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頭腔共鳴?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唱歌怎樣運用頭腔共鳴及訓練的方法? 10分

實踐上來說,用假聲更容易找到頭腔共鳴,使勁的喊假聲。也就是所謂頭聲,很容易得到(就是尖叫)。找到之後,再找真聲的頭腔共鳴。

頭腔共鳴我們常常把頭腔共鳴稱之為頭聲。頭腔共鳴是我們聲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份。它使聲音明亮、光彩、輝煌、穿透力強,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聲部,頭腔共鳴幾乎決定了聲音的質量。頭腔共鳴是由於聲音的頻率引起了頭部上前方的蝶竇空間的震動而產生的。蝶竇位於鼻孔上,是比較小的結構空間,獲得頭腔共鳴必須先具有鼻腔共鳴、口腔共鳴,否則頭伐共鳴是難以掌握的。具體方法是:把口腔內聲波在硬齶上的集中反射點稍後移,下齶放下,軟齶和小舌頭儘量上提,使口、鼻、咽腔之間的通道和空間更寬些,聲波便沿著上齶骨而傳到鼻咽腔、鼻腔和蝶竇等,引起振動,這種共鳴效果清脆,豐富,富有光彩。當然要取得良好的頭腔共鳴是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呼吸點、發聲點和共鳴位置點這三者協調運動的基礎之上的。

求救!什麼是頭腔共鳴?頭腔共鳴怎麼練?

所謂頭腔共鳴是聲樂發聲的一種方法。頭腔共鳴是沿襲了科學知識尚不發達的19世紀的聲樂術語,是一種練聲方法。頭腔共鳴感覺的獲得是在口腔共鳴的基礎上,把聲波在硬齶上的集中反射點稍向後面移動一些,把下胛放下來(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覺),同時,軟齶和小舌頭也隨之上擡,舌根則有放下一些的感覺,使口、鼻、咽腔之間的通道和空間更寬廣些,聲波沿著上齶傳遞向鼻咽腔、鼻腔和諸竇,引起聲波的迴盪。它在發高音(頭聲區)時為主要的共鳴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練習方法(詳見參考資料):

用九十度最敬禮方法

用「ㄇ」(M)和「ㄋ」(N)也體會不出頭控共鳴的人,可用此法。即低下頭做九十度最敬禮,同時唱「ㄇㄛ」(Mo),這時大部份的人頭部有共鳴的感覺。感覺出共鳴位置之後,慢慢把頭擡起,同時,注意剛才所得共鳴不要讓它跑掉。

用哼唱法

用ㄇ(M)音哼唱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可以袪除喉嚨肌肉的緊張,練習要領是做「ㄛ」的口型,然後輕閉嘴脣哼唱。

用ㄌㄨ(Lu)音練習

兒童發聲指導專家品川三郎,積多年經驗,認為用ㄌㄨ(Lu)來訓練頭聲有神奇的功效,不過要注意的是用PP的音,很輕鬆的唱。

用ㄧ(一)音練習

有人認為用「ㄧ」音練習明亮的聲音或頭聲很有效。練習的方法是找到「ㄧ」的理想位置後,把其他元音也導進這理想位置如ㄧ…ㄧㄚ…ㄧ…ㄧㄚ…ㄧ…,或ㄧ…ㄧㄝ…ㄧ…ㄧㄝ‥ㄧ…。

用假聲入手

日本文部省唱歌指導要領有這樣一包:「要得頭腔發聲的要領,從假聲入手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頭腔共鳴 ---- 顎以上 。

其他

頭腔共鳴其實是打開鼻腔所產生的共鳴,聲波會在鼻腔中振動,故亦有人稱之為「鼻腔共鳴」。但由於其共鳴範圍是由顎至眉心,甚至到達前額、頭頂,這常令歌唱者在頭部產生振動的感覺(即所謂“頭聲”),故我們姑且稱之為頭腔共鳴。   頭腔共鳴能令歌聲變得柔和、華麗,配合口腔共鳴使聲音響亮而不至於單薄,聽上來類近用耳筒聽立體聲的感覺。   要做到頭腔共鳴,很大程度依靠歌唱者的體會,掌握共鳴的位置,實在是可意會而不能言傳。但最重要是以口腔共鳴作基礎,否則根本不能正確使用鼻腔的共鳴腔體,變成了一般的〝鼻音〞。鼻音只是擠?鼻子發聲,聲音模糊沉悶,使歌詞也欠清晰,相信沒有人會喜歡傷風感冒時的聲音吧!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597086.htm

怎麼練習頭腔共鳴

鼻腔共鳴與頭腔共鳴是不可分割的,它們彼此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從生理構造來看,頭骨裡各種空的竇穴口都在鼻腔裡。這些竇口能夠張開,也能閉合。竇口張開時,竇穴裡的空氣便與鼻腔的空氣相通。歌唱發聲時,只要產生一種特殊的感覺來張開竇口,鼻腔裡的共鳴音響,便可以通過空氣的傳導作用,引起竇穴的小空腔產生出“和聲含量關係”的高頻共鳴“泛音”音色。這種閃閃發光的象“吹哨”的“哨聲”就是“頭腔共鳴的泛音音色”。獲得頭腔共鳴音色的關鍵,首先在於如何在鼻腔共鳴的基礎上使竇口張開。這就是聲樂術語上常說的“打開頭腔”的目的。這個問題先要從產生鼻腔(包括鼻咽腔)共鳴的方法談起:在鼻樑頂端、眉心的後面向腦後延伸著一個空腔,位於上口蓋與鼻腔之間。正像沈先生說的那樣:“從歌唱者的自我感覺來看,這是一個前後相通的彷彿像個‘倒懸的瓶子’,鼻咽口就像‘瓶口’。只要歌唱者在心理上想好小舌頭後面鼻咽口的位置,找好聲音穿送進入鼻咽腔的角度,貼著鼻咽口的後邊兒吹,同時,向後哼唱,鼻咽腔先產生了一團共鳴音響,聲音立刻向前反射。這種鼻腔共鳴的音響瀰漫在整個的空腔裡面,使聲音變得豐滿起來。”到了高音區,歌唱者感覺在口蓋與鼻咽口上方的鼻咽腔裡,有一種吸氣狀態。這種吸氣感使頭腔的空間向後向上擴張,軟齶與小舌頭含蓄地上擡,硬口蓋有一種緊張感。這種空腔充氣聲音膨脹的感覺,就是“打開頭腔”的正確感覺。“打開頭腔”的同時,在心理的想象中使聲音的音色集中成點狀,它即能使頭腔共鳴音色變得明亮、聲音結實而富有穿透力,又能使高音唱得輕鬆、自如”。所以說:“打開頭腔、集中音色”這是獲得頭腔共鳴最關鍵的方法。在高音區,具有固定音高並出現在人體共鳴最高位置的共鳴音色,是鼻腔與頭腔混合共鳴的產物,它是基音與泛音共鳴頻率的組合。也就是說,鼻腔共鳴出現的那“一大團兒”聲音裡包著一個閃閃發光的明亮集中的聲音的“心兒”。如果歌唱者真正獲得瞭如此的感覺,唱起來就會感到音越高歌聲越嘹亮,音色越優美、動聽。當我們將各部分的腔體共鳴狀態及其重要作用解析之後,就應該仔細地體察腔體“空間知覺”的幾個特性:A、形狀知覺:聲樂教師用語言描述共鳴腔是“空腔”“倒懸的瓶子”等,學生就要用大腦形象思維的方法去想象腔體空間的形狀知覺,用心理學“表象與聯想”的方法完成自己的想象。這種心理想象的方法特別適用於最高音區,使歌唱者得到發揮演唱效果最大的自由。B、大小知覺:在不同形態的腔體內,由於氣息和聲音的運動產生的振動觸動腔體內壁的肌肉神經,使演唱的人能感知腔體空間的大、小空隙:呼吸器官則依據胸腹之間上、中、下不同部位的擴張度及氣息的飽滿度感知呼吸腔體空間的大、小。下部擴張的空間大、氣息深;上部擴張的空間小、呼吸淺。這種對空間的大、小知覺,對領悟正確的歌唱方法有很大幫助。C、距離知覺:人憑著歌唱器官的內部運動能估計出生理肌體活動的距離。肌體活動提供腔體之間遠近或深、淺度的信號,通過歌唱者的腦,對這些信號進行快速的分析與判斷,於是,便獲得了關於腔體的距離知覺:氣息與聲音的腔體通道距離知覺越長(“大約一米左右”)氣息的支持感和聲音的通暢感越好。反之,越差。因此,在唱法上應該按沈先生指導的方法去感知“聲音是一米長,不是一尺長”,從最高的共鳴位置到最低的呼吸支持的位置有“一米的距離”,就能夠使演唱保持“高位置、深呼吸”的良好發聲狀態。D、方向知覺:由於聲音在發聲器官不同腔體產生振動時聲波觸及肌肉壁神經引起了觸覺、聲音在振動時出現明亮的音色又引起了“內視覺”,這兩種感覺可以使歌唱者感知聲音所在的腔體位置,這是心理上的聲音定位知覺。同時,依靠“內視覺”“內聽覺”與平衡覺的相互關......

求教頭腔共鳴入門…練哼鳴時氣就是在鼻子上不去頭腔咋辦?

頭腔共鳴首要條件是聲帶閉合;哼鳴上不去頭腔很正常,哼鳴的主要用途不是練習頭腔共鳴。

怎麼樣做才可以頭腔共鳴

聲樂藝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僅憑理論知識和文學資料去進行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它主要是通過正確的發聲訓練和不斷的歌曲演唱來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使歌聲美妙動人。

一、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服務。

我們練聲的目的是要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改變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使之成為符合歌唱發聲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必須明確我們練聲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

歌唱發聲練習要求每個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記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實質,通過反覆的練聲及歌唱實踐來消化和驗證其歌唱規律。因此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築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於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脣、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歌唱慾望,要充滿信心、放鬆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行,它們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涵義。

二、 歌唱發聲練習的步驟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鍊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

假音要怎麼發音練習 怎麼樣才正確 頭腔共鳴又是什麼感覺 20分

歌唱三要素

怎麼發生怎麼練氣怎麼唱歌詞都有了

我們老師當初的資料

要想學習正確的歌唱方法,我們必須首先知道一下與演唱密切相關的三個要素:頭腔共鳴、打開喉嚨和氣息支持。這三個方面有任何一點沒有做好,都會影響演唱,對於演唱高音則會表現的更明顯一些。一般中聲區的歌曲會很容易唱,這是因為它對頭腔共鳴、呼吸方法、喉嚨狀態、吸入的氣量等方面的要求更接近人說話時的狀態,易於把握。而演唱高音則不然,它在上面的幾個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僅僅用說話時的狀態演互是不夠的,它要求演唱者必須對上面的幾個方面的正確操作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它要求演唱者必須能夠更準確的控制和突出頭腔共鳴、喉嚨更好的打開並穩定好、正確的吸氣,而且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吸入足夠演唱高音的氣量,演唱高音是需要更大氣量和氣息支持的。

至於頭腔共鳴、打開喉嚨和氣息支持這三個方面,不同的人出現的問題不一樣。有的人在頭腔共鳴做的不好,有的人在打開喉嚨方面做得差一些,而有的人在前兩項上能夠做到一些,可在氣息支持上表現的明顯吃力。當然,上面的三個方面都無法做好的人同樣是非常多的。

下面我儘量細緻地說一下這三個演唱要素在演唱時的正確操作方法:

1、頭腔共鳴

人的口腔上蓋主要包括硬齶(前面的比較硬的部分)、軟齶(在硬齶後面的比較軟的部分)、懸雍垂(或者叫小舌,與軟齶相連)。在演唱時要求硬齶和軟齶都必須向上撐開,同時懸雍垂放鬆,根部向下,尖部向上稍翹起些,但不能過於緊張。

人的口腔後面的部分叫咽腔,我們的咽腔也要撐開。

在做好上面的操作後,要求鼻腔也要撐開。鼻腔與口咽腔是連通的,我們管這一連通部分叫作鼻咽腔,鼻咽腔也是撐開的。為了更好的打開鼻咽腔,要求我們的眉心不能緊張,不能向中間收,要把眉心的表皮也撐開,同時我們要面帶微笑,顴骨上提。這樣,鼻腔到口腔就做到了暢通無阻。在這種狀態下發聲時,我們感覺到上口蓋以上有一個整體的共鳴效果,而這就是頭腔共鳴。

大家可以結合下圖來理解頭腔共鳴。

演唱高音,頭腔共鳴會更多一些,我們必須根據演唱作品的實際情況控制和減少口腔共鳴,從而突出頭腔共鳴。頭腔共鳴不太好解決的是打開鼻咽腔,即鼻腔與口咽腔連接的那一個很小的區域,我們在練習時多去體會這一點,體會眉心的感覺。母音 ei 的練習和哼鳴(ng)的練習有利於我們打開鼻咽腔。

上圖中的額竇和蝶竇是與頭腔共鳴相關的小腔室。

2、打開喉嚨

對於打開喉嚨,我覺得在解釋上會更困難一些,是因為人們感受到的狀態與實際的客觀情況總有一些偏差。為此我必須提出更多的理解思路,以幫助大家理解打開喉嚨的具體操作過程

第一種理解方法:

在打開喉嚨的具體操作過程中,要體會下面的動作。看下面的示意圖:

第一動作是將頸部肌肉向周圍擴張,如圖一。同時注意,高音時聲帶開口小、更緊張,中低音時聲帶開口大、更鬆弛。

第二個動作是下降喉嚨,如圖二。注意,喉嚨在降低到很低的位置後,一定要穩定好,不能上下亂動。

上面的兩個動作沒有先後之別,是同時進行的,當動作完成的時候,應該感受到的是最通暢的呼吸狀態。

我們再看一下第一小節“頭腔共鳴”中的示意圖。我們在演唱的時候,要儘量將喉前庭撐開,這使得我們更容易打開喉嚨。

第二種理解方法:

大家先體會下面打開喉嚨的兩種輔助方法。

美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爾·米爾恩斯在談到糾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頭和下巴的狀態不夠自然時,主張將雙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部的後上方,在歌唱時輕輕用力向前搬,而頭部又輕輕向後仰,這時頭和下巴便處於歌唱時的狀態。…… ......

頭腔共鳴怎麼練

首先給你先普及一下,用口腔的位置發聲,你是永遠找不到頭腔共鳴的,即使找到也是很微弱的。需要你用鼻腔來發聲,儘量發真聲。發聲的同時,把手按在頭頂,感受頭腔的震動。這就是最基礎的頭腔共鳴。

唱歌時候頭腔共鳴怎麼練習?

唱歌要用“氣”唱,剛開始唱高音不要用很大的力,不然會導致後面氣喘以及老是顫音的問題,清唱上去後,再穩定用力。 在網上找人教並不保險,最好找專業的老師指導一下,才不會誤入歧途,不會把聲帶損害,要注意唱歌不要用自己的聲帶,否則會使聲帶生繭。 要有高音的最好方法是增加肺活量,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鍛鍊肺活量方法: 一 經常做一些擴胸運動、振臂等徒手操練習(這個超有用,我就是一直做這個現在可以飆很高的音了) 二 耐久跑練習,注意要堅持,跑和呼吸配合,距離適當,強度不宜大 三 練習潛水或游泳(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了,不過我是旱鴨子……) 注意,高音可以練習,但是低音是天生的,低音練不了。 像張韶涵等藝人唱到高音處會用手輕壓自己的肚子,使身體內的“氣”出來,高音也就可以發出來了。 還有上次看電視,梁靜茹說過唱到高音處可以伸展一下四肢,所以有些明星唱歌時手擺來擺去,是為了讓高音跟舒暢的出來。 說太複雜也說不清楚,最好就是找老師來教了。 最後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經常喊,用氣喊,多喊是有好處的,也可以為以後唱高音做鋪墊哦!

怎麼才能輕鬆理解頭腔共鳴?

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話和唱歌,除了旋律、節奏、氣息,還有其它區別,那就是吐詞的方式。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以下就表述一下練聲的方法。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象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覆,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象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另外還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後面紅耳赤、只喘粗氣。肺活量要經常鍛鍊身體才能保持。還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彌補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現象。首先就要練氣息,好的發聲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這一句時,氣息不穩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來,一下就把本來肺活量不足的氣放跑了,如果後面有不換氣的長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氣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時話筒也不會出現一些撲聲。所以我建議大家練聲的時候嘴前放一盞蠟燭,儘量練聲時保持蠟燭不搖晃吧!這樣你的氣就會保持在你的體內長一些時間。當然這還需要歌手要放鬆,不要緊張,一緊張,心臟跳動加快,你的氣息就更穩不住了。練聲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的演繹流行歌,那樣就過於做作了。關於流行歌曲的用嗓,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嘗不可,但這些都是美聲中絕對禁止的,所以要取長補短。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蹟是沒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但是唱歌有些方面還是需要一定的天賦的、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練頭腔共鳴?
怎樣練頭腔共鳴?
啞鈴如何練肱二頭肌?
胸腔鼻腔共鳴怎麼練?
如何練長跑耐力?
籃球如何練習運球?
如何練就氣質?
如何連接到共享打印機?
如何練好行書鋼筆字?
廚師如何練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