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邊區政府是什麼?
陝甘寧邊區政府的介紹
1937年9月6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正式宣佈成立, 林伯渠任主席。邊區轄23個縣及神府特區,面積12.9萬平方公里,人口200萬。陝甘寧邊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心,為奪取抗戰勝利和國家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1950年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撤銷。
陝甘寧邊區政府的成立過程
早在1937年5月,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就確立了把陝甘寧邊區“造成抗日和民主的模範區”的邊區建設總方針。1937年5月12日,蘇維埃西北辦事處討論通過了蔡樹潘為主任,高朗亭為副主任的特區政府選舉委員會。5月23日,公佈《陝甘寧邊區選舉條例》,併成立了特區政府選舉委員會。邊區在鄉、區、縣各級選舉的基礎上,於1937年底進行邊區議會的選舉。12月,陝甘寧邊區經過選舉,產生了500多名邊區議員。1938年11月25日,陝甘寧邊區根據首屆國民參議會制定的省、市參議會組織條例,決定將陝甘寧邊區議會改為陝甘寧邊區參議會,所選的邊區議員改為邊區參議員。1939年1月17日至24日,陝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在延安召開,到會參議員145人,其中有邊區政府聘請的開明紳士特約參議員12人。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王明、洛浦、陳雲、王稼祥等出席了開幕式,並作了講演。大會選舉高崗為陝甘寧邊區參議會議長,張邦英為副議長,選舉高崗、張邦英、毛齊華、崔田夫、陳伯達、周長安、路誌亮(女)、王觀瀾、高述先為邊區參議會常駐參議員。選舉林伯渠為邊區政府主席,高自立為副主席。選舉雷經天為高等法院院長,曹力如為邊區政府祕書長。1939年2月6日,邊區政府委員在延安宣誓就職,第一屆民選政府正式成立。
陝甘寧邊區是指什麼
邊區是相對於當時的中央政府而言的,因為當時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國民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為取得共產黨政府的合法性。只有稱做邊區,相當於現在的自治區。
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政府的領導成員
邊區政府的領導成員:主席:林伯渠副主席:高自立 李鼎銘民政廳廳長:劉景範教育廳廳長:柳是封建廳廳長:高自立財政廳廳長:曹菊如保安處處長:周興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吳玉章高等法院院長:雷經天政府祕書:周文
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實行政策
1943年1月15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公佈《關於擁護軍隊的決定》和《擁軍運動月的工作指示》並規定2月為邊區部隊擁政愛民運動月,修訂並公佈了《優待抗日軍人家屬》等條例。中共陝甘寧黨政領導和群眾團體,協助人民群眾訂立了擁軍優抗公約, 政府和人民幫助軍隊進行訓練和生產,對駐軍傷病員、殘疾軍人及抗屬烈屬,經常給予各種照顧和親切的慰問。由於人民群眾的熱情參與,這一運動很快推廣到各根據地。25日,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部、政治部聯合發出擁政愛民的決定,並作出開展擁政愛民月的工作指示。於是,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兩項活動在陝甘寧邊區迅速展開。不久,這兩項活動又在華北、華中各抗日根據地相繼開展起來。從此以後,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就成為黨政軍民的一個光榮傳統。 1941年9月19日,《陝甘寧邊區優待國醫條例》公佈實施。由於陝甘寧邊區缺醫少藥,前方送回的負傷將士得不到及時和有效的醫治,邊區制定了優惠醫生的特殊政策,並將這些政策編為優待條例。主要內容是:一、醫士藥師願脫離生產,參加醫療機關或公營藥廠工作者,享受技術人員待遇,其家庭生活得按抗日軍人家屬優待。二、醫士自營藥店或其它業務,並執行醫療業務,熱心社會衛生防疫工作者,當地政府可按具體情況,減少或免除政府決定的義務負擔。三、醫士藥師在醫藥上有發明創造者,政府得獎勵。四、凡公私藥店製造膏丹丸散,須由證明醫藥師監製成品精良者,所在地政府得獎勵。捐款興辦醫藥事業者,由當地政府呈請邊區政府衛生處給獎。五、國內外醫生藥師願在邊區國醫學校或製藥廠者,邊區政府得保護,財力不足者,予以補助。 1942年10月,陝甘寧邊區各部隊、工廠、機關、學校的體育運動十分高漲。留守兵團提出了創造大批神槍手與優秀的軍事、技術、體育英雄的口號,掀起了軍事體育訓練的熱潮。綏德地區的兵工廠、紡織廠、肥皂廠、印刷廠和紙廠等,普遍開展了籃球、乒乓球、田徑等項體育活動。延安市的球類運動更盛極一時,光是經常參加比賽的籃球隊就有東干隊、抗大隊、陝公隊、群聯隊、南聯隊、市政府隊等等,至於各單位內的球隊就更多了。邊區的學校體育也很突出。以延安中共中央黨校的學員大多是年紀較大的幹部,但校內體育活動仍然熱氣騰騰。學員們自己動手,開闢了不少運動場地,幾乎是每兩個黨支部有一個排球場,每三四個黨支部就有一個籃球場。此外,足球、跳高、跳遠、雙槓、石鎖、太極拳、滑冰、游泳等多項運動也都開展起來。中央黨校與延安大學多次舉行籃球、排球對抗賽,黨校每個黨支部都組織了籃球、排球隊。其他學校的體育運動也較普遍;魯迅藝術學院盛行球類運動,音樂家冼星海便是該校排球隊代表隊隊員。許多學校還開展了軍事體育活動,內容有步法操練、射擊、擲手榴彈、游擊戰術、野外作戰演習、爬山等;武術中的小紅拳、花槍,也是體育課的內容之一。 1942年12月21日《解放日報》報導陝甘寧邊區紡織工業的狀況。邊區有公營紡織工廠21個,布機380臺,毯機32臺,生產人員1083人;紡織合作社30處,布機167臺,毯機12臺,生產人員385人;全邊區推廣家庭紡織,土機紡車共8萬架,能紡織者達9萬人。 1943年3月1日,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吳滿有建議邊區軍民開展生產競賽,並向三五九旅提出挑戰。3日,邊區政府,中共中央西北局作出決定,要求各地黨委抓緊生產競賽運動。4日,延安各機關、部隊、學校舉行生產總動員大會,朱德、李富春在會上發表講話。大會還獎勵了黃立德、趙佔魁等66位勞動英雄。茲後,三五九旅指戰員紛紛行動起來,開展了熱烈的生產競賽,有力推動了生產運動。該旅在當年即開荒中地10萬畝,產糧12000石,實現了糧食、被服......
陝甘寧邊區的歷史
1934年11月,劉志丹、吳岱峰、習仲勳等領導的西北紅軍成立了陝甘邊軍事委員會和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劉志丹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吳岱峰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兼參謀長,習仲勳任蘇維埃政府主席。1935年1月,改稱陝北省蘇維埃政府。1935年10月,中國共產黨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成為共產黨的根據地中心,中共中央所在地。1937年1月,中共中央進駐延安。1937年9月,根據國共兩黨的協議,中共中央將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改建為陝甘寧邊區政府。它是一個邊區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國民政府行政院的一個直轄行政區域。1939年12月國民黨胡宗南率兵進攻陝甘寧邊區。1947年3月,由甘肅省政府主席兼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所策劃,並經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同意並授權,之後命令胡宗南調集39個旅、23萬多人的部隊進攻陝甘寧邊區。1947年3月19日,毛澤東等率領共產黨中央機關和部隊,撤離延安。從3月-8月,共產黨軍隊對國民黨軍發動多次突襲性戰役,其後國民黨軍退出陝甘寧地區。1948年3月28日,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東渡黃河,遷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陝甘寧邊區建制依舊存在,但已被蔣介石政府認定為非法。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陝甘寧邊區的建置撤消,政府解散。
1939年1月陝甘寧邊區參議會選出誰為邊區政府主席
1941年11月6—21日,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第二屆第一次會議在延安舉行。到會議員219人,其中共產黨員123人,民主黨派25人,無黨派人士61人。毛澤東在開幕會上和閉幕會上發表演說,著重說明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政策,批評一部分共產黨員不善於同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的狹隘的關門主義或宗派主義的錯誤思想和作風。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只有對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的義務,而無排斥別人、壟斷一切的權利。主觀主義和關門主義不打破,革命將不能成功。大會聽取了邊區政府工作報告和參議會常駐地的工作報告,通過了《陝甘寧邊區政府施政綱領》和《陝甘寧邊區政府保障人權財權條例》、《陝甘寧邊區土地租佃條例》、《陝甘寧邊區處理債務條例》、《陝甘寧邊區婚姻條例》、《陝甘寧邊區戰時動員壯丁與牲口條例》、《陝甘寧邊區各級參議會選舉條例》等。大會審查了邊區政府3年來的財政收支,通過了1942年度總概算書,並責成邊區政府實行精兵簡政政策,開源節流。大會最後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高崗為邊區參議會議長,謝覺哉、安文欽為副議長,林伯渠等18人為邊區政府委員;林伯渠、李鼎銘為邊區政府正副主席。還選出了高等法院院長和9名常駐議員。
陝甘寧邊區的轄區
邊區範圍邊區東靠黃河,北起長城,西接六盤山脈,南臨涇水,南北長近500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轄有延安、綏德、三邊、關中和隴東5個分區,20餘縣,約150萬人,面積近13萬平方公里。1937年10月12日,根據國民政府行政院第333次會議,規劃陝西省之延安(膚施)、安塞、保安(志丹)、安定(子長)、延長、延川、旬邑、淳化、定邊、靖邊、甘泉、富縣、米脂、綏德、佳縣、清澗、吳堡,甘肅省之慶陽、合水、環縣、鎮原、寧縣、正寧等23縣,以及寧夏省之花馬池(鹽池縣)及神(木)府(谷)區、關中區部分地區,歸陝甘寧邊區政府直接管轄,併為八路軍的募補區。
陝甘寧邊區指的是陝西的什麼地方?
陝甘寧邊區是1937年至1949年之間,在中華民國內的一個行政區域,包括陝西北部,甘肅和寧夏的東部,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據地,抗戰時期是國民政府行政院的直轄行政區,解放戰爭開始後被蔣介石政府宣佈為非法叛亂區域。1935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到達陝北後,建立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使陝北成為革命的中心根據地。1937年9月6日,根據國共兩黨關於國共合作的協議,中國共產黨將陝甘蘇區改名為陝甘寧邊區,併成立了邊區政府,林伯渠任主席,張國燾任副主席。轄23個縣,人口約150萬,首府延安。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是敵後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和敵後抗日根據
為什麼叫陝甘寧邊區?邊區是什麼意思??
陝甘寧邊區
原為陝甘革命根據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率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擴大為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的中心根據地。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改稱陝甘寧邊區,原陝甘寧工農政府,改稱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林伯渠傷主席。轄23個縣,西起甘肅固原(今屬寧夏)、寧夏豫旺堡,東至黃河;北起陝西北部的府谷、橫山,南至陝西中部了淳化、旬邑。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50多萬。首府延安。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後,邊區成立了八路軍留守處,後改為陝甘寧留守兵團,擔負保衛邊區的任務。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所在地,是八路軍、新四軍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總後方,是全國人民抗戰力量的指導中心。邊區軍民執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施行了政治、經濟、文化的各項政策,並戰勝了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打退了日軍的數次進攻,使邊區成為全國抗戰與民主的模範,敵後各抗日根據地的楷模。
邊區是我國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政權在幾個省連接的邊緣地帶建立的根據地,如陝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