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投哪條江自盡的?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屈原是投哪條江自盡的?

汨羅江 中外聞名的汨羅江,源於江西修水縣境,流經湖南平江縣,至汨羅市入洞庭。其上游古稱汨水,下游則分為二支,一支南流,為汨水;一支經古羅城,名羅水,兩水至屈潭匯合,故稱汨羅江。這條全長不過百里的水流,卻被當今文人稱著“藍墨水的上游”,意思是說,汨羅江是中國文學的濫觴之地。汨羅江為何如此被推崇?原來是在這裡發生了偉大愛國詩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投江殉國的動人故事。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湖北秭歸人,戰國後期的楚國貴族。他博聞強識,明於治亂,二十歲左右就出任楚懷王的左徒(相當於副宰相),“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史記》),深得懷王信任。他主張修明法度,選賢任能,實現富國強兵。對外聯齊制秦,進而統一中國。因此而遭到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反對與讒毀,被黜為三閭大夫,流放漢北。頃襄王時再度流放江南。 屈原滿懷憤懣,從郢都到鄂渚,入洞庭,溯沅水,至漵浦,回度湘水,進入汨羅江下游。當時,這一帶屬楚羅子國境域,人煙稀少,荒遠野蠻。戰國初,羅子等附庸國被楚所滅,這裡便成了楚國南方一個邊遠城邑。屈原流放到這裡後,居住在汨羅江北岸的玉笥山。羅人與楚同姓,屈原觸景生情,更加懷念楚國。他把滿腔的哀愁、憂國憂民的情志,與沅湘民間文化營養傾注筆端,在這裡寫下了《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作品。這些詩篇想象豐富,感情真摯,志高義遠,獨放異彩,奠定了屈原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名人地位。 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屈原獲悉秦兵攻破楚都郢,猶如晴天霹靂,悲痛萬分,決心以死殉國。他曾在《哀郢》中感嘆:“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他眷戀祖國,不願離開故土,此時卻不能“飛返”,而汨羅江南岸的羅子城,為楚國“先王故居”,屈原與這裡結下了難解之緣。這年夏曆五月初五,屈原選擇羅城附近的汨羅江之羅淵,抱石投江而死。相傳他投江前,曾作《懷沙》賦,為屈原的絕命辭,意為懷抱沙自沉。他在這篇辭的最後極沉痛地寫道:“世渾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傳說,屈原投江後,漁民聞訊駕船趕來搶救打撈,大家嫌一般雙槳劃得太慢,便用船板、扁擔當槳片,一條漁船兩旁各坐數人,齊心用力,你呼我喊,爭先恐後,從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劃到茫茫無際的洞庭湖,追尋屈原的屍體。為使魚蝦不傷屈原,人們用糯米蘆葉包裹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蝦搶食。後來,幾經演變,每到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就用吃粽子、划龍舟的方式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者。這便是傳統的民間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有:“屈原以是日(五月初五)死於汨羅,人傷其死,所以並將舟楫以拯之。”宋人寫的《岳陽風土記》也有“龍舟競渡,吊屈原之溺死”的記述。自隋唐以來,各地划龍舟漸臻繁榮,形成了一項賽事,尤以嶽州最為盛行。每逢龍舟盛會,擊鼓吶喊,即興作詩著文,場面蔚為壯觀。現在,龍舟競渡從禳災驅瘟發展成為“龍舟搭臺,經貿旅遊唱戲”的盛大節日,龍舟、競技、紀念屈原等文化元素巧妙地搓揉在一起,賦予了愛國主義精神的文化底蘊,成為一種真正的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龍舟文化。同時在屈原殉難之地,當地百姓在江邊建起了紀念他的廟宇,據晉代《拾遺記》記載:“楚人為之立祠,漢末猶存。”清乾隆十九年(1754)湘陰知縣將屈原祠從汨羅江邊移建玉笥山上,即現在的屈子祠。環繞屈子祠的周圍,還有很多紀念屈原的名勝古蹟,稱為“玉笥八景”,它們是:獨醒亭、濯纓橋、騷壇、桃花洞、壽星臺、望爺墩、繡花墩、剪刀池,此外還有招屈亭、藏騷閣及近年新修的“屈原碑林”等名勝,......

請問屈原是投哪條江自盡的?

汩羅江

屈原是投哪條江自盡的?

汨羅江

屈原是投哪一條河死的?

汨羅江

求問屈原是哪裡人,投哪條河自殺的?

汨羅江

屈原投哪條江死的,江叫什麼?在哪?現在在哪裡?

汨羅江 在現在湖南境內

屈原在哪裡自盡的?

汨羅江

秦國對楚王的妥協退讓,並不滿足。楚頃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將司馬錯攻楚,楚割讓上庸、漢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鄧、西陵;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白起更進一步攻下了郢都,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陽縣)”。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於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了。這一年大概是前278年,頃襄王二十一年,屈原當時62歲左右(生於前340,死於前278)。

屈原是投哪條江?江名叫什麼江?

汨羅江 在湖南-岳陽

發源於江西修水縣,往西流經平江縣、汨羅市(汨水與羅江在縣境內匯合),至湘陰縣進入湘江。它的幹流長度253公里,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公里,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至今仍叫汩羅江

屈原投哪一條江死亡?

汨羅江(汨為左水右日)發源於江西省修水縣黃龍山梨樹堝,經修水縣白石橋,於龍門流入湖南省平江縣境內,向西流經平江城區,自汨羅市轉向西北流至磊石鄉,於汨羅江口匯入洞庭湖。汨羅江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稱汨水,為主源;北支稱羅水,至汨羅市屈譚(大丘灣)匯合稱“汨羅江”。汨羅江全長253公里,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公里。長樂以上,河流流經丘陵山區,水系發育,水量豐富。長樂以下,支流匯入較少,河道展寬可通航。為東洞庭湖濱湖區最大河流。

屈原當年在哪裡投的江

現代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1895-1990),1934年2月寫成《“楚辭”地名考》長文,發表在當年7月的《清華學報》上。其中就屈原的流放地和投江地寫道:“屈原放居漢北,其自沉亦在襄漢之域,否則或在淮汝,而決非湖南之湘水。” 但多數學者認為,屈原一生兩次放逐。第一次是楚懷王時期,流放漢北;第二次是頃襄王時期,流放江南,包括湖南一帶。 最早提出屈原死在湖南的,是西漢賈誼的《吊屈原賦》,後被司馬遷引用入《史記》。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中也認為:《九歌》創作於“沅湘之間”。但賈誼離屈原的年代有一兩百年,他只是“側聞屈原自沉汨羅”,而迄今都找不到屈原那個時代的史料或考古發現,來證明屈原到過湖南,並在湖南投江而死。 《楚辭》中的湘、澧、沅、洞庭等古地名,均在漢北(先秦時期,指襄陽以北、南陽以西的地域,即今湖北一帶)。其中澧水、沅水出自南陽;而漢水、丹水,均曾稱過湘水。 《楚辭》中的文字也表明,屈原是流放漢北。 民間已認定屈原是投汨羅而死,這已經根深蒂固了,學者就是爭論得出屈原是流放漢北的結論,民間也不會改變的! 名稱由來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屈原 紀念屈原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紀念孝女曹娥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迎濤神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投奔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龍的節日   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 元·吳廷暉:《龍舟奪標》 [1]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

相關問題答案
屈原是投哪條江自盡的?
屈原是怎麼死的?
屈原為什麼跳江?
羋月和屈原是什麼朝代?
屈原是什麼生肖?
古代中原是指哪些地方?
雷電頌屈原是怎樣的人?
蝴蝶是怎麼保護自己的?
草原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動物是怎樣保護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