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過端午節都吃什麼?
北方人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呢?
北方過端午節情況:
1、北方粽子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紅棗或者是蜜棗,有的還用豆沙或果脯,為了增加甜度,有的還會加上白糖。粽子個頭有大有小,但一般不會小於小女孩的拳頭,形狀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2、北方:佩戴五毒銅錢
北方端午節有佩戴鍾馗祛五毒銅錢以辟邪的習俗,不過現在逐漸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習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
五毒肚兜顏色鮮紅,上面繡著蜈蚣、蠍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種毒物,據說可以驅毒辟邪。五色絲線也是人們端午辟邪的一種方式。將紅黃藍綠等各色絲線編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腳腕上,美觀精緻。
3、北方:“踏柳”
古時,河北趙縣的端午節,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而發展到現在,端午吟詩的習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飲賦詩的雅興。
馬上端午節了,大家都吃什麼粽子?北方,南方?
強烈支持豆沙餡粽子走起!補充最地道的蜜棗粽子!北京人最愛。剛買完禾中味道的五芳齋粽子 ,什麼餡都有,雖說看起來肉餡的比較值,都是一個價。但還是選了蜜棗和豆沙。大愛!
端午節北方陝西一帶吃什麼
端午節的早晨,陝西人一般要吃雞蛋、粽子、油糕、麻花,中午要吃哨子面。其中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粽子,又稱“角黍”。杜臺卿《玉燭寶典》卷五引周處《風土記》和《本草綱目?谷部四》:“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今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物,相饋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粽子作為節令食品,風行全國。但以地域而言,南方盛產稻米,糯米粽子是端午節的普遍食品,花樣繁多。多用於祭祖、敬神和饋贈親友;北方人也根據當地的物產,製作黏秫米粽子或油糕。現在粽子已經成為常年食品,在任何季節都能吃到。不過每當端午節來臨時,粽子仍然是最暢銷的食品。許多家庭還在自己製作粽子,歡度節日。
陝西人在這一點上與別處稍有不同。粽子一般是三角形狀,用竹葉做外皮,裡面的配料不像南方人那樣喜歡用糯米、綠豆、豬肉、五香粉,而是在糯米里加紅棗、花生米,吃起來特別清甜可口,或者只是用上好的糯米,吃的時候再加上蜂蜜特別香甜爽口,後一種不管什麼時候在陝西的小吃攤上都能找到。
不過在陝西乾縣這個地方的人過端午節,乾縣人自古是不吃棕子的,乾縣人的端午節風俗奇特,那就是在端午節前後由外婆給外孫送屈原饃,由於時間長了,屈原饃慢慢在乾縣被叫成了趣蓮饃等。
乾縣人吃屈原饃並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跳江,而是為了慶祝屈原跳江。因為乾縣在戰國時期,是秦國的中心地域,楚國是秦國最大的威脅,而屈原是楚國中最主張和秦國對抗的大國,他的策略對秦國打敗楚國特別不利,所以秦國一直擔心屈原在楚國受到重用,好在楚國國君昏庸,最後氣得屈原跳江了。
秦國解除了這一大威脅後,並站在本國的立場上把屈原妖魔化,屈原死了,秦國人為了慶祝,把屈原作成了各種動物圖形的饃戴在了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們吃掉,也就是說把各種不吉利也吃掉了,為什麼是舅舅家給外甥們送?屈原死的時間正值關中大地小麥成熟期,秦國人特別擔心楚國來攻打,那樣一來小麥就難保收成,所以全國人都很擔心和害怕,這時屈原死了,秦國人大喜。
據說,這一消息由一位舅舅從宮庭傳出的,因為他的姐姐和外甥一直特別擔心楚國人攻打秦國,天天惶恐不安,他知道屈原死了的消息後,就告訴了自己的母親,母親連夜做了許多秦國當時民間祀禮才做的麵食,又把給外孫做的夏天衣服拿上,第二天一早送到了女兒家中,並告訴他們屈原死了,可以安心收麥子,後來大家都知道了,都爭著給自己的外甥家報消息,慢慢就在乾縣附近傳開了!
北方端午節風俗
一.端午食粽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講,只要吃上了粽子,就算過上了五月節。粽子也是一種節日禮品,有錢者可包入多種果料,錢少者也可以包清水粽,既是節令食品,也可以當正餐。 二.佩五彩粽子和香囊祈福禳災
五彩粽子的內殼是用硬紙疊成的,一般在2公分左右,外面纏上五彩絲線,連成一串。五彩粽是很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品,為節日帶來祥和的氣氛。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三.乘水臨風,登高望遠“闢毒”遊玩
我國自古有“南船北馬”之說,南方遠行靠船,北方遠行靠馬,所以南方端午節賽龍舟,而北方在金代曾有騎馬射柳的習俗。撫順新賓滿族農家,有許多人將五月初五稱為“藥香節”。婦女們嘮起家常都說:“五月節”天不亮採來的草藥可靈了。還有的說這天露水就好像靈丹妙藥,若是用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如同聖水一般。五月節採的艾蒿蔭幹後,用來“灸艾子”(鍼灸學),肚子裡有食水都能灸化了,風寒腿秋天用艾蒿灸,七天就能治得不大離兒。還有的說這天刨的“八股牛”(藥學名白蘚皮)藥勁大,治病效果好。 五月節這天人們都起大早,到河裡去洗眼睛、洗臉。滿族農家婦女起得最早,她們先到小河裡洗臉、梳頭,還用銅盆端回水給公婆洗臉。 孩子們在五月節經常唱著一首歌:“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除病去邪快樂又安康”。從這首歌詞人們定會聯想到艾蒿比其它藥草靈氣大。歌詞“艾葉香香滿堂”,是因為在三十年代新賓山城鄉村草房很多。磚瓦房很少,房檐插上一大排艾蒿。被風一吹順著開著的窗戶吹進屋內,清幽香氣滿屋,真成了艾葉香香滿堂了。在滿族聚集的農村中,在五月節時普遍把桃枝插在大門上。或用桃核雕刻成小花筐掛在房門上或掛在孩子手腕上、脖子上,人們認為這能避邪。
四.懸艾蒿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蒿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艾蒿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端午節北方人與南方人的過節習俗有什麼不同?
吃粽子划龍舟喝雄黃
北方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
賽龍舟,吃粽子,吃雞蛋,踏青,掛紙葫蘆,掛艾蒿,掛香荷包,扎五彩繩,吃餃子等等。
北方人怎麼過端午節?
北方:紅棗豆沙,甜甜的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紅棗或者是蜜棗,有的還用豆沙或果脯,為了增加甜度,有的還會加上白糖。粽子個頭有大有小,但一般不會小於小女孩的拳頭,形狀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北方:“踏柳”
古時,河北趙縣的端午節,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而發展到現在,端午吟詩的習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飲賦詩的雅興。
現在有些地方舉行大規模的端午愛國詩文徵稿活動。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感情,吟誦愛國詩文。
北方:佩戴五毒銅錢
北方端午節有佩戴鍾馗祛五毒銅錢以辟邪的習俗,不過現在逐漸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習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
五毒肚兜顏色鮮紅,上面繡著蜈蚣、蠍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種毒物,據說可以驅毒辟邪。五色絲線也是人們端午辟邪的一種方式。將紅黃藍綠等各色絲線編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腳腕上,美觀精緻。
端午節應該吃什麼,做什麼
1、粽子: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食材,基本上全國各地的地方,端午節都會吃粽子。
2、綠豆糕:綠豆糕也是一種端午節食材,這個基本上在南方會有,北方人一般很少吃。
3、鴨蛋: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端午節還要吃鴨蛋,最少是鹹鴨蛋,這個安徽那邊的人,基本上都有這類風俗。
4、茶葉蛋:茶葉蛋在端午節的時候,很多的地方有吃這個的習俗,例如上海。
5、魚肉葷菜:節日都需要有葷菜,魚肉蝦之類的,都是必備的食材。
6、餛鈍:餛鈍可以自己家包包,在節日時候一家人可以吃吃。
端午節,南方和北方的習俗有什麼不同
一、粽子不同:
南方:餡料豐富,鹹主打
單看形狀,南方粽子就顯得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錐形、方形,外表的玲瓏先吊足你的胃口。
不同於北方的紅棗甜粽,南方的餡料更為豐富。豆沙、鮮肉、火腿、蛋黃……
北方:紅棗豆沙,甜甜的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紅棗或者是蜜棗,有的還用豆沙或果脯,為了增加甜度,有的還會加上白糖。粽子個頭有大有小,但一般不會小於小女孩的拳頭,形狀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二、習俗活動不同
南方:賽龍舟
南船北馬。賽龍舟是南方獨一無二的過節習俗。隨著船頭鼓手或快或慢的鼓點,整條船的龍舟手邊吆喝邊舞槳,恢宏的氣勢足以震出遠山的迴響。你追,我就趕;爭先恐後的豪氣在懷,彼此都不相讓。
北方:“踏柳”
古時,河北趙縣的端午節,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而發展到現在,端午吟詩的習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飲賦詩的雅興。
現在有些地方舉行大規模的端午愛國詩文徵稿活動。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感情,吟誦愛國詩文。
三、辟邪方式不同
南方:菖蒲、艾條
南方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目的是辟邪。湖南省博物館秦漢史專家王樹金介紹,端午掛艾、懸菖蒲,相當於春節放鞭炮。古人還有佩戴香囊的習俗,在長沙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這一信息。香囊內裝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以往汨羅江畔的居民還有“搶龍水”的風俗。村民們挑著水桶,來到汨羅江邊搶水,誰搶到第一桶水,用這桶“龍水”洗頭,頭髮就會變得更好,洗臉能達到明目的效果,給孩子們洗澡還能驅邪。
北方:佩戴五毒銅錢
北方端午節有佩戴鍾馗祛五毒銅錢以辟邪的習俗,不過現在逐漸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習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
五毒肚兜顏色鮮紅,上面繡著蜈蚣、蠍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種毒物,據說可以驅毒辟邪。五色絲線也是人們端午辟邪的一種方式。將紅黃藍綠等各色絲線編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腳腕上,美觀精緻。
端午節北方人怎麼過的呀?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葚,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五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鍊),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