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協調的意思?
對財政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國家為主體,為了實現國家職能的需要,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國家與各有關方面之間的分配關係。財政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部分。在中國,對財政這一範疇有不同的認識:一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由國家分配價值所產生的分配關係,這種價值分配,在國家產生前屬於生產領域的財務分配,在國家產生後屬於國家財政分配;第二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為了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對剩餘產品進行分配而產生的分配關係,它不是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而是隨著剩餘產品的產生而產生的;第三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為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會集中化的分配關係。 在當今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政概念當然有所延伸和發展。如果簡略地概括財政的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從實際工作來看,財政是指國家(或政府)的一個經濟部門,即財政部門,它是國家(或政府)的一個綜合性部門,通過其收支活動籌集和供給經費和資金,保證實現國家(或政府)的職能。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範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範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動,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經濟穩定和發展的目標;也可以理解為,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活動,但這裡的“分配”應理解為廣義的分配,既包括生產要素的分配,也包括個人收入的分配。 應當指出,簡略的定義,並非科學的研究方法,難免有以篇概全之弊。還應指出,說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的收支活動,是就財政一般而言。但任何社會和國家的財政活動,都體現政府與其他經濟主體以及各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關係,而這種利益關係在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國家則具有不同的性質,這是不同社會和不同國家的財政的特殊性。完整的財政概念,應是財政一般和財政特殊的統一。 財政是一種國家或政府的經濟行為 財政是一種經濟行為或經濟現象,這種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主體是國家或政府。從起源上考察,財政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人類社會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出現私有財產,社會分裂為階級才產生了國家。國家一旦產生,就必須從社會分配中佔有一部分國民收入來維持國家機構的存在並保證實現其職能,於是才產生財政這種特殊的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馬克思、恩格斯對財政與國家的關係都有明確的論證:“為了維持這種公共權力,就需要公民繳納費用——捐稅……隨著文明時代的向前進展,甚至捐稅也不夠了,國家就發行期票,借債,即發行公債”——<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195頁。“賦稅是政府機器的經濟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32頁。被恩格斯譽為創建了財政學的亞當·斯密所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其中專門論述財政問題的第五篇冠之以“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的標題,另一本被譽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約翰·穆勒所著〈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其中專門論述財政問題的第五篇的標題是“政府的影響”。財政首先是作為經濟範疇加以研究的,所以財政學是一門經濟學科,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但是,經濟與政治本來就是不可分的,而財政這種經濟行為或經濟現象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與政治的關係更為緊密,其主要原因就在於財政是一種國家(或政府)的經濟行為,財政學則是一門名副其實的政治經濟學。綜觀當今西方國家的財政學,也都是十分重視財政與國家或政府的關係,甚至將財政學等同於“政府經濟學”或“公共部門經濟學”,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將政府經濟活動視為與市場經濟相對應的一個特殊的經濟領域加強研究力度,特別是從政治角度研究政府經濟活動的特殊規律性,從而協調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 財政是政府......
簡述在管理學中協調的含義及作用
協調,就是調整事物間的相互關係,使之配合得當。 協調作為一種管理職能,就是調整管理組織中各部 門、各環節的相互關係,使之配合得當。
在管理活動中,包括兩方面的協調:
1、組織內部的協調,如組織內各部門及各成員之間,組織 活動的各個方面的協調。
2、組織與外部環境協調,如組織與其他組織之間,組織與外部的政治、經濟、技術、客戶等之間的協調。
在管理過程中,協調與領導工作密切相聯。
協調的作用在於:
1、消除管理系統中諸要素之間以及管理過程,各階段或各環節之間的矛盾或不和諧現象,使組織的各個部門、個人之間的努力統一。
2、到組織的總計劃和總目標上 使整體平衡,使各局部步調一致,以有利於總體優勢的發揮。
公共財政的基本含義是什麼?
公共財政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主要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進行的政府收支活動模式或財政運行機制模式,是國家以社會和經濟管理者的身份參與社會分配,並將收入用於政府的公共活動支出,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以充分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秩序,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公共財政福基本功能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法制規範和宏觀調控。
財政分權理論的含義
(一)財政分權的常見理解:(1)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稅收權利和支出責任範圍,並允許地方政府自主決定其預算支出規模和結構,以此使公眾滿意政府提供的社會服務,使最基層的公眾自由的選擇他們所需要的政府類型並積極參與社會管理。(2)財政分權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問財政分工的方式,並認為財政分權是釋放財政壓力的體制變革,財政分工(或分權)方式可以分為立憲性一致同意型財政分工方式和行政性一致同意型財政分工方式。前者的基本特徵是:民主體制下的效率性,體現經濟性、地方政府優先性、民主性,即老百姓說了算。後者的基本特徵是:財政行為的策略性、活動的非規範性、分工的行政性,認為中國的分權屬於後者。(3)財政聯邦主義,即分權的財政體制,特指地方政府有相對獨立的立法權與司法權,如稅收立法權等。按地方政府權力的大小,分權類型有三種類型:不伴隨權力下放的行政代理、權力分散化的聯邦制、完全的分權化,並認為我國的分權類型複雜,屬於“市場維持的聯邦主義”。(二)財政分權的含義。財政分權是建立在政府職能或事權基礎上、符合經濟效率與公平、體現民主精神采取民主方式並有法律保障、各級政府有相對獨立的財政收入與支出範圍、處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及各政府間關係等的一種財政體制。其關鍵特徵:(1)財政職能性與收支相對獨立性。即政府職能明確。職能在政府問劃分也明確。相應各級政府的收入與支出範圍明確。(2)效率性與最優化。即事權與財權相統一,體現經濟學中的成本與收益原則、追求最大化目標,各級政府使用居民的稅收為全體居民提供最合意的公共產品,包括最優稅收稅率與結構、最優支出規模結構等。(3)民主性與公平性,體現“政府是一個為民辦事的組織”的思想,既要保證各經濟微觀主體的利益與自由,使得各微觀主體的偏好得以顯示,又要通過民主的方式協調各主體之間的利益矛盾,要為居民參與財政活動提供公開透明的信息與渠道;保證中央政府不能隨意侵佔干預地方政府利益。地方政府不是或不完全是中央政府的代理機構,而是具有獨立權利的組織或行為主體。(4)規範性與法律性,各級政府的關係、職能與行為是較規範的,有法律作為依據與保證,有較強的穩定性與可預測性。(5)激勵相容性,分權體制既要保證地方政府利益與中央政府利益的協調,又要保證各級政府官員、職員的個人利益與地方居民利益的協調統一。
準編上寫財政負擔意思
財政:也就是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 財政赤字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所以稱為財政赤字。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
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指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制預算時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盈餘。理論上說,財政收支平衡是財政的最佳情況,在現實中就是財政收支相抵或略有節餘。但是,在現實中,國家經常需要大量的財富解決大批的問題,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這是現在財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個原因。不過,這也反映出財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內,可以刺激經濟增長。當居民消費不足的情況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資,以拉動經濟的增長,但是這決不是長久之計。
瞭解會計常識的人知道,這種差額在進行會計處理時,需用紅字書寫,這也正是“赤字”的由來。赤字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有意安排,被稱為“赤字財政”或“赤字預算”,它屬於財政政策的一種;另一種情況,即預算並沒有設計赤字,但執行到最後卻出現了赤字,也就是“財政赤字”或“預算赤字”。
一國之所以會出現財政赤字,有許多原因。有的是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而降低稅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則因為政府管理不當,引起大量的逃稅或過分浪費。當一個國家財政赤字累積過高時,就好像一間公司揹負的債務過多一樣,對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對於該國貨幣亦屬長期的利空,且日後為了要解決財政赤字只有靠減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稅收,這兩項措施,對於經濟或社會的穩定都有不良的影響。一國財政赤字若加大,該國貨幣會下跌,反之,若財政赤字縮小,表示該國經濟良好,該國貨幣會上揚。
在美國,財政部一般在每月的第17個政府工作日會公佈上個月聯邦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美國政府一向以財政赤字而聞名,前總統克林頓時代赤字轉為贏餘,但小布什上臺後,適逢經濟衰退,又對外連續用兵,導致再次出現高額赤字。
財政赤字的大小對於判斷財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是至關重要的。財政政策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之一,而財政赤字則是衡量財政政策狀況的重要指標。因此,正確衡量財政赤字對於制定財政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非常遺憾的是,對於如何正確衡量財政赤字,經濟學家並沒有達成共識。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目前通常意義上的財政赤字並不是財政政策狀況的一個好指標。這就是說,他們認為按照目前公認的方法衡量的財政赤字既不能準確地衡量財政政策對目前經濟的影響,又不能準確地衡量給後代納稅人造成的負擔。 各因素對財政赤字的影響 一、通貨膨脹、利率對財政赤字的影響
當研究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時,最重要的理論問題是通貨膨脹起什麼作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應該按實際值而不是名義值衡量財政赤字和公債,所衡量的赤字應該等於公債實際值的變動,而不是公債名義值的變動。
將公債的名義值調整為實際值公式:
如果D是公債餘額的名義值,P代表價格水平,那麼實際公債餘額就是D/P。將財政赤字的名名義值調整為實際值相對複雜。因為實際的財政赤字(RDEF)等於實際公債餘額每年的變化值,因此,
RDEF=D(D/P)/Dt=(DD/Dt)/P-[(DP/Dt)/P](D/P)
由上述數學表達式可見,實際赤字就是經過價格調整的名義赤字減去通貨膨脹率乘實際公債餘額。等式右邊的第二項[(DP/Dt)/P](D/P)代表了以前國家債務的貶值額,通貨膨脹使政府(債務人)需要償還的債務減輕了。......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什麼意思
積極的鬆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適度放鬆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鬆”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鬆”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經濟形勢: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和CPI回落、房價穩中趨升。
政策微調: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基準利率,允許存款利率上浮到10%,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試行。
根據我國現有情況我認為:總體是雙鬆,但貨幣政策放鬆必須是步伐緩慢,可以通過在放收結合中達到適當放鬆。財政政策則需要放鬆。
1.GDP增速從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2012年經濟增加的速度繼續趨降。經濟增長減緩,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主要為失業及由失業導致的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通過放鬆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達到提振經濟,解決就業,穩定職工收入,穩定社會的目的。放鬆的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下降,企業經營成本下降,利潤率上升,刺激經濟增長,但放鬆貨幣政策引起信貸規模的一定增長,一是解決企業的資金鍊問題,在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體GDP創造者的當今,可能效果不會明顯;二是在高準備率的環境下,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工具的創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繞過貨幣政策的做法,貨幣政策實際效果已打折扣。且現在房價這個社會問題還需要持續調控,一旦放鬆貨幣政策CPI會立即反彈,房價調控失效,需要適度放鬆,謹慎使用。
2.地方財政債券的發行等鬆的財政政策的實施,擠佔了貨幣流動性的釋放,擴大了投資但減少了消費。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適度放鬆貨幣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場利率水平保持穩定,在CPI不穩定的情況下,存貸款利率不宜作大的鬆動,否則會使今年的調控(特別是對房價調控)付之東流。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財政政策中,協調功能適用於哪些方面,能舉例說明下嗎?具體是怎麼協調的。謝謝
財政實現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主要包括:①通過財政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調整,調節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紶置;②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搞好政府部門內部的資源配置,滿足各種社會公共需要,保證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穩定;③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調節非政府部門的資源配置,特別是按照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規劃,引導非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向,鼓勵和支持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建設;④通過財政體制的確立和調整,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既要儘量滿足地方發展經濟的資金需求,更要保證中央為進行宏觀調控所必須掌握的財力,使資源的總體配置與區域配置相互銜接與協調。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是什麼意思
積極的鬆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適度放鬆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鬆”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鬆”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經濟形勢: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和CPI回落、房價穩中趨升。
政策微調: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基準利率,允許存款利率上浮到10%,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試行。
根據我國現有情況我認為:總體是雙鬆,但貨幣政策放鬆必須是步伐緩慢,可以通過在放收結合中達到適當放鬆。財政政策則需要放鬆。
1.GDP增速從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2012年經濟增加的速度繼續趨降。經濟增長減緩,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主要為失業及由失業導致的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通過放鬆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達到提振經濟,解決就業,穩定職工收入,穩定社會的目的。放鬆的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下降,企業經營成本下降,利潤率上升,刺激經濟增長,但放鬆貨幣政策引起信貸規模的一定增長,一是解決企業的資金鍊問題,在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體GDP創造者的當今,可能效果不會明顯;二是在高準備率的環境下,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工具的創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繞過貨幣政策的做法,貨幣政策實際效果已打折扣。且現在房價這個社會問題還需要持續調控,一旦放鬆貨幣政策CPI會立即反彈,房價調控失效,需要適度放鬆,謹慎使用。
2.地方財政債券的發行等鬆的財政政策的實施,擠佔了貨幣流動性的釋放,擴大了投資但減少了消費。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適度放鬆貨幣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場利率水平保持穩定,在CPI不穩定的情況下,存貸款利率不宜作大的鬆動,否則會使今年的調控(特別是對房價調控)付之東流。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