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在哪裡捉害蟲?
螳螂如何捕捉害蟲 10分
螳螂發現害蟲後,先悄悄地接近,再飛快地用帶有鋸齒的前臂抓住害蟲,然後把害蟲吃掉。
螳螂一般待在什麼地方?如何捕捉有效
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科,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頭三角形且活動自如,複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摺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後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疊於背上;腹部肥大。除極寒地帶外,廣佈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1585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螳螂體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複眼突出,單眼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捕捉足,中、後足適於步行。漸變態。卵產於卵鞘內,每1卵鞘有卵20~40個,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產4~5個卵鞘,卵鞘是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於樹枝、樹皮、牆壁等物體上。初孵出的若蟲為“預若蟲”,脫皮3~12次始變為成蟲。一般1年1代,有些種類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鬥,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佈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藉以捕食多種害蟲。
胸部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並在腿節和脛節上生有鉤狀刺,用以捕捉害蟲,故為益蟲。後足的基部具有聽器。雌性的食慾、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於雄性,雌性有時還能吃掉雄性。雌性的產卵方式特別,既不產在地下,也不產在植物莖中,而是將卵產在樹枝表面。交尾後2天,雌性一般頭朝下,從腹部先排出泡沫狀物質,然後在上面順次產卵,泡沫狀物質很快凝固,形成堅硬的卵鞘。卵鞘中藥稱“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從卵鞘中孵化出數百隻若蟲。若蟲蛻皮數次,發育為成蟲。為不完全變態。我國常見的有中華綠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稱“大刀螂”,體長約8釐米,綠色或黃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體長5~6.5釐米,灰褐或暗褐色。
螳螂捕捉害蟲大約需要幾秒
如果害蟲在它能夠捕捉到的範圍內,只需要一秒鐘。
什麼能捉什麼的害蟲
青蛙捉稻田裡的害蟲、啄木鳥捉樹幹(皮)裡面的害蟲、麻雀撲捉莊稼地裡的害蟲·····。
1)蜻蜓
蜻蜓生活在水邊,捕食蚊子等小飛蟲,免得叮咬人畜,傳播疾病。
2)燕子
燕子是候鳥,捕食空中飛蟲,如蝗蟲、螞蚱,對農作物生長有益。
3)青蛙
青蛙是有益動物,可以捕捉害蟲,保護莊稼,讓我們有乾淨
的糧食吃,一隻青蛙每天能吃70多條害蟲,一年可吃掉15000多條害蟲。如果沒有青蛙,我們吃的糧食裡就全是蟲子了。
4)貓頭鷹
貓頭鷹夜行性鳥類,能消滅田鼠,保護莊稼,確保豐收。一個夏天平均能捕捉1000只田鼠。
5)啄木鳥
啄木鳥是森林的醫生。可以從樹幹中掏出蛀蟲來,每天吃成千條害蟲。
6)杜鵑
杜鵑一天可以吃掉100多條松毛蟲,被譽為“森林衛士”。
7)壁虎
壁虎可以吃蚊子,讓我們家裡的蚊子減少,我們就不會癢癢了,也減少了我們生病的機會。
會捉害蟲的動物
螳螂、食肉性瓢蟲、草蛉、蜻蜓。蜘蛛、青蛙、鳥類(這三個不算昆蟲)。
螳螂發現害蟲後,先悄悄地接近,再飛快地用帶有鋸齒的前臂抓住害蟲,然後把害蟲吃掉。螳螂。是一類體型較大的天敵昆蟲。成蟲和幼蟲都能捕食體型較大或較小的害蟲成蟲、幼蟲、卵。捕食的害蟲也較多,有蚜蟲、蟎類、粉蝨、木蝨、椿象、蟋蟀、蝗蟲、蛾、蝶類、葉甲等。常見的種類有中華螳螂。
瓢蟲捕食害蟲幾百種。對害蟲的成蟲、幼蟲(幼蟲)、卵、蛹都捕食,捕食數量很大。一天一頭瓢蟲可以捕食50-80頭蚜蟲。捕食的害蟲主要有各種蚜蟲、蟎、介殼蟲、葉蟬、飛蝨、薊馬、小葉甲和鱗翅目害蟲和黏蟲、草地螟、玉米螟、甘藍夜蛾、菜青蟲、小菜蛾、刺蛾等。
草蛉捕食的害蟲有蚜蟲、紅蜘蛛、介殼蟲、木蝨、粉蝨、葉蟬、鱗翅目蛾、蝶類的卵和幼蟲。
青蛙每天大約吃60多隻害蟲,從春季到秋季的七八個月中,可以消滅一萬多隻害蟲呢。它的舌頭呀長得非常特別,舌根長在前端,而舌尖卻伸向裡面,前端分叉,上面有很多粘粘的液體。當它發現害蟲時,就把舌頭從嘴巴里猛地翻出來,把害蟲粘住,捲到嘴裡去。
七星瓢蟲主要是吃蚜蟲;青蛙主要是吃蚊子、蒼蠅;螞蚱、毛毛蟲等小型昆蟲;啄木鳥吃樹幹裡的蛀蟲。
蜻蜓的速度和敏捷性使它成為最有效率的飛行捕食者。獵物通常是飛行的小蟲,但有些蜻蜓經常吃掉本身體重60%的獵物。
年幼的蜻蜓——稱為幼體,有時稱為若蟲——是水生動物,和成蟲在空中的情形一樣,是水中專門的捕食者。功能上無翼的幼體在顏色方面通常是斑駁或黯淡的,與生活環境中的沈澱物或水生植物顏色一樣。它們的突出雙眼類似成蟲,但擁有成蟲所無的驚人解剖結構。這稱為「面具」,是幼體第三對口器的融合體。面具大得不成比例,不用時收在頭部和喉部之下。面具尾端是一組牙狀的夾子,用來抓住蠕蟲、甲殼動物、蝌蚪、小魚等獵物。
如何抓螳螂
白天。螳螂不喜歡潮溼,潮溼了會死。最好用手放在他前面讓他自己爬上來。如果用瓶子,記得把瓶子清乾淨。螳螂很靈敏,守株待兔沒用的。
為莊稼捉害蟲的昆蟲有哪些
螳螂、食肉性瓢蟲、草蛉、蜻蜓。蜘蛛、青蛙、鳥類(這三個不算昆蟲)。
螳螂各部位有什麼用
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科,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頭三角形且活動自如,複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摺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後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疊於背上;腹部肥大。除極寒地帶外,廣佈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1585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螳螂體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複眼突出,單眼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捕捉足,中、後足適於步行。漸變態。卵產於卵鞘內,每1卵鞘有卵20~40個,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產4~5個卵鞘,卵鞘是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於樹枝、樹皮、牆壁等物體上。初孵出的若蟲為“預若蟲”,脫皮3~12次始變為成蟲。一般1年1代,有些種類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鬥,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佈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藉以捕食多種害蟲。
胸部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並在腿節和脛節上生有鉤狀刺,用以捕捉害蟲,故為益蟲。後足的基部具有聽器。雌性的食慾、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於雄性,雌性有時還能吃掉雄性。雌性的產卵方式特別,既不產在地下,也不產在植物莖中,而是將卵產在樹枝表面。交尾後2天,雌性一般頭朝下,從腹部先排出泡沫狀物質,然後在上面順次產卵,泡沫狀物質很快凝固,形成堅硬的卵鞘。卵鞘中藥稱“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從卵鞘中孵化出數百隻若蟲。若蟲蛻皮數次,發育為成蟲。為不完全變態。我國常見的有中華綠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稱“大刀螂”,體長約8釐米,綠色或黃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體長5~6.5釐米,灰褐或暗褐色。
螳螂一般生活在什麼地方
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科,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頭三角形且活動自如,複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摺疊,形福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後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疊於背上;腹部肥大。除極寒地帶外,廣佈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1585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螳螂體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複眼突出,單眼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捕捉足,中、後足適於步行。漸變態。卵產於卵鞘內,每1卵鞘有卵20~40個,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產4~5個卵鞘,卵鞘是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於樹枝、樹皮、牆壁等物體上。初孵出的若蟲為“預若蟲”,脫皮3~12次始變為成蟲。一般1年1代,有些種類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鬥,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佈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藉以捕食多種害蟲。
胸部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並在腿節和脛節上生有鉤狀刺,用以捕捉害蟲,故為益蟲。後足的基部具有聽器。雌性的食慾、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於雄性,雌性有時還能吃掉雄性。雌性的產卵方式特別,既不產在地下,也不產在植物莖中,而是將卵產在樹枝表面。交尾後2天,雌性一般頭朝下,從腹部先排出泡沫狀物質,然後在上面順次產卵,泡沫狀物質很快凝固,形成堅硬的卵鞘。卵鞘中藥稱“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從卵鞘中孵化出數百隻若蟲。若蟲蛻皮數次,發育為成蟲。為不完全變態。我國常見的有中華綠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稱“大刀螂”,體長約8釐米,綠色或黃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體長5~6.5釐米,灰褐或暗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