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羅主義的實質?
門羅主義是什麼?
在1820年的總統選舉中,詹姆斯·門羅輕鬆地得以第二次任職。這一次聯邦黨人沒有提出候選人,而共和黨中也不存在真正反對門羅的人。美國當時實際上是一個黨的國家,對門羅很有利。他宣稱:“事實表明,沒有黨爭存在,我們的政府也能繼續和繁榮,我一直認為政黨的存在是這個國家的禍根。”他這次的競選夥伴是丹尼爾·湯普金斯。?
12月份的投票結果是:門羅得到232張選票中的231張,骸有的一張持異議者是前參議員
、新漢普什爾州長威廉·盧普默,他投了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一票。亞當斯被這意想不到的一票弄得非常窘迫。而據說盧普默也並非反對門羅,只是認為以全票當選總統的榮譽應當為華盛頓保留。?
按照規定,門羅連任的就職典禮應於1821年3月4日舉行,因正值星期天,又逢大雪,故改在3月5日舉行。在就職演說中,門羅談到:在這個偉大的國家中,只有一種制度,這就是人民的制度,人民的權力通過代表原則的特別可喜的改進,在絲毫無損於人民統治權的情況下,移交給他們自己創設的機構,移交給他們自己推選出來的代表,以使自由、開明和高效率的政府能擁有為實現其全部目標所必需的充分權力。整個體制都是經過選舉產生的,人民掌握全部統治權,每一部門的每一個官員的權力都是來自人民,都得為自己的行為向人民負責。?
門羅的第二任期,相對來說比較平穩,但是並不輕鬆。隨著美國版圖的擴張、國力的增強,門羅制定了新的拉丁美洲政策,向歐洲列強對拉丁美洲的威脅提出了挑戰。?
威脅首先來自俄國。1822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悍然宣佈:自白令海峽到北緯51度的太平洋沿岸陸地屬於俄國,並規定所有外國漁船不得在其100海里以內水域作業。沙皇的要求深深地打進了俄勒岡領土。門羅指示亞當斯照會俄國大使,美國不承認俄國的無理要求,表明了“美洲大陸再也不是哪一個新式歐洲殖民主義團體的獵場”的態度。亞當斯的照會對俄國來講無疑是最後通牒,它陳述了美國將反對任何歐洲人干涉美洲事務。這個思想後來成為門羅主義的基本原則之一。1824年4月俄美簽訂條約,俄國放棄了所提的要求。?
更大的威脅來自歐洲的“神聖同盟”和英國。19世紀20年代,拉丁美洲地區掀起了民族獨立的革命風暴,日暮途窮的西班牙帝國已無法控制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墨西哥、祕魯、委內瑞拉、阿根廷相繼獨立。俄、奧、法、普企圖恢復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統治,組成“神聖同盟”干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革命運動。英國由於在新獨立的國家存在著巨大的商業利益,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英國對“神聖同盟”企圖干涉拉丁美洲革命持反對態度,並企圖進一步對拉丁美洲進行經濟滲透。?
英國為了自己的利益,邀請美國發表一項聯合聲明,門羅同前總統傑斐遜和麥迪遜商議,都贊同與英國聯合採取行動,反對“神聖同盟”對美洲的干涉。具有豐富外交經驗的國務卿亞當斯看破了英國在拉丁美洲地區經濟滲透的意圖,不同意與英國聯合行動。亞當斯只主張由美國單獨發佈一項宣言,抗議“神聖同盟”的干涉,從而在政治上維護拉丁美洲新獨立國家的安全,同時也防禦歐洲列強對美國的侵略,這在當時是比較有遠見的。門羅總統立即改變與英聯合行動的打算,並採納了亞當斯的主張及建議。1823年12月2日,門羅正式向國會遞送了一份關於美國反對任何歐洲殖民勢力干涉美洲大陸的政策諮文,這就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門羅宣言”。?
門羅宣言詳述了美國對於歐洲列強幹涉美洲事務的立場和態度,並申述如下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在已經獲得,並維持自由獨立情況下的美洲大陸各國,今後不得被任何歐洲列強當做將來的殖民對象”;第二,“同盟各國的政治制度,與......
美國孤立主義和門羅主義的提出及其實質
美國孤立主義和門羅主義的提出及其實質,主要有以下內容:
美國孤立主義最早是在1796年由華盛頓在他的告別演說中確立的。他強調:“我們處理外國事務的最重要原則,就在與它們發展商務關係時,儘量避免與它們發生政治聯繫。歐洲有一套基本利益,這些利益對於我們毫無或極少關係。歐洲經常發生爭執,其原因基本上與我們毫不相干。因此,如果我們捲入歐洲事務,與他們的政治興衰人為地聯繫在一起,或與他們友好而結成同盟,或與他們敵對而發生衝突,都是不明智的。”至此,孤立主義作為一項外交政策在美國確立下來,並在隨後的一百五十多年間一直壟斷著美國的外交政策。
隨著自身力量的增強,美國在1823年推出了拒絕歐洲列強幹預美洲事務,從而將拉丁美洲劃入自己勢力範圍的門羅主義,以及在1898年挑起美西戰爭,打敗西班牙,佔領波多黎各,吞併菲律賓,並進而在20世紀初組建白色大艦隊,推行"胡蘿蔔加大棒"的外交政策,但是,所有的這一切都基本上是在"我們是為自己行動,不是為別人行動"的孤立主義原則基礎上單方面實施的。
美國孤立主義和門羅主義的實質,其實,孤立主義戰略下的美國不是“閉關鎖國”,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不願輕易捲入歐洲強國的紛爭。在孤立主義戰略的主導下,美國“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增加國家實力,擴張“勢力範圍”,朝著世界強國邁進。
什麼是門羅主義與杜魯門主義
門羅主義:1)要求歐洲國家不在西半球殖民。這一原則不僅表示反對西歐國家對拉美的擴張,也反對俄國在北美西海岸分擴張;(2)要求歐洲不干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條;(3)保證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門羅主義在當時未產生多少影響,因為英國飢拉美的影響要大大超過美國。19世紀40年代以後,美國又重新提起門羅主義。
杜魯門主義實質: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以杜魯門主義為起點,美國在經濟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在軍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門羅主義的含義
拉丁美洲國家正在進行獨立的時候,美國已經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勢力範圍。1822~1823年,當歐洲“神聖同盟”企圖干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時,美國積極推行起‘美洲事務是美洲人事務’的政策。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向國會提出諮文,宣稱:“今後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他又稱,美國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幹預美洲的事務。這項諮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宣言”。它包含的原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主義”。門羅主義的含義主要有三個:(1)要求歐洲國家不在西半球殖民。這一原則不僅表示反對西歐國家對拉美的擴張,也反對俄國在北美西海岸的擴張;(2)要求歐洲不干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務;(3)保證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門羅主義在當時未產生多少影響,因為英國在拉美的影響要大大超過美國。19世紀40年代以後,美國又重新提起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是什麼? 30分
門羅主義(Monroe D頂ctrine)發表於1823年,表明美利堅合眾國當時的觀點,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而對於歐洲各國之間的爭端,或各國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戰事,美國保持中立。相關戰事若發生於美洲,美國將視為具敵意之行為。
此觀點由詹姆斯·門羅總統發表於第七次對國會演說的國情諮文中。演說開頭遲疑,而後轉為充滿熱情。這是美國涉外事務之轉折點。
此學說初由約翰·昆西·亞當斯等諸人構思而成,以宣佈美利堅合眾國在道義上反對殖民主義;後經多方重新詮釋為種種廣義之說法;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即以之作為行使美式殖民主義之許可(以門羅主義之羅斯福推論(Roosevelt Corollary)而知名)。
什麼是門羅主義 什麼是沙文主義
此觀點由詹姆斯·門羅總統發表於第七次對國會演說的國情諮文中。演說開頭遲疑,而後轉為充滿熱情。這是美國涉外事務之轉折點。 此學說初由約翰·昆西·亞當斯等諸人構思而成,以宣佈美利堅合眾國在道義上反對殖民主義;後經多方重新詮釋為種種廣義之說法;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即以之作為行使美式殖民主義之許可(以門羅主義之羅斯福推論(Roosevelt Corollary)而知名)。 編輯本段含義 拉丁美洲國家正在進行獨立的時候,美國已經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勢力範圍。1822~1823年,當歐洲“神聖同盟”企圖干涉拉丁美洲的獨立 中南美洲各國的獨立年運動時,美國積極推行起‘美洲事務是美洲人事務’的政策。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向國會提出諮文,宣稱:“今後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他又稱,美國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幹預美洲的事務。這項諮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宣言”。它包含的原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主義”。門羅主義的含義主要有三個:(1)要求歐洲國家不在西半球殖民。這一原則不僅表示反對西歐國家對拉美的擴張,也反對俄國在北美西海岸分擴張;(2)要求歐洲不干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條;(3)保證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門羅主義在當時未產生多少影響,因為英國在拉美的影響要大大超過美國。19世紀40年代以後,美國又重新提起門羅主義。 編輯本段背景 門羅主義形成的近因,是俄國要求攫取北美大陸西北沿岸地區,以及中南美洲國 門羅主義家爭取獨立的鬥爭。西班牙帝國在新大陸上的勢力,隨著拿破崙戰爭於1815年結束而瓦解。1815年至1820年間,何塞·德·聖馬丁引領阿根廷、智利、與祕魯走向獨立;而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的西蒙·玻利瓦爾領導則領導自己的國家走出殖民主義。這些新成立的共和國期望獲得美國承認,而美國國內許多人也 認可這種想法。 但詹姆斯·門羅總統與其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不願在勝負未卜下冒國際戰爭之險。有人認為,就其作為看來,在歐洲列強未插手干涉的情況下,美國政府會讓西班牙與各個起事的殖民地自己分出你死我活;另有人堅稱,由政府承認這些戰爭並保持中立的態度看來,兩人在法理上已然承認這些新國家。後面這項說法,因美國當時將海軍艦艇售予這些起事的殖民地而獲支持。 英國則在維護君主制度與渴求新市場之間意見分歧。對英國而言,一整個南美洲是個比美國更大的市場。當法俄兩國提議與大英帝國共同協助西班牙收回其位於新大陸的殖民地時,遭英國峻拒。 美國當時正與西班牙就亞當斯─歐尼斯條約進行交涉。條約生效後,門羅政府開始擴大承認這些位於拉丁美洲的新共和國。阿根廷、智利、祕魯、與哥倫比亞於1822年皆獲美國承認。 1823年,法國請求西班牙重新扶持波旁王朝執政,兩國國內當時皆有傳言警示,神聖同盟(即俄羅斯、普魯士、與奧地利)在背後支持這些新興的共和國。兩國交好的消息令當時的英國政府(由詹姆斯·伍爾夫(James Wolfe)威廉·彼特(William Pitt)及其他政治家共同合作)將法國逐出新大陸的努力前功盡棄.而法國將因此於美洲大陸再度得勢。 英國外相喬治·坎寧(George Canning)提議英美兩國聯手戒備法西兩國的干涉。托馬斯·傑斐遜與詹姆斯·麥迪遜鼓勵門羅接受此議,但約翰·昆西·亞當斯抱持懷疑態度。亞當斯當時也顧慮著俄羅斯與墨西哥兩國插手英美兩國皆聲稱為其領土的奧勒岡國。 在1823年11月7日所舉行的內閣會議上,亞當斯反對坎寧之議,聲言‘對俄法明白表示我們的......
類似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的實質就是一種島國孤立主義——它們的心理活動的根基無非是:
“我們井水不犯河水,你威脅到我我就跟你拼,因為我要保護自己。你的事我也不去管,我發展我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別的國家關老子鳥事。”
這種小農式、莊園式、小乘佛教式的思想是普遍存在人類各種族的。
歐洲的代表是英國、瑞士,瞧瞧英國和法國、德國這些年的恩恩怨怨吧。
亞洲的代表是日本,泰國。
美洲的代表是美國。
大洋洲的代表是澳大利亞。
孤立主義向門羅主義的演變過程
自華盛頓確立了孤立主義的外交原則之後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的外交實踐始終由單邊主義為主導,即始終堅持不與任何國家(主要為歐洲列強)結盟,不捲入列強紛爭,完全獨立地處理外交和國際事務。雖然,隨著自身力量的增強,美國在1823年推出了拒絕歐洲列強幹預美洲事務,從而將拉丁美洲劃入自己勢力範圍的門羅主義,以及在1898年挑起美西戰爭,打敗西班牙,佔領波多黎各,吞併菲律賓,並進而在20世紀初組建白色大艦隊,推行"胡蘿蔔加大棒"的外交政策,但是,所有的這一切都基本上是在"我們是為自己行動,不是為別人行動"的孤立主義原則基礎上單方面實施的。這也就是說,儘管自華盛頓提出著名的孤立主義外交原則之後,美國的外交政策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地變得更具進取性、進攻性和擴張性,但其不介入歐洲事務,不與他國結盟,不為他國利益而只為自己利益服務的孤立主義宗旨則完全沒有變化,而從具體的操作層面看,美國所實施的就是單邊主義的外交政策。
門羅主義是一種什麼樣的政策?其內涵是如何演變的
美國已經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勢力範圍。1822~1823年,當歐洲"神聖同盟"企圖干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時,美國積極推行起'美洲事務是美洲人事務'的政策。
門羅主義的含義主要有三個:(1)要求歐洲國家不在西半球殖民。這一原則不僅表示反對西歐國家對拉美的擴張,也反對俄國在北美西海岸的擴張;(2)要求歐洲不干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務;(3)保證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門羅主義在當時未產生多少影響,因為英國在拉美的影響要大大超過美國。19世紀40年代以後,美國又重新提起門羅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