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General 更新 2024-12-18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有何重要意義

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一重要論述,反映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再深化,標誌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律、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規律和生態環境規律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對於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建設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

二、建設生態文明是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

三、建設生態文明是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四、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

建設生態文明,是黨中央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從現階段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標誌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水平。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十八大報告關於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論述,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努力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能夠加快實現,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必將展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戰略舉措有哪些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溼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汙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汙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重要性: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反映了黨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關係的新認識,為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內涵;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提出,反映了黨對當今世界發展新趨向的深刻把握,對推進生態文明的進步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迫切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破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瓶頸制約難題的迫切需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願望和訴求,實現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永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促進人類生態文明進步的迫切需求。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繼工業文明之後的一個嶄新的文明形態,它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世界環發大會確定的可持續發展的五大內容中,無論是環境保護、提高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比例、節約用水,還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開展綠色貿易,每一條款都體現著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建設目標,特別是這個戰略的指導思想更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依據、以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為著眼點,在開放利用自然的過程中,人類從維護社會、經濟、自然系統的整體利益出發,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注重生態環境建設,致力於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使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基礎之上,以有效地解決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需求同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供給之間的矛盾,實現人與自然的協同進化,促進經濟社會、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在文化價值觀上,對自然的價值有明確的認識,樹立符合自然生態原則的價值需求、價值規範和價值目標。生態文化、生態意識成為大眾文化意識,生態道德成為普遍道德並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在生產方式上,轉變高生產、高消費、高汙染的工業化生產方式,以生態技術為基礎實現社會物質生產的生態化,使生態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居於主導地位,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在生活方式上,人們追求的不再是對物質財富的過度享受,而是一種既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生態的生活。人類個體的生活既不損害群體生存的自然環境,也不損害其他物種的繁衍生存。在社會結構上,表現為生態化滲入到社會結構之中,但這只是社會的某些方面而不是整個社會結構發生變化。諸如在社會政策上考慮如何組織好經濟,以便協調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制定決策上,使科學家和經濟學家、人文學者對有重大影響的發展戰略決策進行生態效益評估,以期維護人類活動對自然的最小損害並能夠進行一定的生態建設。

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1. 轉變發展觀念,培養環境保護意識

首先,要轉變對經濟與環境二者關係的認識。從過去把後者看作前者的子系統,轉為把前者看作是後者的一個子系統,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在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只有真正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轉變發展觀念,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其次,要轉變當前過度追求物質利益的發展觀。必須徹底扭轉經濟增長至上觀點,轉變高投入、高消費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適度節制的物質消費觀,減少甚至避免破壞環境,倡導有利於健康且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樹立崇尚愛護自然、保護生態的生產、生活觀念,使環保觀念、意識紮根人心,形成熱愛環境的良好氛圍,藉此,才能不斷改善人們內在的心理環境進而促進外在生態環境改善。

2. 建立促進生態文明發展的體制

長遠考慮,將生態文明建設切實納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整體部署中。從國家層面,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行政和科技等手段紮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級行政主管部門要擔負起環境保護的職責,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全民行動的生態文明發展體制。

3. 完善有利於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長效機制

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是一項重大工程,需要形成長效機制,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建立重視資源環境的經濟制度,形成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財政、金融、稅收、土地、價格等方面的經濟政策,形成長效運行機制。實行和執行嚴格、嚴厲的環保政策、法律、法規,其內容包括建立、健全、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制定嚴格的環境評價標準,培養專業且訓練有素的執法隊伍,採取行動迅速且行之有效的執法手段,切實增強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效。

4. 大力發展環保技術和綠色技術,引領人類可持續發展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環境卻遭嚴重破壞的今天,加快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技術研究,這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一方面,我們發展了科學技術,為人類帶來了各種社會財富,另一方面,我們因此而破壞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給人類的社會生活帶來了眾多困境。加快環保技術、綠色技術的研發,正是為了提高環境質量,增進人類福利所必須的。新技術的研發應更多地強調提高資源利用和再生率,大力開發推廣綠色技術,發揮後發優勢,準確把握新技術發展方向。

為什麼要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原因就是提出的背景

改革開放初始,就有專家學者大聲疾呼——中國不能走西方國家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幾乎都是以環境汙染加劇和資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態破壞為代價的.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創造1萬美元價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近6倍,印度的3倍.目前中國仍有61%的城市沒有汙水處理廠,不足20%的城市生活生產垃圾能夠按環保的方式處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過酸雨的襲擊,七大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資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沒有純淨的飲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汙染的空氣.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GDP總值的15%,超過了9%的經濟增長.中國們面臨著殘酷的社會現實.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資源不足、生態系統破壞、環境質量下降宣告著環境危機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制約經濟發展,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事實已經證明,人類的發展應該是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當代人與後代人的協調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講究代內公平,而且要講究代際之間的公平,亦即不能以當代人的利益為中心,為了當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犧牲後代人的利益.而必須講究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牢固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中共中央在這時及時地提出這個鮮明的概念,正是標誌著黨在建設現代化社會的思路正在轉變,提醒著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諧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按照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自然規律來治理國家,治理方方面面的工作.從十二大到十五大,中國共產黨一直只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現在,十七大報告又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正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建設“和諧中國”道路上通過長期地深入思考,不斷追求進步與創新的優秀成果.

如果還有問題就追問我,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首先應該轉變我們傳統的價值觀。傳統觀念認為,只有人是主體,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對象;因而只有人有價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沒有價值;因此只能對人講道德,無需對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講道德。但是,生態文明認為,不僅人是主體,自然也是主體;不僅人有價值,自然也有價值;不僅人有主動性,自然也有主動性;不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類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與其他生命共享一個地球。要想發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就必須轉變我們的傳統觀念。

其次應該轉變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傳統的生產方式,從原料到產品到廢棄物,是一個非循環的生產。建設生態文明,我們需要構造一個以環境資源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社會經濟文化政策為手段的環境友好型社會,來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共贏。

毛中特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是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明確要求。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建設生態文明,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和內在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然要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重大環境汙染事件頻發,給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帶來危害,直接釀成社會群體性事件,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群體性事件的重要誘發因素,對社會和諧穩定構成直接威脅。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必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充分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不斷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客觀需要。隨著全球能源資源需求持續增長和氣候變暖趨勢不斷加劇,未來各國圍繞能源資源、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排放等生態環境問題的博弈會日趨激烈。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人均排放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發達國家要求我國減排的壓力不斷加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利於增強我國在國際環境與發展領域的話語權,提升我國參與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國際談判和對話交流的位勢,有效維護我國的核心利益和負責任大國形象。

相關問題答案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建設社會主義什麼意思?
怎麼建設社會主義國家?
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
社會主義人生觀?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