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General 更新 2025-01-05

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義是指:即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製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

新興市場國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貧困陷阱”後,很快會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飛階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自身體制與機制的更新進入臨界,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階段由於經濟發展自身矛盾難以克服,發展戰略失誤或受外部衝擊,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階段。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201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400美元,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

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是發展中國家,存在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問題。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馬來西亞等,在20世紀70年代均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這些國家仍然掙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發展階段,並且見不到增長的動力和希望。

國際上公認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但就比較大規模的經濟體而言,僅有日本和韓國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轉換。

日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萬美元。韓國1987年超過3000美元,1995年達到了11469美元。從中等收入國家跨入高收入國家,日本花了大約12年時間,韓國則用了8年。

拉美地區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則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一些國家收入水平長期停滯不前,如菲律賓 198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1123美元,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沒有太大變化。

還有一些國家收入水平雖然在提高,但始終難以縮小與高收入國家的鴻溝,如馬來西亞198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812美元,到2008年僅達到8209美元。阿根廷則在1964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超過1000美元,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後又回升到2008年的8236美元。拉美地區還有許多類似的國家,雖然經過了二三十年的努力,幾經反覆,但一直沒能跨過1萬美元的門檻。

“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十個方面的特徵,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盪、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

毋庸置疑,中國目前的社會發展風險已逼近“中等收入陷阱”。雖然在官方數據上中國還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增長很大程度是政府主導的鐵公機與房地產構成,如今這兩個推動機已臨近崩潰。當支撐經濟發展的土地資源消耗一空,人口紅利逼近零點,中國拿什麼來支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鄧聿文先生在《全面改革的可能性及政改限度》中提出中國必須進行全面改革包括經濟、社會、政府和政治幾個方面,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其中,經濟領域的改革重點有三:

一是打破壟斷,進一步深化產權改革;

二是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實現地方政府的事權和財權對應;

三是加強金融體系建設,解決金融體系開放不夠與金融創新不足同時並存的問題。 社會領域的改革重點有四:

一是完善收入分配體制,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消除兩極分化;

二是放權於社會,加快社會組織的建設與發展; 三是廢除戶籍制度,完善社會保障,破除階層流動障礙;

四是強化社會參與。

政府的改革重點有二:

......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難上加難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進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後長期停留在中等收入區間,從世界範圍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達到中等收入發展水平,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階段而進入高收入行列的不多,正因如此才把這個區間稱為“陷阱”。其中拉美國家的情況最為突出,大多數國家長時間滯留其中,如阿根廷已熬了半個世紀,拉美大國中只有巴西有希望再經過幾年努力跨越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在東亞,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先有日本後有“四小龍”,馬來西亞本來比較有條件實現跨越,但至今仍在陷阱裡掙扎,還有泰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發展速度就下來了。

未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者教訓多

從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看,主要是靠積極的升級政策和良好的體制。具體表現為採取積極的產業升級政策,大力推動技術和管理體系創新,以創新來推動產業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升級;重視對人力資源的培養和利用,不斷改進管理,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形成支持經濟增長和社會變革的包容性機制等。從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的國家和地區的教訓看,主要是沒有形成推動改革創新的政策,經濟缺乏改進升級的動力和支持;還有的是因為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過多,市場缺乏活力;此外發展缺乏包容性,導致收入差距過大,引起社會內部的分裂也是重要教訓。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綜合進步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問題實際上是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提升和跨越問題。一般說經濟增長需要從依靠勞動、資本投入拉動向依靠技術、創新拉動轉變,即生產要素效率提升的過程,也是實現收入由低到中再到高的過程。根據研究,導致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主要因素是生產要素效率不升反降,而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長長期停滯在依靠勞動、資本投入的階段上。若從更宏闊視角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轉變的問題,不僅涉及經濟且包括社會、政治甚至文化等諸多方面。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綜合進步,包括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包容性、保護生態環境、形成良好的治理制度等。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圓中國夢

我國正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階段,儘管很多人對此持樂觀看法,但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面臨的挑戰非常嚴峻。要成功實現跨越,一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機制,加快實現經濟增長由依靠勞動和資本投入拉動,向依靠技術和創新拉動轉變;二須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加快向綠色經濟、節能經濟結構轉變;三須建立經濟社會發展的包容機制,提高經濟發展成果社會共享度。要抓住今後十幾年的發展機遇期實現中國夢,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關鍵一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是轉方式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關鍵是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按照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的要求,處理好政府與市場、與企業、與社會的關係,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推動財政從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簡政放權以調動市場主體創新和發展的積極性,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推進經濟和社會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及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及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充分發揮金融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等。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難上加難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進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後長期停留在中等收入區間,從世界範圍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達到中等收入發展水平,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階段而進入高收入行列的不多,正因如此才把這個區間稱為“陷阱”。其中拉美國家的情況最為突出,大多數國家長時間滯留其中,如阿根廷已熬了半個世紀,拉美大國中只有巴西有希望再經過幾年努力跨越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在東亞,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先有日本後有“四小龍”,馬來西亞本來比較有條件實現跨越,但至今仍在陷阱裡掙扎,還有泰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發展速度就下來了。

未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者教訓多

從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看,主要是靠積極的升級政策和良好的體制。具體表現為採取積極的產業升級政策,大力推動技術和管理體系創新,以創新來推動產業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升級;重視對人力資源的培養和利用,不斷改進管理,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形成支持經濟增長和社會變革的包容性機制等。從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的國家和地區的教訓看,主要是沒有形成推動改革創新的政策,經濟缺乏改進升級的動力和支持;還有的是因為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過多,市場缺乏活力;此外發展缺乏包容性,導致收入差距過大,引起社會內部的分裂也是重要教訓。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綜合進步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問題實際上是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提升和跨越問題。一般說經濟增長需要從依靠勞動、資本投入拉動向依靠技術、創新拉動轉變,即生產要素效率提升的過程,也是實現收入由低到中再到高的過程。根據研究,導致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主要因素是生產要素效率不升反降,而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長長期停滯在依靠勞動、資本投入的階段上。若從更宏闊視角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轉變的問題,不僅涉及經濟且包括社會、政治甚至文化等諸多方面。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綜合進步,包括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包容性、保護生態環境、形成良好的治理制度等。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圓中國夢

我國正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階段,儘管很多人對此持樂觀看法,但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面臨的挑戰非常嚴峻。要成功實現跨越,一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機制,加快實現經濟增長由依靠勞動和資本投入拉動,向依靠技術和創新拉動轉變;二須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加快向綠色經濟、節能經濟結構轉變;三須建立經濟社會發展的包容機制,提高經濟發展成果社會共享度。要抓住今後十幾年的發展機遇期實現中國夢,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關鍵一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是轉方式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關鍵是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按照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的要求,處理好政府與市場、與企業、與社會的關係,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推動財政從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簡政放權以調動市場主體創新和發展的積極性,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推進經濟和社會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及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及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充分發揮金融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等。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讀書心得

通過近期的培訓學習,本人切實的感覺到了自身的提高,在此感謝上級安排的此次學習活動,感謝每一位授課老師精彩的授課。此次的培訓學習,使自己的理論基礎,道德水準,業務修養等方面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學習理論的自覺性與堅定性,增強了做好新形勢下本職工作的能力和信心。參加本期培訓本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體會和收穫:

一、通過培訓,使我進一步增強了對學習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

培訓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是提高業務知識的最有效手段。21世紀是知識經濟社會,是電子化、網絡化、數字化社會,其知識更新、知識折舊日益加快。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個人,要適應和跟上現代社會的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通過培訓班的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要面對不斷更新的工作要求要靠學習,要靠培訓,要接受新思維、新舉措。要通過學習培訓,不斷創新思維,以創新的思維應對競爭挑戰。我真正認識到加強培訓與學習,是我們進一步提高業務知識水平的需要。加強培訓與學習,則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我們提高業務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通過加強學習,才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這樣,才能不負組織重望,完成組織交給的工作任務。

二、通過學習培訓,使我清楚地體會到要不斷加強素質、能力的培養和鍛鍊

1是要不斷強化全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全局意識”,是指要站在全局的立場考慮問題,表現在政治上是一種高度的覺悟,表現在思想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表現在工作上是一種良好的姿態。要求我們用正確的思路來思考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就是要求我們要有超前的思維,要有悟性,有創新精神,而不是僅僅做好自己負責的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銳氣;要牢記“全局意識”,自覺適應目前形勢發展需要,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增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自身能力素質和調整好精神狀態,為社會發展獻計獻策,貢獻力量。要樹立群眾利益第一位,局部服從整體,小局服從大局的原則,始終保持健康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增強勇於攻克難關的進取意識,敢於負責,勇挑重擔。

2 是要加強溝通與協調,熟練工作方法。要學會溝通與協調,要善於與領導、職工、相關服務單位進行溝通,要學會尊重別人,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要經常反思工作、學習和生活,把反思當成一種文化,通過反思,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

3是要敢於吃虧、吃苦、吃氣,弘揚奉獻精神。“三吃”是一種高尚的自我犧牲精神、奉獻精神,是社會的主流風氣。就是要為人處世要心胸開闊,寬以待人。要多體諒他人,遇事多為別人著想,即使別人犯了錯誤,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計較,以免因小失大,傷害相互之間的感情。要樹立奉獻精神,樹立“吃苦、吃虧、吃氣”的思想。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忍別人忍不了的事,嚴格要求自己。

在新常態下中國怎樣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基本具跨中等收入陷阱條件,2024年入高收入階段。

我國已基本具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條件。第一階段是低收入階段(1978—1998年)。在這一時間段,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從190美元增長到820美元,用20年時間從低收入階段走出來。在這一過程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是驅動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從農村包產到戶到城鎮國企改革,從產權明晰到引入競爭機制,生產力發展潛力在市場機制作用下不斷釋放。第二階段是下中等收入階段(1999—2009年)。我國經濟增長在這個階段的典型特徵是勞動、資本、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等有形要素投入不斷加大,增長動力主要來自要素驅動。在這一階段,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對外貿易成為重要增長引擎,外匯儲備增長了十幾倍;率保持高位;房地產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然而,高投入、高增長也付出了資源環境代價,增長不可持續的矛盾凸顯出來。第三階段是上中等收入階段(2010—2023年左右)。2010年,我國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同時,經濟增長開始從高速換擋為中高速,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中高經濟增速來推算,我國走出這一階段將用約13年時間。在上中等收入階段,傳統要素的優勢逐步消失,大規模投入受到制約,增長速度減緩,要求儘快提高生產率,從粗放增長轉向集約增長,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為此,黨中央及時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提高供給側的質量和效率;通過降成本、補短板,提高生產率、投入產出率和競爭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確保經濟中高增速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線”。第四階段是高收入階段(預計從2024年左右開始)。高收入經濟體並不必然是發達經濟體。成為發達經濟體要符合一套綜合評價體系,一個突出特徵就是必須是技術創新型國家,必須以技術創新作為驅動增長的根本動力源泉。

15個發展中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都有那些

國際上公認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但就比較大規模的經濟體而言,僅有日本和韓國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轉換。日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萬美元。韓國1987年超過3000美元,1995年達到了11469美元。從中等收入國家跨入高收入國家,日本花了大約 12年時間,韓國則用了8年。 拉美地區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則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一些國家收入水平長期停滯不前,如菲律賓 198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 1123美元,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沒有太大變化。還有一些國家收入水平雖然在提高,但始終難以縮小與高收入國家的鴻溝,如馬來西亞198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812美元,到2008年僅達到8209美元。阿根廷則在1964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超過1000美元,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後又回升到2008年的8236美元。拉美地區還有許多類似的國家,雖然經過了二三十年的努力,幾經反覆,但一直沒能跨過1萬美元的門檻。

中國怎樣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是沒有道理的,需要小米加步槍,一步步來,是嗎?

中國靠什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階段

有一種流派,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就是一個不存在的命題。有一定道理。收入水平與時代發展成比例,怎麼可能在某一階段有什麼“陷阱”之說?不科學。

美國是標準的發達國家吧?是高收入國家吧?是不是照樣也出現貧富懸殊、環境惡化甚至社會動盪等問題,也存在經濟發展徘徊不前的問題,難道說連世界老大美國也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如果這樣,那就沒有誰能跨越這個階段,同時也充分證明這個命題就是根本不存在的。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三個國家進入富裕行列是哪些國家

1960年的101箇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只有赤道幾內亞、希臘、愛爾蘭、以色列、日本、毛里求斯、葡萄牙、西班牙、波多黎各、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和香港13個經濟體先後進入高收入經濟體。

來源:邵鵬鳴:中國已成為中等收入國家 有潛力跨越"陷阱",中國經濟網

其中只有3個國家人口超過2500萬(日本,韓國,西班牙)

如何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近來反覆提到中等收入陷阱,講的是中國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以後,人均收入達到或接近了世界中等收入水平,借鑑世界其它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教訓,如何跨過邁向發達國家必經的中等收入階段,保持持續地發展。

那麼,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呢?指的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經歷了長期高速發展後,國民收入達到中等收入水平,而後國家經濟發展停滯,甚至衰退,並長期難以擺脫困境,猶如掉進陷阱一般,不能自拔。

考察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的差別,可以給我們以借鑑意義:

共同點

1、底子薄,起點低。在二戰以後,由於世界經濟的蓬勃發展,在後發優勢下,經濟迅速發展。

2、國家政治開明,願意發展經濟。這條排除了大部分的非洲國家和部分亞洲國家,尤其是受冷戰影響受到限制的原共產主義陣營國家。

3、起步時間和發展速度相近,說明更多的影響因素是國際形勢的推動。推動力主要來源於北美和歐洲國家的經濟膨脹。國際貿易是必備前提。

不同點

1、資源實力不同。失敗者普遍資源豐富,以出口資源為主。失敗者普遍資源匱乏,以加工、貿易為主。 這裡就很有意思了,有資源的依賴資源,通過初級產品的出口,即可達到中等收入水平;沒資源的被迫出賣勞動力,依靠的是體力和智力。

2、政治形勢不同。失敗者普遍政治比較動盪,並衍生出腐敗,市場有效性降低。而成功者普遍政治穩定,比較容易有統一的決策,能夠致力於生產效率的提高。這裡也有一個意外,政治穩定和是否民主政體不相關。相關的是為誰服務。失敗者著眼於自身利益,成功者著眼於國家、人民利益,似乎文化傳統的影響反倒更明顯一點兒。

3、應對策略不同。進入陷阱前形勢相當,進入陷阱後遇到的問題一樣,但應對的策略不一樣,失敗者束手無策,成功者則積極轉型,簡單地講,就是以提高生產效率來提高國際競爭力,以把其它發展中國家為墊腳石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裡,中國、東南亞充當了重要角色,正是對中國、東南亞的巨量投資和貿易中轉,支撐了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的騰飛。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假設一個國家就是一個公司的話,拼的就是技術、管理、成本、效率,沒有技術進步,沒有管理制度,就沒有競爭效率,就無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當出賣資源、出賣體力的達到中等收入以後,競爭力就會下降,而出賣智力的則會跨出陷阱,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

中國情況分析

中國自2003年以來,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商務成本也飛速增長,以一個公司的角度看,有以下幾個特點:

1、房地產價格暴漲,帶來了租金等經營成本的總體上漲。

2、水電氣、交通等基礎價格的上漲推動成本普遍上漲。

3、教育、醫療、養老、房改等改革措施導致勞動力成本急速上漲,收入接近中等收入水平,成本卻超過了中等收入水平國家。

4、資金成本上漲,原因在於低成本資金被低效率的國企壟斷,市場利率遠高於基準利率。

5、鼓勵出口,抑制進口,導致匯率上漲,以致高估。

6、稅率過高。

7、交易成本增加。中介機構過多,多頭管理,龐大的行政機構對市場經濟形成壓制。

8、缺乏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缺乏創新意願。

9、保守的教育制度,導致社會缺乏創新精神,缺少創新型人才。

10、官商一體體制導致行政壟斷,降低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生產成本。

11、社會信用不足,導致逆淘汰現象盛行,降低了競爭力。

12、對環境的汙染、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耗費,給今後的發展增加了成本。

13、收入分配兩級分化,有效需求不足。

這些因素的總體影響,導致中國經濟具有強烈的加工經濟的特點,而行政壟斷保護落後,打擊先進,......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教你如何增加被動收入?
如何提高農民收入?
如何提高營業收入?
如何應對修昔底德陷阱?
如何避免虛擬變量陷阱?
如何切換中英文輸入法?
如何在word中輸入間隔號 ?
我們如何傳播中華文化?
如何取得中國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