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世紀怎麼算?
歷史中世紀和年代怎麼算,比如19世紀80年代到底是幾年
世紀從0開始的
19世紀就是19-1=18
80年代是80~89年
19世紀80年代是1880~1889 年
世紀-1就是那個年的前2位
歷史中,年份換算成世紀怎麼算
公元前99-1年
公元前1世紀公元前199-100年
公元前2世紀公元前299-200年
公元前3世紀依次類推公元1-99年
1世紀公元100-199年
2世紀公元200-299年
3世紀公元300-399年
2011年屬於 公元2000-2099年 那麼就是21世紀
20世紀90年代就是1990-1999年
滿意勿忘採納,謝謝支持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以上內容純手工敲打^_^
若沒有問題請及時選為【滿意答案】
如有不詳之處可以繼續向我【追問】
————————來自【神之聯盟】、【墮天使】團隊100級勞克蒙德的回答!
幾世紀幾世紀是怎麼劃分的/怎麼推算的
一百年算一世紀。西方以耶穌出生的那年算為公曆的公元元年,但是從公元元年到公元99年是沒有0世紀這種說法的,稱為一世紀,所以世紀總比紀年早以為,比如公元100——199年稱為二世紀,公元1800——1899稱為19世紀,公元2000年——2099年是2世紀;公元前的道理是一樣的,但是和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99到公元前2000年稱之為公元前21世紀。
如何計算曆史年代
紀、世紀、年代問題
一
歷史學是一門以時、空為維度的科學。談及任何歷史事件、事物、人物等等,都要界定它的時間段落和空間範圍。歷史的空間範圍這裡不去說它。歷史的時間段落則以年為本位度量單位。年也是社會生活的元單位。時間是運動的速度,空間是運動的範圍。年便是地球環繞太陽一週的時間。比年小的時間單位有季、月、旬、周、日、時、分等。地球斜著身子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
轉帶來了季節的變化。月最初是月亮環繞地球一週的時間,圓缺盈虛一次的週期。公曆的月由此發展而來,但已有所不同。日是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周又稱星期,最初與月相變化有關,恰為月亮圓缺一次1//4。以上的年、季、月、周、日都以天體運動為基準。旬、時分、秒的發明是為了精細地劃分時間段落和工作生活方便。時、分秒按照24進位和60進位嵌入日內,分秒不差。周
與年、月之間則不求除盡,讓它周而復始。如一年有52周多。這方面的匹配協調問題已解決得比較圓滿。
在史學界和社會生活方面,比年更大的度量單位有年代、世紀、千紀、萬年等,其中前三者比較常用。但在它們與年的匹配協調中,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其原因在於它們並不是以天體運動或別的什麼運動為基準,而是人為規定,約定俗成。於是可以這樣約定,也可以那樣俗成。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參予和認同。
二
現在通用的公曆紀年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4世紀的希臘人、基督教史家攸西比烏斯(Eusebius,260-340)採用了統一的綜合編年法。6世紀的西班牙神學家伊西多爾(Isidore,560-636)在攸氏的基礎上提出了基督紀年法,即現行的公曆,它的起點是公元1年(A、D、I)。這個紀年及其起點也是主觀規定,習慣成自然的,並沒以運動或自然界的某一重大事件為基準。8世紀時英國教會史家比德(Bede,673-735)首先按公元紀年推算公元前的年數,依次定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Ⅲ、Ⅱ、Ⅰ B、C)等等。比德的推算沒有在公元前後之間定出一個公元零的[當時歐洲通用的羅馬數字無零(0)的形式],為後來的分歧和爭議埋下了病根。比德以後基督紀年法隨基督教勢力的擴展而得到越來越
廣泛的使用,我國也在辛亥革命後改行公元紀年。
16世紀時,為了將紀年序列劃分為比年大比千年小的年數段,採用了“世紀”一詞來表示100年的年數段。最早的應用是教會史家編纂的教會史《馬格德堡世紀》。基督教自來有千年王國、千的慶典的教義和說法。現代我國史學界引進後往往模仿世紀譯成“千紀”,其中有代表性、影響最大的是三聯書店出版的蘇聯科學院的鴻篇鉅製《世界通史》十卷二十冊。也有的學者把幾千紀稱為“第幾千年紀”。我覺得那樣就比前者多了兩個字,沒“幾千紀”好。因為語言詞彙的發展規律便是在準確豐富的基礎上力求簡扼。
20世紀又出現了“年代”一詞,指十年這個時段。但“80年代”英語說eighties,“20世紀70年代”一般簡寫成1970s或1970’s,餘類推。俄語則另有寫法……至此便形成了十年為一年代
,十個年代為一世紀,十個世紀為一千紀的三年進位序列和比年大的三大時間度量單位。
從數學上講,世紀的紀年有從0至99和從1至100兩種算法。公元前的世紀既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也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99年為前1世紀,前100年至前199年為前2世紀……
不過公元前的事比較遙遠,相對不太重要,分歧爭議也不大,這裡也就不去談這兩種劃分法的利弊得失了。我想,公元前的世紀不妨可統一為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公元前......
歷史上14世紀怎麼算是多少年?!
公元紀法是西方傳過來的,以耶穌誕辰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就是從元年開始算起,即00~99年實際就是公園元年,以此類推,公元14世紀就是1300~1399.就跟你一出生就可以算一歲一樣,其實你還沒滿一歲。要不就死記一點,幾世紀就是那個世紀減一做開頭。
中國歷史起始日期怎麼計算?元年、世紀怎麼算?中國是從1500年開始算嗎?
“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即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穌誕生在古羅馬的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284年的說法,並且主張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元,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曆時,繼續採用了這種紀年法。由於格里高利曆的精確度很高,而為國際通用,所以被稱為公曆。從此,教士所臆造的耶穌誕生的年份便被稱為公元元年。所謂“公元”,就是公曆紀元。
百年為一紀,現在採用的是國際通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公元紀年制度,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週期。
每一個世紀為100年,從理論上講,公元1年~公元100年為一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為第二世紀,…….,以此類推,但是按照習慣的用法,人們常把某個100年的最後一年作為下個世紀之首,如公元100年,人們並不把它耽為一世紀的最後一年,而是把它作為二世紀的最初一年。這樣公元一世紀中剩下99年,變成公元1年~99年,以後的每一個世紀仍是100年,即二世紀變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紀變成200年~299年,……..。公元前的世紀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個世紀的推算要從絕對值大的年代向絕對值小的年代順序進行,如公元前一世紀的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99年間,那麼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紀裡,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麼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數為6,6+1=7,所以這一年是在公元7世紀裡。如果這一年是四位數,即在1000以上,那麼就以這一年的前兩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紀了。如1840年,前兩位數為18,18+1=19,所以這一年在公元19世紀內。公曆的一個世紀中,又分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末期),或前半期後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個世紀的前30年;中期,指一個世紀的中間50年。晚期(末期),指一個世紀的後20年;前半期和後半期是指一個世紀的前50年和後50年。 從理論上講,每一個世紀分為幾個年代,每一個年代為10年。但是習慣上人們並不具體稱每個世紀的前20年(公元后的第一個世紀為19年)為某年代。而是籠統的稱之為某世紀初,把以後的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90~99年稱為90年代。這樣每個世紀實際上只有8個年代。 在世界古代史教材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有幾處用了“千年代”這個概念,如在講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城市遺址時說“這些城市開始興建於公元前三千代中期”。一千年是一個“千年代”,公元前三千年代是指公元前第三個一拮年,即公元前3000~3001年之間。 在使用公元紀年時,應當指出的一點是:計算涉及跨公元前後的時間,與單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