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與孩子溝通?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怎樣正確與孩子溝通

家長無法跟孩子溝通,在當今社會是很普遍的現象。這究竟是誰的責任?看看以下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幾種方式,你自然就有了答案。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幾種方式:

第一種,指責埋怨型的溝通。這種當爸爸的比較多。

第二種,遷就討好型的溝通。這種當爺爺奶奶的比較多。

第三種,打岔囉嗦型的溝通。這種當媽媽的比較多。

第四種,強迫規範型的溝通。這種當領導的比較多。

我們提倡的是平等和諧型的溝通。

怎樣才能很好地跟孩子溝通呢?——

親子溝通“六要”

◆要經常為孩子找出優點,並能具體表揚孩子的優點。

◆要時常對孩子表示信賴,並告訴他:“你一定行!”

◆要尊重孩子的感覺,積極傾聽孩子的需要,並能真誠表達父母自己的感受。

◆要讓孩子有發洩情緒與談論感受的機會。

◆要觀察孩子的需要與期待,使他常處於愉快和滿足的狀態中。

◆要與孩子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親子溝通“六不要”

◆不要在雙方情緒激動甚至失控的時候,急於與孩子溝通。

◆不要把工作、生活中的消極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

◆不要太過急躁的想要解決問題,否則容易使問題更加嚴重,令親子關係緊張對立。

◆不要專注於判斷是非對錯,或與孩子互相怪罪,因為這於事無補。

◆不要用批評、指責的語氣,以粗暴的言語甚至體罰來管教孩子。

◆不要說出“你真笨”、“你不好”、“你很傻”、“你真沒用”等否定性話語。

與孩子溝通六祕訣

一、給他機會。

二、能進能退。

三、潛移默化。

四、縮短距離。

五、疏導情緒。

六、知足常樂。

根據專家的研究,溝通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看看你的孩子是在哪種情況下成長的:

第一,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第二,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鬥逞強;

第三,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第四,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充滿自信;

第五,讚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愛人愛己;

第六,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把握目標;

第七,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對別人多一份關愛。

怎樣正確與孩子交流溝通?

與孩子交談,好像是件非常容易而簡單的事情,但是為什麼有時會非常困難呢?這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交流過程。例如通過對話進行交流,聽是一個環節,說也是一個環節,兩者缺一不可。根據專家們的觀點,在成功的交流過程中,聽甚至比說還重要,尤其是與兒童交談。

試想一下,你與一個朋友交談時,發現他沒有注意聽,你可能會感到受了傷害,感到氣憤,不再有繼續談下去的興趣了,他就像關掉開關一樣切斷了你談下去的慾望。那麼,父母在與孩子交談時,是否在注意聽呢?或許是因為忙,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坦率的交流,無暇傾聽孩子的敘述。但是,如果能讓孩子 意識到父母在注意地聽他們講話,他會渴望在一定的時間裡得到父母的全部注意,保持交談興致。父母如果確實在交談時有許多工作要做,擔心自己不能全神貫注地聽,千萬不要裝著在聽,最好說出來,如“我希望有時間聽完你說的話,但是如果現在不走的話,你上學就會遲到了。等你放學回來,我們再好好地長談。”如果以這種方式表示理解孩子的感情,就會使孩子有機會傾訴自己 的內心想法。這對保持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良好溝通大有幫助。

父母與孩子溝通應注意以下幾點:

(1)答覆孩子提出的問題時,要儘量作到熱心、婉轉、溫和,要有積極、平等的態度。

(2)教孩子怎樣接受批評,怎樣與人友好相處。家長要認識到:孩子犯一次錯,就會有一次叫他學好的機會。要清楚明白的告訴孩子:什麼地方錯了怎麼錯的,什麼才是對的。很快孩子就學會如何對待批評了。

(3)為孩子創造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方法。任何有關孩子的決定,不管是批評還是獎勵,都應讓孩子參與,讓他學會怎樣決定自己的行為,決定之後怎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從對親子之間矛盾衝突原因的分析中,從孩子對父母有什麼希望與要求的調查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條與孩子溝通的方法:

1. 先做朋友,再做父母。孩子小的時候,知識貧乏,生活經驗少,此時父母的角色是孩子的指導者、照顧者、呵護者;孩子長大後,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與看法,有獨立的生活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時父母的角色應該轉變成孩子的顧問、合作者和朋友。小學生往往對居高臨下的父母持否定態度或產生逆反心理,這與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有關。這一階段孩子的思維具有批判性,對成人的話會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渴望平等”是這一時期孩子的最強烈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長最好以大朋友的身份來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長輩的身份來壓制孩子或以棍棒的方式教訓孩子。

2. 把強行的要求和規定變成討論式、商議式的談話。以朋友的身份對待孩子,並不意味著父母不給孩子任何幫助、批評和建議。問題的關鍵是父母要以比較民主的教育方式,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解釋的權力。當孩子覺得父母不是以長者的身份和用權威語氣來教訓他的時候,父母的意見往往容易被接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與孩子談話時常用“你應該怎樣”、“你必須怎樣”,這是一種強行的命令式口氣,如果變成商議的、討論式的口吻,如“你能不能怎樣”、“爭取怎樣”、“建議你怎樣”等等,孩子或許更容易接受。

3. 把愛和鼓勵放在嘴邊,不要埋藏在心裡。朱永新教授在《我心中理想的父母》一文中寫道:“父母對孩子的失望意味著真正教育的停止,而孩子對自己的失望意味著進步的停止。信任和自信是一個人不斷奮發向上的動力源泉。我們培養一個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我們摧毀一個人也就是摧毀他的自信。目前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不斷摧毀自信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揚和肯定,希望得到讚許和承認。因此,當孩子失敗、失去自信心的時候,父母的一個微笑、一聲讚許、一句鼓勵的話......

如何和孩子正確溝通

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但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們往往希望子女無條件的服從我們,我們卻不能無條件的去尊重子女。當然,這並不是要求家長去認同孩子的一切觀點和行為,而是我們要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

父母應該知道: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齡朋友而“忽視”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會願意與父母溝通。各位家長應切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後才能正確引導。沒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導都難有真正好的效果!

家長與孩子之間需要理解,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體現。無論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一般都不缺少愛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為欠缺“尊重”,結果連“愛心”也感覺不到了。現在你不妨從“理解”開始,一個戲劇性的變化就會出現:你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馬上就縮小了,你與孩子的口角衝突馬上就減少了。那麼,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麼呢?不過是一句老話“將心比心”,你說是嗎?

下面的練習,請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抱怨他的母親:“媽媽最討厭了,一天到晚嘮叨個沒完!”你的反應是什麼?

1、不孝子孫!媽媽這麼辛苦,從小把你養大,你還嫌討厭,像話麼?

2、你覺得,媽媽講話很乾擾你?

3、你怎麼會有這種感覺?還虧你講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煩?有什麼事可以跟爸爸說說嗎?

二、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願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於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孩子的抵觸情緒。

做父母的,原本出於“愛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種種不當的方式所遮掩。當父母對著孩子憤怒責罵的時候,父母的“愛心”往往被湮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儘管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的同時,不時聲稱“我是為你好”,但孩子聽到的卻是如雷貫耳的斥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麼看自己。有一位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自己的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麼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過於嚴厲、缺乏溫情的養育方式與過分保護、過分干涉一樣,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為家長不應該用“打罵和訓斥”來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而應該直接地準確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例如,家長可以這樣對晚歸的孩子說:你回來得太晚了,我們都非常為你擔心,我已經撥了十幾個電話,還差一點要打110報案了!

“擔心”是家長真正的感覺,“憤怒”則是由“擔心”而產生的。直接地、坦誠地把自己的“擔心感覺”告訴孩子,不管她是由於正當的原因還是不正當的原因晚歸,聽到這樣的話,多半都會感受到父母的深切關心,並且產生內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溝通為基礎,接下來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長批評教育孩子,是對孩子的深切關愛,也是家長應該履行的職責、義務。但家長在批評教育孩子時,還要注意這樣幾點:

1、避免誇大事實。不要用“你總是”“你肯定”“你從來”這樣的句式。憑心而......

如何跟孩子有效溝通

第一, 溝通的時機

首先一定要選擇孩子有溝通的慾望時,如孩子在取得成功,高興的時候,家長要學會與他們分享;在孩子遇到挫折,受到傷害時,要主動愛撫、關心;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要告訴自己,人的成長需要經歷,甚至需要創傷......其次,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出現了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時,家長很容易情緒失控而發怒,經常出現過激的言行,事後又後悔自己的不理智給孩子的身心造成的傷害。更有甚者把工作中的壓力與家庭矛盾的不快,通過“教育”孩子得以宣洩。家長通過“教育”孩子獲益了,孩子又得到什麼呢?家長與孩子溝通,切記要選擇理智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後。

第二, 溝通的內容

以孩子要溝通的內容為中心,家長要把自己的觀點、理念隱藏其後。應該和孩子談談學校的奇聞軼事,電影、電視的動人情節,時尚音樂的感人之處,儘量使孩子在學習之餘處於休閒的狀態,使他們的身心儘可能地放鬆。切忌反覆講訴功課等學習方面之事。另外,在與孩子交流觀點時,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表明自己的觀點。不要專注於判斷是非對錯,或與孩子互相怪罪。當孩子被尊重時,他的內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鬆的,這能夠很好地拉近心理距離。家長所要表達的態度、觀點,孩子也才能思考、接受。

第三, 溝通的技巧 首先學會傾聽

有效的溝通應該是信息的相互交流,家長的“暢所欲言”,實際上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常見的錯誤——說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願望,也希望自己的話被好好地傾聽。孩子跟家長說話時,家長儘可能放下手中的事,全神貫注聽孩子講訴。孩子就能感受到被尊重和鼓勵,會很願意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這非常有利於家長了解孩子,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其次,恰當運用一點非言語交流技術。溝通除了通過言語,還可以藉助動作、表情和姿態等非言語形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較早的情緒可以由此緩解和平息。人在情緒、心理穩定時是最理智的。還有耳語,耳語比正常的音量表達更加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耳語的姿態而言,就已經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了。如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拍拍他的頭,再把手輕輕放在他的肩膀上,注視他的眼睛,說:“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會在你身邊支持你的。你知道你對我們是多麼重要嗎?我們知道你能行的。”看起來不經意的動作,簡單的話語,會給孩子送去溫暖,送去力量。

怎樣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文章

一、 瞭解孩子的個性特徵和各時期的心理需要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事,經歷了---感受了---結束了。每個人都是不斷成長的一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一個人小時候的經歷會伴隨他一生,在家庭和社會關係中,有效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專家認為,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支持理解,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以使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輕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壞”,在孩子的心靈中是最嚴厲的判決,無情地將他們變成了一個家庭或學校的“另類”。在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同時,他們的心靈世界會變得一片灰暗,從而引發心靈上的危機。 愛迪生小時候被老師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親一直在鼓勵他,說他會成功。終於,愛迪生成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們許多家長不善於發現,缺少培養的方法,而使“天才”與自己的孩子擦肩而過。孩子成長不同年齡階段其特徵的不同其需求也不同。所以,家長與孩子的接觸方式、溝通語言也應該不同。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生理、心理特點,結合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進行溝通,這樣才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所提問題有些幼稚,脫離實際。其實,孩子不能區分真實與想象、理想與幻想的不同。心理學研究發現,只有18%的6歲兒童能區別真實與幻想;有90%的9歲兒童能夠理解故事是編造的還是真實的;11歲的兒童開始能從新的角度理解誠實的問題。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他會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敗的一面。所以家長要重視與孩子的溝通。 孩子上了小學,溝通時又要注意什麼呢?這時家長首先要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但是,有些家長以為這樣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性。中國的文化教育底蘊是很深厚的,"最難的不過是中國的方塊字"。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對學習的概念是比較陌生的。開始家長要陪讀,要求孩子一筆一劃寫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懂得;學問不僅僅是老師教的,還要動腦思考,並鼓勵孩與小朋友交換不同看法。同年齡段的幾個孩子放學以後在一起做作業,這種小組學習很值得提倡。 其次,還要關心孩子的在校情況(與老師、與同學的關係),培養孩子落落大方、積極、快樂的情緒。譬如丟了一塊橡皮,褲子磨破了口,不要喋喋不休地批評。多和孩子聊聊在學校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如帶孩子去參觀科技展、看兒童劇,而不是去逛商場買衣服、去證券市場做股票生意。在德育方面,小學生主要培養是與非。家長要做表率,要有耐心,更不能糊塗,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要循循善誘,不能以粗暴態度對待,也不要一味遷就。 孩子大了,到中學時代溝通要注意什麼?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把家長、老師的話當成聖旨。但是,到了青春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文化知識教育更重要。因為此時的孩子,心理的成長落後於生理方面的發展,其邏輯、判斷、忍受挫折、自我調節、自控等能力遠遠不足,而且,此時的孩子更願意與社會接近.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長正兒八經地說 "找你談談心",那是不可能的。家長要付出加倍的關心,要學會"在動中交流"。此時的孩子都喜歡遊戲、旅遊,要與孩子走出去,看看大自然,在這些動態活動中旁敲側擊地瞭解孩子所思所想,加強溝通,使孩子健康成長。 有的子女上大學離開家,這時候的父母如何與他們溝通?父母最愛的就是自己的子女。愛的方式不同,結果就不同。重要的是孩子能接納你的方式。如有的家長會在網上和孩子聯繫,雙方都建有自己的博客,在網......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

溝通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唯一的通道,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就沒有生動活潑的氣氛,溝通對於我們無論是小孩與大人之間或者是小孩與小孩之間都需要,當今社會的人的"語言"是溝通的最重要元素,因此語言交流便成為了溝通中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不太會說話的小孩子如何進行溝通呢?這實在是現代父母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父母一方面要明白孩子心中的想法,另一方面又苦於不知道如何能與小孩溝通。下面就來介紹幾種溝通方法。

一、多鼓勵少責備

由於孩子的年齡較小,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夠,因此當小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多給予鼓勵和指導,並儘量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對的地方在哪裡,不要用責備的辦法使幼兒承認自己的錯誤,應該督促幼兒改正錯誤,多給予他一些鼓勵,以期待他的下一次進步。

二、多尊重少強迫

尊重是溝通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家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小孩子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大人歡用自己的方式與立場去強迫小孩與自己做相同的事情,而忽略了對方的想法。要知道小孩子同樣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僅用自己的方式去與幼兒溝通,而不考慮他們的想法,我想這樣的溝通方式最後一定會導致失敗。 尊重小孩的基礎上再與小孩溝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例如大人往往不準小孩看電視,但是父母在強迫小孩子離開電視機以後自己卻死守著電視臺的各種節目,這樣做幼兒會感覺到不公平,是極不正確的溝通方法。

三、多期望少比較

"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 是天下父母親共同的期望, 所以父母對小孩子期望過高也是影響溝通的重要因素。雖然父母對小孩有所期望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很喜歡將自己的小孩與別人的小孩做比較,甚至於父母對子的期望多少參雜著自己自私的成份。希望借子女的成就,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樣會直接影響自己和子女的溝通。更有的父母直接指出自己子不如別人的地方對孩子進行責罵。這樣做對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會使幼兒在以後的與人溝通中產生自卑心理。如果換一種方式與幼兒交談,讓幼兒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就會使孩子思想上產生無限的動力,朝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事半功倍。

四、多建議少命令

當與小孩進行溝通時,務必要多用建議的方式,儘可能提供幾項不同的建議來供幼兒參考,

並觀察幼兒的生活習慣,從旁邊協助和指導幼兒,誘導孩子去。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小孩子也會罵人,但是如果你仔細聆聽會發現小孩子所說的話全部都是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小孩子的思維繫統發展特點決定了模仿是們學習的最佳方法。我們的父母如果用多建議少命令的話,比較容易讓小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多傾聽少嘮叨

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當小孩子與你有不同的意見及看法時,做父母的往往就嘮叨個不停,成人一般總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如果孩子沒有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事情,那就是不應該。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要進行溝通之前我們首先要傾聽對方的意見與看法,認真地傾聽和了解孩子心中的真正想法,多方面綜合地觀察各種不同的見解後再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做不但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小孩子也容易對你的溝通方式產生好印象,接受你所說的話語,拉近

彼此間的距離。

六、多守信少敷衍

誠信是一種美德與小孩子之間的約定一定要兌現,千萬不能有敷衍了事現象。小孩子很容易將父母的言行牢記在心中,經過幾次對小孩子的敷衍之後小孩也學會用同樣的辦法應付父母提出的要求,而根本未改正不良習慣。因此,與小孩溝通之後所約定的事情也一定要如期達成。

七、多提醒少限制

對小孩的限制不但不能夠阻止孩子的繼續犯......

怎樣去和孩子溝通

1 父母要放下尊長的高姿態:理解孩子、學會溝通。做到溝通就必須和孩子交朋友,融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最起碼多聽孩子講他們自己的事。多給孩子講快樂的事,理解和分解孩子的煩惱和憂愁。慢慢地孩子會信任你,會和你分享他的圈圈裡看法和想法。

2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社會的進步對孩子要求會越來越高,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是對孩子的未來有用,也觸進你對孩子的愛而拉近你們的融和。孩子有了興趣自然就對生活多了許多激情和自我成長的信心。

3 培養孩子的自信:做家長的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多給孩子一些鼓勵。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不可指責孩子的缺點與別的孩子相比,傷了孩子的自尊從而與你疏遠。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不能要求的十全十美,要讓孩子去犯錯,在犯錯的過程中成長。

4 培養孩子的感恩心:這要我們以身作者、尊敬長輩、關心他人、樂善好舍。以此來影響孩子:培養孩子對家、對社會都有一種責任心,感恩的心。總之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幫助孩子走好每一步,給他們快樂和信任是我們的責任。

5 童年時期的溝通: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不是一朝一夕間的事,這裡需要從小培養著感情。每個人的童年只有一次,在孩子的童年時,是父母與孩子建立最好最深的感情的最紮實基礎的源地,是父母給孩子依念情感、安全感最好的時段。這段時期的孩子需要大人們無微不至的愛,做任何事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孩子都渴望著大人們的理解、關懷和認可。

如果孩子犯了錯,怎麼辦?

我們可以把孩子的錯誤拉開距離來分析,一段一段地給孩子解說,其間要參夾著誇耀孩子的勇敢行為的做法與想法。但是要嚴肅地給他們講清楚這是不對的,錯在那裡,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和影響。

你不能打了、罵了,你認識的不對而對孩子來說卻是一頭霧水,仗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事。切記這樣做會捨得其反,我們不能讓孩子糊塗著做錯事。這打和罵也是要有藝術講究的,在文章後記我會給你們演示講清楚的。

6 尊重孩子,不管從那一方面都得學會尊重孩子。其次是瞭解孩子的語言表達含義,一定要多聽、多聽、再多聽。聽孩子們講,看著他們一舉一眼神,看著他們的臉蛋每一處散發的含義和傾訴的淚和笑。你會在不知不覺中走入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收起了作家長的權威性的架子,成為了孩子最知心的可信賴依靠的更可貴的安全感朋友!

最後在於子女交流時,在孩子給你傾訴時,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要作實地在孩子表達最激動時,輕微地靠近他們。輕輕地拉過孩子的手,愛撫著撫慰著孩子的頭,輕微的擁抱等。一定要隨著他們表達的內容,參入你們真摯的愛,安慰和鼓勵!

7 當你真的和你的寶貝溝通了:他們會什麼都依靠你、聽從你、信賴你、

媽媽怎樣和孩子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在熱線中家長們普遍反映,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與孩子的溝通甚少,也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下面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談幾點體會: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人,一問三不知的人,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人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無知的人儘量少在家中接待。另外也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

四、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薰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對孩子做到欣賞優點,包容缺點,允許孩子有不完美。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與孩子溝通?
怎樣和孩子溝通?
怎麼樣和孩子溝通?
幼師如何與孩子溝通?
怎麼和孩子溝通技巧?
怎樣與父母溝通作文?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麼與孩子勾通?
私底下怎樣與領導溝通?
怎樣與孩子交流?
怎樣與高二的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