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為什麼叫龍城?
江蘇常州為什麼叫龍城????
出自常州民間流傳的一則神話。傳說在很早以前,常州西北有一座九龍山,山上有一座古廟,一天晚上,廟裡的當家和尚弘智夢見山神對他說:“我是九龍山山神,是東海龍王的九太子,與八位兄長鎮守這一帶群山。最近八位兄長前來侵佔我的山頭,將是一場惡戰,請你率全廟眾僧,鳴金擊鼓,助我取勝。”過了兩天,正是五月初五,天空烏雲驟起,狂風大作,似龍形翻滾。弘智率眾僧擊鼓撞鐘,唸佛誦經。約莫半個時辰,風停雲散,恢復往日的寧靜。當晚,和尚又夢見山神對他說:“多虧你擊鼓相助,今已得勝,現在兩條為首的龍已逃往宜興山裡,其他六條龍已去郡城,請你前往郡城安撫,希望他們安居樂業,為民造福,每年五月初五,可在云溪相聚。”郡城百姓得知六條天龍降臨常州的消息後,就於每年端午節建造六色龍船,在白雲溪競渡。於是,自古以來常州便被稱為“六龍 城”和“龍城”。 另一說,南北朝時期常州出了齊、樑兩代15個皇帝,古代龍是皇帝的象徵,傳說常州古有龍氣,因而出了這麼多皇帝,所以又說常州為龍城。
常州為啥叫龍城?簡單點說
常州“龍城由來:
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有鱗角須爪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在封建王朝又是皇帝的象徵,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常州古時候又叫龍城,沾有龍氣,喻為人財興旺的吉祥之地。
關於龍城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1)一說,與常州城垣形狀有關。常州城牆最早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公元892年,唐時建“內子城”,城周長約2餘里。五代十國時,於921年築“外子城”,城周7裡,高2.8丈,“方直雄固”,號“金斗城”,詩云“毗陵城方如金斗”。936年又增築“羅城”,城周27裡,高1丈,東從水門橋沿大運河向西,經德安橋、廣化橋,延北至西新橋、青山橋、小東門橋復至水門橋。這樣常州市形成了重疊的三道城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大將湯和守常州。湯和守常州的第一件大事是於1369年修築新城。五代時築的羅城“大而難守”,湯和將東南西三面城牆縮小,置7個城門,城牆高2.5丈,城周長10餘里,所謂“新城”。這樣常州從晉太康年間築城起到明洪武二年的1080年間,先後修築過四道城牆,即內子城、外子城、羅城和新城。常州民間曾流傳這樣的歌謠:“裡羅城、外羅城,中間方形紫禁城,三套環河四套城”,而常州龍城的由來很可能與城垣有關。四道城牆中,羅城、新城都十分像龜形。羅城的頭部伸到朝京門外原石龍咀處,龜尾在今水門橋的通關門。而1369年築的新城,更像一隻昂首爬行的烏龜。北面青山門處似龜的頭部,南面德安門處似龜的尾部,東北面的和政門(即小北門)、西面的朝京門(老西門)似龜的兩隻前爪,西南面的廣化門、東面的通關門(東吊橋西)似龜的兩隻後趾。青山門外一個半月形的甕城,似為龜的食盆,青山門附近有兩口水井似龜的雙眼。好一個活脫脫的龜形城垣。古人稱龜為龍種)o所以常州前人不直稱龜城而稱“龍城”。清光緒《武陽志餘》載“吾郡古號龍城”。此為常州“地有龍形,故曰龍城”之說。
常州為什麼叫龍城?50字
1、清乾隆皇帝六次巡視江南,三次到常州天寧寺拈香禮佛,並御筆題寫了“龍城象教” 的匾額。
2、出自常州民間流傳的一則神話。
3、南北朝時期常州出了齊、樑兩代15個皇帝,古代龍是皇帝的象徵,傳說常州古有龍氣,因而出了這麼多皇帝,所以又說常州為龍城。
常州為什麼叫龍城? 10分
常山趙子龍。
江蘇常州為什稱為龍城,有什麼典故嗎?
一說與常州城垣形狀有關 常州城牆最早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公元892年,唐時建“內子城”,城周長約2餘里。五代十國時,於921年築“外子城”,城周7裡,高2.8丈,“方直雄固”,號“金斗城”,詩云“毗陵城方如金斗”。936年又增築“羅城”,城周27裡,高1丈,東從水門橋沿大運河向西,經德安橋、廣化橋,延北至西新橋、青山橋、小東門橋復至水門橋。這樣常州市形成了重疊的三道城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大將湯和守常州。湯和守常州的第一件大事是於1369年修築新城。五代時築的羅城“大而難守”,湯和將東南西三面城牆縮小,置7個城門,城牆高2.5丈,城周長10餘里,所謂“新城”。這樣常州從晉太康年間築城起到明洪武二年的1080年間,先後修築過四道城牆,即內子城、外子城、羅城和新城。常州民間曾流傳這樣的歌謠:“裡羅城、外羅城,中間方形紫禁城,三套環河四套城”,而常州龍城的由來很可能與城垣有關。四道城牆中,羅城、新城都十分像龜形。羅城的頭部伸到朝京門外原石龍咀處,龜尾在今水門橋的通關門。而1369年築的新城,更像一隻昂首爬行的烏龜。北面青山門處似龜的頭部,南面德安門處似龜的尾部,東北面的和政門(即小北門)、西面的朝京門(老西門)似龜的兩隻前爪,西南面的廣化門、東面的通關門(東吊橋西)似龜的兩隻後趾。青山門外一個半月形的甕城,似為龜的食盆,青山門附近有兩口水井似龜的雙眼。好一個活脫脫的龜形城垣。古人稱龜為龍種,所以常州前人不直稱龜城而稱“龍城”。清光緒《武陽志餘》載“吾郡古號龍城”。此為常州“地有龍形,故曰龍城”之說。二說出自常州民間流傳的一則神話 傳說在秦朝時,常州郡城西北數十里地,有一座九龍山,山上有一座古廟,廟裡的當家和尚叫弘智。一天晚上,人世間獨自在方丈間唸經,忽然聽得“吱呀”一聲門響,從外面走進一個人來,此人生得高頭大耳,黃髮、黃眉、黃鬚,身穿杏黃色官服,腳蹬黑色厚底靴,儼然有上界神仙風度。弘智和尚見了,連忙站起來施禮道:“仙家深夜到此,有失迎迓!”來人道:“長老請了!我乃東海龍王長江妃子所生九太子也!六百年來,我和八位兄長奉命鎮守這一帶群山,我是這裡九龍山的山神,前些時,秦始皇趕山,把我八位兄長的山頭號都趕跑了,他們不敢同始皇帝鬥,卻又捨不得離開這裡,於是都想來打我的主意,準備搶佔我的山頭,看來最近必將有一場惡戰。為此,今特來祁求長老,到時務必率領全寺僧眾,鳴金擊鼓、助我作戰。切記切記,後會有期!”說罷化作一條黃龍騰空而去。 弘智一驚,睜開眼睛,才知剛才做了一場夢。儘管夢中山神的話仍然記得清清楚楚,心想是做夢嘛,何必當真,便熄燈安息,一宿無話。次日,又是平安無事,他就更加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第三天,正是五月初五,風和日麗,萬里無雲,九龍山上百花齊放、 景色宜人。弘智和尚吃過中飯,山下山上、山前山後,四處轉了一圈,一時感到有些倦意,雙手仰天打了一個“哈欠”,正想回廟裡午睡,突然看到天空中狂風驟起,滾滾的烏雲從四面八方擁來,一下子便遮去了太陽,蓋沒了山巒,只見電光閃閃,雷聲隆隆,頃刻間暴雨嘩嘩地傾盆而下,弘智見此光景,當即想起那天夢中山神的囑託,心想莫非真的群龍來奪山了?!便急急忙忙跑回廟裡,吩咐香火、匠工在山門中敲鑼打鼓,自己率領全寺大小和尚一起集中到大雄寶殿,眾僧齊聲唸佛誦經、擊鼓撞鐘,不多一會,懸掛在大殿右手的銅鐘發出了“當!當 !當!……”宏亮的鐘聲,蓋住了呼嘯的暴風驟雨,震撼著山崗,持續了約莫半個時辰。突然,天空中豁然開朗,祥雲驅散了烏雲,巍峨的九龍山又沐浴在溫暖的金色陽光之中了。 當天晚上,弘智和尚和往常一樣,焚香默坐,......
為什麼常州叫龍城、泰州叫鳳城?
中國有36個地方稱為龍城,最出名的“龍城”有四個:廣西柳州、河南濮陽、江蘇常州、山西太原
常州“龍城由來:
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有鱗角須爪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在封建王朝又是皇帝的象徵,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常州古時候又叫龍城,沾有龍氣,喻為人財興旺的吉祥之地。
關於龍城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1)一說,與常州城垣形狀有關。常州城牆最早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公元892年,唐時建“內子城”,城周長約2餘里。五代十國時,於921年築“外子城”,城周7裡,高2.8丈,“方直雄固”,號“金斗城”,詩云“毗陵城方如金斗”。936年又增築“羅城”,城周27裡,高1丈,東從水門橋沿大運河向西,經德安橋、廣化橋,延北至西新橋、青山橋、小東門橋復至水門橋。這樣常州市形成了重疊的三道城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大將湯和守常州。湯和守常州的第一件大事是於1369年修築新城。五代時築的羅城“大而難守”,湯和將東南西三面城牆縮小,置7個城門,城牆高2.5丈,城周長10餘里,所謂“新城”。這樣常州從晉太康年間築城起到明洪武二年的1080年間,先後修築過四道城牆,即內子城、外子城、羅城和新城。常州民間曾流傳這樣的歌謠:“裡羅城、外羅城,中間方形紫禁城,三套環河四套城”,而常州龍城的由來很可能與城垣有關。四道城牆中,羅城、新城都十分像龜形。羅城的頭部伸到朝京門外原石龍咀處,龜尾在今水門橋的通關門。而1369年築的新城,更像一隻昂首爬行的烏龜。北面青山門處似龜的頭部,南面德安門處似龜的尾部,東北面的和政門(即小北門)、西面的朝京門(老西門)似龜的兩隻前爪,西南面的廣化門、東面的通關門(東吊橋西)似龜的兩隻後趾。青山門外一個半月形的甕城,似為龜的食盆,青山門附近有兩口水井似龜的雙眼。好一個活脫脫的龜形城垣。古人稱龜為龍種)o所以常州前人不直稱龜城而稱“龍城”。清光緒《武陽志餘》載“吾郡古號龍城”。此為常州“地有龍形,故曰龍城”之說。
(2)二說,出自常州民間流傳的一則神話。傳說在很早以前,常州西北有一座九龍山,山上有一座古廟,一天晚上,廟裡的當家和尚弘智夢見山神對他說:“我是九龍山山神,是東海龍王的九太子,與八位兄長鎮守這一帶群山。最近八位兄長前來侵佔我的山頭,將是一場惡戰,請你率全廟眾僧,鳴金擊鼓,助我取勝。”過了兩天,正是五月初五,天空烏雲驟起,狂風大作,似龍形翻滾。弘智率眾僧擊鼓撞鐘,唸佛誦經。約莫半個時辰,風停雲散,恢復往日的寧靜。當晚,和尚又夢見山神對他說:“多虧你擊鼓相助,今已得勝,現在兩條為首的龍已逃往宜興山裡,其他六條龍已去郡城,請你前往郡城安撫,希望他們安居樂業,為民造福,每年五月初五,可在云溪相聚。”郡城百姓得知六條天龍降臨常州的消息後,就於每年端午節建造六色龍船,在白雲溪競渡。於是,自古以來常州便被稱為“六龍 城”和“龍城”。洪亮吉在《外家紀聞》中記載,每年端午節前後,白雲溪一帶有龍舟競渡,城內是五色龍,東門是大小青龍,西門是金龍和白龍,北門是烏龍,幡傘飄揚,鑼鼓喧天,六條色彩絢麗的龍舟,在溪流中穿梭盪漾,爭相輝映。他的《云溪競渡詞》中還有“自古蘭陵號六龍”之句。明代鄒忠穎在《高山志序》裡講:“六龍陰聚於毗陵。右以鐵甕諸山,左以外城諸山,若東西門戶。”這是從地形上說常州是藏龍之地。
(3)還有一說,南北朝時期常州出了齊、樑兩代15個皇帝,古代龍是皇帝的象徵,傳說常州古有龍氣,因而出了這麼多皇帝,所以又說常州為龍城。
上面各種說法,是講常州龍城之名由何而來,但龍城之名又始於何時呢? ......
"龍城"指的哪幾個城市?
太原叫龍城.
太原歷史上出的皇帝數不勝數
趙簡子,趙襄子以太原為基地成就戰國七雄
漢文帝劉恆八歲來到太原成為晉王,16年後即位, 開創文景之治,成就西漢盛世
北齊高歡、高洋父子以晉陽為基地,建立北齊
隋煬帝楊廣即位也為晉王
太原留守李淵及其子李世民,從晉陽起兵,攻入長安,奪取了隋朝政權,於 618年建立了唐朝。
武則天為幷州文水人
五代十國互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和劉崇兄弟憑藉晉陽爭奪天下,走馬稱帝分別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北漢。
正是因為這些,所以太原才被稱為:“龍城”。
參考資料:club.chinaren.com/club/16/27/12812716.html
中國有36個地方稱為龍城,最出名的“龍城”有四個:廣西柳州、河南濮陽、江蘇常州、山西太原
常州“龍城由來:
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有鱗角須爪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在封建王朝又是皇帝的象徵,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常州古時候又叫龍城,沾有龍氣,喻為人財興旺的吉祥之地。
關於龍城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1)一說,與常州城垣形狀有關。常州城牆最早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公元892年,唐時建“內子城”,城周長約2餘里。五代十國時,於921年築“外子城”,城周7裡,高2.8丈,“方直雄固”,號“金斗城”,詩云“毗陵城方如金斗”。936年又增築“羅城”,城周27裡,高1丈,東從水門橋沿大運河向西,經德安橋、廣化橋,延北至西新橋、青山橋、小東門橋復至水門橋。這樣常州市形成了重疊的三道城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大將湯和守常州。湯和守常州的第一件大事是於1369年修築新城。五代時築的羅城“大而難守”,湯和將東南西三面城牆縮小,置7個城門,城牆高2.5丈,城周長10餘里,所謂“新城”。這樣常州從晉太康年間築城起到明洪武二年的1080年間,先後修築過四道城牆,即內子城、外子城、羅城和新城。常州民間曾流傳這樣的歌謠:“裡羅城、外羅城,中間方形紫禁城,三套環河四套城”,而常州龍城的由來很可能與城垣有關。四道城牆中,羅城、新城都十分像龜形。羅城的頭部伸到朝京門外原石龍咀處,龜尾在今水門橋的通關門。而1369年築的新城,更像一隻昂首爬行的烏龜。北面青山門處似龜的頭部,南面德安門處似龜的尾部,東北面的和政門(即小北門)、西面的朝京門(老西門)似龜的兩隻前爪,西南面的廣化門、東面的通關門(東吊橋西)似龜的兩隻後趾。青山門外一個半月形的甕城,似為龜的食盆,青山門附近有兩口水井似龜的雙眼。好一個活脫脫的龜形城垣。古人稱龜為龍種)o所以常州前人不直稱龜城而稱“龍城”。清光緒《武陽志餘》載“吾郡古號龍城”。此為常州“地有龍形,故曰龍城”之說。
(2)二說,出自常州民間流傳的一則神話。傳說在很早以前,常州西北有一座九龍山,山上有一座古廟,一天晚上,廟裡的當家和尚弘智夢見山神對他說:“我是九龍山山神,是東海龍王的九太子,與八位兄長鎮守這一帶群山。最近八位兄長前來侵佔我的山頭,將是一場惡戰,請你率全廟眾僧,鳴金擊鼓,助我取勝。”過了兩天,正是五月初五,天空烏雲驟起,狂風大作,似龍形翻滾。弘智率眾僧擊鼓撞鐘,唸佛誦經。約莫半個時辰,風停雲散,恢復往日的寧靜。當晚,和尚又夢見山神對他說:“多虧你......
常州也叫什麼城
龍城之稱來源於傳說:很早以前,常州城西北,有座九龍山,山上有座古廟的當家和尚叫弘智。一天晚上,他夢見龍王的九太子,請求他協助把前來搶佔山頭的八位兄長趕跑。於是弘智和尚召集僧眾集中在大殿,擊鼓撞鐘。協助九太子打退了他的八位兄長。當天晚上,九太子又走進了弘智的夢裡,原來經過激戰,兩條為首的惡龍已逃往宜興的山裡,另外六條龍都逃到了常州,九太子希望弘智能去安撫他們,希望六條龍能造福百姓。弘智一夢醒來便打點行李趕往常州,並在城裡散佈了六龍已來到常州的消息。於是老百姓就造起龍船,五月初五那天在白雲古渡,賽起了龍舟。從此,五月初五劃龍船,“云溪競渡”的風俗就流傳了下來。常州也被稱為六龍城、龍城。
此外,常州府古城池城牆內地形如龜,在古代有龜為龍子的說法,故地形說也成為支撐龍城的一個史料
清朝年間,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次次訪問常州,並在千年古剎天寧寺門前立碑,親書“龍城像教”,至今仍然立於市中心延陵東路,成為常州作為龍城的一處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