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為什麼多夜雨?
四川盆地為什麼多夜雨?什麼是盆地的逆溫現象?
巴山夜雨”的諺語,就是因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如四川盆地西部的峨嵋山,平均1年中夜雨67%,春季夜雨69%。
四川盆地夜雨多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盆地內空氣潮溼,天空多雲。雲層遮擋了部分太陽輻射,白天雲下氣溫不易升高,對流不易發展。夜間雲層能夠吸收來自地面輻射的熱量,再以回輻射的方式,把熱量輸送給地面。所以雲層對地面有相當地保暖作用,使夜間雲下氣溫不致過低。可是雲層本身善於輻射散熱,其上層由於輻射散熱,溫度降低很快,這就形成雲層上冷下暖的特徵。於是上下空氣就發生對流,雲層發展,出現降雨現象。
四川盆地的夜雨,在冷暖空氣交鋒頻繁的春季最多,出現夜雨的機率較夏季高23%。 對流層大氣的熱量主要直接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一般情況下,離地面越遠,氣溫越低,即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平均垂直遞減率為0.65℃/100米。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的某一高度有時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這種氣溫逆轉的現象就是逆溫。
產生逆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種:
(1)輻射逆溫:經常發生在晴朗無雲的夜間,由於地面有效輻射很強,近地面層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氣層降溫較少,從而出現上暖下冷的逆溫現象。這種逆溫黎明前最強,日出後自上而下消失。
(2)平流逆溫: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氣層上,由於暖空氣的下層受到冷地面或氣層的影響而迅速降溫,上層受影響較少,降溫較慢,從而形成逆溫。主要出現在中緯度沿海地區。
(3)地形逆溫: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於山坡散熱快,冷空氣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的較暖空氣被冷空氣擡擠上升,從而出現溫度的到置現象。
(4)下沉逆溫:在高壓控制區,高空存在著大規模的下沉氣流,由於氣流下沉的絕熱增溫作用,致使下沉運動的終止高度出現逆溫。這種逆溫多見於付熱帶反氣旋區,它的特點是範圍大,不接地而出現在某一高度上。這種逆溫因為有時象蓋子一樣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擴散,如果延續時間較長,對汙染物的擴散會造成很不利的影響。
逆溫的存在,對天氣和大氣汙染的擴散有相當大的影響。它阻礙空氣垂直運動,妨礙煙塵、汙染物、水汽凝結物的擴散,有利於霧的形成並使能見度變壞,使大氣汙染更為嚴重
為什麼四川盆地多夜雨
主要是因為盆地內空氣的潮溼,天空多雲。雲層遮住了部分太陽的輻射,白天雲下氣溫不容易升高,對流不容易發展。
夜間雲層可以吸收來自地面輻射的熱量然後以回輻射的方式,把熱量輸送給了地面,所以雲層對地面就有了保暖的作用,這使夜間雲下氣溫不至於過低。
但是雲層自身善於輻射散熱,它的上層因為輻射散熱,溫度降低的很快,這就形成了雲層上冷下暖的明顯溫差。
因而上下空氣就會發生對流、翻騰,使雲層發展,出現了夜間降雨的現象。
四川為什麼多夜雨 地理角度解釋
需要利用大氣環流中的“山谷風”來解釋。
設想一個山地與谷地。白天地勢較高的山地日照充裕,氣溫較高;地勢低窪的谷地處於背陰區,氣溫較低。這樣山地相對的熱低壓與谷地相對的冷高壓就形成了環流——山地氣流上升、谷地氣流下沉,風由谷地吹向山地,形成穀風(亞熱帶、熱帶季風區乾熱谷地的成因)。
到了夜晚情況正好相反。谷地由於地形較閉塞白天積蓄的熱量不易散失,山地則正好相反。於是形成了山地的相對冷高壓與谷地的相對熱低壓,谷地氣流上升、山地氣流下沉,風由山地吹向谷地,稱為山風。
四川盆地相對它周圍的群山就處於一個地勢較低的“谷地”,根據山谷風效應,夜間盆地氣流上升,水汽在擡升過程中凝結成雨,“巴山夜雨”由此而來。
關於河谷盆地夜雨多的原因是什麼
河谷盆地潮溼,雲層多且厚,白天吸收太陽輻射不多,對流不旺盛。夜晚大氣的逆輻射較強,低層空氣反而容易升溫上升,加之夜晚冷氣流沿山谷下滑,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氣流上升較旺,形成對流雨。
為什麼四川多夜雨
四川為何多夜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quot;這是唐人李商隱所作的《夜雨寄北》一詩,詩中生動形象地反映出四川巴山夜雨的氣候特色。
為什麼四川多夜雨呢?我們認為這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點密切有關。四川西接青藏高原,盆地四周為群山所環抱,地形閉塞,氣流不暢,且終年空氣均較潮溼,雲多霧重。入夜後,雲層對地面有保溫作用,而云層上部輻射冷卻迅速,易使水氣凝結,上冷下暖的氣層梗穩定,利於夜雨產生。特別是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區,因緊靠高原,高空西風盛行,夜間高原上經由地面輻射冷卻的冷空氣流向該區上空,而低層原有空氣較暖,上下溫差較大,容易產生對流,促成降水,所以在四川西部地區夜雨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