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魚寄生蟲怎麼治療?
我家的地圖魚怎麼了?一天變成了這個樣子,看四張圖片,是寄生蟲還是什麼病,怎麼辦啊?
白點病(又名小瓜蟲病),用甲基藍藥泡可以殺死。
地圖魚的寄生蟲病
口絲蟲感染症
皮膚出現整片雲狀物灰色黏液的感染現象,大量口絲蟲寄生時,體表會出現一塊一塊破皮的血斑,魚鰭不張開,並且磨擦植物或底部,不進食而體重下降,常使病魚慵懶斜躺昏睡。
每2公升的水加入1毫升的福爾馬林,浸浴15分鐘,亦可每100公升的水中加入1公克的叮啶黃素作約2天的浸浴,將水溫提升至30度c可幫助去除口絲蟲。
雙身蟲
肉眼可見灰棕色的蟲狀生物,常見於鰓的邊緣,引發鰓部發炎、縮折及流血,魚會頭朝上不停衝出水面
每1公升的水溶入15公克食鹽,做短時間浸浴,亦可每100公升的水溶入1公克的叮啶黃素或阿滌平,做長期藥浴、浸浴數天
地圖魚吃了有寄生蟲的小魚怎麼辦?
什麼魚都有寄生蟲的 這個沒有辦法避免的
地圖魚身體上好多片狀的蟲子,是什麼東西啊
寄生蟲
小瓜蟲病是觀賞魚常見病、多發病,若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小瓜蟲屬金毛目、膜口亞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蟲。它的體型和大小在幼蟲期和成蟲期差別很大。成蟲一般呈球形或近球形,體長為0.35mm~1.0mm,體寬為0.3mm~0.4mm。蟲體柔軟可隨意變形,全身密佈著短而均勻的纖毛。在腹面的近前端有一“6”字形的胞口,螺旋形的口緣由5~8行纖毛組成,作反時針方向轉動,一直到胞咽。在身體前半部有一馬蹄形和香腸形的大核,小核圓形,緊貼在大核的上面。胞質外層密佈有很多細小的伸縮泡,內質有大量食物粒。胞囊內最初成熟的幼蟲為圓形,經過一定時間(約5~8小時後),才開始活動,身體逐漸延長,前端尖而後端鈍圓,最前方有一鑽孔器。剛從胞囊內鑽出來的幼蟲身體圓筒形,但不
地圖魚
久變成扁鞋底形,中部向內收縮凹陷。全身除密佈著短而均勻的纖毛,在身體後端還有一根粗長的尾毛。一個大的伸縮泡,位於身體的前半部。大核圓形或橢圓形,多數在身體的後方;小核呈球形,在身體的前半部。在身體前方腹面有一“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6”字形的缺口處有一個卵形的反光體。小瓜蟲一般可分為營養體和胞囊兩個時期。在營養體時期,幼蟲鑽進宿主皮膚或鰓瓣等處後,汲取宿主營養生長,形成白色膿胞,即肉眼見到的小白點。小瓜蟲的生殖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宿主組織內蟲體可進行分裂生殖,另一種是主要生殖方式,即成蟲離開魚體,在水中游泳一段時間後,停下來在原點轉動,不久沉沒在水底或其他固體物上。當環境不適,特別是低溫時,並不立即形成胞囊而先分裂,有的中途死亡,有的分裂到一定數目中途再產生胞囊或不形成胞囊。胞囊形成2~3小時後開始分裂,但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溫度高低的影響,分裂可能出現不均分現象,同時分裂速度也有先後之別。剛孵化出來的幼蟲24小時內感染率較高。水溫在15~20℃感染率最大。小瓜蟲病流行情況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危害較大,不論魚的種類,從魚苗到成魚,均可發病,尤其在面積較小的水體或高密度養殖時更易發生;流行期長,水溫15~25℃,早春、晚秋和冬季都可發生,更嚴重危害著金魚的安全。當水溫降至10℃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蟲體發育停止時,才不會發生小瓜蟲病。
這是百度上覆制的。。。
這地圖魚得的什麼病怎樣治療? 20分
水黴病
又叫白毛病,病原體主要是水黴菌和黴菌,寄生在魚體的傷口和魚卵上,是較常見的魚病。病因主要是魚體受傷,鱗片脫落等,導致病菌侵入傷口,病因:在捕撈、運輸時魚體受到外傷或寄生蟲使魚的皮膚受傷後被黴菌孢子侵入從而感染。
病原體:水黴屬、綿黴屬等水生黴菌。
症狀和病變
魚剛染上病時看不出什麼症狀。一旦發現魚體長“白毛”時,菌絲已侵入魚體傷口,蔓延到肌肉組織間隙之中。隨著病情發展,患處肌肉腐爛,食慾減退,最終死亡。這種疾病在一年四季內都可發生。為了防止水黴病的發生,除應注意*作時儘量防止損傷魚體和被寄生蟲咬傷之外,還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鹽,以抑制水黴病的發生。魚體長出“白毛”,呈灰白色,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同時病魚食慾減退,最後死亡。
治療方法
A、用食鹽250克加小蘇打250克混合液潑灑於100釐米x55釐米x45釐米的魚缸,堅持數次,效果顯著。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綠0.3克或次甲基藍,浸洗魚體10~20分鐘,數日後可見菌絲脫落。1、2%-3%的鹽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鐘。
C、特效藥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鐘。
D、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加上1%的鹽水混合後將病魚浸泡20-30分鐘。
E、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黴的生長。並且可用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的抑制和消滅水黴菌。
熱帶魚魚缸里長寄生蟲怎麼辦?
是白色的,線狀的吧,應該是蛋白蟲。
這種蟲子沒害的,有的魚(如果曼龍)還會把它當食物。
引起這種蟲子的原因是水體過肥,只有少量的話可以不管它,但多了就要清除了。
最好馬上進行全缸換水,在為魚換水時一定要注意溫度和水質。並用鹽水、黃粉或慶大黴素溶液徹底清洗魚缸,再讓魚缸浸一會兒鹽水。
把所有魚撈到別的缸或盆子,再用0.3%的鹽水或慶大黴素給魚浸泡5---10分鐘.
這能殺死很多魚身上的寄生蟲,浸泡完之後就能把魚放回魚缸了。
可能是你餵食過多,魚功不完,所以造成水體蛋白質過盛,以後要飼食注意一點。 如果是濾棉帶有的,請更換濾棉。
最近我的熱帶魚魚缸(養有地圖魚)中出現一種很小的白色小蟲在缸中游來游去,不知是不是寄生蟲,該怎麼處理?
加溫就可以。28或30
地圖魚眼睛長寄生蟲怎麼辦啊
這兩條魚必須隔離了,我找了點資料看看是這種情況嗎?僅供參考。
白頭白嘴病
[病原體] 為粘球菌一種,與上述爛鰓病病原體球菌的形態很相似。此菌為好氣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5℃,最適宜pH為7.2左右,pH在6.0~8.5之間都能生長。
[症狀] 發病時,病魚的額部和嘴部周圍的細胞壞死,色素消失而表現白色,病變部位發生潰爛,有時帶有灰白色絨毛狀物,因而呈現“白頭白嘴”症狀。在水面遊動之病魚,症狀尤為明顯。當病魚離水後,症狀就不顯著。嚴重的病魚,病灶部位發生潰爛,個別病魚頭部出現充血現象,有時還表現白皮、白尾、爛尾、爛鰓或全身多粘液等病變反應。病魚一般體瘦、發黑,呼吸加快,食慾不振,游泳緩慢,不斷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此病是一種暴發性疾病,發病極快,傳染迅速,一日之間可全部死亡。此病流行季節性比較明顯,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為發病高峰。
[防治方法] 防治時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漂白粉灑入魚箱作消毒處理,或用百萬分之零點五至零點七(0.5~0.7ppm)西力生(含2.5%氯化乙基)灑入,效果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