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風格有哪些?
紀錄片按照風格樣式分類有哪些主要類型
1,國外紀錄片分類
(1),特別紀錄片(The Special Documenta-ry)是對特別事件和重大活動的紀錄,例如有關奧運會、奧斯卡發獎儀式、重大 國際事件、戰爭衝突等活動的紀錄片
(2),調查性紀錄片(The Investigative Documentary)是對已經發生但內情尚未詳盡披露的重大 事件以及現實社會問題的紀錄。調查性紀錄片講求情節結構,表現手法引人入勝。往往選取一個典 型 事件作為調查的對象,並通過對這一事件的詳盡披露來觸及重大社會問題。調查性紀錄片的樣板當首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60分鐘》節目。該節目自1968 年創辦以來,經過數年摸索,在調查性深度報道的基礎上,形成了調查性紀錄片的風格與樣式。
(3),微型紀錄片(The Mini Documentary)是在雜誌型節目(The Magazine Show)進一步拓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以其製作週期短、耗資小、傳播速度快等優勢大量湧入電視節目。一般情形之下,微型紀錄片的時間長度為4-10分鐘。一個30分鐘的節目中至少需要有3個微型紀 錄片,創作人員往往不到一週時間就能創作出一個成品。因此,事實的準確無誤是微型紀錄 片創作的難點。為確保事實的準確無誤,創作人員極為慎重。在選材上,微型紀錄片主要截 取大型紀錄片的某一個焦點或報紙消息中已經報道過的內容,但對這些選題賦予不同的外表、包裝,以求給收視者帶來新鮮感。
(4),大型電視紀錄片(The Full-length Television Documentary)以宏偉的篇幅,深刻的內容剖 析著現實社會,對推動人類文明進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今天,大型紀錄片在題材上的重大突破是面向整個世界,面向人類、宇宙、科學天地等巨大題材。70年代中期,大型紀錄片就開始在這方面進行嘗試。CBS著名節目主持人沃爾特•克 朗凱特主持的《宇宙》、《20世紀》、《21世紀》、《歷史的見證》等片都是大型紀錄片的 傑作。這些片子對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進行選擇、組合後,將它彙集到片子中。進入80年代 ,大型紀錄片不但展現宇宙世界、科學天地,而且放眼預測未來趨勢。在表現手法上,大型片採取紀實手法,用長鏡頭在現場跟蹤拍攝,往往耗時三年五載。例如,美國航天飛機"發 現者號"的紀錄片,創作人員從開始準備到"發現者號"上天,跟拍三年之久。
在某種程度上講,大型電視紀錄片的創作反映一個電視機構的綜合實力和水準--人力、物 力、財力。因為要推出大型紀錄片,必須具備三個先決條件:重大題材,高手雲集的創作班子和雄厚的資金。但由於大型紀錄片的製作是週期長,耗資巨大,難以駕馭,電視機構大都 對題材的選擇持極為慎重的態度,未經充分的科學論證絕不開機。
2, 中國紀錄片的分類
(1), “加片兒”,也被稱為“加演”,當時被行內人稱為“電影紀錄片”。其中佔主要篇幅的是“新聞電影紀錄片”。這種形式後來被電視工作者們發揚光大,成為電視新聞類節目的重要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形式還基本保持著。這種是通過畫面語言和文字語言相結合起來,來敘述一個完整的新聞事件。只不過電視人又給它起了其它的名字。有人稱它為電視新聞專題,有人稱它為專題報道節目。但其節目形態與原來的電影紀錄片相比並未發生本質的變化。只不過為了適應電視傳播手段的需要,將它安放到不同的電視欄目當中。
(2),綜合性紀錄片(科教紀錄片、歷史紀錄片等)
從八十年代的《話說》系列、《長白山四季》、《河殤》到九十年代......
紀錄片的分類有哪些?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以不能虛構情節、不能用演員扮演、不能任意改換地點環福、不能變更生活進程為其基本特性。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嬰兒的午餐》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片斷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紀錄片有哪些種類?
紀錄電影的分類,沒有固定的統一標準,依照題材與表現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政論紀錄片、時事報導片、歷史紀錄片、傳記紀錄片、生活紀錄片、人文地理片、舞臺紀錄片和專題系列紀錄片
求採納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各種類型的紀錄片
楚國八百年
玄奘之路
復活的軍團
大明宮
百年中國
人類,我們所有人的故事
天啟:二次世界大戰啟示錄
意志的勝利
有哪些比較好看的紀錄片
地球脈動系列,舌尖上的中國系列。還有很多
有哪些優秀的國產紀錄片
1.河西走廊
9.4
導演: 趙啟辰
主演: 呂樹廷 / 讓波拉 / 班麼扎西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5
2穹頂之下
9.2
導演: 範銘
主演: 柴靜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5
3第三極
9.1
導演: 曾海若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5
4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9.0
導演: 楊帆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5
5書店裡的影像詩
9.2
導演: 侯季然
主演: 傅月庵 / 戴莉珍 / 張瑟倫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臺灣
年份: 2014
6客從何處來 第一季
8.9
導演: 李倫
主演: 易中天 / 馬未都 / 曾寶儀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4
7大黃山
8.6
導演: 王振濤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4
8楚國八百年
8.4
導演: 張曉敏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4
9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
8.3
導演: 陳曉卿
主演: 李立宏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4
10盜火者:中國教育改革調查
9.4
導演: 鄧康延
主演: 葉開 / 周國平 / 郭初陽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年份: 2013
11侶行 第1季
9.3
主演: 張昕宇 / 樑紅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3
12鄉村裡的中國
9.3 (943人評價)
導演: 焦波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3
13大國重器
8.8 (1313人評價)
導演: 劉寶恆 / 戈飛 / 劉東生 / 白華 / 朱蘭亭 / 嶽政
主演: 李立宏(解說)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3
14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8.8 (3677人評價)
導演: 王沖霄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3
15無涯:杜琪峰的電影世界
8.5
導演: 林澤秋
主演: 杜琪峰 / 韋家輝 / 木衛二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年份: 2013
16偷
8.5
導演: 陳東楠
類型: 犯罪 / 紀錄片 / 短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中國大陸
年份: 2013
17十二夜
8.4
導演: Raye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臺灣
年份: 2013
18舌尖上的中國 第一季
9.3
導演: 陳曉卿 / 任長箴 / 程工
主演: 李立宏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12
19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
9.2
導演: 徐歡 / 王沖霄 / 金明哲
主演: 韓濤 / 陳曼曼
類型: 紀錄片 / 短片
製片國家&......
以創意理念為標準,紀錄片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與藝術、文化、信息、休閒、娛樂等精神心理性服務活動相關的所謂“第五產業”,是城市經濟和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載體,是現代服務業的高端組成部分,為之服務的廣告營銷創意即為創意理念(我自己的理解)
創意理念的根本觀念是通過“越界”促成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重組與合作。這種“越界”主要是面對第二產業的升級調整、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細分,打破二、三產業的原有界限。通過“越界”,對二產進行三產化、創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務化,開拓藝術型、精神型、知識型、心理型、休閒型、體驗型、娛樂型的新的產業增長模式,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市場和新一代創意消費群體,以推動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促進社會機制的改革創新。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產業都需要具有創造性。那為什麼還要提出文化創意產業呢?在一些傳統的行業或領域中,創造性只是一種附屬品而不具有產品的核心地位。同時這種創造性或創意還是指相當普泛化的一般概念,如過去我們熟悉的藝術創作中的藝術家的獨創性。而按照後標準化時代的創意理念,創意或創造性成了特指的市場趨向的產業方式的核心。也就是說,二產製造業賣產品、賣機器,創意產業賣設計、賣理念、賣精神、賣心理享受、賣增值服務。這樣,創意就成了當代產業結構中的一種特殊的設置,它決定了產業的性質,並由此決定了產業的管理與操作。二產的發展靠機器、廠房、資源和勞動力,創意產業的發展靠創意階層,特別是創意階層中最富創造性的高端創意人才,靠創意群體的高文化、高技術、高管理和新經濟的“雜交”優勢。
從產業運作模式上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更加動態化,更多地依靠市場和消費自身的推動,同時又不斷地設計市場、策劃市場、涵養市場、激發市場。也就是說,在當下的全球化消費時代,市場的全球性,傳播的全球性,需求的精神化、心理化、個性化、獨特化,消費的時尚化、浪潮化,使得創意作為產業,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固化的穩態工業發展模式——常規結構、常規模式、常規營銷、常規消費,而代之以不斷變動的創意策劃、創意設計、創意營銷、創意消費。它在不斷關注市場中,創造消費慣例,涵養消費人群,引導消費時尚潮流。它不斷在創意中尋找熱點、利潤和機會,以一種動態的平衡模式替代或提升過去的穩態工業發展模式。因此,它高度依賴策劃、依賴人才、依賴變化,眼睛每時每刻盯著市場哪怕微小的變動,捕捉機會,放大機會,展開新一輪競爭。它的活力在於每個都有機會也有風險,每個都要面對競爭也要面對失敗,每個都要殫精竭慮地面對生存挑戰。
國際創意產業著名專家、被譽為“創意產業之父”的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一書中指出,目前全世界文化創意產業每天創造220億美元產值,並以5%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國家,增長的速度更快,美國達14%,英國為12%。在這樣一種世界經濟變動新趨勢下,對於二次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的中國,適時地調整產業比重,進一步推動三次產業特別是高科技支持的文化創意產業類高端產業群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關於旅遊類紀錄片有哪些類型?
很多,BBC之類。
有哪些優秀的國產紀錄片
話說長江
8.7 (1389人評價)
導演: 戴維宇
主演: 陳鐸 / 虹雲
再說長江
8.7 (2227人評價)
導演: 劉文 / 李近朱
主演: 李易
望長城
8.4 (383人評價)
導演: 劉效禮
主演: 焦建成
類型: 紀錄片
故宮
9.1 (7707人評價)
導演: 周兵 / 徐歡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05
舌尖上的中國 第一季
9.3 (97920人評價)
導演: 陳曉卿 / 任長箴 / 程工
主演: 李立宏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蘇園六紀
8.4 (466人評價)
導演: 劉郎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99
周恩來外交風雲
8.4 (1315人評價)
導演: 傅紅星
主演: 周恩來
沙與海
7.4 (792人評價)
導演: 康健寧 / 高國棟
主演: 劉澤遠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龍脊
7.9 (935人評價)
導演: 陳曉卿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94
最後的山神
7.9 (1735人評價)
導演: 孫增田
主演: 孟金福 / 丁桂琴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三節草
7.7 (824人評價)
導演: 樑碧波
主演: 肖淑明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流浪北京
7.9 (5963人評價)
導演: 吳文光
主演: 張慈 / 牟森 / 高波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90
老頭
8.1 (2790人評價)
導演: 楊荔鈉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00
鐵西區第一部分:工廠
8.3 (2505人評價)
導演: 王兵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03
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
9.3 (7317人評價)
導演: 張麗玲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中國大陸
俺爹俺娘
8.9 (4553人評價)
導演: 韓蕾
主演: 焦波
類型: 紀錄片 / 短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姐妹
9.0 (152人評價)
導演: 李京紅
主演: 章樺 / 章微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2004
德拉姆
空山
8.4 (315人評價)
導演: 彭輝
類型: 紀錄片 / 短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98
幼兒園
8.7 (23948人評價)
導演: 張以慶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電視紀錄片的四種類型
電視紀錄片是以影視紀實等多種藝術手段,對真人真事的詳細報道和表現。其結構就是編導者對題材的組合、安排。它是客觀社會生活和電視編導主觀邏輯的統一,既是展示人物命運和事件發展的軌跡,又是承載人物行動和事件發展的框架。結構就是電視紀錄片的生命。電視紀錄片的結構從形式上可以分為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從內容上又分為敘事式結構、抒情式結構、傳統式結構、非傳統式結構、戲劇式結構、小說式結構等等。我們經常運用的幾種結構方式有:繪圓法、設定中心線法、階梯式遞進法和依據文理邏輯法。 此種結構方式是指:無視拍攝素材的客觀時間、空間順序,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敘事功能,徹底打碎攝像機鏡頭所客觀地記錄的一切,而依據紀錄片製作者的主觀文理邏輯編輯、闡述作者觀念的電視紀錄片結構方式。依據文理邏輯結構紀錄片,不但需要解說詞的觀點新穎,獨闢蹊徑,也需要畫面—用形象語言說明抽象的邏輯思維,依據客觀的畫面闡釋主觀的觀點。這樣的紀錄片不僅具有現實的價值,同時具有永恆的歷史價值。這種結構方式不但需要解說詞的觀點新穎,獨闢蹊徑,也需要用形象語言說明抽象的邏輯思維,依據客觀的畫面闡釋主觀的觀點。以紀錄片《偉人周恩來》為例,這是一部偉人傳記,卻既不走縱向編年的路子,也不循橫向書事的成規,而是以橫為主,縱橫兼顧,適合於怎麼寫就怎麼寫,形式服從內容。十六集洋洋大觀,其中不少篇章涉及個人生平經歷和幾十年中國現代歷史的重大事件,難解難分,卻能做到經緯清晰。其中,《周恩來與毛澤東》、《周恩來與蔣介石》、《中國第一外交家》、《周恩來與鄧穎超》等,設題角度新穎,內容豐富,都足以獨立成篇。在半個世紀的國共兩黨、兩軍歷史上,周恩來與蔣介石之間長期形成了一種極富戲劇性的特殊關係,從孫中山麾下的革命夥伴到分道揚鑣互為死敵,從二次合作到再度對立,對立雙方又有共同心願。這種特殊關係是偉人周恩來歷史性和人格力量的重要標誌。第五集《周恩來與蔣介石》、第九集《銘刻在紅巖上》和第十三集《梅園雪》等,把兩黨兩軍與兩個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歷史,描寫得跌宕起伏。可以說,沒有這種結構篇章,不足以寫活周恩來。《偉人周恩來》強調回顧歷史的採訪談話但不忽視歷史資料的蒐集和使用,不忽視攝影和解說詞的創作,全面駕馭多種藝術手段。凡是採訪生動充分的篇章,不使用或少用解說詞和音樂;有的篇章則讓解說和音樂充分發揮作用。《偉人周恩來》最後播出的時候好評如潮,時過幾年仍然令人記憶深刻,這不得不說得益於其結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