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華容道故事?
簡述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故事
赤壁大戰時,諸葛亮算定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在華容狹路上,曹軍幾經打擊時已無力再戰,曹操只得親自向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三國演義中的《華容道》有什麼樣的典故呢?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 [1] 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小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一是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二是如果這時滅掉魏國,會使吳國全力攻擊蜀國,使蜀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小說又寫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聽謀臣之言,親自向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我點我想不通,明明知道關羽不會殺了曹操,換趙雲或張飛去不就可以了,殺了曹操中原和北方就亂了,劉備不就有機爭天下。也不會到最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9次北伐,最都是無功而返。留下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994版三國演義曹操敗走華容道在第幾集 求高人可以把那個片段 截下來 給我 謝謝了
第三十九集:火燒赤壁
赤壁之戰,操如驚弓之鳥,過街之鼠,無處逃生,四面受敵。又遇趙雲、張飛等將,最後在華容道遇關羽。操軍個個驚魂喪膽,不敢向前。操曰:“既至絕境,只好以死相拼。”眾將曰:“馬乏人困,安能再戰?”程昱對操說:“雲長傲上而不侮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最著。丞相舊日有恩於他,今可親自哀告,或可脫此危難。”
於是曹操與張遼向關羽苦苦哀求。關羽是個義重如山的人,見曹軍惶惶垂淚,想起舊日曹操許多恩義,張遼舊日之情,心中頓生憐心,盡皆放去。關平慌忙提醒父親,行前已立軍令狀,關羽默默不語,勒馬回寨。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2372.htm#1-1
在華容道曹操用何書的故事來打通關羽的
《三國演義》第50回裡:曹操兵敗華容道時,曾用《春秋》中《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來打動關雲長。希望關羽不忘昔日之情(昔日關羽在曹營,曾受曹操重禮相待:所謂:“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厚待關羽)而放過自己。關雲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果然不忘舊情。放過了曹操。
如果三國演義中關羽在華容道殺死了曹操,那麼故事將怎樣發展? 20分
將是二分天下!
吳會乘勢北上,先滅劉備(劉備雖有孔明、關張趙,但一無堅城可固,二無魏國牽制,仍是小菜,吳滅蜀易如反掌),解決後顧之憂。再爭奪魏國城池土地。
曹操若死,曹丕必然篡權,其雄才大略不遜當時周公瑾,依然有如雲猛將、如雨謀士護駕,且當時魏國土地仍佔中原大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吳國雖能奪幾座城池,但尚不能消化偌大的魏國。魏國必得喘息之機,傾力抗吳。吳因赤壁戰後疲敝,也需休整。此後數年兩家將會有短暫的休養生息。
期間吳魏勢力仍是最大,雖有馬超、劉璋,但不足為患,仍將被兩家所滅。我預測,馬超韓遂、張魯會被魏國所滅;劉璋會被入蜀的周瑜所滅,且短期內局部小戰爭會集中在西川一帶。
三國時期的華容道是什麼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小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小說又寫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親自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為什麼要在華容道放走曹操?
一. 孔明有意放走曹操,派關羽守華容道是“佔優戰略” 孫劉聯盟聯手在赤壁打敗曹操83萬大軍後,諸葛孔明料定曹操敗軍會經烏林方向逃回自己的大本營許都,而烏林地帶是位於劉備當時的控制範圍內。但是,後來的結果卻是曹操雖然被關羽堵截於華容道,但關公仍念過去在曹營中享受曹操的優待恩德,最終將曹操放走了。或許世人還皆未看出的是——其實真正的並不是關雲長,而恰恰是孔明“故意”放走了曹操!為什麼這樣說呢? 作為敗軍的曹軍,儘管在赤壁被周瑜的火攻燒得焦頭爛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曹操手下猛將如雲,此時小本經營的劉備想一舉擒住曹操其實是不容易的,所以孔明只能派三路人馬分別去在三個天險之處堵截曹操。經過三次襲擾的筋疲力盡的曹軍,極有可能在第三個(也就是最後一個)天險之處被擒獲。如果孔明安排第三輪堵截大軍的大將是趙雲或者張飛,則曹操必被擒住。但妙就妙在孔明最後安排的是由關公去幹第三輪堵截的差事。按照“三國演義”的原文,孔明差遣了張飛趙雲之後,本不打算安排關公去。如果關公此時不主動提出要去打仗,則曹操多半會衝破由張飛和趙雲所構築的防線而逃之夭夭。如果關公提出也要去捉拿曹操,則孔明必知關公過去與曹操的一段交情,以及關公的為人,可以預見他會放走曹操。而孔明此時本來就打算放走曹操,所以如此將關公留在最後,而先安排張飛和趙子龍去打頭陣是孔明的“佔優戰略”,這是這個故事中的第一輪博弈。 二.關公的“有限理性”博弈 這裡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孔明憑什麼可預知關公會放走曹操呢?按理說,關公與孔明立下了軍令狀,放走曹操回來是要被殺頭的呀!關鍵是,關公此時也不知道他會在華容道上放走曹操!他當然知道過去被曹操擒於曹軍中時時常享用曹操的優待,二天一酒宴,三天一美女,與其說是階下囚,還不如說是座上賓呢!想得更久遠一些,關羽最早的出道還是曹操推出來的呢!所以,曹操對關羽實際上是恩莫大焉!而關羽為人忠義,有恩必報,他很可能會放走曹操,但是為何他會主動請纓去捉曹操呢,並且在孔明提醒他可能會放走曹操時還居然與孔明立下了軍令狀——要是走了曹操,回來提頭去見軍師!冒這風險值得嗎!這說明,關公當時是沒有想到自己會放走曹操的。他當時在心裡是有本帳的——儘管在過去曹公有恩於我,但我在過去曾斬顏良,誅文丑,為老曹解了白馬之圍,那本帳早就了啦!這次可是重新開始,遇到那曹賊必將一把擒來,立下不世之功!然而,不善心計的關公在算帳時還是漏掉了一件事,那就是當年離開曹營單騎千里尋兄闖五關斬六將。那關公當年在徐州被曹操攻破時,曾經被曹操大軍圍困在一個小山坡上。他當時本應戰死在沙場也不應該投降,但無奈自己還護著大哥劉皇叔的妻妾們,自己死了倒落得個乾淨,但大哥的家眷就會成為了曹操的俘虜,沒有人可以保護,這怎麼對得起桃園結義!在此不死不活的尷尬關頭,曹軍中的大將張遼曾與關羽有舊情,開始出面為關羽謀得一個兩全之策。他為曹操和關羽設計了一個合約,即關羽投降曹操(為了給關羽面子,只說是投降皇帝而不是投降曹操,即降漢不降曹,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降不降漢的問題,因為劉關張並沒有與皇帝作對,這在當時是一種變通方式),而曹操保證所有降者的安全,並且待關羽尋得其兄劉備的下落後,曹操應放關羽等走人,讓他們回到劉備那裡去。曹操也並不是傻瓜,為何要接受張遼提出的這一個明顯有利於關羽的“合約”呢?那張遼“不讓他知道劉備的消息”一句話,便讓曹操欣然接受了。也就是說,曹操可以通過封鎖有關劉備的消息而達到將關羽長期留在曹營中的目的。再加上老謀深算的曹操心想:只要你關羽在我的掌控下,不要在外面與我作對就是我老曹的勝算了,人都是很實際的,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我也對你......
華容道義釋曹操簡介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赤壁之戰後,曹操倉皇從華容道敗逃。諸葛亮派關羽在這裡埋伏。曹操人困馬乏,損兵折將,不能再戰。關羽念在過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 ,不顧立下要活捉曹操的軍令狀,放過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