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的詞性是什麼意思?
附庸的庸什麼意思
附庸:(形)平凡;不高明。
ps:
庸
①(形)平凡;不高明:~才|~醫|~凡|附~|昏~|平~。
②(形)(動)用(用於否定式):無~細述|無~諱言|無~贅述。
③(形)(助)疑問詞;表示反問;豈:~有濟乎|~可棄乎?
請問有“趨勢附庸”這個詞嗎?
沒有聽說過,可能是趨炎附勢的意思吧
庸字用音序查字法,應先查( )在查什麼?可以組詞()()在附庸一詞中他的意思是()?
庸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寫字母Y,再查音節yōng,可以組詞平庸,中庸,在附庸一詞中他的意思是主要使用在生產勞動上的被奴役者。
附庸風雅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附庸風雅 [fù yōng fēng yǎ] 貶義詞
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出處:清·吳趼人《情變》:“那班鹽商明明是鹹醃貨色;卻偏要附庸風雅;在揚州蓋造了不少花園。”
例句:他本不懂什麼藝術,卻偏要花大錢買藝術品,只不過是~罷了。
付庸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麼
“付庸”是錯別字,“附庸”之誤。
《釋附庸》
《左傳》定公四年記載魯國初封的情形說:“分之上田倍敦,祝宗卜史……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皞之虛”。土田倍敦,在《魯頌·邲宮》作“土田附庸”,《召伯虎》則作“僕庸土田”。孫詒讓、王國維認為陪敦即附庸,亦即僕庸,因倍、附、僕古音相同,故可通用,敦殆即庸字之誤。但是附庸究竟是什麼呢?他們卻沒有解釋。《孟子·萬章下》篇說: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禮記·王制》與《孟子》所說略同。這樣應以“附庸”一詞為正,陪、僕都是假借字。庸為城郭外牆,“附庸”就是城牆外圍從事農業耕作的勞動者。《孟子》與《王制》顯然係指國家,附庸國家的人民也自然是附庸人民了。
自上古以來,今山東至河南的東南部,曾經散居著許多氏族部落。按照“興滅國,繼絕世”的習慣制度,它們雖然歷經改朝換代,換了幾個新的統治者,但仍舊被保留下一小塊土地,奉祀他們的祖先。例如,春秋時期山東境內還有黃帝、堯、舜及夏禹的後人,如姒姓、己姓、曹姓、仕姓、風姓等等。它們不但有一小塊地方,而且仍舊在父家長或氏族長領導下,過著聚族而居的生活。由於地方大小,人口不多,不能上達於天子,而只能依附於某一諸侯。如果以“附庸”為正,那麼它們所在就是都城不太遠的地方。這樣的氏族、國家,大概就是孟子所謂“附庸”了上引《左傳》“因商奄之民”云云,必定是原來居住在曲阜的土著人民,被征服以後,除了那不甘心做順民而逃亡者外,就只好做附庸了。由於他們原有的社會組織尚未破壞,人們還有一定的自由,所以他們不是奴隸。
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卷五《爵姓存滅表》註明為“附庸”者,有邾、小邾、蕭、鄣、顓臾、牟、鄟、極等。但是鄣,姜姓;極,姬姓。他們與齊、魯同姓,不知何故也列為附庸。邾在春秋時期雖是附庸,但是它在齊國的支持下,國力相當強大,分為小邾、大邾兩部分,屢與魯國作戰,打敗魯國,與天子和諸侯都有往來,為什麼也是附庸呢?這說明,即使原是附庸,大國諸侯對它的統治並不嚴格,所以仍有恢復獨立的機會。
關於附庸的社會和歷史,我們至今所知很少。《論語·季氏》篇記載季氏將伐顓臾。孔子的學生冉有為季氏宰,因此向孔子徵求意見。孔子說: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固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子路)與求(冉有)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肖牆之內也。
這段話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對附庸進一步的瞭解:
(1)魯國初封時,其生產力還很低下,因此貧富比較平均,社會也比較安定。
(2)對於周圍的氏族、鄰國,征服以後,並未消滅,而只作為“附庸”,所以說“修文德以來之”。來是招徠歸附的意思,並不是強制性的。所以孔子認為,在他們歸附之後就應該好好地招撫它們,和平相處。
(3)顓臾是魯的附庸,它的地方就在曲阜附近,所謂“邦內”,和季孫氏的費邑相鄰。正因如此,季孫氏強大之後,就想把它併為己有。孔子預見到三家的陪臣已很猖狂,行將發生叛亂,所以說“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肖牆之內”。因此,“附庸”被解釋為“負郭之田”,住著從事農業的依附農民,是有理由的。
以上是說附庸在周初與分封諸侯同時出現的。周宣王時,繼續舉行分封和附庸制度。例如《大雅·崧高》記載分封申侯於謝(今河南南陽市)時說:因是謝人,以作爾庸。
以《左傳》定公四......
附庸風雅同義詞
見風使舵 [jiàn fēng shǐ duò]
生詞本
基本釋義
看風向轉發動舵柄。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貶義
出 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別事見風使舵;再作道理。
關於貶義詞的詞語
心猿意馬、認賊作父、東窗事發
非言非語、蠅營狗狗、有始無終
三心二意、為非作歹、胡言亂語
為虎作倀、小肚雞腸、鼠目寸光
碌碌無為、心懷叵測、跳樑小醜
惹是生非、弄巧成拙、成事不足
道貌岸然、心懷鬼胎、笑裡藏刀
強詞奪無恥 卑鄙無恥 不以為恥 臭名遠揚 倒行逆施 寡廉鮮恥 鬼蜮伎倆 厚顏無恥 奴顏媚骨 奴額婢膝 拍馬屁 奇恥大辱 全無心肝 曲意逢迎 認賊為子 認賊作父 聲名狼藉 恬不知恥 無恥之尤 威信掃地 向火乞兒 行同狗彘 搖尾乞伶 搖尾求食 蠅營狗苟 以怨報德 做小伏低
下流 不堪入耳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惹草拈花 俗不可耐 淫辭穢語
淫蕩 荒淫無恥 荒淫無度 搔頭弄姿 聲色狗馬 聲色犬馬 水性楊花
墮落 貂裘換酒 斯文掃地 蛻化變質 誤入歧途
陷害 暗箭傷人 嫁禍於人 落井下石 青蠅點素 求全之毀 深文周納 投石下井
造事 無中生有 無事生非 招是惹非
鑽營 長袖善舞 抗塵走俗 投機取巧 鑽頭覓縫
搶劫 明火執仗 巧取豪奪 鵲巢鳩居 殺人越貸 無惡不作
敲詐 敲詐勒索 敲門磚 敲骨吸髓
勾結 臭味相投 朋比為奸 裙帶關係 同流合汙 同惡
相求 同惡相濟 一唱一和 一丘之貉 一鼻孔出氣 引繩批根 招降納叛
挑撥 調嘴弄舌 挑撥離間
幫凶 為虎傅翼 為虎作倀 助桀為虐
忘義 得魚忘筌 恩將仇報 反面無情 辜恩背義 孤恩負德 過河拆橋 鳥盡弓藏 棄舊憐新 六親不認 卸磨殺驢
庸俗 鄙吝復萌 酒色財氣 幸災樂禍
庸碌 瓦釜雷鳴 行屍走肉 衣架飯囊 以貌取人 庸言庸行 碌碌無能 碌碌無為 碌碌無奇 遊戲人間 冢中枯骨 紙醉金迷 蹉跎日月 醉生夢死 裙屐少年
諂媚 攀龍附鳳 趨炎附勢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吮癰舐痔 偷合苟容 投其所好 依附 如蟻附羶 身不由己 倚門傍戶
奸滑 藏頭露尾 刁鑽古怪 腹有鱗甲 腳踏兩隻船 狡兔三窟 老奸巨猾 三頭二面 殺妻求將 舞文弄法 笑裡藏刀 心懷叵測 興妖作怪 胸中鱗甲 陰陽怪氣 鷹視狼步 髒心爛肺 鑽天打洞 嘴甜心苦
圓滑 八面玲瓏 八面見光 不夷不惠 好好先生 和光同塵 鑑貌辨色 見風使舵 看風使舵 巧言如簧 巧言偏辭 隨風轉舵 隨俗沉浮 外方內圓
詭計 明爭暗鬥 撒嬌撤痴 上樓去梯 心術不正 移天易日 陰謀詭計 用盡心機 造謠生事 造謠惑眾 賊喊捉賊 遮人耳目 裝神弄鬼 做神做鬼 害人 害人不淺 謀財害命 血口噴人 無所不為 以鄰為壑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造謠中傷
營私 徇私舞弊 營私舞弊
凶殘 暴戾恣睢 慘無人道 豺狼成性 趕盡殺絕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滅絕人性 忍心害理 如狼牧羊 如狼似虎 殺人不眨眼 殺人如麻 喪盡天良 喪心病狂 嗜殺成性 率獸食人 天理難容 荼毒生靈 無所不用其極 削木為吏 鷹擊毛摯 魚肉百姓 置之死地而後快
凶惡 狗仗人勢 橫眉豎眼 虎視眈眈 怙惡不悛 禍國殃民 青面獠牙 窮凶極惡 殺氣騰騰 鼠牙雀角 人心惟危 一蛇兩頭 凶神惡煞
陰險 包藏禍心 詭計多端 借刀殺人 居心叵測 人面獸心 殺人不見血 蛇蠍為心 為鬼為蜮
罪惡 十惡不赦 死有餘辜 圖財害命 為富不仁 五毒懼全 血債累累 尋花問柳 作奸犯科 作惡多端 作威作福 罪該萬死 罪惡滔天 罪大惡極 罪孽深重 罪不容誅 罪惡昭彰 擢髮難數
叛逆 大逆不道 離經叛道
虛偽 出爾反爾 附庸風雅 幹名採譽 苟合取容 故作高深 好戴高帽 好大喜功 假仁假義 明知故問 沐猴而冠 巧言令色 仁義道德 閃爍其辭 酸文假醋 退有後言 虛情假意 雨後送傘
欺騙 別有用心 爾虞我詐 粉飾太平 佛口蛇心 鉤......
深度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我聽說了一個詞,叫深度。
這個詞被廣泛使用,甚至一個無甚文化的人也可以信口一說“XX沒深度”。
印象中,馮小剛對這個詞很有腹誹。有人(好像是街頭採訪吧,還是什麼個別觀眾)說他的電影沒有深度(那個時候《天下無賊》正火爆銀屏)。馮導的暴脾氣好像上來了,就差罵人了。“天天把‘深度’掛在嘴邊的人,壓根就不懂什麼叫深度。我的電影你們看懂了,哈哈一笑,就說我沒深度。《2046》你們沒怎麼看懂,害怕別人說自己思想沒水準、智商有問題,就一塊附庸風雅地說那個電影有深度......(我想抽你們Y的)”聽了這話,我深有同感啊,馮導的那幾部電影多好看啊,並且絕對是有思想內涵的!馮導的這番話我覺得非常中肯。
還有,北京5有一檔節目叫“首都經濟報道”,近年來改版後成了一檔無所不涉及的生活新聞類節目。對於該節目的看法,採訪了路人若干。有幾個人說“這個節目還行,就是缺少深度”。聽了這話我都想抽他們。那個節目多好啊!貼近百姓生活,給予我們以新鮮諮詢。一檔生活新聞節目,你想讓他怎麼樣才算有深度,天天給你講社會·人文的大道理?!給你請個XX的院士給你瞎白話一套?!
還有呼聲很高的《瘋狂的石頭》,有人說那個電影沒有深度......那個電影折射了社會百態,反映了帶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人民生活狀態,許多情形我們似曾相識,並且電影內容充實、故事銜接緊密、搞笑元素甚多,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你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深度?!
翻來覆去,我也沒弄明白“深度”到底是個什麼玩意!深度彷彿像春秋時期諸侯拿來找茬的“王道”(指責對方違反王道,於是算師出有名,到底王道是什麼?——是上古先王之道。但那又是什麼!?誰知道)一詞。但是我看到了不少人的虛偽、盲從等不太好的品質。
虛偽:為什麼說他們虛偽,為了顯示自己有鑑賞力,隨便給個頭銜“有深度”“沒深度”。
盲從:聽大多數人說這個詞,覺得這個詞不錯,還沒搞明白怎麼回事就瞎說。
這種人你要問他到底怎麼個“有深度”“沒深度”,恐怕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文章引用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