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強調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1-23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區別

一、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哲學基礎不同   定量研究秉承實證主義的觀點,實證主義是以經驗的確切資料為科學基礎的哲學系統。所以,定量研究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強調客觀性、操作化和概括化,要求研究者採取價值中立的立場。定性研究以本體論、個人主觀意義及經驗為主體的知識論和價值理性為哲學基礎,認為對於社會現象的理解取決於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之間的互動關係,很難做到價值中立。定性研究強調,社會科學“研究的是人類自覺的或經過反思的行為”。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目的不同   定性研究比較注重參與者的主觀感受,旨在解釋社會現象, 著眼於從整體上理解和詮釋被研究對象,關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義。而定量研究通過對社會事實的測量,從中發現社會規律,旨在確定被研究對象的因果關係和相互影響,更多地注意個別變量和因素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指導實踐。   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依據和研究路徑不同   定量研究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研究的依據則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研究路徑上,定量研究通常從既有的理論出發,提出理論假設,然後通過問卷等工具收集經驗證據來驗證預想的模型、假設或理論,這是一個從一般到特殊、自上而下的演繹過程,突出的是對既有理論的驗證或推廣。而定性研究更偏向於一個創立理論的過程,通過訪談和個案等方法收集相關資料,側重於對社會現象的深入挖掘和把握,從許多不同證據之間的相互聯繫中概括出論題、論斷或理論,是一個從個別到一般、自下而上的歸納過程。   四、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表述形式不同   定性研究主要是敘述性的說明,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的形式比較靈活,通常包含了多種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強調標準化研究程序和預先設計,用數字或測量而不用文字來描述事物或現象,主要通過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說明統計結果,表達研究結論。   隨著社會科學不同領域的交織與融合不斷擴大,科學哲學和科學方法論不斷髮展,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出現了兼容和整合的趨勢。特別是21世紀以來,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結合使用已經成為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新的發展趨勢,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開始有意識地在自己的研究中採用結合的方法,以改善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提高研究的質量。我國的社會科學研究,要做好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區別是什麼?

定性研究:就是指沒有具體的數字,從理論角度對問題進行探討與研究,提出對策與建議。如果結合實例,便可做成實證研究。

定量研究:是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調查問卷、相關指標的設計,然後根據一定的數學模型對問卷收集上來的數據進行統計計量研究或數學模型研究,以根據數據模型的計算結論得出有傾向性的意見。

、?

我認為那個人是想通過定量研究的方法來驗證她的定性研究的正確性。你認為有沒有道理?

你還是直接問她一下比較好

定性研究方法的比較

定性研究分析目的:對潛在的理由和動機求得一個定性的理解結果:獲取一個初步的理解定量研究分析目的:將數據定量表示,並將結果從樣本推廣到所研究的總體樣本:由有代表性的個案組成的大樣本數據收集:有結構的數據分析:統計的方法結果:建議最後的行動路線 定量研究的理論基礎是西方哲學史上發展了一百多年的實證主義哲學。而定性研究的理論基礎則包括建構主義、後實證主義、解釋學、現象學等各種理論流派,雖然這些理論流派之間的觀點有著不同之處,但與實證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本體論兩者有著不同的前提假設。實證主義認為,現實事物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存在的,不受主觀價值因素的影響。主體和客體是兩個截然分開的實體,主體可以通過對一套工具的操作而獲得對客體的認識。在對客體的認識上,必須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之上,社會現象可以被經驗地感知,一切概念必須還原為直接的經驗內容,理論的真理性必須由經驗來驗證。而以現象學為代表的哲學流派則認為,社會現實的本質並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空賦予各不相同的意義。主體對客體的認識實際上是主體在和客體的互動關係中對客體的重新建構,主體和客體兩者是一個互為主體的關係。第二,在認識論上,實證主義極力推崇經驗的作用,認為主體對客體的認識必須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一切概念必須還原為直接的經驗內容,理論的真理性必須由經驗來驗證,認為“知識”有其客觀的規律,具有可重複性。研究者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規範,就可以將研究的結果在更大的範圍內推廣。而以現象學為代表的哲學流派則否認事實與價值是相互獨立的客體,他們認為對知識的認識不是唯一不變的,它是對具體社會文化情境的建構,是參與各方面通過互動而達到的一種暫時的共識。知識是一個重構的創造的問題,不存在帶有普遍意義的、脫離具體情境的、抽象的知識。第三,在方法論上,實證主義傾向於誇大科學方法的作用,視自然科學的方法論邏輯為科學理論合理性的依據,試圖將自然科學的方法運用於包括哲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在內的一切研究領域。正是科學主義在社會研究領域的大力提倡,使人們誤以為社會研究就是要提倡那種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強調對社會的研究應精確化、量化。而以現象學為代表的哲學流派則對此提出了猛烈的批評,他們認為人為萬物的尺度,因此應關注人生的價值、意義、態度與理解,關注價值世界,注重情感、創造性的智慧和對生命的感受。而這一切是無法用數學的語言用數據的形式來表現的,只能通過描述性、解釋性的語言來實現。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社會現象,只會導致對人的肢解和社會活動的僵化。 在定量研究中,為了對社會現象進行客觀公正的研究,強調研究者必須與研究完全分開,以避免偏見。而事實上,在社會研究者對社會現象進行定量研究之前,他所提出的研究問題、建立假設的理論基礎及其對社會事實的抽取和分析,都隱含著他的價值傾向。所以,試圖把研究者與研究分開是不可能的。研究者無法把社會現象與自然孤立起來,他是參與在社會情境之中的,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定性研究注重從研究者本人內在的觀點去了解他們所看到的世界。它強調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現場發生的事件的資料,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他們在自然的情況下通過和參加者交談,和被研究者作長期的接觸,觀看他們的日常生活,自然地、直接地接觸被研究對象的內心世界,以期獲得被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的第一手研究資料。 定量研究主要用觀察、實驗、調查、統計等方法研究社會現象,對研究的嚴密性、客觀性、價值中立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觀事實。......

定性研究方法的具體應用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是貫穿社會研究的兩條主線,這兩種研究方法進行比較,理清這兩種研究方法的區別與聯繫,以使我們能更深刻地瞭解這兩種研究方法,準確地把握其各自的優勢及侷限性。促進社會研究方法向更深層次發展。自赫爾巴特以來,社會科學理論得以提出併成為可能。但饒有趣的是,社會研究者從那時起扛起的社會研究這塊牌子至今仍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安插地。於是,有這麼多年曆史的社會研究面臨著這樣一種尬尷的境地:它一方面被指責為名為科學研究,實際上是嚴重脫離實踐的哲學思辯研究,缺少應有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它又被反唯科學論者們說成是受社會科學化的影響,開始逐步成了其他學科的試驗場,社會理論因而有被殖民化的危險。持前一觀點的人認為,社會理論之所以缺乏對社會教學及社會管理實踐應有的指導作用,是因為它的基本概念及由之所形成的理論系統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差,其根本原因是由於這多年始終沒有找到或形成自己的研究體系,這是造成社會理論“空洞化”的根源,於是主張社會研究要大膽引入其他學科,尤其是心理學及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以形成自己的獨特研究方法;提出後一看法的人則公開反對社會科學化這一口號,認為社會科學化是一有害的口號,並強調除科學方法之外,還存在著另外一種有效地認識世界的方法——人文方法或哲學的方法。以上兩種看似相互對立的觀點表現出社會研究方法中的兩種主要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綜觀社會研究的整個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是貫穿社會研究的兩條主線:一是模仿自然科學,強調適合於用數學工具來分析的經驗的、可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於確定因果關係,並作出解釋。另一種範式是從人文科學推演而來的,所注重的是整體和定性的信息,通訊說明的方法。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也無所謂孰好孰壞,它們只是一種研究方法。但由於過分偏重於定量研究,缺乏對定量研究侷限性的瞭解和忽視對定性研究的關注,以致對社會研究方法的研究有過偏之嫌。

什麼是定性分析?什麼是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定性分析主要是解決研究對象“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定性研究分為三個過程:1、分析綜合 2、比較 3、抽象和概括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係與數量變化的分析。其功能在於揭示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相互作用和發展趨勢。定性--用文字語言進行相關描述

定量--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是人們認識事物時用到的兩種分析方式[1]。 定性分析的理念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得到了很好的展開,那個時候的一批的著名學者,在自己的研究之中都是給自己所研究的自然世界給以物理解釋。例如:亞里士多德研究過許多的自然現象,但在他厚厚的著作之中,卻發現不了一個數學公式。他對每一個現象的都是描述性質的,對發現的每一個自然定理都是性質定義。雖然這種認識對我們認識感官世界功不可滅,但卻缺乏深入思考的基礎,因為從事物的一種性質延伸到另一種性質,往往是超出了人類的認識能力。 而把定量分析作為一種分析問題的基礎思維方式始於伽利略,作為近代科學的奠基者,伽利略第一次把定量分析全面展開在自己的研究之中,從動力學到天文學,伽利略拋棄了以前人們只對事物原因和結果進行主觀臆測成分居多的分析,而代之以實驗,數學符號,公式,可以這樣說,“伽利略追求描述的決定是關於科學方法論的最深刻最有成效的變革。它的重要性,就在於把科學置於科學的保護之下。”而數學是關於量的科學。可以這樣說,一門科學只有在成功的運用了數學的時候,才能稱得上是一門科學。從理性的發展過程來看,伽利略提出的以定量代替定性的科學方法是人類認識對象由模糊變得清晰起來,由抽象變得具體,使得人類的理性在定性之上又增加了定量的特徵,而且由於這種替代,那些與定量的無關的概念,如本質起源性質等概念在一定的領域內和一定的範圍內被空間時間重量速度加速度慣性力能能量等全新的概念替代。 因而,定量分析作為一種古已有之但是沒有被準確定位的思維方式,其優勢相對於定性分析的是很明顯,它把事物定義在了人類能理解的範圍,由量而定性。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關係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應該是統一的,相互補充的;;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沒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種盲目的、毫無價值的定量;; 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學、準確,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廣泛而深入的結論定量分析是依據統計數據,建立數學模型,並用數學模型計算出分析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的一種方法。 定性分析則是主要憑分析者的直覺、經驗,憑分析對象過去和現在的延續狀況及最新的信息資料,對分析對象的性質、特點、發展變化規律作出判斷的一種方法。相比而言,前一種方法更加科學,但需要較高深的數學知識,而後一種方法雖然較為粗糙,但在數據資料不夠充分或分析者數學基礎較為薄弱時比較適用,更適合於一般的投資者與經濟工作者。但是必須指出,兩種分析方法對數學知識的要求雖然有高有低,但並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截然劃分開來。事實上,現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樣要採用數學工具進行計算,而定量分析則必須建立在定性預測基礎上,二者相輔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據,定量是定性的具體化,二者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點與性能,但是都具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它們一般都是通過比較對照來分析問題和說明問題的。正是通過對各種指標的比較或不同時期同一指標的對照才反映出數量的多少、質量的優劣、效......

社會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有哪些方法

社會學所有定性研究方法歸納

韋伯與福柯權力思想的比較

一. 思想背景

1.韋伯

韋伯當時的生活時代是資本主義社會努力尋求發展時期,資本主義工商業等方面需要得到充分的發展空間,他認為那個時代科層制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組織形式典型的統治類型。科層制是他所謂的法理統治的一種最典型、最純粹的表現形式。科層制的管理按客觀標準來看,在功能方面是嚴格合理的,它作為客觀的服務機構和管理機構,排除了一切人格化的因素,不帶有任何個性化色彩,而僅僅奉行法律程序和公務原則。在它的內部,既沒有傳統的人情事故,也沒有個人良心的紛擾,既排除貪贓枉法的弊端,也不介入黨派之爭。在科層制內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則,即技術和效益的原則,嚴格排除任何技術以外的目的和價值,它是一架機器,人只是機器上的一個個運轉良好的齒輪。由此可看出:這種科層制的組織形式就像一個權力的“金字塔”,權力是自上而下的貫徹實施,這種社會要求的權力的統治必須有國家、法律作為保證,權力是完全支配型的。韋伯認為法理統治適合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和發展的要求。

2.福柯

福柯稱現代社會是一個“紀律”社會,他把“紀律”作為一項權力技術。在18世紀,公開處決的儀式已經成為國王的暴力和民眾的暴力公開較量的舞臺,最終導致國家拋棄了這種在人道主義者看來“殘暴”的懲罰方式,出現了一種比較“人道”的懲罰方式。在此過程中,福柯認為出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權力模式,紀律這種權力技術佔據了關鍵性的地位。福柯的權力理論與1968年革命也密切相關,這場遍及整個西方世界的政治運動從根本上動搖了西方自啟蒙時代以來建立的一系列價值觀和真理觀,開啟了一個崇尚差異,提倡多元的時代。福柯儘管不止一次地表現出對革命行為的懷疑,但他卻是1968年革命的積極參與者,而且可以說這場政治運動的實踐經歷對福柯後期學術思想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到了他對革命和權力問題的看法。他首先發現,全新的社會實踐已經使得傳統的有關權力和革命社會理論顯得不合時宜,在革命多元化的目標、力量和方式的背後突顯了社會權力問題的複雜,而且革命失敗的現實也迫使理論家更加深入地分析權力運做的機制,尋找一種革命之外的權力反抗模式。在此契機之上福柯展開了他的現代權力分析,而對現有權力理論的批判就成為了福柯權力分析的首要一環。

由於韋伯與福柯生活的社會背景不同,時代的條件引發他們對權力的不同思考,從而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雖然他們對待權力的分析角度不同,但是他們的權力理論較好地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求,說明了當時存在的社會現象,並對一些社會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

二. 有關權力概念

權力是社會學的一個重要命題,有關權力的理論也豐富多樣,但是,多數權力理論都是從行為主義的角度進行的研究,認為權力就是某人或某一群體的行為對他人或其他群體的行為所產生的顯性影響的程度以及範圍。同時,絕大多數學者是從宏觀角度來理解權力,把權力看作國家統治的工具,看作是統治階級推行剝削、壓迫的暴力與強制,看作是對被統治群體進行領導、指揮、支配、控制、管理、約束或鎮壓的手段和形式。

1.韋伯:權力就是指:“行動者在一個社會關係中可以排除抗拒以貫徹其意志的機會,而不論這種機會的基礎是什麼。”即處於社會關係之中的行動者排除抗拒,從而使其意志得到實現的必然性,而不論這種必然性的基礎是什麼。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韋伯是從社會行動者之間的社會關係角度對權力進行定義的,其基本模式就是兩個人之間的支配關係權力就是一個在社會關係中處於某個位置的行動者可以不顧另一個行動者的反對而實現自己意願的機會。......

為什麼強調運用迴歸分析研究經濟問題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在迴歸模型的運用中,我們還強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這是因為數理統計方法只是從事物外在的數量表面上去研究問題,不涉及事物質的規定性,單純的表面上的數量關係是否反映事物的本質?這本質究竟如何?必須依靠專門的學科研究才能下定論,所以,在經濟問題的研究中,我們不能僅憑樣本數據估計的結果就不加分析地說長道短,必須把參數估計的結果和具體經濟問題以及現實情況緊密結合,這樣才能保證迴歸模型在經濟問題研究中的正確應用。

什麼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量研究:就是通過統計調查法或實驗法, 像自然科學那樣建立研究假設,收集精確的數據資料,然後進行統計分析和檢驗的研究過程。定量分析作為一種古已有之但是沒有被準確定位的思維方式, 其優勢相對於定性分析的確很明顯, 它把事物定義在了人類能理解的範圍,由定量而定性。

定性研究是在反實證主義理論影響下形成的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它趨向於運用訪問、觀察和文獻法收集資料, 並依據主觀的理解和定性分析進行研究的過程。定性研究強調人類行為是一種有意義的行動,人們對社會現實的建構是在主體以及參與互動的他人對社會客體賦予意義的基礎上共同完成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公識的規則或知識也由此產生。對這些規則或知識及其產生過程, 很難用定量的方式進行研究。定性分析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 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由定性而定量。

定性研究需要提出假設嗎

(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屬於社會學方法。定性研究則是主要由熟悉情況和業務的專家根據個人的直覺、經驗,憑研究對象過去和現在的延續狀況及最新的信息資料,對研究對象的性質、特點、發展變化規律作出判斷的一種方法,進行研究判斷,提出初步意見,然後進行綜合,作為預測未來狀況和發展趨勢的主要依據。定量研究是指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對有關的數據資料進行加工處理,統計數據,建立反映有關變量之間規律性聯繫的各類預測模型,並用數學模型計算出研究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的一種方法。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進一步深化。這裡必須指出,雖然定性研究對數學知識要求比較低,但是兩種研究方法沒有孰優孰劣之分,不能把兩者截然分開。相比較而言,定量研究因為採用高深的數學知識,所以顯得比較科學,而定性研究較為粗糙一點,但是這種方法應用面比較大,適合於一般投資者和經濟工作者,因為它在數據資料不充分或者研究者數學知識比較薄弱的情況下比較適用。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區別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運用歷史回顧、文獻分析、訪問、觀察、參與經驗等方法獲得教育研究的資料,並用非量化的手段對其進行分析、獲得研究結論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結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數據來表示的,研究設計是為了是使研究者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比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釋。

2、理論基礎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種價值判斷,它建立在解釋學、現象學和建構主義理論等人文主義的方法論基礎上。其主要觀點是:社會現象不像自然現象那樣受因果關係的支配,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有著本質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種事實判斷,它是建立在實證主義的方法論基礎上的。實證主義源於經驗主義哲學,其主要觀點是:社會現象是獨立存在的客觀現實,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在評價過程中,主體與客體是相互孤立的實體,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必定存在內在的邏輯因果關係。量的評價就是要找到、確定和驗證這些數量關係。

3、特性不同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研究條件 自然情境 實驗室條件

研究性質 描述性研究 量化研究

注重方面 過程 事前與事後的測量

研究方法 歸納分析 演繹法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關係:

定性研究:研究者與研究對象密切接觸、互相影響,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的交往互動,通過移情作用來獲取資料信息。

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中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相互獨立,彼此分離

4、在研究設計上的不同

①研究環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環境下進行;定量研究多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是將研究者本身作為研究工具,運用觀察、訪談等方法,(或運用錄音、錄像設備)獲得描述性的資料;而定量研究則是用量表、調查表等工具進行測量,得到的資料可測量和統計。

③研究計劃: 定性研究事前沒有明確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設,研究計劃是根據研究工作的開展情況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開始時就又明確的研究假設和問題,研究計劃是結構性的。

相關問題答案
定性研究強調什麼?
定性研究對象怎麼選擇?
質性研究法是什麼?
研究所是什麼性質?
定性分析法是什麼?
代數學研究的是什麼?
基礎醫學研究生考什麼?
手淘生活研究所是什麼?
二級研究員是什麼級別?
準研究生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