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迤秀麗是什麼意思?
08566392397是銅仁什麼地方
銅仁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三江沿岸15座大小橋樑凌空兩岸,猶如15條彩虹。銅仁老城一面倚山,三面臨水,發源於梵淨的兩條江自西自北而來,匯於銅仁,稱錦江;錦江繞城半周,然後東去 銅仁一角流入湖南沅水。錦江沿岸有壯觀雄奇的六龍山溶洞群。其中已開發的九龍洞為貴州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在市內西門碼頭乘船就可以遊覽九龍洞及錦江風景區。銅仁是傑出的紅軍將領周逸群烈士故鄉,闢有周逸群烈士故居一處,烈士塑像一座,往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銅仁地區主要旅遊景點:梵淨山 ·沿河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沿河土地灣黔東革命根據地·九龍洞 ·太子石 ·南嶽飛泉 ·沿河麻陽河自然保護區 ·四野屯 ·紅二、六方面軍紀念碑 ·雲海波濤 ·中流砥柱 ·雲彩江聲 ·魚梁夜月 ·文筆凌雲 ·六洞嵐光 ·周逸群故居 ·玉屏晴雪 ·西嶺歸樵 ·萬笏朝天 ·兩江春色 ·金鱗游泳 ·東山樓閣 ·東山寺 ·錦江公園 ·十里錦江 ·長壽村 ·思南石
【一】梵淨山:
在與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東北邊陲,在橫亙楚蜀大地、綿延數百公里的武陵山脈, 有一座充滿神祕色彩而又雄奇偉岸的山峰,這就是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梵淨山。幾百年來,梵淨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國地域久久流傳。雖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變遷,但梵淨山的魅力依然歷久不衰。是什麼原因,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梵淨山的無窮魅力和巨大誘惑呢?
梵淨山位於銅仁地區的江口、印江、鬆桃三縣結合部,海拔2493米,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是屹立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14億年的歷史,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臺地。再加上山體龐大深邃,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故明朝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詔令而建的古碑上稱之為“眾名嶽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淨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山,或雄奇險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勝的是新金頂,在海拔22 00餘米的崇山峻嶺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約100米,如巨筍出土,似玉龍嘯天,紅雲環繞,直指蒼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將山頂一劈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朝拜的香火燒到了雲天之上。還有那獨立撐雲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狀若冊籍的萬卷書(山岩)等,形神兼備,令人歎絕!至於梵淨山頂部一帶常常出現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牽夢繞,一睹為快。水,或涓涓細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練懸空,或奔騰咆哮,皆異常澄潔。峰迴水轉,匯成了九十九條溪流,順山勢的東西走向,向東匯成了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匯成印江河,直奔烏江進長江。樹,遍山皆樹,滿眼是綠,繁花爭豔,鳥獸和鳴,一幅天然畫卷。還有那雲、霧、風,波譎雲詭,也給梵淨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祕色彩。置身此山中,儼然畫中行,恍若仙山遊。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佔多。”大自然造就了梵淨山的奇異風光,而佛教徒則揚名了梵淨山的靈山秀水。在明朝萬曆以前,梵淨山作為“古佛道場”,早已聲名遠播。在梵淨山的滴水巖附近,有一塊奉萬曆皇帝的詔令而專門豎立的石碑。碑文中寫道:“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淨山者則又是天下眾名嶽之宗也。”明朝萬曆皇帝之所以要下詔重建梵淨山金頂正殿(寺廟),是鑑於曾經興盛一時的梵淨山“古佛道場”,因長年戰亂而日趨衰落破敗,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玄重建金頂正殿,足為萬聖臨鑾。”碑文中把盛極之時的梵淨山“古佛道場”比作“極樂天宮”,記載梵淨山佛教自開闢以來,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雲流水湧,連王公大人都十分嚮往。梵淨山的聲名早已傳入了南京、北京,......
鋼仁是不是旅遊城市
是的。
旅遊景點
銅仁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三江沿岸15座大小橋樑凌空兩岸,猶如15條彩虹。銅仁老城一面倚山,三面臨水,發源於梵淨的兩條江自西自北而來,匯於銅仁,稱錦江;錦江繞城半周,然後東去
銅仁一角
流入湖南沅水。錦江沿岸有壯觀雄奇的六龍山溶洞群 和 九龍洞大峽谷[2]。其中已開發的九龍洞為貴州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在市內西門碼頭乘船就可以遊覽九龍洞及錦江風景區,樓上古寨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銅仁是傑出的紅軍將領周逸群烈士故鄉,闢有周逸群烈士故居一處,烈士塑像一座,往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銅仁地區主要旅遊景點:梵淨山 · 鬆桃苗王城·樓上古寨 ·沿河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沿河土地灣黔東革命根據地·九龍洞 ·太子石 ·南嶽飛泉 ·沿河麻陽河自然保護區 ·四野屯 ·紅二、六方面軍紀念碑 ·雲海波濤 ·中流砥柱 ·雲彩江聲 ·魚梁夜月 ·文筆凌雲 ·六洞嵐光 ·周逸群故居 ·玉屏晴雪 ·西嶺歸樵 ·萬笏朝天 ·兩江春色 ·金鱗游泳 ·東山樓閣 ·東山寺 ·錦江公園 ·十里錦江 ·長壽村 ·思南石
【一】梵淨山:
在與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東北邊陲,在橫亙楚蜀大地、綿延數百公里的武陵山脈,
梵淨山
有一座充滿神祕色彩而又雄奇偉岸的山峰,這就是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梵淨山。幾百年來,梵淨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國地域久久流傳。雖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變遷,但梵淨山的魅力依然歷久不衰。是什麼原因,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梵淨山的無窮魅力和巨大誘惑呢
梵淨山位於銅仁地區的江口、印江、鬆桃三縣結合部,海拔2493米,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是屹立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14億年的歷史,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臺地。再加上山體龐大深邃,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故明朝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詔令而建的古碑上稱之為“眾名嶽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淨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山,或雄奇險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勝的是新金頂,在海拔22 00餘米的崇山峻嶺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約100米,如巨筍出土,似玉龍嘯天,紅雲環繞,直指蒼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將山頂一劈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朝拜的香火燒到了雲天之上。還有那獨立撐雲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狀若冊籍的萬卷書(山岩)等,形神兼備,令人歎絕!至於梵淨山頂部一帶常常出現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牽夢繞,一睹為快。水,或涓涓細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練懸空,或奔騰咆哮,皆異常澄潔。峰迴水轉,匯成了九十九條溪流,順山勢的東西走向,向東匯成了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匯成印江河,直奔烏江進長江。樹,遍山皆樹,滿眼是綠,繁花爭豔,鳥獸和鳴,一幅天然畫卷。還有那雲、霧、風,波譎雲詭,也給梵淨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祕色彩。置身此山中,儼然畫中行,恍若仙山遊。
梵淨山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佔多。”大自然造就了梵淨山的奇異風光,而佛教徒則揚名了梵淨山的靈山秀水。在明朝萬曆以前,梵淨山作為“古佛道場”,早已聲名遠播。在梵淨山的滴水巖附近,有一塊奉萬曆皇帝的詔令而專門豎立的石碑。碑文中寫道:“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淨山者則又是天下眾名嶽之宗也。”明朝萬曆皇帝之所以要下詔重建梵淨山金頂正殿(寺廟),是鑑於曾經興盛一時的梵淨山“古佛道場”,因長年戰亂而日趨衰落破敗,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6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06全集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第6集
都捉不住?”劉雲幸⺌災⺌樂⺌禍的道。
神農尺哼了一聲:“被我神農尺盯上的靈藥從來沒有走脫一說。”
一股神力湧⺌入劉雲的身⺌體,然後神農尺控⺌制著劉雲腳下一動,身⺌體已經出現在十之外,再
一步邁出又是十丈距離,不過一瞬之間竟然走出了上百米的長度。
劉雲看的驚訝萬分:“老尺,你這是什麼身法?不像是煙柳隨風啊。”
“哼哼,這是土行頂級的身法咫尺天涯。”神農尺有些自得的道。
劉雲跌落的這個懸崖下是一個狹長的山谷,神農尺控⺌制著劉雲的身⺌體一步十丈,一直追出裡許
之外,眼前豁然開朗,已經出了山谷,遠處群山氣勢磅礴,周圍雲翻霧卷,逶迤秀麗,綠浪激天,碧波
萬傾,十分壯觀。
但神農尺追到這裡不是欣賞景色的,他立刻控⺌制著劉雲的身⺌體再次向前方不遠的地面點去,一
道青光射⺌出再次從地底將那個人參娃拘了出來。
只是好景不長,人蔘娃身上再次盪出一層飄逸的清氣,神農尺的禁⺌錮再次失效,嗖的一下,人蔘
娃鑽入了茂⺌密的松林,詭異的融入進了一顆樹中消失不見。
神農尺眼中露⺌出濃厚的興趣,摸了摸下巴道:“人蔘精天生擁有土木雙行遁法,一般的土行與木
行的禁制困不住他們,而且這小傢伙擁有一膽特別的木遁之法,連本尊真人級的禁制都能突破,有點意
思,倒是很想見見創出這門遁術的高人。”
聽神農尺這麼說,劉雲也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6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06全集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第6集來了興趣:“你怎麼知道創出這門遁術的另有其人?那隻人蔘娃少說也有
一兩千年的道行,怎麼不是他創出來的?”
“你當高明的遁術是市場上的大白菜啊?一隻一兩千年道行的人蔘精不過相當於煉氣一兩層的境界
,再給她一萬年也不可能創出這麼高明的遁術。”神農尺翻了翻白眼道。
劉雲訝然:“那豈不是說創出這門遁術的人非常厲害?”
“理論上如此。”
“那你對付的了對方嗎?”
“不知道,本尊沒把握。”神農尺倒是很坦白。
“你沒把握還要見人家?你腦袋被驢踢了?噢,對了,你本來就沒有腦子。”
對劉雲的諷⺌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6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06全集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第6集刺神農尺不以為意:“一切只有等抓⺌到那人蔘精才會瞭然。”
神農尺說著控⺌制著劉雲的身⺌體投入了松林之中。煙柳隨風!神農尺用出了這套身法,身⺌體彷
佛化成了隨風飄舞的輕煙柳絮,在密集的叢林中毫不著力,沒有一絲阻礙的向前飄行,周圍稠密的林木
荊棘不僅沒有成為前行的障礙反而成了動力,腳尖,手⺌指,甚至一片衣角,都能在林中的草木上借上
力,這才是真正的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6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06全集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第6集煙柳隨風!
很快半個小時過去了,神農尺突然停了下來,臉色極為凝重的打量著這周圍的松林。
劉雲感受到了神農尺的嚴肅,不敢再開玩笑:“怎麼了?為什麼停下來?”
神農尺沉聲道:“我全力發動煙柳隨風,以如今的實力這麼長時間已經走了不下三百里,這片松林
最大不過數十里方圓,就是繞著它走一圈也搓搓有餘,為何現在竟然還在松林當中?”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6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06全集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
《蘇州園林》作者介紹蘇州園林的順序是什麼?
(一)和諧之美
整體和諧是中國建築園林的美學理想。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一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那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從文中可以看出,蘇州園林講究的是“佈局”“配合”“映襯”“層次”,講求的是整體的完美與和諧。可是現在,在建築園林設計方面,一些設計者“胸中無丘壑”,留下了許多“欠美傷美”的敗筆。舉個例子:這幾年,我的家鄉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整潔的縣城依山傍水,新城的設計更注重現代化、園林化。一次我回到老家登上新建的縣委大廈,舉目西望,眼下的新城鱗次櫛比,不遠處黛色的青龍山逶迤秀麗;落日當頭,晚霞滿天,整個縣城氤氳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就在我陶醉其中時,猛然發現西南方有一座高樓突兀而起,直插青冥,像一把利劍把這和諧而完整的畫卷捅了個窟窿。和諧之美蕩然無存了(可能是我的一家之言)。可見在建築園林設計方面,宏觀調控,整體把握,追求和諧至關重要。
(二)自然之美
蘇州園林的自然之美亦稱“圖畫美”。有別於“圖案美”。其特點就是不對稱、不整齊。“蘇州園林是藝術不是技術”追求的是“獨創性”,是“活”不是“死”。首先,亭臺軒榭的佈局不要求對稱,講究自然之趣;假山設計使遊人“覺得身在山間”,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橋樑安排“絕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樹木的映襯“著眼在畫意”,無刀斧修理之痕。體現出中國傳統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情調。
(三)層次之美
花牆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體現出了虛實相生的含蓄之美。“庭院深深深幾許,正在曲徑通幽處”。觀賞者的視線不至於一望到底,園中的景物也不至於一覽無餘。遊覽者領略到了移步換景的樂趣,可以獲得深長的審美享受。
除此之外,蘇州園林還體現出細節方面的“色彩搭配之美”“角落構圖之美”等多種美趣,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蘇州園林》體現出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同學們在品讀中可學習很多的寫作方法。
葉老曾說過:“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緊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徹”(《評改兩篇報道》第33頁)
葉老的《蘇州園林》寫作思路清晰,第1自然段先總寫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的印象。第2—9自然段先總說後分說,從園林建築的各個方面,說明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的特徵。第10段告訴人們蘇州園林的特點不僅僅是文中所說的這些話,來收束全文,使人感到言已盡而意無窮。在結構上,首括段、首括句的運用,使文章結構顯得條理清楚,順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準確生動,耐人尋味。
以讀帶寫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捷徑。
現在學生的作文不景氣,有很多學生的文章構思不夠嚴謹,層次不夠清晰,結構缺少章法,語言索然無味。認真閱讀並仔細揣摩葉老的《蘇州園林》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大有裨益。
中國九華山屬於哪個方向
九華山(Jiuhua Mountain),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九華山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體是由花崗岩巖體組成的強烈斷隆帶。其邊緣地區除部分為沉積岩外,大都是由花崗閃長巖組成的褶皺斷塊輕度隆起帶。九華山地處北亞熱帶,不僅受到溼潤季風的影響,而且受到山區海拔高度、地形地勢的制約,所以具有溫和、溼潤、陰涼等山區氣候特點。[2-3]
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臨太平湖,西接池陽,綿亙一百餘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華山區域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於東經117°43′-118°80′,北緯30°24′-30°40′之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九華鎮境內,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臨太平湖,西接池陽;區域總面積約120平方千米,介於東經117°43′-118°80′,北緯30°24′-30°40′之間
九華山什麼地方最好玩?
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裡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裡,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裡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裡住宿,並以次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00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裡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裡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突然很想去九華山,不知道那裡有什麼特點以及特色?
下面是我網上查過來的,算是一特點吧!具體的還是樓主自己查查看吧。嘿嘿
特色我說不好,建議樓主去拉拉勾旅遊網看看。最好是能去玩一下體驗一下就知道了。舊時,九華山一帶居民為子女許願拜地藏菩薩,隨後便讓子女蓄髮梳辮、戴耳環、穿和尚衣。等子女10週歲生日或逢地藏誕辰日,父母便要領著子女到九華山,將其所蓄長髮剃下放在地藏座像前或帶回家中保存。
九華山自開闢地藏道場以來即藏有“地藏利生寶印”。相傳,最早一枚印是唐至德二載(757)肅宗命人以金鑄成。今九華山歷史文物館藏曆代金、銅、玉印10多枚,被視為佛教聖物。蓋地藏印寓意吉祥如意,朝山者均以能蓋此印為幸事。求印者中,有的替父母祈禱,攜帶衣物(如“包頭”、“飛裙”)等,求蓋“地藏利生寶印”或“南無地藏菩薩寶印”,以期消災延壽、超度亡靈;有的在隨身所帶的香袋上或新買的手帕、毛巾上蓋印,回去後饋贈親友,以示祝福。佛教講究隨緣,如今在九華山各寺廟中都設有蓋印點。進香者一般在肉身殿、化城寺、天台可蓋得此印。
九華山自清末以來僧俗即合居一地。受佛教的長期影響,當地鄉民過年的習慣與外界不同,有過“葷年”、“素年”的區別。“葷年”提前過,自臘月三十日至正月初三日過“素年”,又稱“過齋年”。三十日夜至年初一,家家戶戶吃“長生面”,象徵延年益壽,然後閤家男丁攜香燭紙碼上肉身殿燒香拜佛,請菩薩。九華山下的農戶則是在附近家廟(或祠堂)請菩薩、拜祖宗。有時也偶見婦女參與這一活動。今此俗僅存於九華山上部分居民中。
九華山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道場,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南境,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範圍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座標為東經117°,北緯30°。現為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岩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九華山有名峰70餘座,千米以上高峰30餘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讚歎:“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山間遍佈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處處有景,移步換景,清代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闢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的時景和日出、晚霞、雲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南朝時,因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大詩人李白曾多次遊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改“九子山”為“九華山”。李白遊山其間作詩贈友韋仲堪雲:“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鬆。”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唐開元末,新羅國(位於朝鮮半島南端)僧地藏卓錫九華,苦心修煉數十載,圓寂後肉身三年不腐,僧眾認定其為“地藏菩薩靈蹟示現”,建肉身塔以供奉,九華山因此成為地藏菩薩的道場。歷經唐、宋、元各個時期的興衰更迭,至明初獲得長足的發展,與五臺、峨眉、普陀一起位居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列。清代九華山佛教鼎盛時有寺廟300餘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廟90餘座(其中9座列為全國重點寺院,30座列為省級重點寺院),有僧尼近600人,存真身(肉身)5尊,佛像6300餘尊,藏曆代經籍、法器等文物2000餘件。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裡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裡,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裡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裡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鑑山上的名勝。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瑕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裡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裡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瑕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
九字開頭的風景區有哪些
九華山 (安徽)
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742~756)改名九華山。 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 ”(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 公里,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座標為東經 117°,北緯30°。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峰最為雄偉。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峰雲海、平岡積雪、天台曉日、舒潭印月、閔九華山美景。園竹海、鳳凰古鬆等。山間古剎林立,香菸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餘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只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餘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噹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南朝時,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聖李白曾數遊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李白吟九華山詩云:“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鬆。”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讚歎:“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間,遍佈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它處處有景,人移景換,清代時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闢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時景、日出、晚霞、雲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讚歎不已,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旅遊景觀
綜述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蹟,錯落其間。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菸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遊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餘座,僧尼300餘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
唐代大詩人李白三次遊歷九華山。見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寫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江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後人便削其舊號,易九子山為九華山。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王安石《答平甫舟中望九華》)。九華山不僅以佛教人文景觀著稱,而且山水雄奇、靈秀,勝蹟眾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