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五七是什麼意思?
人死後燒五七撞七怎麼辦
五七撞七沒有關係,請放心!
民間諺雲:“死者不撞七,活的沒得吃”。又有諺雲:“男怕撞頭,女怕撞腳。”民間認為,男撞頭七,女撞斷七,死者陰魂在陰司要受莫大痛苦。還流傳著:“撞七歌”雲:“頭七撞七,死者打得叫屈,二七撞七,靈床供在隔壁,三七撞七,喪家發跡,四七撞七,牆壁坍塌,五七撞七,子孫有吃,六七撞七,兒女發跡,七七撞七,眼睛突起”。民間還認為,死者無七可撞,屬不吉利,則要請道士解除。請注意,五七撞七,子孫有吃啊!
人死後幾七撞七有啥說法
亦稱“齋七”、“理七”、“燒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舊時漢族喪葬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即人死後(或出殯後),於“頭七”起即設立靈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此俗漢代尚無記載,大約與佛教傳入中國有關,南北朝時已多行之,後世沿而不改。佛教《瑜珈論》謂人死後,為尋求生緣,以七日為一期,如七日終,不得生緣,則更續七日,至第七個七日終,必生一處,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薦之俗。一說,人初生以七月為臘,一臘而一魄成,經七七四十九而七魄具;死則以七日為忌,一忌而一魄散,經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泯,此為道教魂魄聚散之說。第七個七日,民間又稱為“斷七”、“盡七”、“滿七”。比較受重視的是頭七、五七與盡七。《北史.胡國珍傳》:“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北齊書.孫靈暉傳》:“(南陽王)綽死後,每至七日至百日終,靈暉恆為綽請僧設齋。”《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雙成愛眷?”《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又第四回:“光陰彈指,七七之期已過。”參閱明田藝蘅《春雨逸響》。
按照古代的喪俗,靈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據說是希望死者還能復生。三天還不能復活,希望就徹底破滅了。實際上停柩的時間長,是由於當時喪禮繁縟複雜,尤其是天子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隨葬品,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另外,父母死後應該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暫時殯起來,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時再進行合葬。這樣靈柩停放的時間就很難說了。
近代以後,靈柩一般都在"終七"以後入葬。人們認為,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佛教認為,除罪大惡極的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昇天,靈魂一般並不能夠馬上轉生。沒有轉生的亡靈不是鬼,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中的一種身體,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後七個七期中,孝屬或親友如果能請僧人來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處。所以,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過了七七期之後,亡靈託生的類別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託生的類別了。如果一個人,生前作惡很多,註定來生要託生畜類,當他死後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屬親友為他大做佛事,使他聽到出家人誦經,當下懺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為人了。而道家也認為超度度亡靈最好是在他"七魄"沒有散盡之前。
"做七"期間的具體禮儀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廣州一帶,舊喪俗中的第五個七天,必須由外嫁女回來,這一天的費用完全由外嫁女負擔,如果死者沒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孫女來做。人死後的第一個七天、第三個七天和第七個七天,叫做"大七"。在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習俗,就是說在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兒和媳婦們,每人各自提一隻燈籠,在規定的儀式中飛也似地賽跑,爭取第一個跑回家,俗稱"爭英雄",認為這樣死者靈魂能庇佑降福。因為人們認為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仍然和活人一樣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帶,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區女婿來操辦"五七"而在臨安和寧波等地方,則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quo......
五七碰七怎麼辦
傳說人死後五七要受罪 ,閻王爺會根據死者生前的過錯給以懲罰,但閻王爺喜歡女孩子,還喜歡花 ,如果燒五七時女兒給父母燒花,死者會少遭罪,閻王爺看見花高興會減輕刑罰。如死者沒有女兒,也可由近親中的女孩代燒。
在中國,人過世後有撞七,各七有何含意
頭七。人死後的第七天。鬼魂會回來
死人頭七撞七是什麼意思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頭七」習俗,然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亦有說認為人死後魂魄會於「頭七」前到處飄蕩,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人死後頭七返家探視 出自 《西藏度亡經》(又名中陰救度大法)
做七:死後每隔七日,做七一次,稱「做七」。做七應備牲醴菜餚奠祭。
倘遇農曆初七、十七、二十七,稱「撞七」,提前一日半夜做七。
死後第七日稱第七日稱「頭七」,俗以死者此日始知己死,亡靈將歸宅哀哭,
故於午夜後即哀哭致祭至中午,前延請道僧誦經,開魂路,舉行法懺。
「頭七」由兒子辦理,「二七」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兒負責,
「四七」也是小七,「五七」為出嫁孫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
「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由兒子辦理有始有終,功德圓滿。
現代人由於工商業發達工作忙碌,有將七七四十九天縮短的情形,
以縮為二十四天為例,其方式為「頭七」與「七七」各七天,
中間每隔二天為「七」即為二十四天,在居喪期間未出殯前不過節,
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做七除上壽者照七七四十九日為尾七外,未上壽者即俗所謂「死人快過日」,
一般多自二七起短為六日,因此實則做尾七為第四十三日。
撞七的撞七習俗由來
撞七習俗由來:
撞七是對亡者的一種懷念。其中算法是自亡者陰曆故去日起,進行每七日一回的輪算,若在輪算中,碰到了逢七的日子則稱撞到七了。例子,若一人在農曆三月初一故去,那麼從初一算起,數七天,正好逢到三月初七。且是第一個輪算中撞的,稱之為"撞一七"。若那人事三月廿七故去的,自初六輪算七天,第一回輪算在四月初三上,沒有撞七。就再次進行輪算,第二回輪算在四月初十,依次到第四個輪算,在四月十七上,則稱"撞四七"。
撞七有關的民間諺語
"死者不撞七,活的沒得吃"。又有諺雲:"男怕撞頭,女怕撞腳。"民間認為,男撞頭七,女撞斷七,死者陰魂在陰司要受莫大痛苦。還流傳著:"撞七歌"雲:"頭七撞七,死者打得叫屈,二七撞七,靈床供在隔壁,三七撞七,喪家發跡,四七撞七,牆壁坍塌,五七撞七,子孫有吃,六七撞七,兒女發跡,七七撞七,眼睛突起"。民間還認為,死者無七可撞,屬不吉利,則要請道士解除。另外,民間傳說撞七就和遇到的閻王有關,"撞五七",撞到五殿閻王。這是因為閻王有十殿之說。
"撞七"這種習俗,就流傳在湖南、湖北等地方。與亡者"三日覆土"、"滿月祭"、"撞七祭"、"滿百日祭"等祭禮,成為亡者故去後的一系列特殊祭事。對於撞七,一般人們認為撞到七才好。而沒有撞到七,則要解除。有些地方通過請道士作法。例如湖南嶽陽地區則是,沒有撞七,就討夠百家米。
親人去世後撞七怎麼算的
······先了解撞7舊習,喪家為亡者定期作“七七祭”。因每逢亡者臨終後的第七天進行一次祭祀,俗稱“做七”。民間諺雲:“死者不撞七,活的沒得吃”。又有諺雲:“男怕撞頭,女怕撞腳。”民間認為,男撞頭七,女撞斷七,死者陰魂在陰司要受莫大痛苦。還流傳著:“撞七歌”雲:“頭七撞七,死者打得叫屈,二七撞七,靈床供在隔壁,三七撞七,喪家發跡,四七撞七,牆壁坍塌,五七撞七,子孫有吃,六七撞七,兒女發跡,七七撞七,眼睛突起”。民間還認為,死者無七可撞,屬不吉利,則要請道士解除。·····再看具體的做七:死後每隔七日,做七一次,稱「做七」。做七應備牲醴菜餚奠祭。 倘遇農曆初七、十七、二十七,稱「撞七」,提前一日半夜做七。 死後第七日稱第七日稱「頭七」,俗以死者此日始知己死,亡靈將歸宅哀哭, 故於午夜後即哀哭致祭至中午,前延請道僧誦經,開魂路,舉行法懺。 「頭七」由兒子辦理,「二七」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兒負責, 「四七」也是小七,「五七」為出嫁孫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 「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由兒子辦理有始有終,功德圓滿。 現代人由於工商業發達工作忙碌,有將七七四十九天縮短的情形, 以縮為二十四天為例,其方式為「頭七」與「七七」各七天, 中間每隔二天為「七」即為二十四天,在居喪期間未出殯前不過節, 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做七除上壽者照七七四十九日為尾七外,未上壽者即俗所謂「死人快過日」, 一般多自二七起短為六日,因此實則做尾七為第四十三日。
老人(男)88歲五七時撞七該怎麼做?
找道家師父問一問吧
人死後有沒有撞七的說發
人死後沒撞七好不好
撞七的民間關於撞七的諺語
:“死者不撞七,活的沒得吃”。又有諺雲:“男怕撞頭,女怕撞腳。”民間認為,男撞頭七,女撞斷七,死者陰魂在陰司要受莫大痛苦。還流傳著:“撞七歌”雲:“頭七撞七,死者打得叫屈,二七撞七,靈床供在隔壁,三七撞七,喪家發跡,四七撞七,牆壁坍塌,五七撞七,子孫有吃,六七撞七,兒女發跡,七七撞七,眼睛突起”。民間還認為,死者無七可撞,屬不吉利,則要請道士解除。另外,民間傳說撞七就和遇到的閻王有關,“撞五七”,撞到五殿閻王。這是因為閻王有十殿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