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瘧怎麼讀?
抗瘧藥青蒿素讀音
kang nue yao qing hao su
屠呦呦研製的什麼藥抗的疾病怎麼讀
藥物是:青蒿素。抗擊的疾病是:瘧疾。屠呦呦是中醫藥專家。
青蒿素怎麼讀音
青蒿素
qīng hāo sù
菊科植物黃花篙(Artemisia annua L.即中藥黃篙)在我國作為抗瘧藥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青篙入藥,最早見之於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公元前158年左右)的帛書《五十二病方》,其後在《神農本草經》、《大觀本草》及《本草綱目》等均有收錄。
artemisinin怎麼發音
artemisinin
[,ɑːtɪ'miːsɪnɪn]
n. 青蒿素(抗瘧藥);青蒿提取物
1.
Q: What made you and your team think of using artemisinin to treat malaria?
問:您和您的團隊怎麼會想到用青蒿素治療瘧疾呢?
2.
This will smooth out the supply chain, so in the event of a natural disaster there will be alternative supplies of artemisinin.
這將緩和這條供應鏈,因此倘若出現了自然災害,就可以有另外的青蒿素供應來源。
呦怎麼讀?
呦
拼音:yōu
簡體部首:口
五筆86:kxln
五筆98:kxet
總筆畫:8
筆順編碼:豎折橫折折捺折撇
解釋:
1. 嘆詞,表示驚異:~,書怎麼髒了?
2. 象聲詞,鹿叫聲,亦形容哭聲:“~~鹿鳴,食野之苹”。
3. 語氣詞,相當於“啊”:“你也是個沒性氣的東西~!”
喹怎麼讀
kuí 喹
〔~啉〕有機化合物,醫藥上做防腐劑,工業上供製染料。
喹啉 kuí lín
[quinoline] 一種刺激性的油狀含氮鹼C 9 H 7 N,通常從煤焦油蒸餾得到,或從苯胺合成,可被氧化成喹啉酸和煙酸,它是許多生物鹼(如奎寧)、抗瘧藥物、抗阿米巴藥和染料的母體
屠呦呦 廣州讀音
屠呦呦(Tú Yōu yōu),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寧波,女,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被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了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並因此在2011年9月獲得了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12月6日,屠呦呦參加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組織的新聞發佈會。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北京時間2015年12月11日凌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抗瘧藥概念股有哪些
復星醫藥:青蒿類抗瘧藥出口量保持中國企業第一
新和成:生產雙氫青蒿素原料藥
白雲山:子公司生產青蒿素原料藥
昆藥集團:生產青蒿素原料藥
華潤雙鶴:子公司生產雙氫青蒿素片
奎這個字怎麼讀
基本解釋
編輯
拼音:kuí
部首:大 部外筆畫:6總筆畫:9
五筆86:DFFF 五筆98:DFFF 倉頡:KGG
筆順編號:134121121 四角號碼:4010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94E
詳細解釋
編輯
(形聲。從大,圭聲。從“大”,表示與人有關。本義:兩髀之間)
同本義。胯 [hip]
奎,兩髀之間。——東漢·許慎《說文》。段注:“奎與胯雙聲。”
奎踽盤桓。——《文選·張衡·西京賦》
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莊子·徐無鬼》
又如:奎蹄(股間和蹄邊,比喻狹小的地方);奎踽(舉足,開步);奎蹄(比喻狹小的境地)
星宿名。奎宿,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顆 [name of constelletion]
西方十六星,象兩髀,故曰奎。——《莊子·天文書》
又如:奎壁(二十八宿中奎宿與壁宿的並稱。舊謂二宿主文運,故常用以比喻文苑)
奎星主文章,故有關文章、文運、文字的事,多加奎字 [character]。如:奎章(皇帝的親筆字;神仙的手筆);奎垣(文人薈萃之地)
奎寧 kuíníng [quinine] 一種苦味花狀結晶左旋生物鹼C20H24N2O2,得自金雞納樹皮。它是二元鹼,形成兩類鹽,由甲氧基喹啉和奎寧環衍生。醫藥上使用鹽的形式,主要用作抗瘧藥
奎星 奎星,俗稱魁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此四星除合稱“魁星”外,亦被並稱為“斗魁”。後道教尊其為主宰文運的神,作為文昌帝君的侍神。魁星信仰盛於宋代,從此經久不衰,成為封建社會讀書人於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七月七日為魁星誕。
東漢緯書《孝經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說,東漢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劃。”由此後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為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之神。此後興起建“奎星閣”,以崇祀之風氣。所以在衡文選拔人才的封建社會,奎星閣總是建在文廟之旁,後又把“奎”化為“魁”。“魁星點鬥”
奎星閣又名奎閣、魁星樓等,奎星閣內塑有一個鬼形的神象,一腳向後蹺起,形如“魁”字的大彎鉤;一手捧鬥,象徵“魁”字中的小鬥字;一手執筆如點狀,以示點中了中舉的士子。這就是傳說的“魁星點鬥”。科舉時代,據說“魁星點鬥”為文運興旺之兆,於是取“魁”字字形的會意,在閣內塑造了這麼個似鬼似神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