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樹立法律意識?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如何樹立法律意識?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不法侵害,比如說被人敲詐、被人毆打、被人搶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麼辦呢?我們要增強分辨能力,學會自我保護。國家的法律都是為保護一切合法權益、懲罰各種不法行為而制定的,也就是說在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面臨危險的時候,同學們要機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鬥爭。如果畏懼罪犯的話,就會助長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使他們有恃無恐地實施犯罪行為。

所謂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的可能,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條的規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過加強文化修養和法律知識,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後應通過法律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具體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範。

實踐證明未成年人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後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範,遵重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如我在99年辦理的一起未成年人入室搶劫案,涉案人員有三人,其中年齡最小的王某年僅14週歲,99年10月的一天晚上,樓某與李某到我市甜夢歌舞廳找到王某,並邀王某去玩,王某就跟隨前往來到帶湖路一住宅區,樓某帶頭敲開被害人陳某家的門,後進屋要陳某拿錢,陳不從,李某便上前搶陳某脖子上的金項鍊,王某見狀退出房外,最後樓某被判8年徒刑,李某被判5年徒刑,王某因年少,不辯是非,又沒有實施具體行為,為體現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挽救政策,我們對他作不起訴處理,此案中如果王某也積極主動動手幫助實施搶劫,那麼王某也將被判刑坐牢。

(二)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自尊、自律、自強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未成年人進行自我防範和贏得社會保護的途徑。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墮落,外界再怎樣幫助,也是無濟於事的。

如我辦理的舒某搶劫、傷害案,案犯舒某原是我們信州區五中的學生,因從小養成了嬌生慣養的不良習慣,一直不好好讀書以至成績越來越差,他的母親把他轉到三中讀書後,他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材料,還是自暴自棄,成天泡在遊戲機房玩遊戲,並結識了也是不讀書的劉某等人,後與劉某等人一同去打架傷人,搶出租車司機,墜落的無法自拔,最後被關進監牢,被判處七年徒刑。

(三)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鍊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還要加強鍛鍊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於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四)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未成年孩子對犯罪的自我防範,除以上講的,還必需懂得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根據實踐經驗,我們建議同學們如果在遭到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時候,切切要記住兩點:

第一、同學們要以躲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你們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博鬥,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後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報警。對於這一點,我們辦理的發生在去年十月份的一件案例中的作法對同學們很有借鑑作用,那天住在北門村附近的小女孩娟娟放學後揹著書包......

怎樣才能提高法律意識?

首先,要有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要遵紀守法,而且要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使社會主義法制得以真正實現。

其次,培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樹立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幹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幹法”,“人情大幹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點,即培養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係,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

同時,應杜絕一切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培養只有付出才有收穫的良好觀念。

另外,應培養法律與自由相統一的觀念。我國憲法和法律從各個方面規定了公民的權利義務,人們在法律規定的範圍以內,有著極為廣闊的自由活動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我們應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密切聯繫的自由觀,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

最後,應培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別、民族、種族、職業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

如何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一)、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 1、法律思維方式的含義

所謂法律思維方式,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習慣和取向.

2、 法律思維方式的特徵

(1) 、講法律(2)、講證據(3)、講程序(4)、講法理 (四) 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途徑 1、 學習法律知識 2、 掌握法律方法 3、 參與法律實踐 (二)、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1、維護法律權威的意義 (1)、法律權威

是就國家和社會管理過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違抗性.

(2)、法律權威的來源

法律權威的樹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強制力和內在說服力. 法律的外在強制力是法律權威的外在條件,主要表現為國家對違法行為的制裁; 法律的內在說服力是法律權威的內在基礎.法律的內在說服力既來源於法律本身的內在合理性,也來源於法律實施過程的合理性.

2、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1)努力樹立法律信仰 (2)積極宣傳法律知識

(3)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

如何樹立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大學生應如何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一尊嚴。因此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前言通過一些資料表明當今大學生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 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雖然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整體法律知識水平依然較低。 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只是臨到考試的時候突擊,應付了事,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紮實的法律基礎知識。高校大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法律知識也是有限的。 (二)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 法律觀點、法律觀念是法律意識的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的依據。它們與法律知識水平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由於當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較低,法律知識薄弱,易產生錯誤的觀點、淡薄的法制觀念,部分大學生對法律的實現持懷疑、不信任的態度。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 大學生犯罪問題已呈現上升趨勢,據一項調查表明:1965年,大學生犯罪佔整個社會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間,佔整個刑事犯罪的2.5%,而近幾年,佔整個社會的17%。眾所周知的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先後兩次把摻有火鹼和硫酸的飲料,倒在北京動物園飼養的狗熊身上和嘴裡,造成多隻狗熊受傷。劉海洋在被拘留後說,自己學了法律基礎知識。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卻不知道傷害狗熊是違法犯罪。現在知道了,自己很後悔。如此可見,劉海洋並未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因此,要從根本上抓起,就具體到高等院校對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高度重視及各種有關法律方面的宣傳。我認為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應著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應注重《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 1、改變《法律基礎》課僅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識教育的看法,加大教學力度。2、高校的《法律基礎》課應實行以法律意識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3、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應採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學生自己對案例分析及教師的指導、講解,使學生掌握法學原理、基本制度。這一教學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純理論知識滿堂灌的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原來以教師為權威的教學變成了師生互相交流,學生充分參與的平等對話,並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掌握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的目的。(二)應營造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的學校環境。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2......

如何樹立法治觀念

必須通過加強幹部隊伍的作風建設來進行,全面提高幹部的民主法制觀念和依法行政意識。各級幹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增強民主法制觀念和為民服務意識,積極建立健全乾部隊伍作風建設的工作機制和監督機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嚴格按照國家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全面規範幹部工作行為,依法律己,依法辦事,清政廉潔,為民服務,紮實推進依法行政和民主管理工作,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如何培養和加強公民的法律意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全社會範圍內開展了普及法律常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過去相比,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眾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識,對如何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有關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開始有了依法辦事、依法治理的覺悟,人們的法制觀念初步形成。但是,這些成績與現代法治國家的要求仍有相當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識仍然處在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仍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 一、我國現階段公民意識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識在建構法治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公民的公民意識還不是很強,還存在一些影響公民意識形成的消極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識的影響 從歷史上看,古代中國的基本政體形態是君主專制,維護皇帝的權力、地位和尊嚴,樹立皇帝至高無上的獨尊地位,乃是中國古代社會一切法律制度的出發點。而且法律的至高無上性也被皇權的絕對神聖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廢法,使古代中國形成了系統嚴密的官僚體制,這種封建專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適應封建政治文化發展的臣民意識。近代以來,中國曾經有過幾次思想啟蒙運動,但由於各種原因,大都是曇花一現。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群眾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特別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權觀念、自由與平等、個性解放等現代價值觀念統統被視為資產階級的東西而拋棄,而許多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義的東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識卻一直存在了下來。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較大的解放,但由於缺乏系統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長制、特權思想、臣民意識在一部分人的大腦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權利意識的淡薄 權利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國,民眾的權利意識極其淡薄。這主要是由於:1.客觀上由於自然經濟、宗法家族和集權專制三位一體的社會存在形式,導致商品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與之相聯繫的權利、自由、平等等觀念無法正常發育與成長。這是傳統社會民眾缺乏權利意識的客觀原因。2.主觀上由於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義輕利。受其影響,時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於言利,當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居然會因打官司有貪利嫌而不願用法律來維護自身權益。這就不是現代公民應有的意識和行為。 (三)公民教育的滯後 市場經濟的發展證明,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實踐要求有現代法治觀念和倫理精神的支撐,需要有與之相應的思想教育理念和運作體系。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沒有及時轉變思路。轉變到提高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民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水平上來。這也是導致公民意識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社會轉型期制度的不完善 當前我國正處於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進程中,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這主要表現為:1.存在著制度空場和制度衝突。所謂制度空場,就是制度的供給滯後、不到位,人們有了新的活動卻無相應的活動規則。所謂制度衝突,就是不同制度之間存在著矛盾衝突。比如在法律、法規方面,有些人鑽法律的空子,幹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的勾當。2.現存制度的效率不高或無效。制度的效率是指制度對人們行為的約束作用的大小。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沒有約束力,則是無效。如制度對公款吃喝、公款消費等行為的規定,基本上是無效的。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有一定約束力,但沒有達到制定制度時的預期效果,則是效率不高。如制度對假冒偽劣、偷稅漏稅等行為的規定。現階段,社會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現象大量存在,甚至出現了諸如打假者被打、索賠者索不到賠、納稅人競爭不過......

如何從自我做起,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

首先要學好法律知識,熟練掌握法律知識,強化法律意識;其次,在生活工作中充分運用法律知識維護大家和自己的權利,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

(誠心回答你的問題,請採納,謝謝)

如何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律權威

(一)全民法治觀念的培育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先決條件。法治觀念反映出社會成員對法律的信任和依賴程度,影響著法律規範轉化為現實制度的範圍及程度,決定著一個國家法律制度建設的進程及成效。加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用法律來保障、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進程,讓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在法治觀念的指引下積極參與到改革中並能夠分享改革的紅利,既是改革進一步深化和改革成果得以鞏固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建設的現實需求。

(二)法治觀念深入民心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根基。法治在本質上是“法律至上”之治,根基在於全民守法。法治的直接目標是規範公民的行為、管理社會事務、維持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終極目標是保護公民自由、平等、公正等基本的政治權利。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通過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能夠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能夠引導全民強化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將法律制度內化於心,逐步形成崇法守信的社會風尚,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設打下牢固的根基。

(三)法治觀念是建設法治國家對公民的基本要求。國家的法治化,既要有公民社會的參與,又不能脫離社會的法治化。法治觀念不僅僅是執政黨和政府的信念,同時應該成為全體公民的信念;不僅應該融於執政黨依法執政和政府依法行政的實踐中,也同時應該融於每一個國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中。法治社會建設的現實需要是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普及法治精神,喚起民眾對法治的認同,讓民眾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讓法律銘刻在每個人的心裡;只有每個公民都自覺遵紀守法,才能真正實現法治社會。

(四)樹立法治觀念,讓法治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的利器。在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進程中,應當推進多層次、多領域的依法治理,讓法治精神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法律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的終極武器,這是法治社會的基本內涵。在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要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加強法治基礎建設,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平安建設現代化水平,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五)樹立法治觀念,讓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成為法治社會建設的助推劑。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備要素。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拓展公共法律服務領域,不斷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讓廣大群眾感受到“法律在我身邊”,逐步建立“有事找律師、有事找法官”的法律自信,在遇到法律問題或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夠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在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培育的過程中應當讓廣大群眾更加深刻體會到法治社會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的精神,讓人們普遍感知法律,促進全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贏得廣大群眾對依法治省的擁護和支持。

我們應如何提高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三點)

懂法、守法、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如何做到學法,遵法,守法,用法,如何樹立法治意識,增強法治觀念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法律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一個國家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誌。我們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首先要學法。在學法的基礎上,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行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全中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治國方式的重大轉變,是歷史進步的體現。

我認為:作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懂得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都必須遵紀守法。只有每一個公民都做到遵紀守法,國家才會穩定,社會才會安寧,歷史才能進步。也只有每一個公民遵紀守法,社會才會和諧,家庭才會和睦,生活才會幸福,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經濟社會才能平穩發展。因此,遵紀守法對國家,對每一個公民來說十分重要。

只有每一個公民做到遵紀守法,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單位的生活、學習、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國家的經濟發展才不會受干擾。社會穩定了,一切事情都好辦,個人和國家的發展就會有光明的前途。改革開放就會深入進行下去。否則,公民不懂遵紀守法,違法犯罪多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就會受到破壞,正常的生產,正常的工作,正常的學習,正常的生活就會被打亂,就什麼事情也幹不成。

怎樣才能做到遵紀守法呢?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學習法律知識,不僅學生要學,老師也要學,不僅公務員要學,其他各行各業的人都要學,要把法律知識普及到千家萬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能做表面文章。政府要發動社會各階層,組織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婦女組織等大力宣傳普及法律基礎知識。使每個單位,從領導到職工;在全社會從經商人員到從政人員;從軍人到農民、社區居民等組織一次全國性的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報紙、電視、廣告、牆報等所有宣傳工具都要用上。使每一個公民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學習,不但知法、懂法,而且要做到守法、用法。對於學生來講,他們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是我們建設未來的生力軍,他們知法、守法的程度直接關係到祖國的未來。因此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有增長趨勢,青少年違法犯罪很大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與不良青少年交往,帶來不良行為習慣。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扣幾分罷了,扣幾分無所謂,離開除學籍甚遠。有此想法是十分不好的。習慣成自然,小事變大事,違紀就會逐步變成違法,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有個別學生追求個性化,認為被學校規矩束縛著,不利於自己的發展,幹了一些違紀的事才能體現自己的瀟灑,這也許是青少年這個階段的叛逆心理所致,有的同學認為,講法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法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世上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因此,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通過課堂上正規課本進行傳授法律知識,掌握理論知識,再通過課外開展一些專題講座,進行法制宣傳,讓同學們端正思想,提高法律意識,做到遵紀守法。

憲法要求公民既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又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在我國,公民必須懂得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聯繫的,不可分割的。不能只講權利不講義務,這是不合乎法律規定和要求的。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多公民都不知道這一點。甚至個別單位的領導也不懂,這還不在少數。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我們應加緊普及和學習法律知識。使全社會的人們都知法懂法。這項工作不能只搞表面形式,要實實在在做下去,落到實處。

本人以為:政府應當採取三項強有力措施加強和提高全國各族人民的法制、......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樹立法律意識?
企業如何樹立四個意識?
企業如何樹立大局意識?
如何樹立危機意識?
小孩如何樹立責任意識?
如何樹立誠信意識?
如何提高自律意識?
如何增強法制意識?
如何牢固樹立黨章意識?
如何加強員工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