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行致遠是什麼意思?
礪行致遠是什麼意思
礪:粗的磨刀石。磨鍊節操與德行。
致遠,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後人將"致遠"含義進一步引申為遠大的理想、事業上的抱負、追求卓越等。
礪行致遠意思為:比喻對某一事特應先磨練節操與德行才會更卓越
靜行致遠什麼意思
靜行致遠——心中寧靜,就不會困於喧囂的市井,不會被流言蜚語擾亂心智。心中寧靜,意味著能靜下心來思考,人因思考而得到靈魂的自由和永恆。
力行致遠是什麼意思?
力行致遠:力行:努力實踐;竭力而行。才能高瞻遠矚,明察秋毫。
寧靜致遠:其意是要求人們,靜下心來,潛心苦學,冷靜的觀察世事的變化,唯如此,才能高瞻遠矚,明察秋毫。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志裸寧靜無以致遠,什麼意思
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是諸葛亮所書。
反映的是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認為一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語淺而意蘊深刻,充滿了道家哲理。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文: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後面還有下文: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下文的翻譯: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裡,悲傷嘆息,還有什麼用呢
現在的人經常把這句話抽出來一句話,也是一副對聯,即: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翻譯及引申如下: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鍊的,他們以內心平靜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 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於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裡,到那時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君子的操守,(應該)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就不能高瞻遠矚。學習必須靜心,才識需要學習,不學習無從拓廣才識,不立志不能學習成功。沉迷滯遲就不能勵精求進,偏狹躁進就不能冶煉性情。年年歲歲時日飛馳,意志也隨光陰一日日逝去,於是漸漸枯零凋落,大多不能經濟世,可悲地守著貧寒的居舍,那時(後悔)哪來得及!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裡,悲傷嘆息,又怎麼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說:高尚君子的行為,以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老子的弟子文子曾有言:“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應從此變化而來。
淡,古亦寫作“澹”,是安靜貌。《老子》中有句,“淡兮其若海。”泊,也是恬靜之意。《雙書·司馬相如傳》有句:“泊乎無為。”何為“淡泊”呢?是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逸,還是朱熹“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品節詳明德性堅定”的隨和,抑或鄭燮“難得糊塗”的豁達?古往今來,概無定論。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大凡真正“淡泊”之人,皆能置個人得失於度外,視名利如糞土,心態平和,操守清廉。有人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無心奮起,於是自我標榜“淡泊”,這是誤解,淡泊不是消極,有人在感情遊戲中頗受挫折,心灰意冷,於是聲言心如古井,再不掀波,從此“淡泊”,這同樣是誤解,冷漠不等於淡泊。雄心萬丈而壯志難酬,於是標榜“淡泊”,這是頹唐者的自暴自棄;無才無能而碌碌無為,卻號稱“淡泊”,這是低能兒的自我安慰。淡泊是一種境界。渾渾噩噩、不思進取的人是無法“淡泊”的,他們眼中的淡泊不過是一種“平淡”和“玩世不恭”。淡泊也是一種胸懷,錙銖必較、氣量狹窄的人是無法“淡泊”的———利己思想太重的人又怎能奢談淡泊?淡泊更是一種信仰,公而忘私的人甘於淡泊,敬業奉獻的人懂得淡泊,節操高潔的人嚮往淡泊。 淡泊是一種品格,也是一種心態。有所求而亦無所求,淡泊的是最庸俗的功利目的,而追求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競爭日益激烈,誘惑日趨紛繁的社會裡,固守節操、淡泊名利並非易事,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樂於奉獻的人,才能做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無淡泊以明志,無寧靜以致遠。什麼意思嘛!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