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的三大要素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課堂教學的三個要素是學生,教師和什麼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也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繫的最主要形式。課堂教學活動也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一種特定溝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應該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 課堂教學能否有效溝通的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如何才能有效地溝通呢? 思考一:從溝通過程的要素來思考溝通的有效性。整個溝通過程由七個要素組成,即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饋、障礙和背景。信息源是具有信息並試圖進行溝通的人,他們始發溝通過程,決定以誰為溝通對象,並決定溝通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信息源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可以對個體,也可以對群體。作為信息發出者非常重要的是要考慮自己發出的信息如何使信息接受者接受,這也就是教師在上課前為什麼不僅要認真地備教材,更要備學生的原因之一。 溝通過程的第二個要素是信息。從溝通意向的角度來說,信息是溝通者試圖傳達給別人的觀念和情感。在課堂上,教師傳達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還有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達到的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語詞是傳達中很重要的符號系統,語詞可以是聲音信號,也可以是形象(文字)符號和人們的體態語言。語詞溝通過程是以共同的語言經驗為基礎的。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備學生的經驗,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要儘可能從學生原有的經驗切入,這樣才能保證溝通的暢通。這也要求教師一定要讀懂學生這本書,讀懂市場經濟下學生們的所思、所想和學生們的實際需要。 溝通過程的第三個要素是通道。通道指的是溝通信息所傳達的方式。我們的五種感覺器官都可以接收信息。一般來說,大量的信息是通過視覺、聽覺途徑獲得的,但如果能從多種渠道獲得,則更好,尤其是對年幼的學生。在信息社會的今天,溝通的方式不侷限於面對面的溝通,還有以各種不同媒體為中介的溝通。但對成長中的學生來說,師生之間面對面的溝通形式影響力還是最大的,因為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溝通可以發生情緒的相互感染。如語文老師的備課一定要備對課文的情感,這樣才能在課堂上產生作者、教師和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溝通過程的第四個要素是指接受信息的人。信息接受者要通過一系列注意、知覺、記憶、儲存等心理過程。一系列心理過程中教與學的有效策略的使用非常重要。 溝通過程的第五個要素是反饋。反饋是使溝通成為一個交互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反饋要有一定的清晰度。 溝通過程的第六個要素是障礙。例如,有些課堂上教師的預先設計不能很好地在課堂上實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不瞭解學生是如何學習的。溝通中足夠的共同經驗是溝通得以實現的必要前提。溝通過程的最後一個要素則是溝通過程中的背景,即溝通發生的情境。

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以教為主的教學過程設計的基本要素:

一、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分析主要包括學習準備的分析和學習者學習風格的分析。

1、學習準備是學生在從事新的學習時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原有心理髮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任何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準備狀態,而且任何教學都是以學生的準備狀態作為出發點。學習準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習者從事該學習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的特點,包括年齡、性別、學習動機、個人對學習的期望、工作經歷、生活經驗、經濟、文化、社會背景等一般特徵;二是學習者對從事特定學科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的知識技能基礎,以及對該項學習與態度。

2、學習者學習風格是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有的人將它定義為,“學習風格是指對學習者感知不同刺激、並對不同刺激作出反應這兩個方面產生影響的所有心理特性。”;還有人認為,“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徵的學習方式,是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綜合”。

二、學習需要分析:在教學系統設計中,學習需要是一個特定概念,指學習者學習情況前的狀態與所期望達到的狀態之間的差距,或者說,是學習者目前水平與期望學習者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差距指出了學習者在能力素質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學中實際存在和要解決的問題,這正是經過教育或培訓可以解決的學習需要。可以說沒有差距就沒有需要,也就無從談起要解決什麼了。

1、分析學習需要是指通過系統化的調查研究過程,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確定問題的性質,論證解決該問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核心是發現問題而不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過調查研究,分析教學中是否存在要解決的問題;二是分析存在問題的性質,以判斷教學系統設計是否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合適途徑;三是分析現有的資源及約束條件,以論證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

2、通過學習需要分析可以獲得有關“差距”的資料和數據,由此可形成教學系統設計的總目標(即解決了“為什麼”和“是什麼”)。有了總目標,就可以尋找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即達到目的的手段(解決“如何”),從而最終解決問題。如果沒有搞清楚真正的問題所在,後繼工作都難免陷入盲目。可見這個總目標是教學系統設計的一系列後續步驟(如內容分析、目標編寫、策略制定、媒體選擇以及評價等)的重要依據。所以,學習需要分析的成功與否,總目標是否明確,直接影響到教學系統設計各部分工作的方向和質量。

通過學習需要分析,論證了教學系統設計是否是解決問題的必要途徑以及在現有資源和約束條件下是否可解決問題。這就避免了只需較少投資和人力卻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來設計和開發教學而效果不佳的情況;也避免了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來設計教學但在現有條件限制下不能實施,甚至設計的是學生已經具備而不需要教學的情況。所以說,通過學習需要分析,可以讓教師與學生的精力、時間以及其他資源被有效地利用來解決教學中真正的問題,從而提高整個教學效益。

三、解決問題的可行性分析:

1、分析資源與約束條件:要進行可行性分析,必須收集資源和約束條件等信息。資源一般指能支持開展教學系統設計活動和解決教學問題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財力。而約束條件則指對教學系統設計工作和解決教學問題起限制或阻礙作用的事物--人、財、物。也就是說支持開展教學系統設計的人、財、物就是資源,反之限制、阻礙開展教學系統設計的人、財、物就是約束條件。

2、設計課題的認定:通過教學系統設計的必要性分析之後,確定應進行的教學系統設計項目;通過資源和約束條件的分析之後,去掉那些條件不允許的項目,那麼留下的應是須用教學系統設計而且可行的項......

課程的基本要素指什麼.

課程的基本要素指的是:教學單位、教學環節、教學步驟、教學行為

教育的三要素是什麼?

構成教育的三個要素為:

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響

聯繫:前者處於領導、控制和執教的地位,後者處於被領導、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的要求與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特點及水平之間的矛盾。

課堂教學的組成要素包括

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是教師、學生、教學信息、教學媒體。

教師既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也是學習過程的指導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

教學信息是教學內容及相關要求的反映;

教學媒體是教學信息的載體和學習的工具。

教育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或稱學習者)和教育影響。

1.教育者 ’

廣義的教育者指對受教育者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作用的人;狹義的教育者指從事學校教育活動的人,其中,教師是學校教育者的主體,是直接的教育者。一般而言,教育者主要是指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具有(取得)一定資格的從事專門教育教學活動的專職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處於領導、控制和執教的地位。

2.受教育者(學習者)

受教育者(學習者)指在教育活動中承擔學習責任和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受教育者(學習者)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在教育活動中,相對於教育者,受教育者處於被領導、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3.教育影響

教育影響是置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一切中介的總和,包括作用於受教育者的影響物及運用這種影響物的活動方式和方法,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工具。具體而言,主要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組織形式、教育環境等。

有效的課堂教學有哪些要素

①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②重視組織各種複習;

③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教學三要素包括什麼

三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相關問題答案
課堂的三大要素是什麼?
美術的三大專業是什麼?
黨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實踐的三大形式是什麼?
傳統的三大毒品是什麼?
江南的三大名樓是什麼?
數軸的三要素是什麼?
論文的三要素是什麼?
測量的三要素是什麼?
新聞三要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