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空不空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佛教的“空” 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所說的“空”並非我們所能理解的那個“空”,它遠遠穿出我們這個世界的意識觀念邏緝思維。我們觀念中的空往往被定義為沒有。而佛法當中的“空”,方便說,它非有非無。它是一切萬物的本體,能生萬物萬法萬相,但是一切都不可住、不可得。這個空,無邊無限,大無其外,小無其內。它不是我們意思觀念所能理解的,只有放下我們一切觀意邏緝意識思維等一切業緣形成的障礙,才能真正的契入這種“空”性。

佛說的空是什麼?

如果人這個身體(物質)弄壞了消失了,那麼一切也就空了,唯物主義認為的“空”實際上是消極的空,正是因為怕什麼都沒有的消極“空”,所以我們就象被命運打了一針無形的“雞血”,拼命努力掙扎、執著索求,直到死都不得解脫,彌留之際還欲罷不能。消極的“空”與積極的“空”是隔壁鄰居,我們修行串門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走到消極的“空”那邊去,學佛修行就是找一個積極的“空”。一切現象(包括善良和醜惡)都是緣於性空,但是“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境界,當人的思維一想到它,它馬上就不是“空”了,如果我們認得“空”,佛教徒就稱這是“開悟”了。開悟以後,個人的一切身心行為都向“空”靠攏,這就是“修行”,打坐是修行的最佳方式,最有利於身心的“四大皆空”(人的身體由地水火風組成,地水火風四大類皆為“空”所變現,所以稱為四大皆空),其實修行就是去證明“空”的存在,當然如果你以為可以證到一個什麼“空”,其實那已經不空了,這樣糾纏在“空”與“不空”裡,突然有一天就會明白了,我們大腦的祕密寶藏也就此打開了,更重要的是我們找到了真正的“我”-“性空”就是我,於是用“空”的力量就可以解釋世間一切現象了。如果真的開悟了,並且修行的方法也正確,那麼“空”就能夠治療一切身心疾病,心靈(指清淨心、非意識心)就會擁有一個偉大的力量,外在的任何環境也影響不了,甚至生死也影響不了“性空”這個偉大的力量,因為生死也變成了外在的東西,所謂將生死置之度外就是這個意思了。正信的大乘佛法是大積極,化解世間一切苦難,千萬不要理解成消極或空空如也。一切“有”都是“空”所創造變現的,所以“有就是空”,而正是因為“空”創造了一切“有”,所以“空就是有”,有並不排斥空,空也不排斥有,有與空是一體的。世人都是執著於“有”,所以會把自己忙死累死,孰不知,“真空”也是一種無價之寶,只不過在追求“真空”的過程裡,我們一路上要失去所“有”,才能求到“真空”,這個“失去”擋住了絕大多數人得到法寶的腳步,如果我們能夠識破“失去”僅僅是一種假象,能夠覺悟到了無所失與了無所得的境界才是人生之無價之寶,那麼我們對於“失去”所“有”將會趨之若鶩。物質與意識同屬於“色”的範圍,在“色”的世界裡,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這種理論是有效的。但是,無論是物質還是意識,它們是都由“空”所創造出來的,如果不承認物質與意識是由“空”所創造,那麼人們的靈魂就會因為害怕死亡而陷入痛苦的掙扎而沒有出口,所以唯物論可以解決現實“色”世界的問題,它是世間的智慧,是屬於世間法,如果裝聾作啞似的放棄出世間或世出世間的佛法智慧,就解決不了人們心靈的困惑,反而製造更多的心靈困惑,如果要徹底究竟的解決人們心靈的困惑,讓人們自覺自動產生一種穩定人心的力量,必須要承認“緣起性空”的佛法真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心經》如是說。大致說這麼多,方便親朋好友理解,如果你學過了,以後遇到我,就不再說這些基礎知識了,自己拿本佛經看看吧!要不直接找法師去問。

因果不空 是什麼意思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字面的意思大致如下:萬法皆空,就是一切法都是空。但唯有因果不空。這句話是方便說。其中有內在的含義。

萬法皆空,這句話是經典,也是大家公認的。因為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並沒有單獨、固定、恆常的存在。所以在究竟上,是不可得的。這裡講的一切事物,就是萬法。包括了看得見的實物,也包括了看不見的思想、甚至也包括了佛法本身。所以是一切一切的事物。都是遵循這個規律(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正因為遵循了這個規律,所以萬法緣起緣滅。其實緣起緣滅就是因果。因為因,所以果。

換句話來說,其實這兩句話就是一句話。萬法皆空就是萬法緣起緣滅。因果不空也是萬法緣起緣滅。

我們的法師方便說這句話,是為了慈悲發心,想告訴三界有情眾生。萬法緣起緣滅。萬法因緣生。這樣的道理。第一、是為了讓眾生看破萬法存在的本質是空。因為是有條件的。條件一旦變,則萬法變。也可以說是諸行無常。第二、佛開示的四諦。苦集滅道。這是苦,我已離。這是集,我已斷。這是滅,我已證。這是道,我已修。也是因果。知道這是苦,就必須知道苦的因。苦的因就是集。那怎麼消滅集呢,就是滅。那麼修行滅的道路是什麼呢。就是道。這些話邏輯貫通也是因果。

因果的道理在我們所知道的這個娑婆世界、其他世界都是必定存在的。要知道我們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也是因地發願,修行菩薩道,果地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位。所以也就可以來推算:在我們所能知道世界中,萬法皆空,因為萬法都是因緣生。因果不空,也是因為萬法因緣生。

什麼是佛家所說的空?

諸法因緣起,緣起故無我,無我故空。空不是“無”,而是“無自性”的意思。說“色是空”,不是說“色不存在”,而是說“色無自性”。

自性的含意,其實就含在“實在的、常住的、獨存的”這三項特性中,而這三項特性,正是宗教哲學上“我”的意涵。所以,無我即是無自性,無自性即是無我。以空來表示無自性,空即是無我。空的意涵,是表示緣起生出的一切法,都是非實在的、非常住的、非獨存的。

緣起性空,即有即空。諸法是當體即空的,而不是離開“有”另去別處有一個“空”!這個空是不依賴觀察者的——無論能否看見,只要是非實在的、非常住的、非獨存的,都是空的。所以“一切法空”,因為諸法因緣起,並沒有實在的、常住的、獨存的法存在。故而,“空”也是空的。

緣起故而性空,這就是“色即是空”;性空方能緣起,這就是“空即是色”。緣起與性空不二;色與空不二。

理解這一點,再來看你舉的“桌子——能量”的例子,就會覺得你所說似是而非。竊以為要小心,莫落到了“但能空於彼而不能空於此”的“彼彼空”見解中去。

佛學的“空”是什麼意思?謝謝

“空”是佛法中一個最根本的哲學概念,深妙難解。過去和現在有許多人對之產生誤解,有的把“空”和“有”看作對立的兩個方面,在現實世界面前墜入常見;有的把“空”當作空洞無物,墜入虛無主義的斷見。要理解“空”字,先要知道這個字的來源,佛經是從梵文譯來的,“空”字也由之而來。在梵文裡,Sungata(音:舜若多)的含義是 “性空”,玄奘法師簡譯為“空”。下面摘錄一段澹思先生《論空即是色》的文章的一段,他把這個空字的來源和意義說得很清楚:

“空、在梵文裡叫做 Sunyata(音:舜若多),事實上, Sunyata 一語,不能簡稱為‘空’,而應稱為‘空性’。ta在此是一個接尾詞,Sunya是一個語根。當然我們可以把Sunya叫做空,但在‘色即是空’這句話裡的‘空’,原文並不是Sunya而是,Sunyata。有此一接尾的ta字,在梵文裡與只是Sunya一字,那就大有區別了。ta的意思有性質、實在、形態等義。空與空性是有著不同的意義的。……”

這段文字,把空與空性分析得很清楚。事實上,在筆者已找到的《心經》的七種譯本中,般若共利言譯作“五蘊性空”,而不是五蘊皆空;法月和知慧輪及施護都譯作“五蘊自性皆空”;法成譯作“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在藏譯梵文本中有“一切法皆性空”之句。可見這裡的“空”應該按“性空”之意來理解,“空”是“性空”的省略字。千餘年來,深入民間,傳佈最廣的,是玄奘的譯本,他譯的是“五蘊皆空”。當然,他這樣譯,一定有他的見解,當時也不會引起誤解,而且當時對“空”字的解釋也相當清楚,只是後來由於時代的變遷,語言文字的意思也隨之改變,於是有人就依文解意,只就字的表面意思來理解,以致千載以來,引起了不少誤解。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對“性空”的解釋是:“謂眾緣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沒有真實的自體可得。”這裡所指的“性”不是物理學和生物學意義上的物性,而是指一種不依條件(緣)的獨立存在的“自性”(自體),“自性”的含義是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規定自己、本來如此、實在恆常的意義。我們只要冷靜推論反覆思考就會發現: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由多種因素組合而產生的現象,並不存在不依條件的絕對單一獨立的“自性”。宇宙萬物都是由各種條件(緣)而產生的,任何事物都是“緣生則生”、“緣闕則闕”,即產生該事物的條件具備了,該事物就產生而存在,條件不具備,就不能產生。緣生的事物不能離緣而存在,這就叫作“無自性”,即“性空”。印度學者龍樹說:“緣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緣起,世界上沒有一件事物不是性空。”又說:“事物若有自性,何需依賴眾緣,若是眾緣和合,還有什麼自性?”人們通常認為,“有”是存在,“有”不是“空”,“空”是不存在,“空”不是“有”,因此“空”“有”對立。實際上“空”“有”不但不對立,而且是一體的,“有”中存在著空性,空性不會在“有”之外存在,也不必等“有”毀滅了才談空性。佛法是依“有”言“空”,“有”“空”一體,“有”“空”不二。可見佛法說的空,是“緣起性空”的空,是“因緣所生法”,本身“無自性”的空,不是空無所有的空虛的頑空,也不是否定事物具有的作用及事物相續轉化的斷滅空。

《心經》中下列幾句話對於正確解釋“四大皆空”有很大幫助。“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是說:“色”(指一切物質)並不是與“空”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種東西,“空”也並不是與“色”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種情況。“色”與“空”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色”指事物本身存在的現象,“空”指事物的性質。從色(物質)本身來說,它是一個存在,但從它的根本性質來說,它是在......

佛教經文中的:色不亦空,空不亦色。是什麼意思?

色指物質或物質的世界,就是指世上一切有形有質的存在,包括一切生命與非生命的存在所組成整個宇宙(包括我們尚未觀察到的世界及一切維度),空比較恰當應為空相,指的是虛空而非頑空即所謂絕對真空!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乃指色與空不對立,名不同相不同,實質是一樣,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是相互依存的,而非獨立存在的。

也是指真如實相。因修習佛道,就是舍有(假有)悟空,證空,修有(真有,淨土),有空不二!

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唸佛得度生死!

----《大集月藏經》

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於唸佛之深淺。

“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溼,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南無阿彌陀佛!

在佛教中,空與無我有什麼區別?

1、我理解是範圍不同,我們常說萬法皆空,包含了一切法。

2、無我只是我空。供參考

不入佛門,地獄不空是什麼意思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這句話是地藏王菩薩對佛祖說的,地藏是佛教中一位願力深厚的菩薩,地藏菩薩之名,是因他“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似祕藏”故名地藏。

地藏王菩薩發的大願: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地藏的本願是什麼呢?昔婆羅門女於覺華定自在王佛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令得解脫。”光目女於清淨蓮華目佛前,發誓願 言:“若我母永離三毒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 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地藏菩薩的大願,可以概括為“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 不成佛。”地藏菩薩由於大願具足,度眾生速度(精進)是驚人的。如《大方廣十輪經》說:地藏菩薩以不可思議功德成就眾生。於過去無量恆河沙諸佛所,久發大 悲堅固誓願,皆悉成就一切眾生,莊嚴勢力,猶如雷震。於一食頃而能成就無量億等,那由他人,具足善根。《地藏十輪經》亦說:“此善男子,具足成就無量無數 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常勤精進,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曾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等佛世尊所,為欲成就利益安樂諸有情故,發起大悲堅固勇猛精進無盡誓願。由於大悲 堅固勇猛精進無盡誓願,增上勢力。於一日夜,或一食頃,能使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數諸有情類,皆得解脫種種憂苦。及令一切為法所求意願滿足”。

“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似祕藏”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請問佛經中經常出現的"空"是什麼意思啊?

空性:

空性不是“無”的意思,不是“沒有”的意思。

空性不是“空無所有”之空,而是“如實不空”之空。

空性的含義是保密的。

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薩才真正證悟了空性。如果你沒有證悟空性,給你講空性,你肯定會誤解空性的含義,所以要保密。

佛教稱:空便是實,實便是空是什麼意思?

一切都變動不常,無情器界(如宇宙,山河大地)有生住異滅,有情世界(如各種動物)有生老病死。究竟說來,其性不變,相空性實。

比喻來說,以銅鑄像,像是變化無常的,銅是不變的。像是相,銅即是性。無常即空,常即是實。關鍵是你看到相要認識這個性,認得的話,觀念熟練成就,性就是相、相就是性,空便是實、實就是空。世人往往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並執著與之相關的東西,天人執著輕些,只有諸佛完全無執。所以佛法就是破執著的工具。真的不執了,法身遍滿,處處自在。

相關問題答案
佛教裡超度是什麼意思?
佛教的本跡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受戒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迴響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的我是什麼意思?
佛教的法門是什麼意思?
佛教的歸一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普羅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的無是什麼意思?
佛教戒定慧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