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由物質構成?
所有物體是由什麼最基本的物質構成的
1. 分子、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方法指導:(1)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性質不同。例如,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氧分子是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空氣中的氧氣與實驗室製取的氧氣都是由氧分子構成的,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
(2)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如:O2、H2O等。
(3)分子的構成:由原子構成,其中同種元素的原子構成單質分子,不同種元素的原子構成化合物分子。如:O2、H2O等。
(4)分子的性質:1. 分子很小;2.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無規則運動;3. 分子間有間隔。
(5)分子與物質的變化: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不發生變化;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也發生變化。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方法指導:(1)原子不可分只是在化學變化中,並不是不可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2)原子的結構:
其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質子數決定著元素的種類;最外層電子數決定著元素的化學性質。
(3)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如:Fe、Mg、Al等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2.原子團
記住幾種常見的原子團:NO3、SO4、OH、CO3、NH4
3.離子
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方法指導:(1)由於帶電情況不同所以分為陰陽離子。
(2)離子與原子的聯繫:原子得到電子→陰離子,原子失去電子→陽離子
即: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離子所帶電荷數。
(3)離子符號的書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寫上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注意數字在前,電性在後。如:Ca2+、Al3+、Cl-、O2-
4.分子、原子和離子的比較
分子
原子
離子
(1)能獨立存在,並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能獨立存在,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2)用分子式表示。如:O2、H2O等。
用元素符號表示。如:Fe、Mg、Al等。
用離子符號表示。如:Ca2+、Al3+、Cl-、O2-
(3)都能構成物質;都具有微觀意義;都可以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4)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
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分
在化學變化中,離子不可分
5.原子結構示意圖
圓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帶正電;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層上的電子數。
6. 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
(1)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都是比值,都是以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單位為1。
7.物質的微觀構成和宏觀組成
走進中考
例1:(05年遼寧大連中考)下列各組物質中,都是由分子構成的是 ( )
A.水、氫氣 B.鐵、氧氣 C.氯化鈉 、銅 D.氯化鈉、水
解析:由於金屬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所以B中有鐵、C中有銅是錯的;由於氯化鈉是離子化合物,是由離子直接構成的,所以D也是錯的。
答案:A
例2:(05年福州中考)下圖中的事例能說明分子間的間隙變小的是( )
解析:辨別圖中分子間的間隙變小的關鍵是該物質的分子所佔體積在變小,所以,只要找到物質的體積在變小,(由於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就說明分子間的間隙變小。A、C、D三項都在說明分子是在不停的運動,只有B符合。
答案:B
例3:(05年河南中考)葡萄糖是人體內最重要的供能物質,其化學式為C6H12O6,下列有關葡萄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葡萄糖屬於有機物
(B)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
(C)葡萄糖分子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是1:2:1
......
物體的定義是什麼?它是由物質組成的嗎
物質和物體分別是化學和物理的研究對象.對於初學者區分這兩個概念只需要知道一些例子就可以了.對於學過高中物理、化學的,那根本就沒有必要進行區分了.
物體是由物質構成的.物體是一個實物概念,包括汽車、桌子、樹等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看得見、摸的著的東西.
物質則是一個宏觀概念,比如鐵塊是物體,而鐵就是物質.在化學中將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淨物.純淨物又可以分為單質和化合物.鐵是單質,三氧化二鐵就是化合物,而鐵鏽就是混合物.
在化學以外,物質還可以包括場,如電磁場.
物質分為宏觀物質和微觀物質.
宏觀、微觀的分界尺寸是10的-10方米.尺寸大於10的-10方米的稱為宏觀,尺寸等於小於10的-10方米的稱為微觀.
物體是具有宏觀形狀、宏觀體積的物質.
簡言之,宏觀物質稱為物體.
物體也是物質.
分子、原子、離子、電子、基本粒子,是物質,但不是物體,因為它們的尺寸都不大於10的-10方米,沒有宏觀形狀和宏觀體積,不符合物體的定義.
一段木頭、一塊煤、一滴水,是物體(當然也是物質),因為它們都有宏觀形狀和宏觀體積,符合物體的定義.
但是,組成水、煤、木頭的分子,就只能稱為物質,不能稱為物體,因為它們沒有宏觀形狀和宏觀體積,不符合物體的定義.
聲音、熱量、電流、電磁場,只能稱為物質,不能稱為物體,因為它們沒有宏觀形狀和宏觀體積,不符合物體的定義.
光,通常稱為物質,但是,火焰、光柱,稱為物體.
物理學中的[質點],雖然沒有宏觀形狀和宏觀體積,但有宏觀質量,故[質點運動==[物體運動].
總之,
力學研究物體的機械運動(相對位置的變化),電學、熱學、光學,研究微觀物質運動的宏觀表現.
化學研究微觀物質(分子、原子、離子、電子)運動的微觀表現(和宏觀表現)
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 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
物質的組成:
物質是由分子、離子、原子構成.分子是原子通過共價鍵結合而形成的;離子是原子通過離子鍵結合而形成的.所以歸根結底,物質是有原子構成的。而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除氫(氕)原子的原子核是由一個質子構成,其它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中子、質子這一類強子是由更基本的單元——夸克組成的。
物質的形態:
氣態物質
我們的生活空間被大量氣體包圍著。許多古人觀察到:風能夠將較細的樹幹吹彎了腰,燒開的水中會冒出氣泡。因此早期的哲學家相信有一種稱為“空氣”的元素存在,並具有上升的傾向。17 世紀時,托裡切利證明空氣和固體、液體一樣具有重量。到了18世紀,化學家證明了空氣是多種氣體的混合物,並且在化學反應中發現了許多氣體。這些新發現的氣體立刻就有了實際的應用,例如從煤中提煉出的氣體就可以產生光與熱。
液態物質
液體的粒子會互相吸引而且離得很近,所以不易將固定體積的液體壓縮成更小的體積或是拉大成更大的體積。受熱時,液體粒子間的距離通常都會增加,因而造成體積膨脹。當液體冷卻時,則會發生相反的效應而使體積收縮。液體可以溶解某些固體,例如將食鹽放入水中,食鹽顆粒好像會漸漸消失。其實是因為食鹽溶於水後電離出鈉離子與氯離子,並均勻分佈在水中,形成一種水溶液。此外,液體還可以溶解氣體或其他液體。
固態物質
固態物質具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則沒有。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例如擠壓或拉長可以改變固體的體積,但通常變化不會太大。大部分固體加熱到某種程度都會變成液體,若是溫度繼續升高則會變成氣體。不過有些固體在受熱之後就會分解,例如石灰石。晶體與金屬是最重要的兩種固體。
等離子態物質
將氣體加熱,當其原子達到幾千甚至上萬攝氏度時,電子就會被原子"甩"掉,原子變成只帶正電荷的離子。此時,電子和離子帶的電荷相反,但數量相等,這種狀態稱做等離子態。人們常年看到的閃電、流星以及熒光燈點燃時,都是處於等離子態。人類可以利用它放出大量能量產生的高溫,切割金屬、製造半導體元件、進行特殊的化學反應等. 在茫茫無際的宇宙空間裡,等離子態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狀態。宇宙中大部分發光的星球內部溫度和壓力都很高,這些星球內部的物質差不多都處於等離子態。宇宙中絕大部分物質都處於等離子態,固液氣才是真正的比較稀少的物質狀態。只有那些昏暗的行星和分散的星際物質裡才可以找到固態、液態和氣態的物質。
凝聚態物質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是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在70年前預言的一種新物態。這裡的“凝聚” 與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來不同狀態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狀態(一般是基態)。即處於不同狀態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種狀態。
這個新的第五態的發現還得從1924年說起,那一年,年輕的印度物理學家玻色寄給愛因斯坦一篇論文,提出了一種關於原子的新的理論,在傳統理論中,人們假定一個體系中所有的原子(或分子)都是可以辨別的,我們可以給一個原子取名張三,另一個取名李四,並且不會將張三認成李四,也不會將李四認成張三。然而玻色卻挑戰了上面的假定,認為在原子尺度上我們根本不可能區分兩個同類原子(如兩個氧原子)有什麼不同。
玻色的論文引起了愛因斯坦的高度重視,他將玻色的理論用於原子氣體中,進而推測,在正常溫度下,原子可以處於任何一個能級(能級是指原子的能量像臺階一樣從低到高排列),但在非常低的溫度下,大部分原子會突然跌落到最低的能級上,就好像一座突然坍塌的大樓一樣。處於這種狀態的大量原子的行為像一個大超級原子。打個比方,練兵場上散亂的士兵突然接到指揮官的命令“向前齊步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