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哪五大戲曲劇種?
中國五大戲劇劇種是哪些?
我國273個戲曲劇種中, 有5個戲曲劇種脫穎而去,即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
京劇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為首的第一個徽班(三慶班)進入北京,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揚州畫舫錄》載:"高朗亭入京師,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慶。"刊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楊懋建《夢華瑣簿》也說:"而三慶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萬壽入都祝匣時,稱'三慶,是為徽班鼻祖。"伍子舒在《隨園詩話》批註中則更具體指出是"閩浙總督伍納拉命浙江鹽商偕安慶徽人都祝釐"。隨後還有不少徽班陸續進京。著名的為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班,雖然和春成立於嘉慶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
評劇
評劇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形成於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民國十二年(1923),創建該劇種的警世戲社在天津演出時,因其上演劇多有“懲惡揚善”、“警世化人”、“評古論今”之新意,納名宿呂海寰建議,改稱“評劇"。
豫劇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由於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以前,河南梆子在豫西山區演出時常常靠著山堆個土臺子,所以人們也稱它為"靠山吼"攻"豫劇"之稱是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用的。豫劇流行於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寧夏、青海、新疆等十幾個省區,是中國最有影響的戲曲之一。
越劇
越劇,它的前身是流行於浙江嵊縣一帶的“落地唱書”,至三十年代逐步發展成為“女子紹興文戲”。
黃梅戲
黃梅戲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或“採茶戲”,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領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以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
中國戲劇的五大劇種分別是哪五個?
黃梅戲 京劇 越劇 豫劇 評劇
請問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是哪些?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豫劇、越劇、評劇、黃梅戲。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代表人物:梅蘭芳、陳素真、袁雪芬、新鳳霞、嚴鳳英。
以上是按照五攻戲曲劇種代表人物的年齡排的“劇種名稱”及“人物姓名。
我國主要的戲曲劇種有哪些
崑曲(百戲之祖)
京劇(國粹)
越劇(第二大劇種)
黃梅戲(五大劇種之一)
豫劇(五大劇種之一)
評劇(五大劇種之一)
秦腔(陝西)
呂劇(山東)
晉劇(山西)
粵劇、潮劇(廣東)
徽劇(安徽)
滬劇(上海)
閩劇(福建)
越調、曲劇福河南)
錫劇、揚劇(江蘇)
紹劇、婺劇、杭劇、湖劇、甌劇、甬劇(浙江)
桂劇(廣西)
吉劇(吉林)
龍江劇(黑龍江)
藏劇(西藏)
贛劇(江西) 當然還有我們的川劇(四川,最具觀賞性的劇種)
中國主要有哪五大戲曲劇種?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而在其中,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依次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我國五大戲曲劇種
京劇,豫劇,呂劇,粵劇,川劇。
中國五大戲曲分別產生於那五個省?
【京劇】產生於安徽省,源於徽班進京。
【豫劇】產生於河南,源於河南梆子。
【評劇】產生於河北唐山,源於冀東的“蓮花落”。
【越劇】產生於浙江嵊縣(現在的嵊州),源於“落地戶書”。
【黃梅戲】產生於安徽安慶,源於“黃梅調”。
中國的五大劇種是什麼?
京劇、豫劇、川劇、越劇、徽劇
中國五大劇種
近半個世紀以來,流佈最廣泛,觀眾群最多的有五個劇種,即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
1,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人物:“老生三傑”: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
“老生新三傑”:譚鑫培、汪秋芬、孫菊仙
“四大名旦”:梅蘭芳、苟慧生、程硯秋、尚小云
代表作品:龍鳳呈祥 群英會 十老安劉 四郎探母等,很多.
2,評劇,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在表演上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1950年以後,以《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現在評劇仍在河北、北京一帶流行。
3,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傳入河南的山陝梆子結合河南土語及民間曲調發展而成,現流行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份。原有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沙河調四大派別,現以豫東、豫西調為主。出現過常香玉、陳素珍、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員。劇目有《穆桂英掛帥》、《紅娘》、《花打朝》、《對花槍》和現代戲《朝陽溝》等。
4,越劇,流行於浙江一帶的地方劇種。它源出於浙江嵊縣的“的篤班”,1916年左右進入上海,以“紹興文戲”的名義演出。先以男演員為主,後變為以女演員為主。1938年後,使用“越劇”這一名稱。1942年以袁雪芬為首的越劇女演員對其表演與演唱進行了變革,吸收話劇崑曲的表演藝術之長,形成柔婉細膩的表演風格。出現袁(雪芬)派、尹(桂芳)派、範(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等眾多藝術流派。越劇劇目有《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五女拜壽》、《西廂記》等。
5,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區。它的前身是黃梅地區的採茶調,清代中葉後形成民間小戲,稱“黃梅調”, 用安慶方言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嚴鳳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趨成熟,發展成為安徽的地方大戲。著名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等 ,嚴鳳英、王少舫、吳瓊、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
中國十大戲曲是什麼
一、中國十大戲曲:京劇、崑曲、豫劇、評劇、越劇、黃梅戲、曲劇、越調、呂劇、滬劇
二、詳細介紹
1、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2、崑曲,原名“崑山腔”、“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清代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3、豫劇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居全國各地方戲曲之首。2006年,國家文化部門統計的國有專業豫劇團體數量為167個,是全國擁有專業戲曲團體和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的劇種。
豫劇舊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由於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曾叫“河南謳”。
4、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曾有觀點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
5、越劇——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 ,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 ,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徽劇、廬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
7、曲劇是主要流傳於河南地區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舊時也稱"高臺曲"或"曲子戲"。 曲劇流行於河南全省及周圍鄰近地區,是在當地流行的曲藝鼓子曲(洛陽曲子、南陽曲子)和踩高蹺的表演形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8、越調是河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陝西東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東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調的主奏樂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後來一般用墜胡。
9、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其音樂屬於板腔體,兼唱曲牌,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揚琴、三絃、琵琶,稱“呂劇四大件”。 它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語彙而深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10、滬劇:
漢族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影響。後採用文明戲的演出形式,發展成為小型舞臺劇“申曲”。1927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主要有長腔長板、三角板、賦子板等。曲調優美,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擅長表現現代生活。優秀劇目有《羅漢錢》、《蘆蕩火種》、《一個明星的遭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