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5-01-01

造成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改革的果實被部分群體佔有,改革的成本讓局部群眾承擔!這是造成分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國家通過改革,一部份企業煥發新的生命,取海很好的效益,但是企業的效益被部分人利用改革的法律不完善,或者監督不到位而佔有,被改革的一些群體,他們承擔了改革的成本,失去了工作,社會福利和保障,造成他們的貧困,這就是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

收入差距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是指一定時期內,不同的勞動者、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區之間,由於個人擁有的生產要素所產生的效益以及國家所採取的收入分配政策不同,從而形成收入的多與少的差距。在內容上講收人差距包括不同居民之間因勞動報酬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兼職收入、工資外收入(單位自設的資金、勞務費等)、轉移性收入、資本剝削收入、偷稅逃稅的收入、權錢交易的收入等八個方面的收入狀況不同而形成的差距。它是一定時期個人勞動成果和社會經濟利益關係的反映,與其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及其效益密切相關,主要屬於經濟問題。個人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不同勞動者的質量差異;是否擁有生產要素及生產要素的質量;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某些現行的經營者年薪制的規定;歷史的和政策的因素等。

導致我國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原因:1,城鄉收入差距過大

2,收入分配不合理

解決:照顧農村的發展,改變不合理的稅收體制,處理好一次分配,

造成中國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導致貧富差距不外乎以下六個原因。

1、“先富與共富”政策的實施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政策在改革開放初期對於打破中國經濟發展的桎梏,讓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現在的問題是,這一政策沒有得到完整的落實。先富起來的人並沒有去帶動其他人實現共同富裕。從而拉大了相互之間的貧富差距。2、“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政策的執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產力不發達,治窮是最主要的任務。鄧小平同志指出:“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產力發達,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 因此,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由於沒能完全理解鄧小平同志的這一重要思想,“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理論受到了人們的追捧,併成為近年來我國經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政策。該理論的支持者認為,只要效率問題解決了,公平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正是在這一錯誤思想的指導下,公平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國人的重視,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就成為了必然的結果。3、經濟運行機制的不健全我國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尚沒有真正建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人能夠投機鑽營,非法、違法經營和權力資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貧富分化,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根據有關專家粗略計算,各種非法收入在全國範圍內大約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係數上升31%。4、稅收制度的不合理毋庸置疑,國家通過健全的稅收制度,可以有效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裡,無論是從絕對數量上還是從稅率上來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繳納高很多的稅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頻繁出現在福布斯(或胡潤)中國富豪榜上的中國富豪們,並沒有出現在繳稅排行榜的前列。這充分說明了目前中國的稅收制度的不健全。由於對於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導致了我國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5、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除了合理的稅收制度外,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然而,同經濟發展幅度相比,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以及社會轉移支付明顯表現出嚴重的滯後。在這種情形下,農民、城鎮的退休人員、城鎮的失業人員及其親屬由於得不到及時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為貧困者,從而使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6、不平等競爭的存在最後,經濟領域中存在著許多不平等的競爭也是我國貧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平等競爭表現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門、行業甚至是一些個別的社會成員,能夠通過壟斷經營獲得壟斷利益或高額利潤,而其他的社會群體和社會成員卻不能,因此最終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比如,一些藉助國家特許經營的壟斷行業就獲得了“暴利”。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斷擴大,貧富分化加劇

主要表現為:

一是以基尼係數反映的居民收入總體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承受線

1991年為0.282,1998年為0.456,1999年為0.457,2000年為0.458,10年上升1.62倍。

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1990年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1:2.2,1995年為1:2.71,2000年為1:2.79,2001年擴大到1:2.9。

三是地區間差距擴大

2000年,東部地區人均收入是西部的2.26倍,最高的省與最低的省差距超過3倍。

四是行業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80年代中期,行業間收入差距開始顯現,到90年代中期最高行業人均收入與最低行業之比為2.23:1,2000年又上升到2.63:1。

五是不同經濟性質的單位職工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國有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與集體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相比,1985年的平均工資差距為1.25:1,2001年擴大到1.63:1,其他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與集體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相比,1985年的差距為1.49:1,2001年發展到1.77:1。

六是城鎮內部各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的擴大速度明顯加快

特別是近兩年,高收入戶的收入增長大大超過了低收入戶的收入增長,2002年1季度的統計表明,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佔總收入的46.2%,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佔總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為7.66倍。

2、財產的集中度越來越強,居民家庭財產的差別越來越大

最新的調查統計顯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佔全部居民財產的1.4%,另外80%的家庭佔有財產總額的53.6%。與此同時,城市居民金融資產出現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趨勢,戶均金融資產最多的20%家庭擁有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值的比例目前約為66.4%,在最低的20%的家庭中,戶均擁有的金融資產只有居民金融資產總額的1.3%。

當前我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的基尼係數為0.51,遠遠高於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0.32。

3、體制內的“平均主義分配”和體制外的“收入差距過大”兩種極端現象同時並存

“平均主義”並沒有徹底根除,主要表現在工資收入(不包括工資外收入)分配上,多數國有企業以及機關、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內部工資收入分配差距偏校

與此同時,在工資外收入分配方面存在著“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現象。工資外收入、壟斷性收入和非法非正常收入是引起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主要根源。

4、收入分配不規範

一是工資支付不規範,全國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職工工資現象;二是工資提取不規範,實行工效掛鉤企業的計劃外、基數外提取工資現象較普遍;三是部分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超過工資總額的4%的標準進入,變相提高收入;四是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職務消費”隨意性太強,缺乏合理有度的約束。

5、整體收入結構仍不合理

主要表現為:一是工資收入結構不合理,制度內工資低,制度外勞動報酬高,項目繁多,未納入工資內;二是按多種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不大,與中央關於“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要求尚有差距。我國城鎮居民按多種要素分配的格局還遠遠沒有真正調整到位,其它要素參與分配還需要進一步增加比重。

當前收入差距比較大的原因是當前的分配製度造成嗎?

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同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把“雙刃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收入分配差距的積累和加劇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應而生,併成為嚴重製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突出問題。收入分配差距作為社會生產的重要環節,不僅是生產條件分配差異的結果,而且是再生產中生產條件分配新的差異的源頭。 -2003年我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進入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理論界較多的是對各類型差距和具體對策的分散研究,而很少基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制度變遷,對收入分配差距問題進行一般的分析,尤其是制度變遷進程不斷對收入分配差距產生新的影響的情況下,理論的研究總體上滯後於現實的差距變化。因此,對收入分配差距進行系統的一般分析更顯迫切和必要。一、正確認識收入分配之間的差距

當前收入分配領域中存在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一是農民收入增幅有所下降,城鄉收入差距拉大;二是下崗職工收入偏低,城鎮居民中不同階層收入差距拉大;三是某些行業憑藉壟斷優勢收入過高,行業收入差距拉大;四是東部地區比中部地區收入高,地區收入差距拉大。導致不同群體收入差距擴大的基本因素無疑是分配製度的改革和分配方式的變革。隨著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收入差距特別是初次分配差距擴大是必然的,總體上也有利於經濟效率的提高。問題在於,目前的收入差距過大並非都是合理制度安排的結果,其中存在許多不合理甚至非法因素。

一是初次分配過程中存在許多不平等競爭,最突出的是各種形式的壟斷問題。二是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嚴重不足。首先是對高收入調節不力,缺乏對收入監控的基本能力;其次是對低收入階層缺乏有效保護。三是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敗等非法收入問題突出。雖然腐敗等非法收入問題在嚴格意義上不屬於收入分配範疇,但通過非法收入確實造就了一批暴富者,並從許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社會分配過程。

從總體上看,現在是有錢的人消費需求不高,消費需求高的人沒有錢,收入差距確實拉大了,存在分配不公現象。我國根據國際慣例所計算的基尼係數是0.39,接近於國際公認的警戒線水平,沒有達到“兩極分化”的地步。“兩極分化”屬於階級範疇問題,體現的是階級差別。我國現在的情況僅僅是貧富差別,是社會範疇問題,其本質是勞動者先富和後富的關係。這種先富和後富的關係不是階級對立的結果,而是經濟因素即生產力水平起決定的作用。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任務是調動一切力量積極發展生產力,壯大社會主義經濟實力,創造出極大豐富的物質財富。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收入分配差距,不能簡單地稱為“兩極分化”,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一些就不好了,縮小一些就好了。

事實上,合理、合法且適度的收入差距不僅不會造成“兩極分化”,相反,它有利於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國目前出現的收入差距擴大並不等於“兩極分化”,它是在居民總體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在共同富裕目標下先富後富的差別,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打破平均主義分配方式、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當然,我們在肯定合理、合法且適度的收入差距具有積極意義的同時,必須高度警惕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及其造成的收入差距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二、收入分配差距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分配不僅僅是生產和交換的消極產物,它反過來也影響生產和交換”,當前收入分配差距的客觀現狀必然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產生影響,這其中有正面的......

造成我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有哪些?

1、“先富與共富”政策的實施

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政策在改革開放初期對於打破中國經濟發展的桎梏,讓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現在的問題是,這一政策沒有得到完整的落實。先富起來的人並沒有去帶動其他人實現共同富裕。從而拉大了相互之間的貧富差距。

2、“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政策的執行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產力不發達,治窮是最主要的任務。鄧小平同志指出:“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產力發達,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 因此,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由於沒能完全理解鄧小平同志的這一重要思想,“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理論受到了人們的追捧,併成為近年來我國經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政策。該理論的支持者認為,只要效率問題解決了,公平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正是在這一錯誤思想的指導下,公平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國人的重視,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就成為了必然的結果。

3、經濟運行機制的不健全

我國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尚沒有真正建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人能夠投機鑽營,非法、違法經營和權力資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貧富分化,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根據有關專家粗略計算,各種非法收入在全國範圍內大約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係數上升31%。

4、稅收制度的不合理

毋庸置疑,國家通過健全的稅收制度,可以有效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裡,無論是從絕對數量上還是從稅率上來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繳納高很多的稅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頻繁出現在福布斯(或胡潤)中國富豪榜上的中國富豪們,並沒有出現在繳稅排行榜的前列。這充分說明了目前中國的稅收制度的不健全。由於對於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導致了我國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

5、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除了合理的稅收制度外,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然而,同經濟發展幅度相比,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以及社會轉移支付明顯表現出嚴重的滯後。在這種情形下,農民、城鎮的退休人員、城鎮的失業人員及其親屬由於得不到及時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為貧困者,從而使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6、不平等競爭的存在

最後,經濟領域中存在著許多不平等的競爭也是我國貧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平等競爭表現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門、行業甚至是一些個別的社會成員,能夠通過壟斷經營獲得壟斷利益或高額利潤,而其他的社會群體和社會成員卻不能,因此最終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比如,一些藉助國家特許經營的壟斷行業就獲得了“暴利”。

相關問題答案
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
分析收入差距的原因?
造成難免流產的原因?
造成噪音汙染的原因?
造成邊坡塌方的原因?
造成胎死腹中的原因?
造成子宮出血的原因?
造成森林破壞的原因?
造成心動過速的原因?
造成沒有胎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