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兵部尚書是什麼官?
清代的兵部尚書事什麼官職
清代的兵部尚書,是六部尚 書中的一名,從一品,但是,兵部尚書沒有指揮軍隊的權利,從康熙皇帝開始,軍隊平時的指揮權在軍機處,兵部尚書不一定是能入軍機處的。但也有在外領兵做戰的將領被加為兵部尚書的。但此時,又不在兵部上班。
清朝兵部尚書是不是統領全部清軍?
不是 兵部尚書絕大多數時候根本管不了軍隊 清朝的兵部尚書本來就有很多位 有滿漢兩位尚書的兵部堂官 滿尚書負責滿人事物 漢尚書負責漢人事務 這就已經兩位了 還有各地的總督一般都會掛兵部尚書銜 便於管轄自己轄區的軍隊 這樣全國就有十幾個兵部尚書了 即使這些總督們不算 在京城的滿漢兩位尚常也不能直接管理軍隊 他只能管理全國武官的升遷任命考核 全國軍隊的軍械後勤 全國的軍事情報等等 戰時還能策劃下戰役 其他他就管不了什麼了 軍隊是皇帝的 只有皇帝才是統領全軍的最高統帥 兵部就相當於今天的解放軍四總部和國防部 但是軍隊的指揮權在中央軍委手裡
康熙年間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清代兵部尚書掌天下武衛官軍選授、簡練之政令,從一品。類似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中央軍委總政治部部長(現在叫政治工作部)
清代兵部尚書人名
清代兵部尚書先後有:明珠、姚啟聖、紀曉嵐、和珅、明亮、陳孚恩。
明珠:康熙七年(1668年),納蘭明珠奉命與工部尚書馬爾賽調查淮揚水患,查明清口為淮河、黃河交匯處,並商議修復白駒場的舊閘口,鑿開黃河北岸河道引流。不久後,納蘭明珠被任命為刑部尚書。康熙九年(1670年)加封都察院左都御史,擔任經筵講官。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任兵部尚書。
姚啟聖: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姚啟聖與賚塔及總兵趙得壽、黃大來等分兵七路合擊,破敵19寨。另派遣軍隊渡海,攻下金門、廈門,招降朱天貴、楊彪等,進封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紀曉嵐:清嘉慶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書,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遷任吏部尚書。任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
和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屬甘肅河州循化廳(今青海省循化縣)撒拉族人蘇四十三,因不滿甘肅之官員貪汙舞弊,欺壓人民,率眾起義。乾隆皇帝惟恐蘭州不保,遂命尚書和珅為欽差由京城赴甘肅,又命軍機大臣阿桂督師,速調陝西、四川、新疆等地援軍進剿。清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丙午日清兵包圍起義軍據點華林山華林寺,清兵放火燒寺,起義軍皆葬身火海,蘇四十三在混亂中被殺,歷時七十多日之蘇四十三起義終告失敗。十一月,和珅兼署兵部尚書。
明亮:富察·明亮(1736年-1822年),字寅齋,滿洲鑲黃旗人,都統廣成之子,孝賢純皇后侄兒。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
陳孚恩:咸豐元年(1851),奉命在家鄉幫辦團練。三年六月,太平軍圍攻南昌,陳孚恩協助江西巡撫張芾、湖北按察使江忠源固守南昌有功,獲賜花翎獎勵。八年,以頭品頂戴代理兵部侍郎、禮部尚書、兵部尚書。
兵部尚書是幹什麼的?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兵部尚書是六部尚書的其中之一,別稱為大司馬,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相當於現在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 明代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後勤部長的總稱,明清兩代,因為兵部下轄4部門,當時各分管各地駐軍的糧草,軍隊的調動以及軍隊官員的任命還有一個類似參謀部的衙門。
清朝時的兵部有實權嗎
清朝的王,叫“出將入相”,還可以做軍機大臣,做議政王,做攝政王。
兵部尚書是個什麼樣的官職
兵部尚書,中國古代官職名稱,統管全國軍事行政長官,相當於今日的國防部長。曹魏時置五兵尚書,掌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晉代又增駕部、車部、庫部等。隋唐始設兵部,成為六部之一,《新唐書·百官志一》:“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尚書在秦漢時是少府的屬官,初名尚書檯,三國時代,尚書檯脫離少府,成為全國政務的總彙。西魏、北周廢尚書省。隋唐後又恢復尚書省,高熲任尚書左僕射,成為最高行政首長,自此尚書省成為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之一。兵部尚書主兵籍、器仗,安史之亂後,中央政權削弱,尚書諸司成為閒曹,所謂“兵部無戎帳”“一飯而歸,竟日無事”。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 兵部尚書名人 隋朝傅蕎元巖柳述李圓通 唐朝李靖李世績 侯君集 姚元崇 郭子儀 柳公綽 盧杞崔漢衡 宋朝莊夏張士遜 歐陽修 王庶張齊賢 尤文獻 明朝于謙夏言胡宗憲 丁汝夔 王在晉 崔呈秀 袁崇煥 樑廷棟 張鶴鳴 楊嗣昌 洪承疇 陳新甲 張縉彥 史可法 清朝明珠姚啟聖 紀曉嵐 和珅明亮陳孚恩
現在我國的各官職在清朝是什麼稱呼?
中央行政機構:
清朝沿襲明朝傳統,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各部長官(管部的大學士及尚書、侍郎等)稱堂官,部下屬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稱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並立的中央行政機構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醫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內務府。
軍事系統:
清朝軍隊主要分八旗和綠營兩個系統。八旗又分京營和駐防兩部分俯京營中侍衛皇帝的稱為親軍,由侍衛處(領侍衛府)領侍衛內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門侍衛和皇帝出行隨扈,權位尤重。其他守衛京師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虎槍營、善撲營等。驍騎營由八旗都統直轄;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各設統領管轄;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由於都是特種兵,設掌印總統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轄;虎槍營專任扈從、圍獵等,設總統管轄;善撲營則專門練習摔角。
駐防八旗駐紮於全國各重要之地,視情況不同設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內地將軍等只管軍事,而駐紮邊疆的將軍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將軍是滿官的稱號,戰時則任命親王為大將軍。
綠營即漢兵,駐紮京師的稱巡捕營,歸步軍統領管轄。綠營的建制分標、協、營、汛幾級,標又分為督標、撫標、提標、鎮標、軍標、河標、漕標等,分別由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八旗駐防將軍、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統率。督標、撫標、軍標、河標、漕標都是兼轄,實際各省綠營獨立組織為提標、鎮標,提督實為一省的最高武官,總兵略低於提督。總兵以下,副將所屬為協,參將、遊擊、都司、守備所屬為營,千總、把總、外委所屬為汛。
行憲機構:
清朝沿襲明代設監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監察院長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則為總督、巡撫的加銜。
地方行政:
清沿襲明制,大致分省、府、縣三級,總督、巡撫為掌握行政、軍事、監察大權的高級地方官員,佈政、按察兩使為督、撫的屬官。與督、撫平行的有駐防將軍和提督學政,不過駐防將軍只管八旗駐軍;提督學政只管學校與科舉考試,其權力不能與督、撫相比的。省以下有道的設置,道為監察區性質,不算正式行政區。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兼兵備銜,另有一些不屬佈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關道、管河道、督糧道、鹽法道等。省以下為府,設知府、同知、通判等官,與府平行的有直隸廳,設同知、通判。府以下為縣,設知縣、縣丞、主簿等官,與縣平行的為散廳,設置同直隸廳。在少數民族地區則設專門機構管理,即土司,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由軍事部門管轄,如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長官司等,長官為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等;另一種是由行政部門管轄,也設府、縣等,官員稱土知府、土知縣,通常由少數民族頭人擔任。
科舉院試——由各省的學政(別稱提督學院)主持的考試。已經府試錄取的童生可參加院試。錄取者既為生員,入府、州、縣學,習慣稱秀才。
鄉試——三年一科,在一省或幾省舉行,由皇上欽命主考官、副主考,錄取者即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即集中舉人考試之意,三年一科,在京城舉行,共分三場。三場會部通過者還要進行殿試。殿試由皇上親自主持。共分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第一名稱狀元。
一榜——考中舉人者。
二榜——考中舉人後再取中進士者。
●官署翰林院——掌編修國史、草擬有關典禮的文件等事。最高長官為掌院學士(從二品),屬官有侍讀學士(從四品)、侍講學士(從四品)、侍讀(從五品)、侍講(從五品)、修撰(從六品)、編修(正七品)、檢討(......
歷史上,有哪些兵部尚書﹖
隋唐始設兵部,成為六部之一,《新唐書·百官志一》:“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
舉例:
——隋朝
傅蕎元巖柳述李圓通
——唐朝
杜如晦李靖李世績侯君集姚元崇郭子儀柳公綽盧杞崔漢衡
——宋朝
莊夏張士遜歐陽修王庶張齊賢尤文獻餘玠
——明朝
于謙
夏言
胡宗憲
丁汝夔
鄺埜
石星
王在晉
崔呈秀
袁崇煥
樑廷棟
張鶴鳴
楊嗣昌
洪承疇
孫傳庭
陳新甲
張縉彥
史可法
翁萬達
楊博
王越
孫承宗
——清代,兵部尚書分滿、漢,計有122名滿蒙旗人尚書,有115名漢人尚書
著名的有:
明珠
姚啟聖
紀曉嵐
和珅
明亮
陳孚恩
清代的兵部尚書事什麼官職
兵部尚書是六部尚書的其中之一,別稱為大司馬,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相當於現在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 明代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後勤部長的總稱,明清兩代,因為兵部下轄4部門,當時各分管各地駐軍的糧草,軍隊的調動以及軍隊官員的任命還有一個類似參謀部的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