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征又被稱為什麼?
紅軍長征被稱為什麼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強大隊伍,長征中紅軍表現出的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前進的巨大動力。
希望可以幫到你
.紅軍長征被稱為什麼?
戰略轉移, 因為日本要打過了,趕緊跑到大後方,避免了和日本正面交鋒,國民黨還真以為是自己打敗了紅軍........戰略轉移的勝利,決定了我們能笑到最後.
北上抗日,有點扯了,忽悠那時候的農民文盲還是沒有問題...
什麼是長征
長征,簡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自長江南北各革命根據地向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戰略轉移。這次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戰略大轉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統治黨中央長達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所造成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糾正這次左傾錯誤,戰勝千難萬險,足以引為自豪的英雄史詩。
參加長征的部隊有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及紅25軍。在紅一方面軍長征之前,尋淮洲、方誌敏等曾率領抗日先遣隊北上,途中被敵包圍而失敗。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主力從瑞金、於都、長汀、寧化等地出發,開始長征。
1935年1月紅軍攻佔貴州遵義城,中國共產黨在這裡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後,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等指揮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順利通過彝族區,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大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1935年6月到達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10月到達陝北吳起鎮,與紅15軍團會師,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紅2、6軍團於1936年7月到達四川甘孜地區,同紅四方面軍會師。會師後,以紅2、6軍團為主組成紅二方面軍。兩軍會合後,對張國燾的反黨和分裂紅軍的錯誤進行了嚴肅鬥爭。隨後,紅二、四方面軍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中央紅軍勝利會師。三大主力的會師,標誌著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結束。從此,中國革命開始了一個新局面。
據統計,中央紅軍長征從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歷時13個月零2天,縱橫11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裡,途中總共爬過18座山脈(其中五座終年積雪,雪山行程共2700裡),走過入跡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裡),渡過24條河流,打過大小戰鬥300多次;紅二方面軍長征從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歷時11個月,轉戰九省,行程一萬六千里,進行大小戰鬥110次;紅四方面軍長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歷時長達18個月,轉戰數省,行程八千餘里,進行過大小戰鬥千百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曾經編成一、二、四方面軍,而沒有編成三方面軍,原因何在?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中央曾計劃將紅軍一、二、三、四軍團依次擴編為方面軍,後來,因為彭德懷同志主動提議三軍團和一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放棄了單獨擴編為紅三方面軍的計劃,遂造成了缺編。然而,據歷史資料記載,紅三方面軍缺編另有其他一些原因。
中國工農紅軍由軍發展到方面軍,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在1930年1月以前,中央沒有統一編制紅軍的計劃。那時,中央認為:“目前中國,只有朱毛及彭德懷的部隊可以稱為紅軍,其餘如賀龍等都不能叫做紅軍”,只能算作游擊隊(《中共六屆二中全會政治問題報告記錄》1929年6月25日)。因此,各地紅軍的編制及番號也就各行其是。
1930年1月,中央軍事部召開會議,決定統一全國紅軍的番號和編制,將幾部較大妁紅軍編為一至八軍。這是紅軍史上的第一次統一規劃。4月15日,中央軍委決定將全國紅軍按地城組成軍團,一為“湘鄂贛交界處的三、四、五等軍”;一為“湘鄂邊界的二、六、十等軍”;還有一個是“閩粵桂十一、十二、七等軍”(《中央軍委軍事工作計劃大綱》1930年4月15日)。這是紅軍首次由軍組成軍團的計劃。5月間,全國紅軍代表會議對這個計劃作了一次調整,決定組成4個軍團,即四、三軍為第一軍團,二、六軍為第二軍團,五、八軍為第三軍團,十一、十二軍為第四軍團。6、7月間,紅一、二、三軍團分別成立,只有第四軍團沒有成立。從目前所見的史料看,在這期......
中國人民解放軍長征時叫什麼?
因為蘇俄軍隊的名稱是紅軍。
因為長征之前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定都在瑞金。所以軍隊就仿照蘇俄的叫法,也叫紅軍了。
後來因為抗戰,必須要有一個名義上的最高領袖,所以我黨領導的軍隊名義上是國民黨的軍隊,名稱就改了,當時叫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好像是)。
再後來,內戰,自然要脫離國民黨編制。後來勝利在望,正式定名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國紅軍長征多少裡?共有多少人?都叫啥?
首先不叫紅軍長征,就當時中國大局而言,是赤匪逃亡之路突破圍剿之路,後來由於蘇俄境外勢力扶植的俄屬中華蘇維埃投敵叛亂勢力顛覆政權成功後,改名為紅軍長征,因為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赤匪逃亡之路共有二萬五千裡,自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開始,俄屬中華蘇維埃區出發時8.6萬人,到1936年10月甘肅會寧會合部隊只剩約3萬人。他們的名字就當時中國大局而言都叫赤匪,後來到現在的各種人禍都叫赤禍。當時俄屬中華蘇維埃區百姓和內部都稱之為紅軍,同樣主體為漢族人。現在我們廣泛稱為紅軍。
中國長征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中國工農紅軍為什麼要長征? 關於這個問題曾經有過多種說法,如“紅軍長征是為了北上抗日”“長征是為了打破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等等。從長征勝利的結果來看確是如此,因為長征的勝利使蔣介石的“圍剿”計劃徹底破了產;黨中央到達陝北後實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妥善處理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關係,很快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但結果不等於起因。紅軍長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中央蘇區歷時一年多的反“圍剿”戰爭,由於“左”傾教條主義者的錯誤指導,進攻中搞冒險主義,防禦中搞保守主義,退卻時搞逃跑主義,最終只能被迫長征。 目的:長征是我黨我軍的一次戰略大轉移 保留了革命的火種和力量 同時北上也是為了更好的抗擊日本
1中國長征是誰打的
您好哦 長征,又稱為二萬五千里長徵,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陝北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進行的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開始,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開始長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兩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裡
望採納!
誰第一次把紅軍轉移稱為長征?
中國國家博物館保存的1935年5月的《中國工農紅軍佈告》首次提出了“長征”一詞。此前,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時的目標是到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創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提法是“突圍行動”和“長途行軍”;遵義會議後提出“西征”。這張佈告首次用了“紅軍萬里長征”一語,“萬里”是從瑞金算起的行程,“長征”則表現了紅軍渡過金沙江,擺脫了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變被動為主動後的振奮和自豪。“長征”一詞很快就用開了。1935年9月中央政治局《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首次提出“二萬餘里的長征”。到陝北後,毛澤東的講話第一次提出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概念。
佈告全文如下:
中國工農紅軍佈告
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軍閥,壓迫夷人太毒;苛捐雜稅重重,又復妄加殺戮。
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今已來到川西,尊重夷人風俗;
軍紀十分嚴明,不動一絲一粟;糧食公平購買,價錢交付十足;
凡我夷人群眾,切莫懷疑畏縮;趕快團結起來,共把軍閥驅逐;
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傳,將此廣播西蜀。
紅軍總司令朱德
佈告的起草者是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主編《紅星報》的陸定一。他在佈告中採用流行的六言駢句,短短156個字,通俗簡明,易記易傳,鞭笞了四川軍閥欺壓夷人的罪行,表述了工農紅軍的民族平等政策和嚴明紀律。可以說“長征”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定用詞是陸定一的創造,並經朱德總司令首肯傳播開來的。
長征為什麼叫長征?
長征的路線是向西再向北,是在對我形式不利條件下進行的戰略轉移,但轉移的目的是保持勢力進行抗日戰爭,由於經行路線很長,沿途行程極為艱險,又分為幾個部分分別完成,歷時數年,所以叫長征。
而我軍的西征指的是1936年10月,我軍與盤踞在甘肅青海一帶的軍閥馬步芳展開的戰鬥,由於我軍剛剛完成長征,人員疲憊,裝備落後,約30000戰士在與馬軍9萬士兵20萬民團(還有精良的騎兵)艱苦作戰後只有不足2000戰士突圍,其餘全部犧牲。解放戰爭後期,我軍集中優勢兵力,以密集自動武器火力一舉殲滅反動軍隊,解放大西北。
中國紅軍長征是何年開始的,出發地是那,結束地又是那。
<1934年十月>,紅軍從《瑞金》出發,長征開始。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會寧大會師,宣告兩萬五千里長徵勝利結束。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