日親,高樓曲檻,几席戶牗常見之。又於屋後構小園,作亭其中,取靖節“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為名[10]。靖節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11]。而悠然之意,每見於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12],見天壤間物[13],何往而不自得?餘嘗以為悠然者實與道俱[14]。謂靖節不知道,不可也。

公負杰特有為之才,所至官,多著聲績[15],而為妒媢者所不容[16]。然至今朝廷論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於世[17],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節世遠,吾無從而問也。吾將從公問所以悠然者。夫“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8],靖節不得而言之,公烏得而言之哉[19]?公行天下,嘗登泰山[20],覽鄒嶧[21],歷嵩、少間[22],涉兩海[23],入閩、越之隩阻[24],茲山何啻泰山之礨石[25]?顧所以悠然者,特寄於此!莊子雲[26]:“舊國舊都[27],望之暢然[28]。雖使丘陵、草木之緡[29],入之者十九[30],猶之暢然[31]。況見見聞聞者也[32]?”予獲侍斯亭[33],而僭為之記[34]。

翻譯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吳淞江南邊的千墩浦邊上。表兄周澱由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罷官回來後在崑山縣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馬鞍山的南麓,婁水的兩岸定居。

回憶起我小時候曾經住在外祖父家,大概離縣城三十里,遠遠地遙望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積的土灰一樣,雲霧繚繞,似有似無。澱山公越來越喜歡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樓閣,彎曲的欄杆,臺幾、坐席、門窗隨處可見,又在房子的後面建了一座小花園,在園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陶淵明的詩不像晉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飾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樣,而恬淡自然的意韻,常常體現在言外,不只是一時的適意。而看到天地間的萬物,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到了哪裡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經認為悠自得的人確實能夠和天道成為—體,說陶淵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澱山公依仗傑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可以重用的人才,還—定推崇澱山公。大概澱山公沒有被世人所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陶淵明先生已經遠去了,我無從跟隨他來向他請教。我將要跟隨澱山公向他請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詩句,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其中“悠然”的含義,澱山公哪裡能夠說出它呢?澱山公遊歷天下,曾登上泰山;遊覽鄒山,遊歷嵩山及少室山之間,涉遊東海和南海;進入福建和浙江兩地深險難行的地域,這馬鞍山與泰山的一塊大石頭有什麼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託在這座山中吧!莊子說:“自己的祖國和故鄉,看到她心裡就舒暢,即使丘陵萆木雜蕪,掩蔽了十分之九,心裡仍然舒暢。何況是親身見聞到本來面目的呢?”我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冒昧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註釋

[1]外家:指外祖父家。吳淞江:又名蘇州河,在今江蘇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經崑山。千墩浦:歸有光《前山丘翁壽序》:“吳郡太湖之別,為澱山湖,湖水溢出為千墩浦,入於吳淞江。當浦入江之處,地名千墩;環浦而居者,無慮數千家。”

[2]表兄澱山公......

相關問題答案
自田野登朝字什麼意思?
姬這個字什麼意思?
自制三明治是什麼意思?
和田玉老料是什麼意思?
自由撰稿人是什麼意思?
股票有融字什麼意思?
萱萱用作名字什麼意思?
洧字什麼意思?
車字什麼意思?
竇字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