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轄是什麼官?

General 更新 2025-01-11

經略府提轄是什麼官職

提轄,是中國古典小說《丹滸傳》中所出現的宋朝官名,花和尚魯智深就曾經擔任此一官職。

《宋史.職官志》中提到地方上的知府知州常兼“提轄兵馬”,提轄一名很可能即由此簡稱而得來。

宋代“提轄兵甲盜賊公事”的簡稱,為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主管本區軍隊訓練,督捕盜賊等職務。南宋時有“四提轄”的官制,四者分別掌管:榷貨務都茶場(管理專賣)、雜買務雜賣場(管理官近宮府採買)、文思院(管制造宮近器物)、左藏庫(儲藏金銀錢)。

延伸:

經略是北宋軍職“經略安撫制置使”的簡稱。

北宋的“經略”不僅僅是“掌管邊疆軍民大事”的官兒,而是設在全國各路掌管兵民之政的長官。特別是北宋末期,此時的路分得很多,各路都選派官品高、忠於皇室而有幹略的人充任經略安撫大使。這個官很難用後來的官職比況,因為它頗具特色:它既主管一路數州的兵民之政,又無權過問本路的財賦、刑獄、漕運、倉儲、學事等事,這種互相掣肘的官吏制度,雖然避免了武人擁兵割據,卻又造成了推諉扯皮,以至尾大不掉,終於被金人的鐵蹄踢到了淮河以南。經略安撫使只是設在邊疆,內地設的是安撫使

總體來說,經略安撫使他們只有管兵而沒有發兵的權力,又要受其他官吏的監察和制約,但一般都兼任所駐州府的最高長官。類似於唐朝的節度使,權利卻小了很多。

宋朝提轄是什麼官?

大宋工部兵器監提轄官,為從六品的官員,副提轄為正七品的官員提轄,魯智深曾任此職,為宋時一州或一路所置武職中提轄兵甲者的簡稱。編制在30人上下,應相當於現在的排長或武警中隊長。

中國古代提轄官多大?

宋常以知州、知府兼提轄兵甲,簡稱埂轄,掌軍旅訓練教閱,督捕盜賊,鎮壓民眾反抗。略相當於現代軍銜“少尉排長” 或最低警銜“一級警司”

水滸傳中的官職如:禁軍教頭、提轄、押司、都頭……他們是做什麼的?

教頭-武術教練。提轄-地方軍區營長。押司。縣長祕書。堵頭-縣級刑警隊大隊長

提轄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宋代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為“提轄兵甲盜賊公事”的簡稱。主管本區軍隊訓練,督捕盜賊等職務。宋朝知州當時是五品,提轄比知州級別要低,應當是六品至七品,不會小於從七品,相當於當今的正處級正團級。--百度百科

如果與當今職務做比照,有點象各省武警總隊的一把手。

宋朝時提轄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提轄,官名。宋常以知州、知府兼提轄兵甲,簡稱提轄,掌軍旅訓練教閱,督捕盜賊,鎮壓民眾反抗。南宋榷貨務都茶場掌茶、鹽、香、礬等專賣。雜買務雜賣場掌採辦宮廷與官府所需各物並出售多餘物資。文思院掌製造宮廷亨用珍巧器物。左藏庫掌收儲四方財賦收入以供朝廷經費。以上四官署皆置提轄官主管,合稱四轄。南宋工部軍器所掌製造兵器,亦有提轄官.是古時武官的基本官階,也就是最初的武官。他們主要在縣內負責治安,督捕盜賊。

相當於現代的最低警銜:一級警司、排長

參考資料: baike.baidu.com/view/39241.htm

古代提轄什麼意思?

宋代正規軍都稱為禁兵,仁宗時達八十多萬人。禁兵由三衙統領,三衙長官分別稱為殿帥、馬帥、步帥,合稱三帥。教練武藝的軍官稱都教頭、教頭,單稱教頭的地位很低。(如林沖)禁兵的調動權在樞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樞密院是軍事行政機關,長官為互密使。在地方路、府、州,設兵馬總管或兵馬都監(簡稱都監),或提轄兵甲(簡稱提轄)。(如張都監、魯提轄)

北宋的提轄官是管理什麼的

提轄,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所出現的宋朝官名,花和尚魯智深就曾經擔任此一官職。但水滸傳為元、明時的小說,而宋代的史料中並無“提轄”之名,《宋史.職官志》中提到地方上的知府知州常兼要“提轄兵馬”,提轄一名很可能即由此簡稱而得來。 除此之外,南宋時有“ 四提轄 ”的官制,四者分別掌管: 榷貨務都茶場 (管理專賣)、 雜買務雜賣場 (管理官近宮府採買)、 文思院 (管制造宮近器物)、 左藏庫 (儲藏金銀錢)

《水滸》中的各種官職,提轄、制使、教頭、知寨、節級、都監、團練使等是什麼官?

首先講述三點宋代背景知識:

第一,官制改革。宋徽宗的父親神宗推行變法是北宋政制的分水嶺。宋代許多官名、職事在改制前後不同。比如廢掉了北宋前期的三司、審官院等,權重歸六部,官職、差遣分離現象由此亦趨統一。徽宗時又進一步作了部分改變。必須注意北宋前期與後期官制的不同,許多人有誤會。

第二,官階與品秩。所謂“七品芝麻官”引起眾人的誤解,其實宋代七品並非小官,縣令不過從八品,武官五品已極高(三衙最高長官的馬、步軍都指揮使不過正五品)。元豐改制後,採用寄祿官階對應品秩,即某一品中再分數階。官員的資序、俸祿取決於官階,而不一定是官職。徽宗政和時,自從一品至從九品(正一品為三公、王等加官)文官階從“開府儀同三司”到“迪功郎”為三十七階,武官階從“太尉”到“下班祗應”為五十二階。

沿用改制前的通稱,武官從九品到從八品稱“小使臣”(級別),正八品為“大使臣”,統稱“三班使臣”。從七品為“諸司副使”、“橫行副使”,正七品為“諸司正使”。正六品到正五品為“橫行正使”,橫行又稱橫班。正使的官階為“大夫”,副使、使臣為“郎”。官階高端的“太尉”、“節度使”、“團練使”等虛銜後面專講。

第三,軍制改革。神宗時也進行了軍事改革。宋初舊制,軍隊編制為廂、軍、指揮(營)、都四級,而推行將兵法、結隊法後演變為軍、將、部、隊四級。兩者並不對應。禁軍改分系將、不繫將。系將禁軍兩套編制並存,而不繫將禁兵、廂兵(雜役)、弓手/土兵(公安)及部分鄉兵(民兵)沿襲舊編制。按舊制,都一級副長官以上稱“將校”,為軍官,以下的軍吏稱“節級”。

一、教頭

存在。教頭宋初便有,即軍中的武術教練,由武藝出眾的軍吏充任。教頭的普及則是神宗大行教閱,加強軍事訓練的結果。除教頭外,尚有都教頭、指使、訓練官等。教頭與都教頭均為無品的軍吏,指使在軍吏與小使臣級軍官上下,訓練官則為大使臣以上軍官。由此可知,“教頭”乃最低一級的教練,無非是舊軍制都以下十將、將虞侯,新軍制隊之引戰、旗頭一類的節級,甚卑微。在宋代,官與吏有著身份性的根本差別。軍官稱“員”,軍吏稱“人”;軍官升遷可稱“轉官”,而軍吏只能稱“轉資”。

教頭人數亦頗多,如元豐二年集教開封一地的大保長就用禁軍教頭二百七十人。禁軍在宋代也非指中央軍甚至禁衛軍,而指從事軍事訓練的戰鬥部隊,分佈全國各地。廂軍則漸演變為脫離軍事訓練的雜役兵。兩者已失去“禁”、“廂”的原意。所謂“八十萬禁軍”是指仁宗時全國八十萬戰鬥部隊,並無特別,徽宗時只有四五十萬。

《水滸》無疑拔高了宋代教頭的實際地位。而有人稱其為“中校副團級”甚為不妥,教頭頂多相當於排級士官。相比林沖,徐寧作為禁衛班直的教頭,帶御器械,則地位較高,可能是三班使臣。

二、提轄

虛構。《宋史•職官志》有“崇寧中,復置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練軍旅,督捕盜賊,以清境內。”因此有人稱《水滸》中的“提轄”就是“提轄兵甲”,且武官擔任,甚至是“排長”。非常錯誤!“守臣”是指知府、知州等府州長官,他們中的一部分兼任路經略/安撫使。宋代以文制武,文官一般兼任路、州軍事長官——路總管(部署)、路分鈐轄、州鈐轄,及部分路分監押、州監押,武官任副職。資深者稱“都”,即“都監”(都監押)的由來。所謂“提舉兵馬”、“提轄兵甲”便是他們的此類兼職。因此如果“提轄”是指“提轄兵甲”便不是低級武官的官職,而由路、州兩級的文長官兼任,等同於總管、鈐轄、監押一類。而魯達這樣的低級軍官擔任的“提轄”,樑中書隨便就能提拔的“提轄”,只能是編造的軍職。既然子虛烏有,......

水滸裡的提轄官是什麼官職 ???

提轄,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所出現的宋朝官名,花和尚魯貳深就曾經擔任此一官職。

《宋史.職官志》中提到地方上的知府知州常兼“提轄兵馬”,提轄一名很可能即由此簡稱而得來。

宋代“提轄兵甲盜賊公事”的簡稱,為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主管本區軍隊訓練,督捕盜賊等職務。

南宋時有“四提轄”的官制,四者分別掌管:榷貨務都茶場(管理專賣)、雜買務雜賣場(管理官近宮府採買)、文思院(管制造宮近器物)、左藏庫(儲藏金銀錢)。

相關問題答案
提轄是什麼官?
楊志提轄是什麼官職?
提督是什麼官?
提舉是什麼官?
大宋提刑官是什麼官職?
左右僕射是什麼官?
清朝兵部尚書是什麼官?
雙提升是什麼意思?
都頭是什麼官?
倒籤提單是什麼意思?