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淵的意思?
不做池魚思故淵是什麼意思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深感自己周身的社會是充滿著物慾與名利之爭的,而他懷揣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態,選擇歸隱山林,《桃花源記》和文章都流露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眅依田園,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雞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這句名言是什麼意思
更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語出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全詩作: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羈”為“羈絆,截留”之意,“羈鳥”即籠中鳥;“池魚”即池中之魚,兩者都是本來生存在自然當中,卻被人豢養,失去自由的生物。全句譯作:籠中的小鳥思戀往日的叢林,池塘裡的魚兒懷念從前的深潭。表達了作者思念故園生活的思想感情。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什麼意思
被束縛的仍想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水池裡的魚仍思念著以前生活的水潭~
滿意請採納謝謝
歸園田居其二中的戀舊林和思故淵是什麼意思
首先糾正一下,【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是《歸園田居》其一里面的詩句,不是其二。
歸園田居
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虛里人,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以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羈鳥:籠中之鳥。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整體欣賞】
以抒情為基調,兼有農村景物的描繪,且以“羈鳥”、“池魚”自喻,充分表現了詩人熱愛自由淳樸的鄉村生活、蔑視醜惡的官場生活的情懷。情景交融,語言樸實無華,對仗亦十分自然,讀者不僅能從詩中看到鄉村的田園、房舍、榆柳、桃李、聞到狗吠和雞啼,而且能看到一位灑脫詩人對著這寧靜的田園景物,在吟唱“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心聲。
池魚草屋思故淵是什麼意思意思
《歸園田居》五首·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譯文】
從小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性格本來愛好山野。
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中,一去就是幾十年。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裡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後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
狗在深巷裡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裡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閒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裡面,現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是什麼意思
這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就是思鄉的意思,字面的意思是:籠子裡的鳥兒懷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裡的魚兒思念原來嬉戲的深潭.表達作者對田園生活得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意思
思念故土之意
雞鳥戀舊林,池魚恩故淵是什麼意思
年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作品】:歸園田居
【內容】: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椋,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釋意】: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之一,這是一首著名的田園詩,是作者辭官回鄉後的次年寫下的。
詩的開篇說,年輕時就沒有適應世俗的性格,生來就喜愛大自然的風物。“誤落塵網中”,很有些自責追悔的意味。以“塵網”比官場,見出詩人對汙濁官場的鄙夷和厭惡。
“羈鳥”、“池魚”都是失去自由的動物,陶淵明用來自喻,表明他正像鳥戀歸林、魚思故淵一樣地思戀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獲自由。那麼生計如何維持呢?“開荒南野際”就可以彌補以前的過失,得以“守拙歸園田”了。
接下來描述恬淡自然、清靜安謐的田園風光。雖然陶淵明從小生活在廬山腳下,這裡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這次是掙脫官場羈絆,從樊籠塵網中永遠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種特殊的喜悅之情和清新之感。他後顧前瞻,遠眺近觀,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煙,以至深巷狗吠、桑顛雞鳴、無不是田園實景,又無一不構成詩人胸中的真趣。
“暖暖”,遠景模糊;“依依”,輕煙嫋嫋。在這沖淡靜謐之中,加幾聲雞鳴狗吠,越發點染出鄉居生活的寧靜幽閒。
結尾四句由寫景而寫心,“虛室”與“戶庭”對應,既指空閒寂靜的居室,又指詩人悠然常閒的心境。結尾兩句“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迴應了詩的開頭。這裡顯示的人格,即非別墅隱士,又非田野農夫。罷官歸隱的士大夫有優越的物質生活,鋤禾田間的農夫缺乏陶淵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淵明是真正能領略自然之趣、真正能從躬耕勞作中獲得心靈安適的詩人和哲人。
“返自然”是這首詩的中心題旨。它是詩人人生理想,也是這組田園詩的主旋律。
【作者小傳】: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潯陽柴桑(今屬江西)人。曾作過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澤令僅八十餘日就棄官歸隱。他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其詩的藝術成就很高,對我國詩歌發展產生了廣泛影響。有《靖節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