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方式多樣化?

General 更新 2024-06-26

《標準》為什麼要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各類的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因此應建立開放、寬鬆的評價氛圍,鼓勵學生、同伴、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幫助學生在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師長評價中不斷反思,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自主學習和發展。

一、教師評價

教師本身以教育者的身份及其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確立了其在學生中的權威性、影響力。他們的認可、讚揚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而且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最能仔細觀察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及時予以引導的,因此從學生的發展這個目標出發,教師應設計實施科學有效的各級評價。

二、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自評的過程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反思過程。它能讓學生髮現自己的成功與不足,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培養自控意識,主動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在健全學生的人格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而同學互評是最有說服力的評價,可以起到互相督促、互相學習的作用,激勵學生你追我趕,並培養學生虛心聽取他人意見,誠懇對待學習夥伴以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學生評價是評價的主體,它應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家長評價

學生同樣渴望得到來自家長的認可、讚揚、鼓勵。家長的積極評價同樣能使學生更全面瞭解自己的長短處,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強學習的興趣與信心。而家長參與評價又能幫助家長更充分及時瞭解子女情況,從而及時引導或鼓勵督促子女等,並能融洽親子關係,為學生營造更和諧的成長環境。因此,家長評價也是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

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能增進教學生機,促進學生髮展。

1、優化“筆試之尺”

筆試仍然是評價學習情況的一種重要方式,筆試評價應把學生引向:要理解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要靈活、綜合運用知識,而不是機械做題,要開放思想而不是滿足於一種思路,筆試評價需要改革試題的內容與形式,塑造生動活潑的真面目,使學生不再懼怕它“冰冷無味”的舊容顏。試題內容要具真實性、情境性。傳統試卷中那種孤立的問題或測驗條目,缺乏與真實生活的相似性,學生在這種測驗中所得的分數,對他們未來在真實生活中的表現很少有預見價值,而教育價值更在於學生解決真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的能力,因此,要求評定問題的設計具有真實性、情景性,以便於學生形成對現實生活的領悟能力、解釋能力和創造能力。如可考慮一些開放問題與綜合問題,試題形式要靈活多樣,可用文字式、圖畫式、表格式、操作式等。

2、融合“多種之尺”

評價方式靈活多樣,除筆試之外,還可採取口試、課題活動,**常觀察等等,下面著重介紹四種評定方式:

①檔案袋評價。檔案袋(或稱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成長的“故事”,是評價其發展水平、努力、反省和進步的理想方式,相對於紙筆測試和其它快照式評價而言,它能向教師、家長和學生本人提供豐富的內容,反映學生知道些什麼和能做些什麼。應用檔案袋的最大優點,就是它能為教師提供其他評價手段無法提供的很多有關兒童的重要信息。檔案袋十分注意評價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學生可以選擇將什麼裝進檔案袋,可以參與檔案袋評價標準的制定,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和進步與他人分享,檔案袋評價提供給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評估和反省的機會。檔案袋評定要注意三個問題:收集學生作品樣本的代表性、評價標準的說明和檔案袋的運用範圍。例如,在對小學第二學段綜合應用部分進行評價時,學生可利用檔案袋收集以下資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過程與取得的進步:在**常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收集的有關資料;解決問題的方案和過程;活......

如何評價交通運輸方式的多樣化與合理化

實現運輸合理化的途徑

1、提高運輸的實載率

提高運輸的實載率是指在現有的運輸條件下,儘可能達到合理運輸的規模。 它有兩層含義:

一是單車實際載重運距乘積和標定載重量與行駛里程乘積的比率。

二是車船的統計指標,即一定時期內車船實際完成的貨物運輸週轉量佔車船載重量與行駛里程乘積的比率。

2、減少動力投入,增加運輸能力

這種合理化的要點是,少投入、多產出,走高效益之路。 3、大力發展社會化運輸體系

社會化運輸是指為實現運輸的綜合優勢而將各種運力綜合起來,將各個生產單位的運輸任務儘量交給專業物流企業來做,以充分利用各種運輸手段的優勢,儘量做到綜合考慮,能夠統一安排運輸工具,避免對流、倒流、空駛等不合理運輸的出現,從而提高物流運輸績效水平。

4開展中短距離鐵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鐵”的運輸。 5、分區產銷平衡合理運輸 6、儘量發展直達運輸 7、合裝整車運輸 8、配載運輸 9、“四就”直播運輸

什麼是多元化評價? 5分

多元化評價是指高等教育根據培養目標、課程性質、教學目標和要求以及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反映在對學生學習評價體系上的多元化。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是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綜合評價的多元系統,反映在評價的內容、過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環節的多樣性。建立多元化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因材施教發展和學生個性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多類型、多規格、多層次發展的需要,因此,多元化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對構建科學的課程考核和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怎樣設計多樣化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

一、師評生。學生回答問題,老師點評。

二、生自評。回答問題,自我評價;

三、生評生。學生點評。

可以打分,可以讚美,可以動作等等。

如何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多樣化的評價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育起了很大的變化,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評價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下面談談我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的想法與做法。

一、要注重學習的過程評價

在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應該觀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較強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此時我們就要更新教育觀念,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重視過程評價,以定性描述為主,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使評價在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同時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他們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促進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對教學實施的評價應當採取過程評價的模式,而不只是針對目標的評價。

二、對學生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

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數學課程標準總體目標中對知識與技能目標是這樣說的: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我們經常會存在著這樣的誤區,把概念、法則、定理等歸為基礎知識,而知識的運用是一種技能。其實這樣的理解忽略了學生在探究數學實際的過程,所取得的經驗和方法對學生來說是研究新知的基礎。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結合實際背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更多地關注對知識本身意義的理解和在解基礎上的應用並作出及時恰當地評價。

三、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體驗的評價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情感和態度包括: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們在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時,要注意考察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在合作中是否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問題,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改變評價方式---使評價多樣化

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的,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如今新課程要實現以人為本,教學過程就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旋律,那麼我們就不能忽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對於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體驗,如是否喜歡數學,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學生感覺是最真實的等等。從時間上看,應有學習前的準備性評價、學習中的形成性評價和學習後的總結性評價。從空間上看,在學校應該包括課堂上的評價、活動課的評價;在校外,應有家庭評價的評價。

評價時應結合評價的內容與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地選擇,下面介紹幾種我在日常的教學中經常用到的評價方法:

1、藉助巧妙型評價批改作業。

對數學作業的批改,我們習慣於用70或85等分數。此法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優異,比較學生的學習差異方面......

什麼是多元化評價?

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要反映學生學習的成績和進步,激勵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策略、思維或習慣上的長處與不足,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真正體驗到自己的成功與進步。 (一)評價方式要多樣 我們可採用以下幾種評價方式: 1、延緩評價 考試的功能不僅僅在於“甄別和選拔”,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還應當充分發揮其促進和激勵作用。延緩評價法是實現這一理念的有效方式。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應當強調的是,學段目標是本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應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隨著知識與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應達到的目標。對此,教師可以選擇推遲作出判斷的方法。這種‘推遲判斷’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展。特別是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而言,這種‘推遲判斷’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2、課堂觀察 傳統課程評價只注意“輸入”和“輸出”兩點,只報“結果”不報“過程”,是一種“暗箱式”的評價。現代課程評價理念倡導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課堂觀察”評價法能很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紙筆測驗”評價法一種很好的補充。開展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課堂觀察評價,就是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狀態,從學生的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生成狀態等方面去觀察瞭解學生並隨機作出適當的評價。通過評價,鼓勵學生去思考、去嘗試、去實踐。比如,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討論問題、發表看法、解決問題等方面進行分層次訓練時,根據訓練的難易程度提問不同的學生,教師在評價學生時用肯定、激勵、讚賞的語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體驗成功,樹立信心。 3、成長記錄袋 新課程倡導質性的評價方法,而成長記錄袋就是一種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成長記錄袋主要是指收集、記錄學生自己、教師或同伴做出評價的有關材料,學生的作品、反思,還有其他相關的證據與材料等,以此來評價學生學習和進步的狀況。 (二)評價主體要多元 在以往的評價過程中,學生往往處於被動局面,扮演一種被管理者的角色。他們對於評價結果大多處於不得不接受的被動狀態,對評價本身也是持一種否定態度,或者處於老師要怎麼評就怎麼評的消極心理狀態。實踐證明,任何評價如果沒有被評價者的積極參與,很難達到預期目的。發展性評價必須提倡多元化主體,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互動評價等等,也可以把小組互評與對小組每個人的評價結合起來,把學校評價、社會評價和家長評價結合起來。這種評價不再是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單向刺激反應,而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互動過程。學生在評價時進行對照和比較,既看到優點也看到不足,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主動發展,起到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作用

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是怎樣的

多元評價:學習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個學習者都有各自優勢.學生在意義建構過程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不是單一維度的數值反映,而是對多維度、綜合能力的體現,因此對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元評價理論體現了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方法多。

怎樣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我們要搞清楚《標準》中對學生的評價與過去的對學生的成績考查有什麼不同。首先從評價的功能方面來看,加強了診斷和促進的功能,削弱了甄別的功能。正如有些專家所說:對學生的評價要像一個“泵”,不斷給學生加油,而不要成為“篩子”,使一部分人成為失敗者或淘汰者,對數學學習終身厭煩。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單純是期末或畢業前的單一的成績考查,打破了一張考卷定終身的局面。評價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不強調與他人的比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自信心;評價強調數學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不僅關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實驗區很多教師反映,實驗班有些學生由於某些原因,雖然目前學習處於後進狀態,但對參加數學活動很感興趣,對數學學習經常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這就是一個非常令人鼓舞的現象,這樣的學生就會慢慢地進步。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青山是什麼?青山就是學生的學習熱情。鑑於以上的基本理念,因此,要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和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使以上理念得以體現。

評價目標多元是指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體現了對學生培養目標的多元化。知識技能的評價,包括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幾個領域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評價。在新課程理念下,對知識技能的理解也將發生變化。除概念、法則、定理、定律等一般意義下的知識技能外,也包括認識數學的過程、計算方法多樣化、在現實情境中知識與技能的運用等。如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的過程;數學思考的評價包括對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數感與空間感、統計觀念和推理能力的評價;解決問題的評價包括對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創新和實踐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方法等評價。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包括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情況,學習的習慣與態度以及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等方面的評價。正如實驗區教師所說:“多一把尺子,多培養一批人才”。

評價方法多樣化是指評價的手段和形式多樣化,應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手段除了紙筆測驗外,還可以通過日常檢查,如口頭提問,板演、課堂練習、家庭作業等,通過課堂觀察,可以瞭解學生獨立思考、與人合作,語言表達等水平,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小調查、小實驗、製作小模型等,評價其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相關問題答案
評價方式多樣化?
採購評價方式有哪些?
評價方式有哪些?
幼兒園評價方式有哪些?
淘寶售後評價顯示多久?
蛋白質評價方法有哪些?
史學評價方法有哪些?
存貨的計價方式有哪些?
股票報價方式哪種好?
如何評價經濟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