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怎麼形成的?
日本是怎麼來的?
關於日本民族的起源,或日本人的起源問題,學界至今仍聚訟不決。從體質結構來看,諸種見解大致可分三類:(一)“人種更替說”,認為在日本列島曾發生一次乃至兩次人種更替。如在19世紀80年代,解削學家小金井良精認為,在繩紋時代生活於日本列島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繩紋時代後他們被大陸來的其他人種驅趕往北方。(二)“混血說”,認為“原日本人”(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在繩紋時代之後,與大陸或南洋諸島移居來的其他人種混血,逐漸形成現代日本人。醫學家清野謙次首先提出“混血說”,直至20世紀30年代,仍為學界主流。(三)“演變說”(或稱“連續說”),認為繩紋時代的日本人由於生活方式的變化,其體質逐漸演變,成為彌生時代人、古墳時代人乃至現代日本人。它更為重視人種的繼承性,既不贊同“人種更替說”,也不大重視混血對日本民族構成的影響。二戰後,東京大學人類學研究室的長谷部言人和鈴木尚教授持此說,至今對學界仍有影響。
從各時代日本人的體質結構來看,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是毫無疑義的。考古學已證明在10萬年乃至20萬年以前(即舊石器時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島生息。但是,由於尚無這一時期的人類骨化石的發現,因而無從瞭解其體質特徵。目前,在日本列島發現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豐橋市牛川町發現的“牛川人”,約生活於舊石器時代,具有“占人” (尼安德特人),的特徵。除“牛川人”外,在日本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骨化石,如“三日人”、“浜北人”,“港川人”、“聖嶽人”,其生活時代均不超過3萬年前,已進入“新人”階段。它們的體質特徵是身材較矮。例如,在沖繩島發現的“港川人”,距今約18000年,男性身高約155釐米.女性約144釐米。與中國大陸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骨化石相比較,較之華北地區的身材較高的“山頂洞人”,他們更類似於在中國廣西發現的身材較矮的“柳江人”。可以認為,在冰河期海面較低而出現陸橋時,“古蒙古利亞人”(廣泛分佈於東南亞)之一部,從中國大陸南部移居到沖繩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們便是繩紋時代日本人的母體。
從1萬年前到公元前3世紀,是日本的繩紋時代。由於已渡過冰河期,海面上升,日本列島與大陸隔絕,一般認為,繩紋時代人與大陸來往甚少。目前,已發現數幹具繩紋人的遺骨。從其體質結構來看,雖因時代和環境的不同,同為繩紋人也有體質差異,但大都保留著“古蒙古利亞人”的典型體徵,如身材矮、臉型短、鼻扁平等,與現代日本人顯然不同。然而,自繩紋時代晚期開始,又有亞洲大陸移民進入日本。到彌生時代,大陸移民急劇增加。1953年,九州大學教授直良信夫①在本州西北端的山口縣土井浜發現了200餘具保存良好的彌生人遺骨。其體質結構與繩紋人明顯不同,其特點是身材高(平均約162—163釐米)、臉型長等,更接近於現代日本人。經許多學者研究,認為彌生時代的大陸移民,來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蒙古東西伯利亞等東北亞地區,屬“新蒙古利亞人”系統,最初居住於本州西端和北九州,以後逐漸向東擴散,經近畿地區擴散至關東地區。在擴散過程中,他們不斷與原居民(繩紋人的子孫)混血。不過,學者們對大陸移民的人數與混血對日本民族構成的影響,其估價卻大相徑庭。持“演變說”的學者認為,這些來自東北亞的大陸移民,因後續乏人,在混血過程中,逐漸為原居民集團所吸收,其影響不大。而持“混血說”的學者②,則運用當代的人口統汁法和擬態模型法推算,移民過程近千年(從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7世紀),大陸新移民的人數可達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在有些地區應占人口的四成到九成,他們認為混血之影響,遠遠超過一般人們......
日本的國家是怎麼形成的
約公元2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部落(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關係)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範圍僅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經過一千多年,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後才出現比較統一的國家,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準確的判定。據日本傳說《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聖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為起點再往上推第21輪的辛酉年為日本建國之年。規定該年的陰曆一月一日為神武天皇登極之日(陽曆為2月21日)。按照這種推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紀2649年。結果把皇統向前多推算了大約一千年。在這一千年的空白中人為地安插了10位虛構的天皇。聖德太子按照這種邏輯編修了日本史。後人便加以延用至今。 時代史 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600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此期以政治中心為奈良縣的飛鳥地方(即當時的藤原京)而得名,較為重大的事件有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奈良時代 [1]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莊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幕府時代 1192—1852年 在12世紀,日本形成了稱霸關西的平氏和稱霸關東的源氏兩大勢力集團。1167年,平氏集團首領平清盛任太政大臣,從此武士開始掌握實權。源氏和平氏兩大集團在1180年與1185年爆發兩次戰亂。此後,各武士集團之間爭鬥不斷,先後出現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又稱足利幕府)和江戶幕府(又稱德川幕府)統治的時代。期間日本爆發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並多次對外征戰,使得這一時期的日本政治混亂內憂外患頻發。 明治維新 1852—1912年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裡率領艦隊進入江戶灣(今東京灣)岸的浦賀,要求與德川幕府談判,史稱“黑船事件”。許多日本人在黑船叩關後覺醒,力圖推翻幕府統治,建立一個新的政權。明治維新就是在日本19世紀進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行大改革,促進了日本的現代化和西方化。到20世紀初,明治維新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完成,日本成為了亞洲強國,東方唯一的帝國主義列強。 大正、昭和時代 1912年7月30日—1989年1月7日 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為腦病所困,最後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 日本的裕仁親王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2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2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昭和16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痛苦的困難。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日關係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平成時代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沒。皇太子明仁即......
日本是怎麼形成
現代日本是以大和民族為絕大多數的國家,極少數為阿伊努族人是日本的土著民族,是赤道人種的一支。國籍上的日本人與民族上的日本人基本傾向於相同。
現發現最古老的日本人人骨、大約屬於2萬年前至3萬年前的冰河期時代。一般認為(繩文人)最早於冰河期時代到達日本列島。
由繩文人人骨中採集遺傳因子與世界各地的對象比較,與西伯利亞北部的先住民最為相近。冰河期之前的西伯利亞北部氣候溫暖,有大型動物、草木生長,進冰河期時代以後則再找不到人類生活的痕跡。西伯利亞特有的石器如楔形石核的遺蹟被發現於西伯利亞北部、庫頁島、北海道、與日本列島等地如弧型分報,故一般認為是於冰河期由西伯利亞北部經庫頁島、北海道、再進入日本列島居住。
冰河期時代的北海被冰所覆蓋,於庫頁島、北海道、日本列島間進行移動明顯是可行的。
另外,由渡過南海而來的南島語族,把中國長江下流域開始的照葉樹林文化(燒墾文化)帶來。
其後,繩文末期、彌生時代開始,有由中國大陸方面(東南沿海:以浙江居多,吳服傳入日本即今日之和服,到明朝中國唐手傳入日本即今日之空手道)移居日本列島的新蒙古人種(渡來人、彌生人)。
日本作為國家概念形成的重要事件:元日戰爭(1274-1281年)
元日戰爭,指元朝皇帝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軍東征侵略日本的戰爭。這個事件在日本被稱為“元寇”或“蒙古襲來”。兩次侵略企圖儘管以失敗告終,但其在宏觀歷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使蒙古帝國的持續擴張受挫,也成為日本作為國家概念形成的重要事件。由於兩次侵略過程中元軍的船隻都遭遇風暴,損失四分之三以上的兵力和補給,神風這個詞也由此誕生。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被盟軍佔領以外,這兩起失敗的侵略嘗試應該算是日本一千多年來面臨的最大威脅了。
前期倭寇
前期倭寇是以日本海盜為主,主要攻擊範圍為當時臣服於元朝的高麗。由於先前臣服於元軍的高麗軍,在元世祖忽必烈兩次進攻日本的軍事行動中,對日本的對馬、壹岐、松浦、五島列島等地的居民進行屠殺,因此前期倭寇以這些地區的殘存者為主要構成份子,對於朝鮮沿海進行含有報復式的海盜行為,目的一方面在於奪回被俘的島民,一方面則在掠奪糧食以彌補因遭虐殺而下降的農業生產力。朝鮮史取對馬島、壹岐島、平戶島三地之名,稱為“三島倭寇”(以平戶藩松浦家為核心)。清朝的徐繼畲所著《瀛環志略》,以及朝鮮的安鼎福所著《東史綱目》,均指出倭寇的起因在於朝鮮人(高麗人)配合蒙古侵日行為所引發的報復。
後來日本進入南北朝的分裂狀態,倭寇的活動也由於政府管制力減弱而加劇。由於前期倭寇對於日本與明朝、高麗貿易造成破壞,初成立的明朝政府對日本南朝發出討伐倭寇的要求,隨後敕封討寇有功的南朝徵西將軍宮懷良親王“日本國王”(後醍醐天皇之子)的稱號。之後北朝(室町幕府擁立)統一南朝後,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再度進行討伐,隨後受封為新的“日本國王”。
朝鮮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成桂因為討伐倭寇有功得到很大的聲望和勢力,後來進行政變取代高麗王朝建立朝鮮王朝。之後隨著明朝與日本間勘合貿易的盛行,以及對馬島與朝鮮之間的貿易開放,前期倭寇也逐漸式微。
前期的倭寇,是以日本人為主體,故被稱為“真倭”。
後期倭寇
明成祖發動內戰,奪取政權,遷都北京後,據說建文皇帝在南方的殘餘勢力與日本海賊合作,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報復性侵擾,由於這些南方人體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所以沿用“倭寇”這名詞來稱呼由日本人與南方中國人所組成的海盜集團。可是,關於後期倭寇,海盜集團的海員凡乎是南方中國人。
明成祖晚年,由於陸上北方威脅已除,南方鄭和下西洋以後,激增的海陸來往也帶來了漸盛......
日語是怎麼形成的?
漢字古代從中國傳入日本,日本人在借用中國漢字、漢語詞彙的過程中並非完全採用"拿來主義"的手段,而是在使用過程中根據需要對其進行了再塑造,並利用漢字創造出大量的漢字新詞.本文從歷史的角度論述了日語漢字新詞產生的背景及其造詞方式,既表明了漢字、漢語在日語的形成與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又揭示了日語漢字新詞對中國近現代漢語的巨大影響。 日語是由漢語轉變而成的,日語把漢語中某些偏旁部首與原字分開,給它賦予了新的意義.日語是大和人的固有語言,與朝鮮語、蒙古語等同屬於阿爾泰語系。日語在生成和發展過程中受到了漢語和其他語言的較大影響。一些日本的語言學家認為,日語中一些固有常用詞彙如“馬”“梅”“米”等的發音與漢語非常相似,很可能是因為受到了中國人的影響。在文字的形成方面更是受到了中國漢語的巨大影響。 日本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比較短。現存最早的文字資料產生於公元5世紀,而且是用漢語記載的。公元478年,當時日本的統治者之一倭王武致中國南朝皇帝的國書也是用漢文寫成的。後來(約在公元10世紀),日本人又利用漢字的草書創造了日本式字母——平假名(如:安——あ;以——い;宇——う;衣——え:於——お),利用漢字的偏旁創造了片假名(如:阿——ア;伊——ィ;宇——ウ;江——エ;於——オ),從而逐漸形成了漢字與假名相結合的日語文字書寫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1981年日本政府公佈的《常用漢字表》中收入漢字1945個。如果加上法務省公佈的166個“人名用漢字”,一共才有2111個。但諸橋轍次編撰的《大漢和辭典》中卻收入漢字5萬餘個。這些漢字絕大部分是從中國漢字中吸收的,僅有少數是日本自己創造的“和字”。日語中實際上共有48個假名。但因為每個假名都有平假名和平假名兩種寫法,所以也可以說有96個假名。 從語法的角度來看,日語屬於粘著語,即主要依靠助詞、助動詞的粘著來表示單詞在句子中的地位和時態、否定、推量、被動、可能等語法機能。日語的語序是謂語在句子的最後,即在賓語和補語的後面而不是像漢語、英語那樣在前面。
日本是怎麼來的
迄今日本舊石器時代的遺址發現近1000處,但有人骨化石出土的不滿10處。化石人主要的有明石人、葛生人、牛川人、三日人、浜北人、聖嶽人、帝釋觀音堂人等。
這些人類是從哪裡來的?諸說不一。根據中日兩國學者的研究,日本化石人的故鄉不是單數,而是複數,至少是從南北兩方 面來到日本列島的。那時日本還是大陸的一部分,中國人來到日本比較方便。據研究,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有可能是中國北部北京猿人的後裔,在漫長的歲月裡逐步經由朝鮮來到日本。
我國古脊椎動物學者斐文中指出,日本早水臺遺址中出土的舊石器在原料、器形、製作方法等方面,與北京周口店第15地點的文化遺存有許多共同之處。在鹿兒島上場遺址中發現的石球與中國讒家窯遺址中出土的石球屬於同一類型。從許家窯遺址中發現的尖狀器、刮削器同壢木縣星野遺址第7、第8層中出土的同類石器非常相似。野民湖底的長石片和用長石片製成的刮削器具有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水洞溝遺址的長石片工藝的某些特徵。芹澤長介認為,從早水臺遺址下層、巖宿遺址零層、星野遺址下層中發現的舊石器是屬於中國周口店文化的類型。至今發現的屬於這種類型的遺址大部分在關東以西。賈蘭坡認為,新石器時代日本人的下頰骨具有中國猿人“下額圓枕”的特點。從語言學上看,日本語在語法結構、音韻組織方面具有蒙古語和朝鮮語的一些共同特點。再從地質學上看,洪積世的日本同亞洲大陸相連,西日本又同中國、朝鮮接近。從上述看來,日本化石人是從中國移入的這一推想有其一定的道理。
長谷部言人主張日本化石人是華南化石人之一支,在洪積世從華南移到日本。今村豐曾對華南地方的現住居民進行過生物體測定,在數值上和現代日本人很近似,特別頭形指數和華南人很接近:古煙種基還用血型決定人種的方法。測驗結果,日本人的血液O型佔31.5%,A型37。3%,B型22.1%,AB型9.1%,而有與此相似的綜合值的人種是中國湖南人和匈牙利人。因而有人大膽設想,現代日本人和現代華南人都是華南化石人產生出來的。
日本人是個複雜的人種,一方面有其獨特性,另一方面又和中國、東南亞相似,和朝鮮也有共同性,而且在其狹小的島國內還有明顯的地域性。不過現在日本學者一致認為日本人素來是同一人種,各個時代的形質的小變異是由生活上的諸條件產生的,現代日本人的祖先是繩紋時代人。假如繩紋時代人是繼承化石人以來血緣的話,那麼日本人的發源地就在中國。
日語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關於日本語的起源有多種理論。許多學者認為,從句法上說,日語接近諸如土耳其語和蒙古語之類的阿爾泰語言。日語在句法上與朝鮮語相似是得到廣泛認可的。也有證據表明,日語詞法和詞彙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馬來-波利西亞語言的影響。
儘管日本人和中國人所講的語言完全不同,但日語的書寫系統卻是來自於漢語。漢語書寫在五、六世紀某個時候被介紹到日本去時,日本用從漢字改變而來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這兩個語音書寫體對漢語書寫體進行了補充。
日本現仍有許多當地方言。在諸如廣播、電視和電影等大眾媒體的影響下,以東京話為基礎的標準日語已逐漸推廣到整個國家,但特別的是,京都和大阪人所講的方言繼續保持繁榮,並保留著其威望。
關於日本語的起源有多種理論。許多學者認為,從句法上說,日語接近諸如土耳其語和蒙古語之類的阿爾泰語言。日語在句法上與朝鮮語相似是得到廣泛認可的。也有證據表明,日語詞法和詞彙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馬來-波利西亞語言的影響。
儘管日本人和中國人所講的語言完全不同,但日語的書寫系統卻是來自於漢語。漢語書寫在五、六世紀某個時候被介紹到日本去時,日本用從漢字改變而來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這兩個語音書寫體對漢語書寫體進行了補充。
日本現仍有許多當地方言。在諸如廣播、電視和電影等大眾媒體的影響下,以東京話為基礎的標準日語已逐漸推廣到整個國家,但特別的是,京都和大阪人所講的方言繼續保持繁榮,並保留著其威望。
--------------------------------------------------------------------------------
音韻學
講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的人會發現日語的短元音--a、i、u、e、o的發音與那些語言很相近。長元音-aa、ii、uu、ei、ee或者oo的發音長度為短元音的兩倍(儘管ei經常被髮作兩個元音)。長短元音間的區別很關健,因為它會改變一個詞的意思。
輔音是k、s、sh、t、ch、ts、n、h、f、m、y、r、w、g、j、z、d、b和p。磨擦音sh(如英語中的"shoot")和破擦音ch、ts和j(分別如英語中的"charge"、"gutsy"和"jerk")被當作單輔音。g的發音通常都如英語"game" 中的濁輔音,而不是 "gene"中的那種g的發音。
與英語一個主要區別是,日語沒有重讀的重音:每個音節的重音相同。英語音節有時會被拉長,但在日語中,一連串的音節在發音時如節拍器一樣規則。跟英語一樣,日語有一種高低聲調的重音系統。
--------------------------------------------------------------------------------
日語中假名的來歷(資料)
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
的語言。最初是把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的,即日語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這些漢字後來逐漸演
變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
。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義的漢字叫真名。這樣,一篇文章中並用真名、假名,顯得非常混亂。而且假名
要借用的同音漢字很多,加上漢字筆劃多,用起來很不方便,所以後來就把假名逐漸簡化而創造了自己的
文字,即現在的“假名”。
平假名:主要是舊時代婦女使用的。它由48個字構成......
日本文字是怎樣形成的
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前,日本有無固有文字——“神代文字”?自13—14世紀以來,學界對此頗有爭論。最早見於《釋日本紀》載:存在神代文字,其後演變為《伊呂波》。一說神代文字起源於龜卜文。江戶時期,新井白石稱神代文字共五種,肯定卜部所傳文字。在18世紀前期,又有“神代十二支文字說”,① 及聖德太子時始以漢字取代神代文字,後由弘法大師空海(774—835)定為47音《伊呂波》② 的見解。平田篤胤則主張,神代文字中,只有“ひふみ”可以憑信。③
按日本“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貴賤老少,口口相傳,前言後行,存而不忘”,④ 神代文字系“後世之偽作,不足以論及”,⑤ 或“此乃陰陽家符咒類之杜撰,所謂‘豐國字’實滑稽猥雜之談”。⑥
據傳神代文字共47個字,其排列無何規律。其第一段一般釋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其餘各段至今仍屬未解之謎。⑦
我們認為,不能排除遠古時期的日本人為交流、記事需要,創造某種原始性文字的可能性。如正倉院文書中,天平勝寶元年(749年)10月21日,田契所加蓋的拓殖鄉長桃尾臣印記,並非漢字亦非假名,顯然是另外某種文字。其次,在古墳出土文物中,亦時有刻記類似特殊文字的實物發現。
由此可以斷定,日本現代假名文字,其淵源來自漢字而同所謂神代文字或其他某種文字無關。
日語與漢語之間,不是“親屬”關係而是“假借”關係。但是,自漢字傳入日本之後,卻在日本語言文字發展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有利於日本吸取中國文化,更為日本的民族文化發展增加了新鮮血液。日本在直接使用和假借漢字的500餘年期間,使日本語言獲得豐富與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創造了日本文字,從而提高和改變了日本人思考、理解問題的能力與方法。這一漫長過程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真名”即直接使用漢字、漢文;“萬葉假名”即假借漢字音、訓標示日語;“平、片假名”即創造日本民族文字階段。
日本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根據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初亞洲大陸的早期居民渡海定居日本。這個時期日本的古代先民具有東南亞安達曼人的特徵,在種族上他們並非今天的東亞蒙古人種。日本學術界稱早期的日本先民時期為“繩紋時代”。
大約距今20000--7000年間來自亞洲的東亞蒙古人種陸續定居日本列島,這些人遷入的路徑多數經朝鮮半島到達今天日本九州島北部和本州島西南部,也有一部分是由東南亞經菲律賓群島、臺彎群島琉球列島最後到達今本州島南部。來自南北的兩批人在九州地區融合並逐漸向東發展。在距今3500年左右逐漸融合成兩大族系,一支是南方的‘熊襲人’,另一支是北方的‘蝦夷人’。‘熊襲人’就是今天日本主要人口大和族的直系祖先。‘蝦夷人’則是今天北海道阿依努族的祖先廠正是這一時期奠定了今天日本本土文化的基礎。史學界將其稱為“彌生時代”。
彌生時代大約延續了2000多年,其間日本列島上部落邦國林立,彼此兼併互相不統屬。到公元1世紀前後逐漸形成了以九洲島北部為中心的“出雲”與本洲島中部為中心的“日向”兩大邦國集團。兩集團經過近3個世紀的鬥爭,終於由日向各邦發展形成的大和國完成了統一,這就是古日本的前身。
日本國是怎麼來的
世界歷史研究所的湯重南研究員介紹說,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師介紹日本歷史的書被翻譯到中國,引起史學界關注。他的主要觀點是“日本國沒有完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多虛構的歷史”。
現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歸於以下幾個版本:(1)來自中國東北通古司的騎馬民族;(2)來自稻作文化發達的中國江南;(3)來自阿拉伯文明;(4)來自中國雲南,因為歷史上這兩個民族都有“黑齒”的習俗;此外,還有東南亞、蒙古高原等說法。湯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確應該有中國血統,但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族雜交的日本民族。
具體到天皇血統問題,在史學界一直有種說法稱中國人徐福東渡,後來徐福成為日本第一個天皇。但是這種說法傳說的可能性很大。湯重南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最早關於徐福東渡的介紹出自司馬遷《史記》,但語焉不詳。而日本則晚在中國宋朝時才有徐福東渡記載。雖然說明中日交流淵源很深,但僅僅限於民間傳說。
目前關於日本歷史有史可查的記載是《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現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國的古書去找。天皇的歷史記載同樣充滿了斷層,形成謎團更不足為怪。
湯重南認為,日本最早的天皇應該是公元64年第17代繼體天皇,之前並沒有相關記載。後來日本為了美化和延長自己的歷史,編撰了一個“辛酉年革命”。稱21個“辛酉革命”會發生大事,於是把時間前推,從公元601年一直往前推了1260年,並且人為製造了一個神武天皇,作為日本天皇曆史的發端。實際上,連日本研究者也承認這個神武天皇是不存在的。
他介紹,繼體時期日本還非常野蠻落後,中國已經到了隋唐時期,日本還是部落等地方政權割據,部落的首領叫做大王。後來才演化為天皇,更多的人相信,“繼體”這一稱謂就是表明了當時的日本體制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而且是非常大的變化,這個應該是日本最早天皇的雛形出現的時期。
世界歷史研究所的湯重南研究員介紹說,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師介紹日本歷史的書被翻譯到中國,引起史學界關注。他的主要觀點是“日本國沒有完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多虛構的歷史”。
現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歸於以下幾個版本:(1)來自中國東北通古司的騎馬民族;(2)來自稻作文化發達的中國江南;(3)來自阿拉伯文明;(4)來自中國雲南,因為歷史上這兩個民族都有“黑齒”的習俗;此外,還有東南亞、蒙古高原等說法。湯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確應該有中國血統,但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族雜交的日本民族。
具體到天皇血統問題,在史學界一直有種說法稱中國人徐福東渡,後來徐福成為日本第一個天皇。但是這種說法傳說的可能性很大。湯重南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最早關於徐福東渡的介紹出自司馬遷《史記》,但語焉不詳。而日本則晚在中國宋朝時才有徐福東渡記載。雖然說明中日交流淵源很深,但僅僅限於民間傳說。
目前關於日本歷史有史可查的記載是《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現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國的古書去找。天皇的歷史記載同樣充滿了斷層,形成謎團更不足為怪。
湯重南認為,日本最早的天皇應該是公元64年第17代繼體天皇,之前並沒有相關記載。後來日本為了美化和延長自己的歷史,編撰了一個“辛酉年革命”。稱21個“辛酉革命”會發生大事,於......
日本天皇是如何產生的
長期以來,日本國民一直以為,日本皇室擁有純正的血統。誰知近日有人站出來說,日本皇室的一位先祖是古代朝鮮半島扶余人皇室的成員,而說這話的又是明仁天皇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