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為什麼叫天府之國?
為什麼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
1、天府之國,此名來源於先秦時期。
2、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乃是因為天府原是一個官職,主要掌管人間珍寶。後來,秦朝時蜀國“省長”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時代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憨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選列四川成都避亂。六十多年前的抗日戰爭,蔣介石更是應了一句讖語“勝不離川,敗不離灣”。雖然國共合作的武裝力量打敗了日本侵略軍,但得勝的國民黨政府卻在最後敗逃於臺灣,人算不如天算。“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這是歷史上名篇《隆中對》中的名句,作者諸葛亮之所以協助河北人劉備得以稱帝,恐怕也與讖語“勝不離川”相關吧。三國時候,劉備率一支打打逃逃的烏合之眾,卻能夠保全實力,在蜀地三分天下,莫不與四川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再說近二十年發生的事情,四川民間有句話叫“要吃糧,找紫陽”,更是說明了四川的長足發展是有歷史淵源的。當今,只要四川首腦和廣大四川人民能夠順應這個淵源,天府之國將仍然是古往今來的富庶之地
成都是號稱“天府之國”還是“天府之都”
四川號稱天府之國,成都號稱天府之都。
四川為什麼叫天府之國?
【成語】:天府之國
【註音】:tiān fǔ zhī guó
【解釋】:天府:天生的倉庫;國:地區。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後專指四川。
但是“天府”最早指的不是四川,而是八百里秦川腹地的秦國。發明者就是著名的縱橫家蘇秦;這個靠“頭懸樑、錐刺股”“學而優則仕”的人物跑到秦國去討好秦王說秦國強大呀:農業發達、經濟繁榮、軍事強盛;毫無疑問應該象一個什麼什麼。。。。。。他一下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於是找出“天府”二字。說秦國真乃“天府之國”也。
為什麼經過2000多年後,天府之國由北向南遷移到成都了呢?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中國古帝王在北方犯下了兩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大家知道,經過春秋戰國,秦統六國。當時人口大概一億多,而且女比男的多得多。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沒有實行休養生息,反而派遣大兒子扶蘇和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到北疆戍邊。同時徵集民夫30萬築長城,又徵50萬民夫修阿房宮、徵70萬民夫建驪山秦陵。這就造成了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人口中男性短缺,(計劃生育提前了2000多年),生育跟不上;二是大興土木,造成北方水土流失。如阿房宮一燒就燒了三個月,想想1989年大興安嶺一把火只燒了27天,就已經燒掉了56萬公頃的森林面積。水土流失必然導致土地貧瘠,現在去看看黃土高坡就知道了。
而另一方面反之在成都,第二任蜀郡太守李冰(第一任是張望,只會打仗)修建都江堰為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隨後三國時的孔明獎勵農耕、發展生產、興修水利等等這對成都平原的農業是一次重大的推進。境內達到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生平現象,使天府之國的名聲得以傳播。到唐朝成都鼎盛時期觸白的一首詩“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間得及此間無。”使成都“天府之國”的地位得以鞏固。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秦”與“蜀”比較而對蜀地地位加以確立的詩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國“天府之國”的桂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專利權。
“天府之國”是指什麼地方?
“天府之國”現多指稱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的富庶之地。 在四川省,秦太守李冰在成都建成了舉世聞名、萬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從人,不知飢謹”,從此被譽為“天府之國”。
【解釋】:天府:天生的倉庫;國:地區。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古專指陝西省關中地區,今多指四川。
【用法】古專指以長安(今:西安)為主的關中地區,今多指成都平原。
成語出處
《戰國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史記·留侯世家》:“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劉敬說是也。”
天府之國是指哪裡?
歷史上所說的“天府之國”主要是指四川盆地,並不包括現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
四川盆地周圍都是崇山峻嶺,交通閉塞,古稱“四塞之國”,在冷兵器時代,它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這就更有利於它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亂,當時的成都,在他們眼裡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當然就要被稱為“天府之國”了。
四川別名天府之國的來歷
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由來已久。這是由於它自身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所決定的,主要是: 1. 歷史上所說的“天府之國”主要是指四川盆地,並不包括現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成都平原成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國歷史上農業和手工業都十分發達的地區,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故稱“天府”。 2. 四川盆地周圍都是崇山峻嶺,交通閉塞,古稱“四塞之國”,在冷兵器時代,它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靜的社會環境,這就更有利於它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亂,當時的成都,在他們眼裡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當然就要被稱為“天府之國”了。 據考證,“天府”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本是一種官名,其職責是“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凡國之玉鎮、大寶藏器焉,若有大祭大喪,則出而陳之,既事而藏之”。可見,“天府”是專門保管國家珍寶、庫藏的一種官吏,後人用以來比喻自然條件優越,形勢險固,物產富饒的地方。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戰國策·秦策》中記述縱橫家蘇秦對秦惠王說的一段話:“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變,此所為天府,天下之雄國也”。秦末漢初,張良在論證定都關中時說:“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史記·《留侯世家》)。以上所說的“天府之國”主要是指關中平原的富遮之地。歷史上最早稱四川為“天府”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漢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天府之國”在歷代文人學者筆下逐漸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詞,後來還進了中學教科書,因而成了家喻戶曉的一條地理常識。
天府之國指的是中國的什麼地方?
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 在很早以前當地深受中部的岷江、沱江,南部的青衣江形成的自然洪澇災害影響。在公元前250年的秦朝蜀郡太守李冰 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譽為“活的水利博物館”至今依然發揮灌溉作用,引岷江水灌溉平原上廣大農田使其成為“天府之國”。 因其中心在成都所以叫“成都平原"
為什麼咱們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
四川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美食之城”,這應該從它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著手。自然環境主要應從,地理位置、地勢地形、氣候、河流、土壤等方面考慮;而社會環境則應重點考慮,風俗民情、歷史等因素。成都自然環境優越:①位於北緯30°附近,氣溫高、光照充足,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②離海洋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利於水汽的輸入,從而降水豐富,有利於農業的發展;③地處盆地,北部為高大山脈,冬季冷空氣難以到達,從而冬季暖和,為冬季作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空間;④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富含礦物質(紫色土),有利於大面值的種植農作物;⑤河流眾多,水利工程都江堰,方便灌溉等。社會環境:四川獨具特色川菜,歷史悠久,為我國八大菜系之首,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川菜主要講究不同的辣味,給你的感覺就是,還沒吃,聽著就流口水啦。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歷史上,為成都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方便的灌溉,有利於其農業的發展。現在,都江堰最主要的地位在於旅遊。成都是古代蜀國的政治軍事中心,現為四川省的省會,在這方面,得到政府的重視,有利於其城市的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