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古義是什麼意思?
芳草鮮美古義是什麼
古義:鮮豔美麗 今義:味道鮮美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中的鮮美的古義今義是什麼
古義鮮豔美麗今義新鮮美味
芳草鮮美中鮮字是什麼意思?
鮮豔。這裡的”鮮“是承上文中的”芳“的,這裡的“芳”是指花,花鮮豔,換一下語序就是”芳鮮草美“。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鮮美,古義今義,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通古義今義,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絕境,古
鮮豔美麗
交錯相通
妻子兒女
不要說,更不必說
桃花源記的古今義
芳草鮮美 鮮美 古義:鮮豔美麗 今義:(味道)新鮮
阡陌交通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交通運輸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來此絕境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魏晉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不管(連詞)
說如此 如此 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緣溪行 緣 古義:沿今義:緣故,緣分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延 古義:請今義:延長.延伸
後遂無問津者 津 古義:渡口這裡問津指探訪。 今義:口液
與朱元思書古義今義
一、成語 1、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而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也指重溫歷史可以認識現 在。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2、不恥下問: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十則》) 3、三人行必有我師:在一起行走的許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十則》) 4、柳暗花明:指環境或境界的驟然轉變。多指由逆境轉為充滿希望的順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遊山西村》) 5、撲朔迷離:模糊不清,很難辨別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錯綜複雜,不易看清底細。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詩》) 6、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樂而環境幽美的世界,現在用以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地方。(《桃花源記》) 7、豁然開朗:一下子現出開闊明朗的境界。(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桃花源記》) 8、無人問津:沒有人來問渡口了,比喻沒有人再來嘗試或過問。(後遂無問津者。——《桃花源記》) 9、吳下阿蒙:比喻缺少學識,才幹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孫權勸學》) 1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別當日,即更刮目相待,——《孫權勸學》) 11、龐然大物:形容體積大而笨重的東西。現在多用來形容外強中乾的事物。 12、老驥伏櫪:老了的好馬,伏在馬房中卻還想去跑千里的遠路。比喻人雖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壯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龜雖壽》) 13、源頭活水:比喻生活氣息濃厚,也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14、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比喻目光敏銳,連極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閒情記趣》) 15、不求甚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瞭解一個大概。現在多指學習不認真,不求深入理解,或瞭解情況不深入。(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 16、犬牙交錯:形容交界線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17、畫蛇添足:做了多餘的事情反而有害無益。(《寓言四則》) 18、濫竽充數:沒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間湊數,終會露餡。(《寓言四則》) 19、塞翁失馬: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為好事。(《寓言四則》) 20、鴻鵠之志:比喻遠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21、披[被]堅執銳:身披堅硬的護甲,手上拿著銳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戰鬥。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22、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圖。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23、水落石出——《醉翁亭記》) 2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義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違背正義則必然陷於孤立。(《孟子二章》) 2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愁患害能使人奮鬥而獲得生存,安逸快樂使人沉迷於享樂,反而容易導致死亡。(《孟子二章》) 26、百廢俱興:指任事振作有為,凡有荒廢者,皆整理興舉起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27、氣象萬千:謂景象宏偉絢麗,非常壯觀。(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28、心曠神怡:心胸曠達,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29、捨生取義: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捨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30、簞食壺漿:(老百姓)用簞盛了飯,用壺裝了湯來歡迎他們所擁護的軍隊。後來......
古今異義詞,急 50分
1.鄙:(古義:邊境。今義:品質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顧:(古義:反而,難道。今義:有看的意思;還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3.爺:(古義:指“父親”。今義:指“爺爺”。)
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4.但:(古義:只、只不過。今義:轉折連詞)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
5.安:(古義:疑問代詞“怎麼”。今義:常用於“安靜”、“安全”等)
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6.再:(古義:專指第二次。今義:常用於重複,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7.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泛指交通運輸或郵電事業。)
阡陌交通(《桃花源記》
8.妻子:(古義:是妻子和兒女。今義:是專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9.無論:(古義:更不必說。今義: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
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10.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的意思。)
詣太守,說如此(《桃花源記》)
11.識:(古義:記 今義:知道,認識)
默而識之 (《論語》十則)
12.居:(古義:停留、過了。 今義: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鵲復見(《扁鵲見蔡桓公》)
13.益:(古義:更、更加。今義:多用於名詞,利益、益處。)
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14.請:(古義:“問”的意思。今義: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無請也(《扁鵲見蔡桓公》)
15.走:(古義:“跑”的意思。今義:行走。)
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16、故:(古義:副詞,特意。今義:事故、所以。)
故使人問這(《扁鵲見蔡桓公》)
17.湯:(古義:熱水。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
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18.去:(古義:離。今義:到 ……(用於從所在地到另一個地方。)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19.社:(古義:土地神。今義:社會的一個團體,指共同工作或一種集體組織。)
春社近(《遊山西村》)
20.郭:(古義:外城。今義:僅用於姓氏。)
青山郭外斜(《過故人莊》)
21.鮮美:(古義:鮮豔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
芳草鮮美(《桃花源記》)
22.雖:(古義:即使,表示假設關係的連詞。今義:雖然,表示轉折關係。)
雖人有百手(《口技》)
23.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兩股戰戰(《口技》)
24.文理:(古義:文采和道理。今義:文章內容方面和詞句方面的條理。)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25.無為:(古義:無須,不要。今義:順其自然,不必有所作為。)
無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兒女:(古義:小孩和女子。今義:指子女。)
兒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何苦:(古義:愁什麼。今義:表示反問語氣,不值得,犯不著。)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8.鴻:(古義:大。今義:鴻雁,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